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对青霉胺片治疗威尔逊病的研究与评价
1
作者 王晨 高婕 +2 位作者 刘英 陈涛 许明哲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7期708-711,共4页
目的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对青霉胺片治疗威尔逊病的有效性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建立青霉胺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文献数据进行验证,计算相应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结合青霉胺对于Wilson病的有效性特征,... 目的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对青霉胺片治疗威尔逊病的有效性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建立青霉胺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文献数据进行验证,计算相应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结合青霉胺对于Wilson病的有效性特征,采用恰当的评价参数以各器官中药时曲线为依据进行有效性研究与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结果单次口服青霉胺250 mg,人体内静脉血中药物达峰浓度(C_(max))模型计算结果和文献结果分别为3.172和3.050μg·m L^(-1),曲线下面积(AUC_(0-24 h))分别为22.928和23.549μg·h·m L^(-1),模型计算和文献结果间决定系数(r^(2))为0.947,模型与文献结果一致;进一步计算单次给药24 h内肾脏、肝脏、心脏、肌肉和脑部C_(max)分别为4.962、4.783、2.385、1.641、0.616μg·m L^(-1),AUC_(0-24 h)分别为35.863、32.518、17.240、12.003、4.450μg·h·m L^(-1)。结论口服青霉胺片在相应器官中药物浓度分布有差异,应根据用药目的进行给药方案的设计与调整;优选在空肠部位具有更大比例溶液状态的制剂可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有效性水平。本方法可用于青霉胺及其制剂有效性评价,并可进一步应用于影响药物有效性各因素的考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胺片 有效性评价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威尔逊病
下载PDF
MRI在威尔逊病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综述
2
作者 吴雨童 胡升 阚红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1年第7期85-90,共6页
介绍了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的发病机制及MRI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fMRI和DTI融合技术、MRI的其他影像学技术以... 介绍了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的发病机制及MRI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fMRI和DTI融合技术、MRI的其他影像学技术以及基于fMRI的机器学习分析等技术在WD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分析了现有WD影像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多模态脑影像信息融合、准确识别个体脑的形态和功能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尔逊病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机器学习 诊断及预后
下载PDF
威尔逊病患者结构脑网络的破坏
3
作者 殷红曦 朱龙 王艳昕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11期2169-2175,共7页
目的:探究W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大脑网络的全局拓扑属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20例威尔逊病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用图论方法构建和分析全脑结构网络,研究其全局网络指标(包括小世... 目的:探究W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大脑网络的全局拓扑属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20例威尔逊病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用图论方法构建和分析全脑结构网络,研究其全局网络指标(包括小世界属性和网络效率)的组间差异,以及全脑网络网络指标与MoCA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同正常人相比较,威尔逊病患者表现出结构脑网络的破坏,其特征是集聚系数和特征性路径长度增加,全局效率和局部效率降低。且特征性路径长度与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全局效率和局部效率与MoCA量表评分呈正相关。结论:威尔逊病患者的结构脑网络有朝正则网络转变的趋势,使得威尔逊病患者大脑网络全局和局部信息传输能力均下降,表明威尔逊病患者结构脑网络受到破坏。特征性路径长度与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全局效率和局部效率与MoCA量表评分呈正相关,这表明威尔逊患者结构脑网络的破坏与其认知功能的损伤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尔逊病 扩散张量成像 结构脑网络 小世界属性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肝豆汤治疗威尔逊病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探讨
4
作者 谢凯放 陈永华 张智磊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12期2335-2342,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肝豆汤治疗威尔逊病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组成肝豆汤的六味中药的有效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并将所获的潜在靶点导入到Uniprot数据库进行基因名标准化;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肝豆汤治疗威尔逊病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组成肝豆汤的六味中药的有效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并将所获的潜在靶点导入到Uniprot数据库进行基因名标准化;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搜索威尔逊病吞咽障碍的相关基因靶点;利用R4.2.0软件获得肝豆汤与威尔逊病吞咽障碍的共同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9.1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生物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收集得到肝豆汤的有效成分121个,相应基因靶点764个,威尔逊病吞咽障碍相关靶点3250个,共同靶点68个,其共同靶点主要富集于91个生物功能及118条信号通路上。结论:肝豆汤治疗威尔逊病吞咽障碍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相关结论需要临床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汤 威尔逊病 网络药理学 吞咽障碍
下载PDF
威尔逊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梦祺 许玲芬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3-158,共6页
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是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铜在全身器官,尤其是肝脏和大脑中的病理性沉积。该文介绍了WD已有治疗方法和新兴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当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WD的方法为口服铜螯合剂和锌剂,肝... 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是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铜在全身器官,尤其是肝脏和大脑中的病理性沉积。该文介绍了WD已有治疗方法和新兴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当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WD的方法为口服铜螯合剂和锌剂,肝移植可作为终末期患者的治疗手段。但这些治疗方法均有不足之处:药物的不良反应多、治疗效果不佳、需终身治疗、患者依从性较差等。目前对于药物的选择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指南明确规定何种患者应使用何种治疗方法。除此之外,有许多新兴的治疗手段正处于不同的实验阶段,如新的铜螯合剂、靶向分子治疗、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等。沿用已久的治疗方法缺点颇多且缺少大型临床对照研究,而新兴研究仍在起始阶段,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尔逊病 铜螯合剂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威尔逊氏病临床与影像诊断分析
6
作者 甄福祥 吕博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威尔逊 临床表现 影像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 CT检查 X线检查
下载PDF
神经酰胺在Wilson病铜累积诱导肝损伤和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潇瑾 李艳萌 +3 位作者 李振坤 徐安健 杨晓曦 黄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酰胺在威尔逊病(WD)铜累积诱导肝细胞损伤凋亡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WD小鼠肝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神经酰胺相关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验证。采用Gene MANIA数据库构... 目的探讨神经酰胺在威尔逊病(WD)铜累积诱导肝细胞损伤凋亡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WD小鼠肝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神经酰胺相关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验证。采用Gene MANIA数据库构建神经酰胺相关差异蛋白和凋亡效应蛋白互作网络(PPI)。利用不同浓度高铜溶液处理肝癌细胞,分析胞内铜累积、细胞凋亡率与胞内神经酰胺含量的相关性。利用多球壳菌素抑制神经酰胺合成并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变化,明确神经酰胺作用机制。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WD小鼠肝内神经酰胺相关基因Smpd3和Cerk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细胞内铜累积诱导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神经酰胺合成量也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神经酰胺的合成可通过调控凋亡蛋白Bax、Bcl-2的表达显著减少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D中肝脏内累积的高铜可通过促进神经酰胺的合成调控下游凋亡效应分子Bax、Bcl-2的表达而引起肝细胞凋亡和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酰胺 威尔逊病 肝豆状核变性 铜累积 凋亡
下载PDF
梁繁荣教授活用夹脊穴的临床经验总结
8
作者 于正 王姿雯 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45-48,共4页
梁繁荣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基于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对夹脊功能带的研究,拓宽了夹脊穴的治疗范围。配合导气法针刺夹脊穴,同时重用灸法,可治疗除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和骨科疾病外的多种内科杂病,如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综合征、抑郁症等,有效... 梁繁荣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基于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对夹脊功能带的研究,拓宽了夹脊穴的治疗范围。配合导气法针刺夹脊穴,同时重用灸法,可治疗除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和骨科疾病外的多种内科杂病,如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综合征、抑郁症等,有效提高了针灸临床疑难杂症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繁荣 夹脊穴 导气法 针刺 艾灸 威尔逊病
下载PDF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分析
9
作者 黄瑛 何庭艳 《罕少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4-35,44,共3页
目的总结与探讨我院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总结回顾性分析38例肝豆状核变性儿童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结果、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根据平均年龄分为小年龄组和大年龄组,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 目的总结与探讨我院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总结回顾性分析38例肝豆状核变性儿童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结果、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根据平均年龄分为小年龄组和大年龄组,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患儿确诊平均年龄6.5岁。首发症状以肝功能损害为主18例,神经系统症状为主11例,混合型有4例(肝功能损害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其它类型有5例。34例患儿行血铜蓝蛋白检测,91.2%(31/34)低于正常水平。18例患儿行24小时尿铜检测,其中88.9%(16/18)高于正常水平。检查角膜K-F环29例,12例阳性。大年龄组与小年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头颅CT或核磁检查15例,8例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密度改变或异常信号影。结论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提高对本病的认知水平,尽早诊断,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尔逊病 铜蓝蛋白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岳玉婷 陆彪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探讨40例肝豆状核变性儿童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特征。方法收集40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误诊情况及治疗、预后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确诊平均年龄(8.15±2.93)岁。初诊时35例儿童有症状,5... 目的探讨40例肝豆状核变性儿童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特征。方法收集40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误诊情况及治疗、预后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确诊平均年龄(8.15±2.93)岁。初诊时35例儿童有症状,5例无症状。首发症状以肝功能损害为主29例,神经系统症状为主2例,肾脏损害为主3例,关节症状为主1例。40例患儿中,其父母、祖父母近亲结婚9例,有家族史者6例。37例患儿行血铜蓝蛋白检测,均低于正常水平。检查角膜K-F环39例,33例阳性。头颅核磁检查3例,均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异常信号改变。结论肝豆状核变性在儿童期诊断困难,应提高对本病的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威尔逊病 儿童
下载PDF
2005至2020年中国西南地区肝豆状核变性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洪培伟 丛雪 徐严明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5期315-318,共4页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至2020年首次入住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病历数据,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明确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使用协方...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至2020年首次入住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病历数据,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明确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使用协方差分析控制混杂因素明确自变量对住院费用的影响。SPSS 20.0(IBM)用于数据分析。结果:纳入34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就诊年份、年龄、合并症数量、住院天数及并发肝硬化失代偿可导致住院费用变化。控制混杂因素后,发现随着合并症数量的增加及并发肝硬化失代偿可导致住院费用增加,同时2005—2006及2007—2008年患者的住院费用较其他年份减少。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慢性病,其住院费用受就诊年份、年龄、合并症数量、住院天数及并发肝硬化失代偿影响,需通过不断完善就诊流程、建立临床路径、纳入门诊特殊病管理、减少合并症及延缓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的时间,从而减少肝豆状核变性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威尔逊病 费用 负担 合并症
下载PDF
K-F环自动检测系统设计
12
作者 苑玮琦 常乐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6-244,共9页
考虑Kayser-Fleischer(K-F)环自动检测系统可以用于威尔逊氏病(wilson's disease,WD)的辅助诊断,本文针对现有的威尔逊氏病检测方法均没有考虑光照及角膜老年环的影响,通过分析彩色图像中Kayser-Fleischer(K-F)环的分布特征,设计了... 考虑Kayser-Fleischer(K-F)环自动检测系统可以用于威尔逊氏病(wilson's disease,WD)的辅助诊断,本文针对现有的威尔逊氏病检测方法均没有考虑光照及角膜老年环的影响,通过分析彩色图像中Kayser-Fleischer(K-F)环的分布特征,设计了K-F环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得目标检测候选区域,通过梯度响应最优算法精确检测K-F环的边界信息。为了降低光照对算法有效性影响,建立了光照检测模型来提高检测系统的鲁棒性。最后,定义宽度特征算子排除正常图像的影响,定义颜色特征算子排除角膜老年环的影响。实验分析显示,在采集的2 234幅图像中,本文提出的K-F环自动检测系统的识别率能够达到98.4%,而且系统不受角膜老年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K-F环检测系统 威尔逊 角膜老年环
下载PDF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10例临床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德宝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10年第8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护理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小儿 驱铜治疗 早期 威尔逊 代谢障碍
下载PDF
靶向小鼠ATP7B基因的CRISPR/Cas9系统构建与评价
14
作者 李欣怡 孙雪梅 +3 位作者 付灿 岳鹏鹏 于鸿浩 李勇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1801-1805,1811,共6页
目的使用CRISPR/Cas9系统靶向小鼠ATP7B基因,建立高效的ATP7B基因CRISPR/Cas9编辑系统,模拟人ATP7B基因突变,为更深入地开展威尔逊病(WD)分子机制研究和疾病干预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我国WD的热点突变,对应小鼠ATP7B基因上的突变区域,设... 目的使用CRISPR/Cas9系统靶向小鼠ATP7B基因,建立高效的ATP7B基因CRISPR/Cas9编辑系统,模拟人ATP7B基因突变,为更深入地开展威尔逊病(WD)分子机制研究和疾病干预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我国WD的热点突变,对应小鼠ATP7B基因上的突变区域,设计单向导RNA(sgRNA),构建表达质粒,并与Cas9表达质粒共转染到小鼠N2a细胞,采用药物(嘌呤霉素和杀稻瘟菌素)筛选阳性细胞并提取gDNA,将目标位点的DNA片段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然后通过TA克隆序列结果分析对目标基因的打靶效率。结果成功设计sgRNAs序列,并使用CRISPR/Cas9系统编辑了小鼠ATP7B基因,编辑效率为53.85%,创建了ATP7B基因突变细胞模型。结论通过靶向小鼠ATP7B基因,成功构建CRISPR/Cas9系统,这对深入研究WD的致病机制、探讨W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单向导RNA ATP7B 威尔逊病
下载PDF
美国总统趣闻
15
作者 李宣奇 《时代风采》 1994年第4期44-45,共2页
一日总统说来离奇,美国的大卫莱斯·奥治臣,担任过一天美国总统。奥治臣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美国总统,也没有参加过竞选。在未成总统之前,他是参议院的议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当了一天的总统。1849年3月4日正午十二时,第... 一日总统说来离奇,美国的大卫莱斯·奥治臣,担任过一天美国总统。奥治臣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美国总统,也没有参加过竞选。在未成总统之前,他是参议院的议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当了一天的总统。1849年3月4日正午十二时,第十一届总统波尔克及副总统邓拿殊必须退任,由十二届总统墨西哥战场英雄泰勒将军担任。泰勒的副手是费利摩亚。但不巧,3月4日是星期日。泰勒是一名虔诚的信徒、他也极不愿意在安息日接任,违反督的诫令。于是,他告诉最高法院,他只会在星期一接任。由泰勒众所周知的臭脾气,没有人胆敢对他的建议加以驳斥。然而,国家不可一日无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德罗·威尔逊 罗斯福总统 美国总统 副总统 泰勒 墨西哥 威尔逊病 参议院 华盛顿 参议员
下载PDF
High frequency of the c.3207C>A (p.H1069Q) mutation in ATP7B gene of Lithuanian patients with hepatic presentation of Wilson's disease 被引量:5
16
作者 Laimutis Kucinskas Jolanta Jeroch +6 位作者 Astra Vitkauskiene Raimundas Sakalauskas Vitalija Petrenkiene Vaidutis Kucinskas Rima Naginiene Hartmut Schmidt Limas Kupcinska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8期5876-5879,共4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the ATP7B gene m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presentation of Wilson's disease (WD) in Lithuania. METHODS: Eleven unrelated Lithuanian families, including 13 WD patients w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the ATP7B gene m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presentation of Wilson's disease (WD) in Lithuania. METHODS: Eleven unrelated Lithuanian families, including 13 WD patients were tested. Clinically WD diagnosis was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to the Leipzig scoring system.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whole venous blood using a salt precipitation method. Firstly, the semi-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3207C>A (p.H1069Q) mutation. Patients not homozygous for the c.3207C>A (p.H1069Q) mutation were further analyzed. The 21 exons of the WD gene were amplified in a thermal cycler (Biometra T3 Thermocycler, G?ttingen, Germany). Direct sequencing of the amplified PCR products was performed by cycle sequencing using fluorescent dye terminators in an automatic sequencer (Applied Biosystems, Darmstadt, Germany). RESULTS: Total of 13 WD patients (mean age 26.4 years; range 17-40; male/female 3/10) presented with hepatic disorders and 16 their first degree relatives (including 12 siblings) were studied. Some of WD patients, in addition to hepatic symptoms, have had extrahepatic disorders (hemolytic anemia 3; Fanconi syndrome 1; neurophsychiatric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 2). Liver biopsy specimens were available in all of 13 WD patients (8 had cirrhosis; 1-chronic hepatitis; 3-acute liver failure, 1-liver steatosis). Twelve of 13 (92.3%) WD patients had the c.3207C>A (p.H1069Q) mutation, 6 of them in both chromosomes, 6 were presented as compound heterozygotes with additional c.3472-82delGGTTTAACCAT, c.3402delC, c.3121C>T (p.R1041W) or unknown mutations. For one patient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 (Leipzig score 6), no mutations were found. Out of 16 first degree WD relatives, 11 (68.7%) were heterozygous for the c.3207C>A (p.H1069Q) mutation. Two patients with fulminant WD died from acute liver failure and 11 are in full remission under penicillamine or zinc acetate treatment. Three women with WD successfully delivered healthy babies. CONCLUSION: The c.3207C>A (p.H1069Q) missense mutation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mutation for Lithuanian patients with WD. Even 92.3% of WD patients with hepatic presentation of the disease are homozygous or compound heterozygotes for the p.H1069Q mu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尔逊 ATP7B基因 基因突变 肝硬化 立陶宛人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少丽 丛辉 薛少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7期753-753,共1页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影像学诊断 威尔逊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型神经系统变性疾 CT MRI
下载PDF
P wave dispersion is prolonged in patients with Wilson's disease
18
作者 Nurcan Arat Sabite Kacar +4 位作者 Zehra Golbasi Meral Akdoan Yeliz Sokmen Sedef Kuran Ramazan Idilm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252-1256,共5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P wave dispersion as a non-invasive marker of intra-atrial conduction disturbances in patients with Wilson's disease. METHODS:We compared Wilson's disease patients (n = 18) with age matc... AIM:To investigate the P wave dispersion as a non-invasive marker of intra-atrial conduction disturbances in patients with Wilson's disease. METHODS:We compared Wilson's disease patients (n = 18) with age matched healthy subjects (n = 15) as controls. The diagnosis was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laboratory tests (ceruloplasmin, urinary and hepatic copper concentrations). P wave dispersion, a measurement of the heterogeneity of atrial depolarization, was measur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uration of the longest and the shortest P-waves in 12 lead electrocardiography. RESULTS:All the patients were asymptomatic on cardi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have sinusal rhythm in electrocardiography. Left ventricular and left atrial diameter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 The Wilson's disease patient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 wave dispers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44.7 ± 5.8 vs 25.7 ± 2.5, P < 0.01). CONCLUSION: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P wave dispersion in cardiologically asymptomatic Wilson's disease patients which probably represents an early stage of cardiac invol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尔逊 遗传性疾 电子心动描记法 P波
下载PDF
HEPATOLOGY WATCH最新报道
19
作者 郑南浩(编译) 杨露绮(审校)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5年第12期28-29,共2页
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纤维化进展与每日吸大麻烟有关,对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易感性,肝活检的作用,慢性乙肝感染:Telbivudine试验,威尔逊氏病:肝内铜定量测定的诊断价值,药物引起的肝损害:超过10年期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 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纤维化进展与每日吸大麻烟有关,对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易感性,肝活检的作用,慢性乙肝感染:Telbivudine试验,威尔逊氏病:肝内铜定量测定的诊断价值,药物引起的肝损害:超过10年期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秋水仙素随机试验的系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 甲型肝炎毒感染 慢性乙肝感染 丙型肝炎感染 威尔逊 诊断价值 定量测定 系统观察 随机试验 秋水仙素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87例脑核磁共振成像表现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武 王波 刘卫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7例肝豆状核变性MRI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87例中脑部MRI出现异常信号66例(75.9%),分布频率最高的是豆状核(59例,89.4%),其次是丘脑、大脑脚、桥脑等部位;15例经治疗...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7例肝豆状核变性MRI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87例中脑部MRI出现异常信号66例(75.9%),分布频率最高的是豆状核(59例,89.4%),其次是丘脑、大脑脚、桥脑等部位;15例经治疗后复查有12例异常信号范围变小或消失。结论脑部MRI是肝豆状核变性诊断的有力佐证,MRI检查可作为确诊和评估疗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威尔逊病 核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