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威远背斜震四组顶部构造裂隙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邓云山 孟自芳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3-25,共3页
运用岩石力学方法,在室内测定了采自威远背斜震四组钻井岩芯样品的力学参数,计算出了岩石曲率临界值,间接研究了威远背斜震旦系四组顶部构造裂隙的发育分布特征。
关键词 威远背斜 构造裂隙 天然气田 岩石曲率 震旦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背斜的形成时代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顺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0-343,共4页
四川盆地威远背斜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喜马拉雅运动 幕 (渐新世末 ) ,NW- SE向挤压力使中生代乐山 -龙女寺下古生界古隆起南东坡上犍为 -安岳基底断层反转活动形成断层传播型的老龙坝 -威远背斜。喜马拉雅运动 ~ 幕 (早更新世始与末 ... 四川盆地威远背斜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喜马拉雅运动 幕 (渐新世末 ) ,NW- SE向挤压力使中生代乐山 -龙女寺下古生界古隆起南东坡上犍为 -安岳基底断层反转活动形成断层传播型的老龙坝 -威远背斜。喜马拉雅运动 ~ 幕 (早更新世始与末 ) ,SW- NE向挤压力使NW向的沐川 -荥经基底断层和雅安 -宜宾基底断层反转活动将上述背斜截成老龙坝背斜和威远背斜。从构造观点看 ,乐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背斜 形成时代 形成机制 断层反转活动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背斜南翼岩溶地质及煤矿采空区调查
3
作者 蒋生武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8年第21期156-157,155,共3页
本文介绍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主要为页岩气开发的钻前工作服务,在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辅以钻探、槽探等工程手段,查明了该区域的地层地质特征、岩溶及破碎带发育情况、煤矿采空区特征,建立了该区域的空间地质模型... 本文介绍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主要为页岩气开发的钻前工作服务,在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辅以钻探、槽探等工程手段,查明了该区域的地层地质特征、岩溶及破碎带发育情况、煤矿采空区特征,建立了该区域的空间地质模型,结合高密度电法、大地音频电磁法、瞬变电磁法等物探方法成果对调查成果进行验证,为该区域后期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井位布设及钻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背斜 中生界地层 地质调查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背斜北西翼烟煤煤层地质特征
4
作者 杨云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1,共4页
四川盆地威远背斜北西翼烟煤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_(3)xj)地层中,在充分收集临近研究区资料及相关勘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叙述了该区烟煤的含煤地层、可采煤层的赋存层位、特征及煤质特征,总结了煤层的赋存地质... 四川盆地威远背斜北西翼烟煤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_(3)xj)地层中,在充分收集临近研究区资料及相关勘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叙述了该区烟煤的含煤地层、可采煤层的赋存层位、特征及煤质特征,总结了煤层的赋存地质特征及煤质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地质特征 威远背斜 北西翼
下载PDF
斜向挤压叠加变形的构造解析——以四川威远地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宏祥 童亨茂 +6 位作者 何昀宾 刘子平 周一博 张平 任晓海 邓才 尹宇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30-1640,共11页
威远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其构造主体威远背斜属于大型穹隆状背斜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变形,前人对威远背斜的形成过程与机制认识存在很大争议,无法满足油气精细勘探和高效开发的需要。本文通过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确定威... 威远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其构造主体威远背斜属于大型穹隆状背斜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变形,前人对威远背斜的形成过程与机制认识存在很大争议,无法满足油气精细勘探和高效开发的需要。本文通过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确定威远背斜主体是在基底先存构造(NE向基底古隆起)的条件下,在燕山期近NS向斜向挤压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喜山期近EW向斜向挤压作用对其构造变形也有一定的贡献。按此认识设计了砂箱模拟实验,实验结果在平面和剖面上很好地再现了威远背斜的构造特征,表明了上述认识的合理性。这些认识不仅能为威远地区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指导,还可以为相似区域的构造形成演化机制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背斜 叠加变形 向挤压 构造解析 燕山期 喜山期 砂箱模拟实验
下载PDF
基于地震背景噪声的四川威远地区浅层速度结构成像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曾求 储日升 +1 位作者 盛敏汉 危自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4-955,共12页
地震S波速度是防震减灾中场地分类、强地面震动模拟建模等的重要参数.地震背景噪声成像方法可以重建地下浅层三维结构以及探测浅层速度结构变化,为页岩气开采提供参考,有效规避地震灾害风险.本文收集了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间四川威远... 地震S波速度是防震减灾中场地分类、强地面震动模拟建模等的重要参数.地震背景噪声成像方法可以重建地下浅层三维结构以及探测浅层速度结构变化,为页岩气开采提供参考,有效规避地震灾害风险.本文收集了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间四川威远地区50个流动台站记录到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记录,利用波形互相关提取2~6 s的基阶Rayleigh波经验格林函数,采用一维地壳结构模型拟合相速度频散曲线,获得了该区域近地表5 km以内的三维S波速度模型.结果表明,威远地区深度2 km以内的S波速度为2.0~2.7 km·s^-1;2.0~5.0 km深度的S波速度横向分布不均匀,西北地区大于2.7 km·s^-1,东南地区在2.3~2.8 km·s^-1之间,分别与背斜构造和较厚的盆地沉积层相对应.3个剖面图均表明S波速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且在台站S29附近的页岩气田钻井底部与2016年1月7日四川威远M L3.9地震震源位置较为接近,均处于松散的沉积盖层与较为坚硬的花岗岩基底的分界处,推测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噪声 相速度 层析成像 浅层速度结构 威远背斜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下古生界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喻颐 李忠权 +2 位作者 杨渊宇 应文峰 杭文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3年第2期1-4,16,共5页
基于威远地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钻井资料和地质背景,通过对05wy11和05wy30地震测线剖面演化史恢复和分析,认为威远背斜发育过程中至少经历了早起拉张和晚期挤压两种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的构造运动,其证据为现今保留的高角度正断层... 基于威远地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钻井资料和地质背景,通过对05wy11和05wy30地震测线剖面演化史恢复和分析,认为威远背斜发育过程中至少经历了早起拉张和晚期挤压两种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的构造运动,其证据为现今保留的高角度正断层、低角度逆断层和上逆下正反转断层。威远背斜的形成可分为早古生代的雏形期、二叠纪—中三叠世稳定期、晚三叠世—始新世的调整期和渐新世—现今的定型期。最后结合生烃史及构造—演化史分析了构造演化对下古生界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背斜 地震解释 构造演化 高角度断层 反转断层
下载PDF
四川威远地区地震活动与地质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可以 孙玮 +3 位作者 李泽奇 邓宾 汪玉贞 何若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利用地球物理、遥感资料以及地震活动数据等,研究四川盆地西南部威远地区地震活动与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威远地区的地震活动,近5年来有增加的趋势,但小震次数较多。发震断层为倾向南东在地表出露于背斜核部的高角度逆冲断层,... 利用地球物理、遥感资料以及地震活动数据等,研究四川盆地西南部威远地区地震活动与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威远地区的地震活动,近5年来有增加的趋势,但小震次数较多。发震断层为倾向南东在地表出露于背斜核部的高角度逆冲断层,其受基底控制明显。古近纪之前,威远背斜未发生明显的褶皱,整体变形弱,构造发育不明显;古近纪-新近纪,威远背斜快速隆升,其结晶基底与变质基底之间的断层从深部向上发育并错断上覆地层。该断层总体稳定,发生超过6.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背斜 地震活动 发震断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