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妻居婚仪及相关问题研究——以敦煌文献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学勇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8期65-70,共6页
本文主要依据敦煌文献兼用其他资料对从妻居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歧视性赘婿始于有偿婚特别是聘娶婚确立后;通过对从妻居发展脉络的梳理,归纳出其发展特色;通过对比分析敦煌文献P.2646号+P.3284号《张敖书仪》与S.1725号《大唐吉凶书仪》... 本文主要依据敦煌文献兼用其他资料对从妻居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歧视性赘婿始于有偿婚特别是聘娶婚确立后;通过对从妻居发展脉络的梳理,归纳出其发展特色;通过对比分析敦煌文献P.2646号+P.3284号《张敖书仪》与S.1725号《大唐吉凶书仪》,揭示了从妻居不同于从夫居的婚仪特点;并对冥婚中的从妻居现象进行了探讨,指出其乃现实中从妻居现象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妻居 赘婿 婚仪特点 子女归属 财产继承
下载PDF
宋元婚仪礼书“定帖”辨正 被引量:1
2
作者 邬志伟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9期73-80,共8页
古代婚礼有"六礼"之程序,宋元时期简省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在议婚程序中婚仪礼书广为使用,其中定帖作为一种重要的婚仪礼书,在宋元时期诸多民间日用类书中都录有其格式。刘应李所辑《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误将一则&qu... 古代婚礼有"六礼"之程序,宋元时期简省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在议婚程序中婚仪礼书广为使用,其中定帖作为一种重要的婚仪礼书,在宋元时期诸多民间日用类书中都录有其格式。刘应李所辑《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误将一则"定婚启"收录为"定帖"范本,由于《翰墨全书》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一错误的格式一直被人们广为引用。该文综合历史文献对"定帖"的格式与内容进行辨正。定帖不同于定婚启,定帖是在婚书之前的议婚过程中使用,是双方对婚姻相关事项的了解、商议与承诺。"定帖"所表达的内容较婚书远为具体实际,定帖中男女双方开列三代官品、职位、名讳,生辰年庚,是古代婚姻六礼"问名""纳吉"程序在宋元婚礼中的实际体现,定帖中女方明确开列嫁妆,这是宋元婚姻重财的一个有力佐证,能反映的宋元时期婚姻文化的诸多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婚仪 礼书 定帖
下载PDF
婚仪的教育意蕴
3
作者 胡少明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婚仪是有益的习俗式教育资源。其以姻亲关系的缔结为主旨,在"相亲——定亲——成亲"的仪式与程序中,将成人世界的秩序与规范渐趋呈现于姻亲当事人,促使其在神圣、庄严、欢娱、谨慎乃至繁琐的婚仪中完成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 婚仪是有益的习俗式教育资源。其以姻亲关系的缔结为主旨,在"相亲——定亲——成亲"的仪式与程序中,将成人世界的秩序与规范渐趋呈现于姻亲当事人,促使其在神圣、庄严、欢娱、谨慎乃至繁琐的婚仪中完成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身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仪 家庭 成人
下载PDF
广西金秀盘瑶婚仪歌的当下传播
4
作者 肖艳 《戏剧之家》 2018年第5期59-59,61,共2页
婚姻礼仪的形成经过一段非常漫长的岁月,在那嫁娶不能随心的年代,婚姻和爱情陷入了"矛盾冲突"中,被社会所排斥的爱情往往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可。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嫁娶之人惴惴不安,他们因此开始将希望寄于神灵,于是有了各族婚... 婚姻礼仪的形成经过一段非常漫长的岁月,在那嫁娶不能随心的年代,婚姻和爱情陷入了"矛盾冲突"中,被社会所排斥的爱情往往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可。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嫁娶之人惴惴不安,他们因此开始将希望寄于神灵,于是有了各族婚姻神灵的膜拜。广西金秀盘瑶婚仪文化面貌保存得相对较完整,有着非常繁杂的礼仪章程,一言一行、一事一物都包含着金秀人浓厚的族群信仰观念和文化内涵,是礼俗中富有代表性的部分,更是与节日习俗外延、内涵蕴含的文化相通相符,而"以歌代言"的仪式行为,是当地民歌中对唱形式的再现与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秀盘瑶 婚仪 现状 传播
下载PDF
浅谈《下女夫词》中的撒帐婚仪
5
作者 孙江璘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31期199-199,共1页
《下女夫词》是敦煌俗文学作品中比较独特的一篇。它记述了唐五代瓜沙地区民间迎亲婚仪的全过程。本文结合中原地区的撒帐婚仪,对《下女夫词》中的撒帐婚仪进行研究,探求了唐五代瓜沙地区民间撒帐婚仪的特殊性。
关键词 《下女夫词》 撒帐 婚仪
下载PDF
写本语境中的文人诗歌应用——以敦煌婚仪写本为例
6
作者 朱利华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62,共14页
敦煌写本中有不少应用于婚仪的实用文本,有的文本还借用现成的文人作品。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写本系联、文本分析和字体比对等方式,将抄有文人诗、赋的写本与仪式联系起来,揭示隐藏在文人作品背后的仪式的存在;并对这些作... 敦煌写本中有不少应用于婚仪的实用文本,有的文本还借用现成的文人作品。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写本系联、文本分析和字体比对等方式,将抄有文人诗、赋的写本与仪式联系起来,揭示隐藏在文人作品背后的仪式的存在;并对这些作品应用于婚仪的具体情况,如“断章取义”、婚仪“摄盛”等进行集中分析,以期更加深入而具体地呈现敦煌文学的实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本语境 敦煌婚仪 文人诗歌 断章取义 摄盛
下载PDF
表演民族志视角下的桂西北壮族婚仪音乐研究
7
作者 熊阳阳 《当代音乐》 2019年第4期99-101,共3页
本文尝试运用表演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金城江区婚礼仪式中的壮族呵吔山歌进行深入的个案描述与分析。通过对其仪式音乐活动过程的全程活态实录,对仪式及其音乐文化内涵给予深入、细致的描述与阐释,以期从现场活态的仪式场境中寻求呵吔... 本文尝试运用表演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金城江区婚礼仪式中的壮族呵吔山歌进行深入的个案描述与分析。通过对其仪式音乐活动过程的全程活态实录,对仪式及其音乐文化内涵给予深入、细致的描述与阐释,以期从现场活态的仪式场境中寻求呵吔山歌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呵吔山歌 壮族 婚仪
下载PDF
周代婚仪文化与《诗经》贺婚诗
8
作者 解文君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7期241-241,共1页
《诗经》保留了不少有关家、国、天下的仪式性诗歌,其中具有贺婚功能的诗歌主要保存在“国风”部分。贺婚诗是周代婚仪文化的生动反映,是人们在婚礼过程中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贺婚诗表现了周人遵礼守礼的思想。
关键词 周代 婚仪文化
下载PDF
催妆·催妆诗·催妆词──婚仪民俗文化研究之三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晖 《民俗研究》 2002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关键词 “催妆” “催妆诗” “催妆词” 婚仪 民俗文化 中国
原文传递
周城白族传统婚仪中的唢呐鼓吹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丽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7-37,共11页
唢呐鼓吹乐是周城白族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汉族和白族"文化濡化"的结果,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性的多元意义。其与周城白族人民的生活空间、民俗节庆、宗教信仰、价值体系和文化变迁等有着较深的联系。白族唢呐有着独特的物质结... 唢呐鼓吹乐是周城白族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汉族和白族"文化濡化"的结果,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性的多元意义。其与周城白族人民的生活空间、民俗节庆、宗教信仰、价值体系和文化变迁等有着较深的联系。白族唢呐有着独特的物质结构,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演奏技法和音乐形态,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学理论则蕴含在独特的品音观念、乐语体系和指法思维里。唢呐鼓吹乐作为仪式音声的核心存在,具有音乐叙事和文化隐喻的功能;作为婚仪中特定的艺术表演模式,其曲目丰富、形式多样,推动着仪程的发展和氛围的营造,传达着"地方性知识"内涵及族群认同构建的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城 白族传统婚仪 唢呐鼓吹乐曲牌 族群认同
原文传递
古代婚仪中的“结发”与“合髻”
11
作者 向黎 《文史知识》 1983年第12期56-57,共2页
'结发'与'合髻'是中国古代婚礼中先后出现的两个重要的仪式。由于两者都是以新婚男女的头发作为婚姻结合的信物,因而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在处理形式上有差别。它与外国某些民族的'结发'风俗,在表现形式上有... '结发'与'合髻'是中国古代婚礼中先后出现的两个重要的仪式。由于两者都是以新婚男女的头发作为婚姻结合的信物,因而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在处理形式上有差别。它与外国某些民族的'结发'风俗,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处于对偶婚阶段的霍匹印第安人氏族,其青年男女举行婚礼时,由双方的母亲或女性亲戚给他们在一个盆里洗头,并将他们的头发混合在一起,叫做'结发',表示彼此的系属关系,以象征婚姻的结合。中国上古原始社会的'结发'婚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髻 婚仪 系属 青年男女 种葛篇 新郎新娘 《东京梦华录》 成年男子 孟元老 昏礼
原文传递
婚姻变革的先锋——1930年代上海电影演员婚恋状况的考察
12
作者 吴徐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0-136,共7页
1930年代的上海是中国电影制片业的黄金时代,也是传统婚姻发生激烈变革的时代。在时代的裹挟下,电影演员大多婚姻自主,不仅同居、订婚、结婚、离婚、再婚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而且婚礼也大多采用与传统迥异的新式婚礼、集体婚礼、西式婚... 1930年代的上海是中国电影制片业的黄金时代,也是传统婚姻发生激烈变革的时代。在时代的裹挟下,电影演员大多婚姻自主,不仅同居、订婚、结婚、离婚、再婚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而且婚礼也大多采用与传统迥异的新式婚礼、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形式,无论是婚姻的观念、行为还是结婚仪式都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成为当时婚姻变革的先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电影演员尤其是女性电影演员通过职业取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演员这一职业拥有广泛的社交和从业者大多热衷"表演"、喜欢追逐时髦、出风头的心理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上海 电影演员 姻自主 新式婚仪
下载PDF
海南疍家水上婚礼歌曲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静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4期60-61,共2页
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传统信仰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仰的外展行为是仪式。仪式与婚姻,贯通与任何民族的生活中,"仪式"是人类的一大发明,蕴含着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文化密码,"婚姻"则是人类生命繁衍行为文... 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传统信仰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仰的外展行为是仪式。仪式与婚姻,贯通与任何民族的生活中,"仪式"是人类的一大发明,蕴含着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文化密码,"婚姻"则是人类生命繁衍行为文而化之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疍民 婚仪 哭嫁
下载PDF
合卺之礼——《中华婚俗文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漫天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27-35,共9页
中华民族婚俗之起源、发展与演变,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而鉴于"合卺礼"是人类生理本能与礼仪文明的完美结合,所以古人则以"合卺礼"作为婚姻的代称。《合卺之礼》包括:缔约之礼、女红嫁妆、婚仪礼俗三个板块。... 中华民族婚俗之起源、发展与演变,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而鉴于"合卺礼"是人类生理本能与礼仪文明的完美结合,所以古人则以"合卺礼"作为婚姻的代称。《合卺之礼》包括:缔约之礼、女红嫁妆、婚仪礼俗三个板块。其形式上是一种模拟交合的"合二为一"仪式。"合卺礼"呈现着古人的原始哲理与模拟巫术观念。无论从哲学概念,还是从美德角度,"合卺礼"的真谛,就是中国"礼仪"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初始点。合卺礼的"初心"对于化解家庭矛盾、社会矛盾,引领全民族共同和谐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充分反映了中国婚俗文化中重德、和谐、趋福、求子等良好愿望,以及男女双方"同尊卑、共甘苦"的心理追求。古老的合卺文化经典是中国古代生活方式的一种礼俗,对当代社会而言则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明符号,依旧具有普世价值。传承与借鉴历久弥新的"合卺"思想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卺礼 俗文化 和合 缔约之礼 女红嫁妆 婚仪礼俗
下载PDF
土家族婚俗的历史画卷——读《土家女儿做新娘》
15
作者 四艾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3-86,共4页
虽然已出版和发表的许多专著、论文对土家族的婚姻习俗作过介绍和研究,但大多比较单一和零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古籍办公室彭荣德同志搜集、整理、编著的《土家女儿做新娘》(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一书是对土... 虽然已出版和发表的许多专著、论文对土家族的婚姻习俗作过介绍和研究,但大多比较单一和零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古籍办公室彭荣德同志搜集、整理、编著的《土家女儿做新娘》(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一书是对土家族婚姻习俗进行最全面、最详细、最生动介绍的一部专著。《土家女儿做新娘》把土家族婚姻习俗全过程,从请媒人提亲,插毛香定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女儿做新娘 姻习俗 民族事务 邪神野鬼 土家人 团圆伞 土王庙 荣德 引窝 婚仪
下载PDF
近代中国婚姻的文明化变革
16
作者 杨玉洁 《巴蜀史志》 2006年第1期32-34,共3页
传统的封建婚姻以“婚姻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为信念。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欧风美雨影响下的戊戌变法首先对旧式婚姻进行批判,传播西方文化思潮,风气渐开,旧式婚姻向文明婚姻转变。继之而后的辛亥革命更加大张... 传统的封建婚姻以“婚姻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为信念。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欧风美雨影响下的戊戌变法首先对旧式婚姻进行批判,传播西方文化思潮,风气渐开,旧式婚姻向文明婚姻转变。继之而后的辛亥革命更加大张旗鼓地抨击封建婚姻。代之以自由、民主的新式文明婚姻。五四运动更是对旧礼教旧婚姻的当头棒喝,给予了婚姻文明化发展更大的空间。本文通过这一时期的婚姻制度、婚姻观念和婚礼婚仪等方面的变化反映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特殊的婚姻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姻制度 姻观念 婚仪 中国 文明化变革 风俗习惯
下载PDF
《诗经》贺婚诗中体现的婚姻观念
17
作者 解文君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5期236-236,共1页
《诗经》保留了不少有关家、国、天下的仪式性诗歌,其中具有贺婚功能的诗歌主要保存在"国风"部分。贺婚诗是周代婚仪文化的生动反映,是人们在婚礼过程中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通过相关意象阐释贺婚诗体现的婚姻观念。
关键词 婚仪文化 意象 周代
下载PDF
从婚姻丧葬来看风俗习惯的改革问题
18
作者 牙含章 《前线》 1964年第1期15-18,共4页
一最近,作者到北京市东部地区了解了一下农村风俗习惯的改革情况。风俗习惯是社会上流行的人们在衣、食、住、行、婚姻、丧葬等等方面的风尚和习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在一个民族内部,由于地区的不同,风俗习惯也不是完全相... 一最近,作者到北京市东部地区了解了一下农村风俗习惯的改革情况。风俗习惯是社会上流行的人们在衣、食、住、行、婚姻、丧葬等等方面的风尚和习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在一个民族内部,由于地区的不同,风俗习惯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北京市东部地区主要居住的是汉族人民,只有少数的回族、满族以及其他的少数民族人民。这篇文章着重以汉族人民在婚姻和丧葬这两方面的风俗习惯为例来谈风俗习惯的改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情况 汉族人民 少数民族人民 财产关系 房星 封建宗法制度 婚仪 行政命令 背题 勤俭建国
下载PDF
留住民族的记忆——评祁慧民著《仪式·音乐与婚姻——青海互助土族传统婚礼及其音乐的调查与研究》
19
作者 乔建中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1,共2页
《仪式·音乐与婚姻——青海互助土族传统婚礼及其音乐的调查与研究》一书是作者在十余年前交出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充实修改后完成的一本专著。全书集中讨论了生活在我国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人的传统婚俗及其仪式过程中的... 《仪式·音乐与婚姻——青海互助土族传统婚礼及其音乐的调查与研究》一书是作者在十余年前交出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充实修改后完成的一本专著。全书集中讨论了生活在我国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人的传统婚俗及其仪式过程中的用乐。读者或许要问,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且是十多年前的"旧作",为什么要拖到今天才正式出版呢?作为本文从开始写作时就介入了有关题目选择、章节框架乃至全文学术取向诸问题讨论的一个年长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学位论文 婚仪 传统 一本 学术取向 民歌手 西安音乐学院 花儿会 民俗事象 今日中国
原文传递
抬食盒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尚瑞 《农村农业农民》 2015年第12期57-57,共1页
食盒,乃礼仪之器,非生产工具。其形状有方形、圆形、椭圆形,均为木制,四格。在南阳民间,过去比较富裕文明的村里都有具体人保管:食盒、轿(队)、绮罗蓝扇、铜器(大锣、小锣、马锣、钹)、三眼铳、高跷、旱船。食盒在民俗中的使用大... 食盒,乃礼仪之器,非生产工具。其形状有方形、圆形、椭圆形,均为木制,四格。在南阳民间,过去比较富裕文明的村里都有具体人保管:食盒、轿(队)、绮罗蓝扇、铜器(大锣、小锣、马锣、钹)、三眼铳、高跷、旱船。食盒在民俗中的使用大致有两个场合。一个是送米面。婴儿降生三日,由丈夫或家人给岳父送帖报喜(是男孩带块肉,是女孩拎两包点心),走时岳母回个小筐(平时就预备好的),为婴儿之窝,里面放鸡蛋若干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绮罗 大锣 少年时代 第三天 十色 荆楚文化 社会民俗 婚仪 民俗事象 岭南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