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至清中叶婺北甲椿李氏宗族的婚姻圈
1
作者 钱文浩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7期92-96,共5页
甲椿位于徽州府婺源县北乡十八都,甲椿李氏出自“三田李氏”之一的严田李氏宗族。甲椿李氏因聚居于山岭重叠的婺北地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婚姻圈。从时间上看,甲椿李氏自宋代开始选择婚配对象,直至清中叶达到顶峰,且选择对象由清华镇转向... 甲椿位于徽州府婺源县北乡十八都,甲椿李氏出自“三田李氏”之一的严田李氏宗族。甲椿李氏因聚居于山岭重叠的婺北地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婚姻圈。从时间上看,甲椿李氏自宋代开始选择婚配对象,直至清中叶达到顶峰,且选择对象由清华镇转向整个婺北地区。从空间上看,受地理、门第、旅外经商结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甲椿李氏与婺北诸多宗族结成姻亲关系,继而形成世婚,使彼此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和婚姻圈;并以本村为中心,在婺源县境内形成以十八都、北乡、全县为范围的具有差序格局的同心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婺源 甲椿李氏宗族 婚姻圈
下载PDF
圈层叠合:婚姻圈中的绣娘流动与苗族刺绣基因传递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庆贺 柏贵喜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技法和纹样构成刺绣的文化基因,二者的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促成刺绣文化基因的传递。在清水江苗族地区,绣娘作为刺绣的创作主体,其流动通常由婚嫁引发并在特定的通婚圈内进行。附着于创作主体的刺绣技法和纹样伴随绣娘的流动而发生位移,... 技法和纹样构成刺绣的文化基因,二者的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促成刺绣文化基因的传递。在清水江苗族地区,绣娘作为刺绣的创作主体,其流动通常由婚嫁引发并在特定的通婚圈内进行。附着于创作主体的刺绣技法和纹样伴随绣娘的流动而发生位移,并受到通婚圈的影响而呈现刺绣文化圈与婚姻圈叠合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叠合 婚姻圈 绣娘流动 苗族刺绣 基因传递 清水江流域
下载PDF
村庄婚姻圈变迁及影响机制分析——以华北F村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翼 尹木子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9,共9页
通过分析华北F村200对夫妻调查数据,运用定序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方法从人口流动、结婚变量和个人特质三个方面解读了在城市化背景下村庄婚姻圈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F村男性村民出生年代越晚,结婚年代越近,通婚范围越远;同... 通过分析华北F村200对夫妻调查数据,运用定序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方法从人口流动、结婚变量和个人特质三个方面解读了在城市化背景下村庄婚姻圈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F村男性村民出生年代越晚,结婚年代越近,通婚范围越远;同时,择偶时间、方式、家庭背景和村庄非农化水平成为影响通婚范围的主要因素。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教育程度、是否外出打工等社会性因素并不对通婚范围构成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择偶时间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婚姻圈 通婚范围 择偶时间 非农化
下载PDF
流动家庭婚姻圈扩展、性别强势与未婚先孕 被引量:6
4
作者 齐嘉楠 杨华 《南方人口》 CSSCI 2015年第4期1-11,共11页
本文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当前我国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情况进行研究,试图分析婚姻圈的扩展以及性别的强势会如何影响未婚先孕的结果。本文有以下一些发现:流动人口核心家庭未婚先孕的比例较高;婚姻圈的扩展增加了未... 本文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当前我国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情况进行研究,试图分析婚姻圈的扩展以及性别的强势会如何影响未婚先孕的结果。本文有以下一些发现:流动人口核心家庭未婚先孕的比例较高;婚姻圈的扩展增加了未婚先孕的几率;流动人口的性别在年龄、教育和户籍方面的强势并未显著影响未婚先孕的发生;各省间未婚先孕的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通过采用多水平分析方法,定量描述了当前的未婚先孕水平存在省际差异,为实现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未婚先孕 婚姻圈 性别差异 多水平分析
下载PDF
以歙县虹源王氏为中心看明清徽州宗族的婚姻圈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瑞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76,共9页
明清徽州宗族婚姻圈有以下特征 :第一 ,婚姻缔结以县境地域范围内特别是周边邻近宗族为主要对象 ;第二 ,徽州境外的婚姻缔结与徽商的迁徙和经营地域圈的扩大有关 ,长期经商外地甚或侨寓外地的徽州商人在商业经营或土著化进程中与当地人... 明清徽州宗族婚姻圈有以下特征 :第一 ,婚姻缔结以县境地域范围内特别是周边邻近宗族为主要对象 ;第二 ,徽州境外的婚姻缔结与徽商的迁徙和经营地域圈的扩大有关 ,长期经商外地甚或侨寓外地的徽州商人在商业经营或土著化进程中与当地人士结成婚姻 ;第三 ,徽州宗族的婚姻缔结以几个大的宗族为主要对象 ,相互之间结成世婚之家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婚制在徽州的盛行 ;第四 ,较多以业儒仕宦为背景的宗族相互结成婚姻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婚姻背后文化上门当户对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歙县 虹源王氏宗族 婚姻圈
下载PDF
仫佬族银姓宗族及其婚姻圈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兴球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3,共4页
仫佬族集中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县内,总人口仅4000余人。银姓宗族是仫佬族中的大宗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该宗族形成了自己的宗族圈。宗族内的通婚和人口的繁衍是宗族活动的重要内容,其通婚范围的不同形成了宗族的婚姻圈。过去,银姓宗族的... 仫佬族集中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县内,总人口仅4000余人。银姓宗族是仫佬族中的大宗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该宗族形成了自己的宗族圈。宗族内的通婚和人口的繁衍是宗族活动的重要内容,其通婚范围的不同形成了宗族的婚姻圈。过去,银姓宗族的宗族圈和婚姻圈几乎相近,而今婚姻圈的拓展,不仅在生物学的社会意义上提高了该宗族人群的身体素质,而且发展了宗族及其他社区的社会关系和经济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族 宗族 婚姻圈 经济条件 宗族人口
下载PDF
论西部农村婚姻圈的广延性与内卷化——基于西部G村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6
7
作者 何生海 王晓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0-34,共5页
婚姻在某种意义上与地域是没有关系的,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由地域内婚制转向地域外婚制以后,婚姻与地域结合起来。文章通过对西部G村的婚姻圈的调查与研究,发现该村婚姻圈既存在着广延性,又存在内聚性。文章认为无论婚... 婚姻在某种意义上与地域是没有关系的,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由地域内婚制转向地域外婚制以后,婚姻与地域结合起来。文章通过对西部G村的婚姻圈的调查与研究,发现该村婚姻圈既存在着广延性,又存在内聚性。文章认为无论婚姻圈的任何一种方向的发展都是村民策略性行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圈 广延性和内聚性 西部农村
下载PDF
开放与选择——婚姻圈文化论 被引量:6
8
作者 阎勤民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1-56,共6页
人类走向进步的道路是开放与选择。开放与选择首先出现在人类第一种社会关系即婚姻关系中。婚姻涉及到人类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双重交流与沟通,涉及到人类种质、体质和文化素质的优化组合与整体发展。“婚姻圈”是指人类由种族——阶... 人类走向进步的道路是开放与选择。开放与选择首先出现在人类第一种社会关系即婚姻关系中。婚姻涉及到人类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双重交流与沟通,涉及到人类种质、体质和文化素质的优化组合与整体发展。“婚姻圈”是指人类由种族——阶级——文化所限定的通婚空间和范围,或者由地域空间所限定的通婚范围。人类的姻婚史就是不断突破原定婚姻圈的限制,向着更高更大的婚姻范围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圈 生态环境 自然规律 品系 人类 婚姻关系 杂交系 生物性状 血缘婚姻 种质
下载PDF
广西贺州枫木村壮族婚姻圈个案考察 被引量:9
9
作者 韦浩明 《百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9-34,共6页
多族群、多层次、多方言杂居于同一区域,在政治地位一致,没有政策上和事实上的歧视,各个群体外表特征难以区分、辨别的情况下,他们的婚姻仍然没有完全平等,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1949年以来广西贺州枫木村壮族男子配偶来源地变迁的情... 多族群、多层次、多方言杂居于同一区域,在政治地位一致,没有政策上和事实上的歧视,各个群体外表特征难以区分、辨别的情况下,他们的婚姻仍然没有完全平等,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1949年以来广西贺州枫木村壮族男子配偶来源地变迁的情况,充分显示出这一特点,表明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水平、族群层次、族群传统造就的自我意识等因素对婚姻选择的影响巨大。同时,与各族群及层次通婚普遍较高的比率,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这里的族群关系整体和谐融洽,经济文化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并共同向小康社会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木村 壮族 婚姻圈 考察
下载PDF
散杂居地区土族婚姻圈变迁研究——以甘肃临夏积石山县三二家村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洁 黄青卓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68-73,共6页
多元文化环境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三二家村土族的婚姻圈发生了变迁。受地域、宗教、血缘、经济等因素影响,族内婚制对三二家村土族婚姻的影响逐渐淡化,族际婚为大多数土族所接受。三二家村土族婚姻圈呈现出一定民族偏好、遵循... 多元文化环境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三二家村土族的婚姻圈发生了变迁。受地域、宗教、血缘、经济等因素影响,族内婚制对三二家村土族婚姻的影响逐渐淡化,族际婚为大多数土族所接受。三二家村土族婚姻圈呈现出一定民族偏好、遵循就近原则、代际差异明显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杂居地区 土族婚姻圈 三二家村
下载PDF
关系圈与婚姻圈:当代乡土中国的婚姻形成 被引量:7
11
作者 满永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6-38,共3页
通过对皖北M村适龄男子婚姻形成过程的实地观察 ,可见“明媒正娶”仍然是乡土中国婚姻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绝大多数人依然要通过“中间关系人”来建立自己的婚姻家庭关系 ,其父辈“关系圈”决定婚姻的选择范围即“婚姻圈”。改革开放以... 通过对皖北M村适龄男子婚姻形成过程的实地观察 ,可见“明媒正娶”仍然是乡土中国婚姻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绝大多数人依然要通过“中间关系人”来建立自己的婚姻家庭关系 ,其父辈“关系圈”决定婚姻的选择范围即“婚姻圈”。改革开放以后 ,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 ,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青年的婚姻圈 ,所变化的是婚姻形成“中间关系人”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了 ,主要成了他们父母的亲朋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婚姻圈 乡村
下载PDF
浅析清水江苗家的婚姻圈与群体划分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慧平 张金成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1期50-53,共4页
婚姻是人类社会群体交往的根本手段之一,基于不同婚姻规制存在的婚姻圈既受人类交往各种普适性原则的影响,又是社会群体划分的基准。清水江流域苗族因其独特的婚姻观念、婚姻规制以及群体划分的各类标准,而形成自己特有的婚姻圈层。探... 婚姻是人类社会群体交往的根本手段之一,基于不同婚姻规制存在的婚姻圈既受人类交往各种普适性原则的影响,又是社会群体划分的基准。清水江流域苗族因其独特的婚姻观念、婚姻规制以及群体划分的各类标准,而形成自己特有的婚姻圈层。探究清水江苗家婚姻圈与群体划分之关系,不仅是深入了解区域民族的需要,还有利于寻求人类交往途径、掌握社会交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苗家 婚姻圈 群体划分
下载PDF
近拒远交与远近无交:边缘族群三撬人婚姻圈的解体与困境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达忠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6-43,共8页
三撬人是生活于黔东南黎平锦屏县交界区域的一个边缘族群、少数族群,在各大族群的边缘取得生存地位。1950年代以前,三撬人一直实行严格的族群内婚配制度,在族群内以族姓为单位建立起婚姻圈。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的开放性和市场化,导致... 三撬人是生活于黔东南黎平锦屏县交界区域的一个边缘族群、少数族群,在各大族群的边缘取得生存地位。1950年代以前,三撬人一直实行严格的族群内婚配制度,在族群内以族姓为单位建立起婚姻圈。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的开放性和市场化,导致三撬人传统婚姻圈的解体,陷入婚姻困境中。三撬人面临的婚姻困境,是全球化和市场化时代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不平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撬人 婚姻圈 解体 婚姻困境
下载PDF
论西魏北周关陇集团的婚姻圈——以武川镇勋贵的联姻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海波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武川镇勋贵在宇文泰家族的婚姻圈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宇文泰家族与其群体通婚却有着既利用又限制的政治考虑,这使武川镇勋贵在大部分时期内无法通过联姻接触到最高统治权。府兵系统中的地位、部属私人关系以及政治上的相互倚重,是武川镇... 武川镇勋贵在宇文泰家族的婚姻圈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宇文泰家族与其群体通婚却有着既利用又限制的政治考虑,这使武川镇勋贵在大部分时期内无法通过联姻接触到最高统治权。府兵系统中的地位、部属私人关系以及政治上的相互倚重,是武川镇勋贵主动进行联姻时所要考虑的因素,而这使其无法与处于府兵中下层的关陇土豪等派系联姻。关陇集团的婚姻圈是宇文泰家族为巩固执政的需要而编织的一个亲疏不一的关系网,包括武川镇勋贵在内的各派系不过是其中的一环,各派系彼此的政治联系并不紧密,更无法通过姻亲形成紧密的政治集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魏北周 关陇集团 婚姻圈 武川镇勋贵
下载PDF
宋代士人阶层封闭婚姻圈探析
15
作者 宋冬霞 《南方论刊》 2015年第6期61-63,36,共3页
宋代士人之家的婚姻通常源自两个异姓家族,甚至姊妹嫁与兄弟,亦即姊妹变妯娌兄弟变连襟的现象在宋代社会比较普遍,从而形成为数众多的相对封闭的联姻圈子,墓志资料中有大量的相关记载。通过探析这一景观的表征,可以窥见它对宋代婚姻领... 宋代士人之家的婚姻通常源自两个异姓家族,甚至姊妹嫁与兄弟,亦即姊妹变妯娌兄弟变连襟的现象在宋代社会比较普遍,从而形成为数众多的相对封闭的联姻圈子,墓志资料中有大量的相关记载。通过探析这一景观的表征,可以窥见它对宋代婚姻领域及社会结构等层面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它加剧了突破等级婚瓶颈的难度,也使得社会板结局势更加牢不可破,这些都将给社会的进步、更替带来负面、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人阶层 婚姻圈 封闭
下载PDF
土改前后山西农村“门当户对”的等级婚姻圈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冠华 孙国良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164,共3页
以土改前后山西省7个村庄的《阶级成分登记表》档案为研究中心,文章对土改前后农村的等级婚姻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档案研究、数据对比,从农村传统文化、社会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农村婚嫁的观念在土改前后虽有所变动,但依然恪守... 以土改前后山西省7个村庄的《阶级成分登记表》档案为研究中心,文章对土改前后农村的等级婚姻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档案研究、数据对比,从农村传统文化、社会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农村婚嫁的观念在土改前后虽有所变动,但依然恪守了与传统社会相一致的"门当户对"理念,农村的婚姻圈始终体现出鲜明的阶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 门当户对 等级婚姻圈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婚姻圈历史变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万伟 张红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6-69,共4页
随着社会发展变迁,陕西省关中农村婚嫁习俗之"姑娘不对外"逐渐演变为现时的"有女不远嫁"。对这一婚嫁习俗变迁进行考察,发现地理、经济、文化等宏观要素在其历史性原因中发挥影响,人际关系、婚姻效益、家庭亲情等... 随着社会发展变迁,陕西省关中农村婚嫁习俗之"姑娘不对外"逐渐演变为现时的"有女不远嫁"。对这一婚嫁习俗变迁进行考察,发现地理、经济、文化等宏观要素在其历史性原因中发挥影响,人际关系、婚姻效益、家庭亲情等微观要素则在其现时性变迁中愈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圈 关中地区 姑娘不对外 有女不远嫁
下载PDF
我国北方一个农庄的婚姻圈研究——对山东省济阳县江店乡贾寨村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霍宏伟 《社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家庭 婚姻 济阳县 江店乡 贾寨村 个案分析 婚姻圈
下载PDF
婚姻圈与集市圈关系之再探讨——以山东省青岛市崂山段氏宗族的婚姻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柴承晶 杜靖 《地方文化研究》 2019年第4期22-39,共18页
婚姻圈与集市圈关系问题,素来是海外中国学和本土中国学经验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热点。本文使用严密而详细的统计学方法对青岛崂山区段家埠段氏宗族的婚姻实践进行了研究,试图检验过往诸家的争论。结论是段氏及为其提供新娘的其它地域宗族... 婚姻圈与集市圈关系问题,素来是海外中国学和本土中国学经验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热点。本文使用严密而详细的统计学方法对青岛崂山区段家埠段氏宗族的婚姻实践进行了研究,试图检验过往诸家的争论。结论是段氏及为其提供新娘的其它地域宗族的婚姻圈和集市圈是吻合的,但无法证明集市圈在先婚姻圈在后的问题。美国学者施坚雅认为市场圈衍生出了婚姻圈。但对段氏宗族的访谈得知,社会资源才是促成婚姻缔结的主要原因。施坚雅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怀疑是西方人的市场经验塑造了他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和态度,而这种方式和态度于他又习焉不察。尽管如此,本文认为婚姻圈和集市圈都是中国人民所赖以生存的重要文化设置,我们必须努力摈除先验的认知图式对研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圈 集市 通婚频度 通婚距离 段氏宗族
下载PDF
自小而大:土改前后山西地域婚姻圈的嬗变——以《阶级成份登记表》为中心的考察
20
作者 郝丽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5-30,共6页
山西地域婚姻圈在土改前后呈现出"自小而大"的转变趋势,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动因。首先,旨在推动土地分配平均化的土地改革运动缩小了不同村庄、不同家庭之间的财产距离,为婚姻圈的扩大奠定了相应的物质基础;其次,建国前后... 山西地域婚姻圈在土改前后呈现出"自小而大"的转变趋势,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动因。首先,旨在推动土地分配平均化的土地改革运动缩小了不同村庄、不同家庭之间的财产距离,为婚姻圈的扩大奠定了相应的物质基础;其次,建国前后相关婚姻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新型婚姻关系的形成以及新型婚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这对婚姻圈的转变具有积极的作用;最后,土改后交通条件的改善、人口流动的增加、家族观念的削弱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促使婚姻圈的范围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 地域婚姻圈 嬗变 《阶级成份登记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