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娜拉形象”的中国叙事变奏——从易卜生到曹禺
1
作者 黄丽 张丽花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74,共5页
娜拉形象对于中国“五四”时期新思想所传播的女性独立和解放有深刻影响,本文就娜拉形象在中国叙事变奏的情况进行讨论,以曹禺及一众描写“中国式娜拉”作家笔下的人物为例,剖析当时新思想与封建主义对抗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中国式娜拉... 娜拉形象对于中国“五四”时期新思想所传播的女性独立和解放有深刻影响,本文就娜拉形象在中国叙事变奏的情况进行讨论,以曹禺及一众描写“中国式娜拉”作家笔下的人物为例,剖析当时新思想与封建主义对抗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中国式娜拉”们难以摆脱困境的原因;同时根据各种研究方法寻找出这些娜拉们身上的异同点,寻找摆脱旧思想束缚的方法。“中国式娜拉”们面临的问题绝不是一时的,也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铸就的发人深省的一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拉形象 女性解放 中国式娜拉 中国叙事变奏
原文传递
新女性形象的中国之旅:一项关于“中国新女性论述本质”的研究——读《“娜拉”在中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1900s—1930s》 被引量:3
2
作者 侯杰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新女性形象 中国近代 娜拉形象 演变 论述 社会性别史 政治大学 博士学位
下载PDF
从话轮的视角重新审视娜拉形象
3
作者 邱利斌 韩卫红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0,共2页
一、话语分析文本的理论基础 皮特(1987)曾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人物的表现。”对话在本质上是交流互动的,意义的产生不仅在于说话的内容,还在于人物之间的会话交流网络是如何形成的。换句话说,谁跟谁说话、谁没人理睬、谁控制... 一、话语分析文本的理论基础 皮特(1987)曾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人物的表现。”对话在本质上是交流互动的,意义的产生不仅在于说话的内容,还在于人物之间的会话交流网络是如何形成的。换句话说,谁跟谁说话、谁没人理睬、谁控制发言权、说话时间的长短以及人物在言语行为方面的组合等,这一切和会话内容一样是文本意义的关键所在,(赫尔曼,1991)能够勾画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人物的性格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拉形象 话轮 文本意义 交流互动 话语分析 言语行为 性格特点 人物
原文传递
新世纪“娜拉”形象的重构——论付秀莹新作《他乡》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丽军 刘兰慧 《百家评论》 2019年第6期76-81,共6页
《他乡》是付秀莹的最新小说作品,作家延续以往的传统,再次书写"我的精神根据地"芳村。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翟小梨来自芳村,带有芳村与生俱来且独有的特质。这些特质虽历经城市文明的影响,依然执拗地镌刻在她的精神底色上。在时... 《他乡》是付秀莹的最新小说作品,作家延续以往的传统,再次书写"我的精神根据地"芳村。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翟小梨来自芳村,带有芳村与生俱来且独有的特质。这些特质虽历经城市文明的影响,依然执拗地镌刻在她的精神底色上。在时代的舞台之上,翟小梨不过是一个小人物,但她可以跨越时空与中外走出家庭以求自由的女性同声相应。付秀莹在承接五四新文学启蒙主义视角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下,塑造了一个新世纪的"娜拉"形象。翟小梨的身上有着五四时期勇敢走出家门的"娜拉"们的影子,又有着在新世纪复杂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之下一个女性成长所面临的困境与抉择。《他乡》是对百年前"娜拉走后会怎样"这一问题的一次遥相呼应。从芳村到北京,从乡村到城市,翟小梨这一形象的塑造体现了新世纪作家书写人性以及探索和把握时代精神的叙事能力,也为当下新女性形象的成长书写和伦理观的重构做出了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付秀莹 《他乡》 娜拉形象
下载PDF
同一视角下的不同变奏——现代“娜拉”形象的类型模式剖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叶松青 《三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中国的"娜拉"形象系列,构建了中国经典性类型。但在这同一视角下,作家笔下的"娜拉"形象有各自的侧重点。大致地分,有侧重空间意义上的行为姿态的;有侧重精神意义上的突围与迷失的;有侧重"自我超越"与时... 中国的"娜拉"形象系列,构建了中国经典性类型。但在这同一视角下,作家笔下的"娜拉"形象有各自的侧重点。大致地分,有侧重空间意义上的行为姿态的;有侧重精神意义上的突围与迷失的;有侧重"自我超越"与时代结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拉形象 女性 类型
下载PDF
新世纪大陆家庭伦理剧中的“娜拉”形象分析
6
作者 韩玉娟 《传播力研究》 2017年第6期1-3,共3页
进入新世纪以后,家庭伦理剧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其中"娜拉"式女性作为女性群体容易被忽视的存在占有很大比重。本文将以新世纪以来大陆家庭伦理剧中塑造的"娜拉"式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研究,指出其塑... 进入新世纪以后,家庭伦理剧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其中"娜拉"式女性作为女性群体容易被忽视的存在占有很大比重。本文将以新世纪以来大陆家庭伦理剧中塑造的"娜拉"式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研究,指出其塑造的不足之处,以一定程度上促进家庭伦理剧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娜拉形象
下载PDF
黑暗王国的新女性──安娜与娜拉之比较
7
作者 崔玲 《皖西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2-44,共3页
安娜与娜拉都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女性形象,她们曾经为了个性解放,为了人格独立,为了争取自由、平等的权利而毅然地付出行动。今比较二人的形象特征,发现二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
关键词 安娜形象 娜拉形象 爱情 性格 文学评论 小说 戏剧 《玩偶之家》 《安娜·卡列尼娜》
下载PDF
屈辱消融在爱与梦中——也谈娜拉
8
作者 马晓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6-80,共5页
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 ,反对者和歌颂者都以为她是争取妇女自由平等的旗帜。但娜拉一直安于“玩偶”地位 ,也未受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 ,只是在她的爱心遭到丈夫自私的回报 ,梦想破灭后 ,才决定离开玩偶之家。历来的研究从社会政治... 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 ,反对者和歌颂者都以为她是争取妇女自由平等的旗帜。但娜拉一直安于“玩偶”地位 ,也未受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 ,只是在她的爱心遭到丈夫自私的回报 ,梦想破灭后 ,才决定离开玩偶之家。历来的研究从社会政治角度拔高娜拉形象的客观意义 ,是不准确的 ;应该从审美与情感角度重新评价这一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玩偶之家》 娜拉形象 审美 情感 男权主义
下载PDF
从《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到《娜拉的儿女》(《Nora’s Children》)
9
作者 倪素梅 《阅读与鉴赏(下旬)》 2010年第5期31-33,共3页
《玩偶之家》(《A Dolt’s House》)(也被译为《娜拉》、《傀儡之家》)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该剧自100年前引进中国以来.给中国读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该剧中塑造的娜拉形象在中国的影响可以... 《玩偶之家》(《A Dolt’s House》)(也被译为《娜拉》、《傀儡之家》)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该剧自100年前引进中国以来.给中国读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该剧中塑造的娜拉形象在中国的影响可以说是极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偶之家》 HOUSE 娜拉 儿女 中国读者 娜拉形象 代表作 易卜生
下载PDF
娜拉出走以后
10
《社会学家茶座》 2010年第3期1-1,共1页
五四前后流行的易卜生主义,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易卜生在剧作《玩偶之家》中创造出的一个名叫娜拉的女性形象。娜拉家境富裕,从小得到父亲的溺爱,结婚后又受到丈夫的宠爱。但是在经历一场家庭变故后,娜拉的个体意识觉醒了,她意识到自... 五四前后流行的易卜生主义,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易卜生在剧作《玩偶之家》中创造出的一个名叫娜拉的女性形象。娜拉家境富裕,从小得到父亲的溺爱,结婚后又受到丈夫的宠爱。但是在经历一场家庭变故后,娜拉的个体意识觉醒了,她意识到自己从小到大在家庭中备受宠爱,其实不过是男权社会的一个玩偶而已,因而毅然离家出走。正是在娜拉形象的激励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拉形象 离家出走 《玩偶之家》 易卜生主义 家庭变故 意识觉醒 五四前后 女性形象
下载PDF
《大江东去》:激变时代的爱情悲歌
11
作者 陈广士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0-13,共4页
文章试图从社会思想文化变迁对文学人物评价的影响的角度来解读张恨水《大江东去》中的爱情婚姻悲剧,揭示这个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并澄清小说中女主人公薛冰如的形象。
关键词 现代文化观念 情感价值评判 悲剧式娜拉形象
下载PDF
五四女性戏剧中的“出走”想象——以白薇剧作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尤里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6-74,共9页
在女性解放的启蒙感召下,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女性剧作家们大都是中国的“娜拉”,她们往往经历了反抗封建家庭、逃婚、求学、一人流落异国他乡的出走历史。本文将主要通过对白薇的剧作进行分析,探讨“出走”这一意象在她戏剧世界里是如... 在女性解放的启蒙感召下,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女性剧作家们大都是中国的“娜拉”,她们往往经历了反抗封建家庭、逃婚、求学、一人流落异国他乡的出走历史。本文将主要通过对白薇的剧作进行分析,探讨“出走”这一意象在她戏剧世界里是如何被表达的。她是如何凭借剧作中“出走”的娜拉形象,来表达对于女性解放、女性生存真相以及女性出路的关注。并通过对同一时期男性剧作家剧作中涌现的“娜拉”形象的比较,探析“出走”背后所蕴含的现代文化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戏剧 娜拉形象 出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