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海冰密集度的南极威德尔冰间湖监测与评价
1
作者 邝慧妍 华健聪 +3 位作者 叶玉芳 程晓 惠凤鸣 陈卓奇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7-532,共16页
海冰密集度产品在冰间湖的监测与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使用8种典型的被动微波遥感海冰密集度产品(NSIDC-BT-25km、NSIDC-NT2-25km、NSIDC-NT2-12.5km、NSIDC-NTBT-25km、EUMETSAT-BTBR-25km、EUMETSAT-BTBR-10km、UH-ASI-12.5km和UB-ASI... 海冰密集度产品在冰间湖的监测与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使用8种典型的被动微波遥感海冰密集度产品(NSIDC-BT-25km、NSIDC-NT2-25km、NSIDC-NT2-12.5km、NSIDC-NTBT-25km、EUMETSAT-BTBR-25km、EUMETSAT-BTBR-10km、UH-ASI-12.5km和UB-ASI-6.25km)以及5种常用的海冰密集度阈值(15%、40%、50%、60%和70%)对南极威德尔海2016—2017年出现的冰间湖进行监测,并使用形态学后处理操作对监测结果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比不同阈值条件、海冰密集度反演算法以及空间分辨率差异对冰间湖面积和范围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形态学操作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SIDC-NTBT-25km产品对阈值的敏感性最高,NASATeam2(NT2)算法反演的海冰密集度产品对阈值的敏感性最低,并且其监测的冰间湖面积和范围相较于Bootstrap(BT)和ARTIST Sea Ice(ASI)算法产品的监测结果整体偏小;高空间分辨率产品监测到的冰间湖开放时间更早,面积和范围更大,持续时间也更长;空间分辨率对NT2算法产品影响最小,对ASI算法产品影响最大。形态学后处理操作虽对监测结果有一定影响,但与反演算法和空间分辨率所带来的影响相比均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遥感 密集度 威德尔冰间湖 阈值法 形态学处理
下载PDF
1972-2019年南极威德尔冰间湖以及莫德高地冰间湖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钱江潮 王召民 +1 位作者 刘成彦 李丙瑞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1-732,共12页
基于美国冰雪中心以及AMSR-2海冰密集度产品,分析了1972-2019年在威德尔海域发生的莫德高地冰间湖(1973、1980-2017年)以及威德尔冰间湖(1974-1976年)的时空变化特征,从而为研究冰间湖的形成和长期变化机制提供依据。选用40%海冰密集度... 基于美国冰雪中心以及AMSR-2海冰密集度产品,分析了1972-2019年在威德尔海域发生的莫德高地冰间湖(1973、1980-2017年)以及威德尔冰间湖(1974-1976年)的时空变化特征,从而为研究冰间湖的形成和长期变化机制提供依据。选用40%海冰密集度阈值识别冰间湖,发现威德尔冰间湖(平均面积为250000 km^2)从结冰期至融冰期一直存在,而莫德高地冰间湖(面积从1980年的1350 km^2至2017年的53180 km^2)则出现日期晚(晚于7月18日)且持续时间短(除2017年长达90 d以上,一般在3~23 d内)。这些时空特征差异反映了与威德尔冰间湖和莫德高地冰间湖相关的海洋对流活动的巨大差异。基于漂流浮标数据评估了2016-2017年莫德高地冰间湖出现前中后区域的温盐变化特征,发现2016年夏季表层水盐度升高,且在2017年变得更暖更咸,但在2018年却变淡。这可能与莫德高地冰间湖在2016年冬出现、2017年冬面积增大以及2018年冬未出现的现象密切相关。此外,2019年在离莫德高地西南方3000 km的海域首次出现了一个冰间湖,这可能是由于风暴过境导致。海洋和大气在冰间湖的产生、维持以及消散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德尔冰间湖 莫德高地 时空特征 阈值法 ARGO浮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