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轴陀螺平台的姿态耦合稳定性
1
作者 王德钊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24,共9页
陀螺平台三个伺服回路之间通过飞行器姿态角存在着耦合,本文分析了这种耦合对陀螺平台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了稳定性与滚动角R和伺服回路阻尼系数ξ的关系,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只要|R|<tg^(-I)2ξ,有姿态耦合的平台就是稳定的。
关键词 陀螺平台 姿态耦合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对偶四元数的航天器相对位置和姿态耦合控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智宏 穆京京 +1 位作者 张力军 张士峰 《飞行器测控学报》 CSCD 2013年第6期549-554,共6页
针对交会对接、在轨服务等航天任务中存在的轨道和姿态动力学耦合问题,突破传统的轨道姿态分而治之模式,利用对偶四元数建立了相对位置和姿态的一体化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存在的轨道和姿态耦合影响。针对此强耦合、非线性系统... 针对交会对接、在轨服务等航天任务中存在的轨道和姿态动力学耦合问题,突破传统的轨道姿态分而治之模式,利用对偶四元数建立了相对位置和姿态的一体化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存在的轨道和姿态耦合影响。针对此强耦合、非线性系统,基于对偶四元数的李群结构设计了误差PD(Proportional Derivative,比例微分)控制律,采用Lyapunov(李雅普诺夫)方法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指出其相比传统的轨道和姿态分别控制方法更有优势。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一体化控制航天器的相对位置和姿态,相对位置控制精度在0.01m以内,相对姿态控制精度在0.05°以内,这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对偶四元数 轨道和姿态耦合 一体化控制
下载PDF
空间刚性梁轨道与姿态耦合动力学问题的辛分析
3
作者 尹婷婷 邓子辰 蒋宪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8-172,共5页
以空间结构中某些大刚度小尺寸连接件在轨组装之前的动力学问题为研究背景,建立了空间刚性梁的轨道与姿态耦合问题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建立的保守动力学模型,采用辛龙格库塔方法模拟了刚性梁的动力学行为,从刚性梁的轨道半径、真近角和... 以空间结构中某些大刚度小尺寸连接件在轨组装之前的动力学问题为研究背景,建立了空间刚性梁的轨道与姿态耦合问题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建立的保守动力学模型,采用辛龙格库塔方法模拟了刚性梁的动力学行为,从刚性梁的轨道半径、真近角和姿态角演化过程的数值结果中,发现了随着初始姿态角速度的增加,梁轨道与姿态之间的耦合效应将加剧;通过记录每一时间步的系统总能量相对误差,并与传统龙格库塔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间接地验证了所得到数值结果的正确性,同时也验证了辛龙格库塔方法的长时间数值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梁 轨道与姿态耦合 辛龙格库塔方法 保能量
下载PDF
太阳能无人机姿态/能量耦合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与应用
4
作者 刘子荣 张晓辉 +2 位作者 刘军虎 李焱宇 王同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130,共7页
为探究太阳能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姿态与能量状态之间的耦合关系,该文设计了太阳能无人机姿态/能量耦合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可有效模拟无人机俯仰、滚转和偏航姿态,实时测量不同飞行状态时太阳能机翼发电状态的变化,通过单轴转动实... 为探究太阳能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姿态与能量状态之间的耦合关系,该文设计了太阳能无人机姿态/能量耦合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可有效模拟无人机俯仰、滚转和偏航姿态,实时测量不同飞行状态时太阳能机翼发电状态的变化,通过单轴转动实验和模拟飞行姿态的多轴转动实验,展示了姿态/能量耦合机理;通过引入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对比分析了不同控制算法的跟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教学平台可直观展示太阳能无人机的能效特点,帮助学生认知太阳能无人机运动特征与太阳能机翼发电功率的耦合关系,可有效支撑太阳能无人机高能效飞行关键技术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无人机 模拟飞行 姿态/能量耦合 实验教学
下载PDF
超大柔性空间结构姿态振动耦合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穆瑞楠 谭述君 +1 位作者 吴志刚 齐朝晖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9-714,共6页
针对太阳帆塔等细长结构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构型,以圆轨道内平面运动的空间柔性梁为研究对象,在质心浮动坐标系下,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姿态运动与弯曲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引入简谐形式的姿态运动假设,并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基于此... 针对太阳帆塔等细长结构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构型,以圆轨道内平面运动的空间柔性梁为研究对象,在质心浮动坐标系下,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姿态运动与弯曲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引入简谐形式的姿态运动假设,并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基于此假设,分析了姿态运动与重力梯度对弯曲振动的第一阶频率的影响,重力梯度项的影响为简谐波动形式,而姿态运动使得弯曲振动频率降低,两者作用均随初始姿态角增大而增强。同时,推导了Mathieu方程形式的模态振动方程,并利用小参数摄动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初始姿态角下的弯曲振动的稳定图,发现当初始姿态角越大时不稳定区域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柔性梁 MATHIEU方程 姿态-振动耦合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姿态运动-结构振动耦合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穆瑞楠 王艺睿 +2 位作者 谭述君 吴志刚 齐朝晖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5-623,共9页
针对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构型,利用基于能量等效原理的连续体等效方法将其等效为柔性梁模型,并考虑重力梯度影响,建立了姿态运动与结构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Runge-Kutta法和Newmark法的优点,提出了适用于求解姿态运动与结构... 针对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构型,利用基于能量等效原理的连续体等效方法将其等效为柔性梁模型,并考虑重力梯度影响,建立了姿态运动与结构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Runge-Kutta法和Newmark法的优点,提出了适用于求解姿态运动与结构振动耦合动力学方程的改进算法,相比于经典Runge-Kutta法大幅提高了效率;利用改进算法得到了不同参数下的动力学响应。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结构振动量级随结构尺寸的六次方量级增加的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尺寸过大引发不稳定现象;分析了姿态运动和重力梯度对结构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影响;发现了姿态运动周期受结构柔性影响而增大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低轨以及大初始姿态角下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连续体等效建模 柔性梁 姿态-结构耦合 重力梯度
下载PDF
基于时延估计的空间机器人无模型姿态解耦控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鑫 刘金国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50-1161,共12页
针对空间机器人的基—臂姿态耦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延估计(TDE)的无模型解耦控制方法,以实现机械臂与基体的协调运动。首先,采用复合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分析动力学耦合特性,从多输入多输出(MIMO)角度出发,... 针对空间机器人的基—臂姿态耦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延估计(TDE)的无模型解耦控制方法,以实现机械臂与基体的协调运动。首先,采用复合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分析动力学耦合特性,从多输入多输出(MIMO)角度出发,设计基于时延估计的无模型解耦控制器,实现机械臂关节轨迹精准跟踪与基体姿态稳定控制。最后,采用数值仿真方式,对比经典的基于模型解耦控制方法,即计算力矩控制(CTC),结果表明基于时延估计的无模型控制方法不仅效率更高,且解耦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基—臂姿态耦合 时延估计(TDE) 复合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 无模型解耦控制器
下载PDF
在轨服务的相对运动耦合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孝港 李永斌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11年第5期66-71,共6页
研究在轨服务航天器逼近与捕获目标航天器的相对轨道姿态耦合动力学建模问题。考虑航天器姿态与对接位置的运动耦合,建立目标运行在任意轨道下的相对轨道姿态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中的运动耦合进行深入分析。设计一种非线性的输出反... 研究在轨服务航天器逼近与捕获目标航天器的相对轨道姿态耦合动力学建模问题。考虑航天器姿态与对接位置的运动耦合,建立目标运行在任意轨道下的相对轨道姿态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中的运动耦合进行深入分析。设计一种非线性的输出反馈姿态控制律,将建立耦合动力学模型与CW方程进行仿真比较,验证轨道与姿态的运动耦合对两航天器对接点之间相对位置的运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服务 交会对接 轨道姿态耦合 动力学建模 姿态控制 CW方程
下载PDF
基于螺旋理论的航天器姿轨耦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家瑨 朱战霞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30,共7页
针对航天器运动姿轨耦合性问题,对基于螺旋理论得到的航天器运动模型,定性地分析了姿轨耦合特性。采用参数分析法,从模型所包含的耦合项出发,逐次改变各个参数,进而推导出对应的耦合表达式。为了检验耦合性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设计了PD控... 针对航天器运动姿轨耦合性问题,对基于螺旋理论得到的航天器运动模型,定性地分析了姿轨耦合特性。采用参数分析法,从模型所包含的耦合项出发,逐次改变各个参数,进而推导出对应的耦合表达式。为了检验耦合性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设计了PD控制律并进行数值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进一步证明,基于螺旋理论的航天器姿轨模型,其姿态和轨道运动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从控制角度而言,姿态运动对轨道运动影响相对更为严重,容易出现了大的振荡,而轨道运动对姿态运动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理论 参数分析法 对偶四元数 姿态轨道耦合
下载PDF
全捷联光学导引头视线角速率提取研究
10
作者 王嘉楠 彭晓乐 +1 位作者 王之昊 谭铮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86,共10页
随着全球军事的飞速发展,导弹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对导弹实现精确制导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光学导引头是实现精确制导的关键设备。传统的框架式光学导引头由于存在体积大、成本高、结构复杂等诸多缺点,便有了全捷联光学... 随着全球军事的飞速发展,导弹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对导弹实现精确制导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光学导引头是实现精确制导的关键设备。传统的框架式光学导引头由于存在体积大、成本高、结构复杂等诸多缺点,便有了全捷联光学导引头的出现。全捷联光学导引头虽然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其探测器与弹体固联,存在噪声较大、姿态耦合、相位匹配等问题,因此它对滤波/估计算法要求较高。对全捷联光学导引头的原理、组成应用背景进行了介绍分析、梳理和总结,对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器和无迹卡尔曼滤波器的估计效果进行了仿真,通过对比发现,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器精度更高。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制导 全捷联光学导引头 姿态耦合 相位匹配 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 无迹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基于几何力学的类平板式卫星全耦合动力学
11
作者 曹芊 李化义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40-152,共13页
针对类平板式卫星的结构特点,利用李群上的Lagrange力学和Hamilton力学,分别建立了Euler-Lagrange形式和Hamilton形式的姿态-轨道-结构耦合动力学方程。该方法同时考虑了卫星在轨运行时姿态、轨道与板式结构附件振动间的相互耦合作用,... 针对类平板式卫星的结构特点,利用李群上的Lagrange力学和Hamilton力学,分别建立了Euler-Lagrange形式和Hamilton形式的姿态-轨道-结构耦合动力学方程。该方法同时考虑了卫星在轨运行时姿态、轨道与板式结构附件振动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其中板式结构附件的振动通过单自由度扭簧模型进行一阶近似,该描述方式一方面易于通过李群工具对振动现象进行描述,另一方面从Lagrange几何和Hamilton几何的角度推导的动力学方程是全局和无坐标的。此外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考虑了整星质心的时变特性,更为精确。数值算例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与刚性模型的仿真对比,分析了类平板式卫星在激励作用下的姿态-轨道-结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准确预测激励作用下类平板式卫星在轨运行的动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式卫星 Lagrange力学 Hamilton相空间变分原理 姿态-轨道-结构耦合 李群
原文传递
小推力速度闭环交会制导律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伟跃 荆武兴 程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0-1038,共9页
在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的近程导引阶段,以小推力喷气发动机作为执行机构,同时完成轨道控制和姿态稳定。基于C-W方程提出了速度闭环交会制导方案,依据转动惯量是否为对角占优阵,姿态与轨道协调控制采用分时控制方案或同时控制方案,轨控推... 在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的近程导引阶段,以小推力喷气发动机作为执行机构,同时完成轨道控制和姿态稳定。基于C-W方程提出了速度闭环交会制导方案,依据转动惯量是否为对角占优阵,姿态与轨道协调控制采用分时控制方案或同时控制方案,轨控推力和姿控力矩指令由同一套小推力发动机来执行。分析了此方案的制导误差,并提出了分步多推力弧段的小推力交会制导方法以提高制导精度。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实现了两个空间飞行器的分步多推力弧段近程交会导引仿真,仿真结果证实了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会 近程导引 速度闭环制导 姿态轨道耦合
下载PDF
交会对接模拟系统姿态位置耦合有限时间控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成 王岩 周乃新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89-1795,共7页
针对航天器交会对接模拟系统的姿态同步和位置跟踪控制问题,在存在外界扰动和系统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基于改进的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面和改进的自适应律,采用双闭环控制结构分别设计内环和外环有限时间姿态位置耦合控制器.所提出的自适应... 针对航天器交会对接模拟系统的姿态同步和位置跟踪控制问题,在存在外界扰动和系统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基于改进的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面和改进的自适应律,采用双闭环控制结构分别设计内环和外环有限时间姿态位置耦合控制器.所提出的自适应律不仅能有效地抑制扰动和不确定性且能保证控制器是连续的.李雅普诺夫理论推导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保证系统内环和外环跟踪误差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和准确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会对接 姿态位置耦合 有限时间收敛 终端滑模
原文传递
空间太阳能电站重力姿态-轨道-结构耦合特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玉亮 邬树楠 +1 位作者 刘家夫 吴志刚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4-165,共12页
基于结构小变形假设,将太阳帆塔式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简化为两端自由的Euler-Bernoulli梁模型,并建立在重力作用下,假设只考虑轨道平面内电站的姿态和轨道运动与结构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方程。其受到的重力、重力梯度力矩和广义重力将以... 基于结构小变形假设,将太阳帆塔式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简化为两端自由的Euler-Bernoulli梁模型,并建立在重力作用下,假设只考虑轨道平面内电站的姿态和轨道运动与结构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方程。其受到的重力、重力梯度力矩和广义重力将以其结构尺寸与运行轨道半径的比值为变量进行泰勒展开,并保留至四阶项。通过对其动力学方程的分析发现,当假设只考虑轨道平面内的姿态运动和轨道平面内结构的横向振动时,结构振动对姿态和轨道运动的影响只存在于三阶及其以上的重力和重力梯度力矩中。此外,在重力激励下当电站的结构角频率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其结构振动将会出现屈曲不稳定的现象。保证电站结构振动稳定的条件也将在文中给出。为了分析重力激励对结构振动的影响,提出了"等效角频率"的概念。数值仿真表明,当电站结构角频率较低时,重力激励将对电站的振动产生很大影响。而且重力引起的姿态-轨道-结构的耦合作用也将对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轨道运动产生较大影响,轨道半径误差能达千米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姿态-轨道耦合 结构振动 重力梯度 泰勒展开
原文传递
一种轻量化五轴全并联加工机器人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解增辉 梅斌 +2 位作者 毕伟尧 谢福贵 刘辛军 《物联网学报》 2021年第3期10-20,共11页
航空结构件、涡轮叶片等具有空间自由曲面特征的复杂零件是国防、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装备的核心零件,通常具有材料去除率大、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的特点。传统的串联式五轴加工中心在加工此类零件过程中会面临刀具过极点自动回... 航空结构件、涡轮叶片等具有空间自由曲面特征的复杂零件是国防、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装备的核心零件,通常具有材料去除率大、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的特点。传统的串联式五轴加工中心在加工此类零件过程中会面临刀具过极点自动回转和驱动轴动态响应速率不匹配两个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加工装备构型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并联机器人在结构紧凑性、刚度、运动灵活性、动态响应速率等方面的优势,开发了兼具姿态耦合运动和驱动轴动态响应速率匹配特点的轻量化五轴全并联加工机器人,并开展了其优化设计、运动控制、精度保证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了复杂曲面零件的高效高质量加工,最后在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应用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并联加工机器人 轻量化 姿态耦合运动 应用验证
下载PDF
空间大型桁架天线姿态与振动一体化控制
16
作者 侯新宇 张帆 +3 位作者 黄攀峰 马小飞 朱佳龙 李洋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9-76,共8页
随着空间任务需求的增长,大型桁架结构在空间应用中更加广泛,使系统刚柔耦合特性不断增强,在轨运行时容易产生振动,从而影响系统的姿态稳定。为了实现空间大型桁架天线系统姿态与振动的一体化控制,基于拉格朗日原理完善了系统动力学模型... 随着空间任务需求的增长,大型桁架结构在空间应用中更加广泛,使系统刚柔耦合特性不断增强,在轨运行时容易产生振动,从而影响系统的姿态稳定。为了实现空间大型桁架天线系统姿态与振动的一体化控制,基于拉格朗日原理完善了系统动力学模型,从根本上阐述了挠性结构振动与系统姿态角的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固定时间全局滑模控制器以实现一体化控制目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抑制挠性结构的振动响应幅值,同时可保证系统姿态的稳定。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固定时间收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应用 空间大型桁架天线 挠性振动与姿态耦合 姿态与振动一体化控制 全局滑模控制器
原文传递
Cross-coupling integral adaptive robust posture control of a pneumatic parallel platform 被引量:1
17
作者 左赫 陶国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2036-2047,共12页
A pneumatic parallel platform driven by an air cylinder and three circumambient pneumatic muscles was considered. Firstly,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pneumatic servo system was developed for the MIMO nonlinear model-... A pneumatic parallel platform driven by an air cylinder and three circumambient pneumatic muscles was considered. Firstly,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pneumatic servo system was developed for the MIMO nonlinear model-based controller designed. The pneumatic muscles were controlled by three proportional position valves, and the air cylinder was controlled by a proportional pressure valve. As the forward kinematics of this structure had no analytical solution, the control strategy should be designed in joint space. A cross-coupling integral adaptive robust controller(CCIARC) which combined cross-coupling control strategy and traditional adaptive robust control(ARC) theory was developed by back-stepping method to accomplish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of the parallel platform. The cross-coupling part of the controller stabilized the length error in joint space as well as the synchronization error, and the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part attenuate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modelling error and disturbance. The force character of the pneumatic muscles was difficult to model precisely, so the on-line recursive least square estimation(RLSE) method was employed to modify the model compensation. The projector mapping method was used to condition the RLSE algorithm to bound the parameters estimated. An integral feedback part was added to the traditional robust function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slow time-varying characteristic of pneumatic muscles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rajectory track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controller designed was proved through Laypunov's theory. Various contrast controllers were designed to testify the newly designed components of the CCIARC. Extensiv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llu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vo-pneumatic system pneumatic muscle parallel platform cross coupling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parameter estimation
下载PDF
在轨服务的超近距离姿轨联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雯婷 卢山 《上海航天》 2015年第6期17-23,29,共8页
对面向在轨服务的超近距离姿态轨道联合控制设计进行了研究。建立基于相对四元数的相对姿态运动动力学模型和基于相对运动轨迹设计的相对轨道动力学模型,考虑模型中姿态与轨道耦合,设计四元数反馈非线性控制律和具姿态反馈信息的最优实... 对面向在轨服务的超近距离姿态轨道联合控制设计进行了研究。建立基于相对四元数的相对姿态运动动力学模型和基于相对运动轨迹设计的相对轨道动力学模型,考虑模型中姿态与轨道耦合,设计四元数反馈非线性控制律和具姿态反馈信息的最优实时闭环反馈控制律。数学仿真和半物理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服务 交会对接 姿态轨道耦合 联合控制 相对动力学建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