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56例临床特点与随访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娜 黄花荣 《新医学》 2020年第9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轻度婴幼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BICE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及随访情况等。结果56例BICE患儿发病年龄以12~36个月常见(占92.9%),发病季节以秋冬季常见(占87.5%)。37.5%患儿大便轮状... 目的探讨轻度婴幼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BICE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及随访情况等。结果56例BICE患儿发病年龄以12~36个月常见(占92.9%),发病季节以秋冬季常见(占87.5%)。37.5%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惊厥发生在病程的第0~4日,持续时间10 s^10 min,常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82.1%患儿无发热,17.9%患儿有低热,病程中惊厥反复发作倾向性强。26.8%患儿惊厥前无典型腹泻症状。所有患儿均无重度脱水或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表现。仅2例患儿急性期的脑电图存在异常,1个月后复查正常。随访时间6个月~5.5年,2例患儿曾再次出现惊厥,诊断为热性惊厥。1例患儿自出生后即存在生长发育缓慢,其余患儿生长发育评估未见明显异常。结论BICE多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是其重要的诱因,临床预后普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婴幼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 轮状病毒 季节
下载PDF
分析患儿肠道内微生物的变化与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周茹 周振兴 +5 位作者 李娟 杨晓玲 方伟 徐新民 丁洋 王雅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4期546-548,共3页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和患儿肠道内微生物的变化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BICE患儿40例,作为研究组,将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诊治的40例单纯轻度胃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粪...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和患儿肠道内微生物的变化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BICE患儿40例,作为研究组,将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诊治的40例单纯轻度胃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相关病菌检测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检测,记录试验数据,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轮状病毒感染率分别为47.5%、15.0%;粪便内大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DAO、D-乳酸、NO水平,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道微生物改变可影响BICE发生及发展,轮状病毒及肠内益生菌减少可促使BICE病情发展,损坏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 肠道微生态 轮状病毒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白细胞介素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彦博 张滟 张学琴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8期2357-2360,共4页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6、IL-8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89例轻度胃肠炎患儿(单纯肠炎组)、36例BICE患儿(BICE组)...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6、IL-8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89例轻度胃肠炎患儿(单纯肠炎组)、36例BICE患儿(BICE组)、30例健康婴幼儿(正常对照组)。检测对照组体检时,以及其他两组入院24 h内(急性期)、发病后5~7 d(恢复期)血清一氧化氮水平、NOS活力以及SIL-2R、IL-6、IL-8水平。结果(1)在急性期,BICE组、单纯肠炎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NOS活力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且BICE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单纯肠炎组(均P<0.05),但在恢复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ICE组恢复期血清一氧化氮水平、NOS活力均较急性期降低(均P<0.05),而单纯肠炎组急性期与恢复期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急性期,BICE组、单纯肠炎组血清SIL-2R、IL-6、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但在急性期及恢复期两组间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ICE组、单纯肠炎组恢复期血清SIL-2R、IL-6、IL-8水平均较急性期降低(均P<0.05)。结论BICE患儿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及NOS活力增高,可能是引起惊厥的原因之一;BICE患儿机体存在免疫失衡,动态监测SIL-2R、IL-6、IL-8水平有助于评估其免疫功能紊乱纠正情况及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婴幼儿良性惊厥 胃肠炎 惊厥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药物治疗
4
作者 初永华 李彩华 林学志 《中国乡村医生》 1995年第5期38-40,共3页
1 潘生丁对婴幼儿秋季腹泻有效,可能与抑制轮状病毒RNA的合成有关。其次,潘生丁具有扩张外周血管,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药物疗法 婴幼儿胃肠炎 胃肠炎
下载PDF
苯巴比妥钠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邢玉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1期1832-1834,共3页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钠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S-100β、NS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BICE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钠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S-100β、NS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BICE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地西泮,观察组给予苯巴比妥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S-100β、NSE表达含量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100β、NSE表达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S-100β、NSE表达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苯巴比妥钠可有效控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且可明显下调患儿血清S-100β、NSE表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巴比妥钠 地西泮 轻度胃肠炎婴幼儿良性惊厥 S-100Β NSE
下载PDF
126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惊厥发作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廖培元 黄启坤 李颖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59-62,共4页
目的总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惊厥发作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对126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抗惊厥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BICE患儿中,当年9月~次年2月发病者98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 目的总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惊厥发作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对126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抗惊厥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BICE患儿中,当年9月~次年2月发病者98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17例。126例患儿共计178个惊厥发作事件,其中发作1次者85例(67. 4%)、2次者31例(24. 6%)、3次者9例(7. 1%)、4次者1例(0. 8%);局灶性发作事件和局灶性发作事件演变为全面性发作事件129个(72. 5%),全面性发作事件49个(27. 5%);惊厥持续时间<1 min者93个(52. 2%),1~3min者41个(23. 0%),3~5 min者19个(10. 7%),5~15 min者23个(12. 9%),> 15 min者2个(1. 1%)。126例患儿的178个惊厥发作事件中入院前发作136个,其中135个发作事件入院时惊厥发作已终止,未使用镇静药物; 1例在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地西泮后发作停止。126例患儿的178个惊厥发作事件中入院后发作42个,其中惊厥持续时间<3 min者31个,未使用镇静药物;持续时间3~5 min者5个,其中3例静脉注射地西泮2 min内惊厥发作终止,2例自行缓解;持续时间>5 min者6个,其中5例静脉注射地西泮后惊厥发作终止,1例静脉注射安定,惊厥发作未缓解,在心电监护下再次静脉注射安定后惊厥发作终止。所有患儿通过电话或复诊随访3~48个月,随访过程中再次发生BICE者2例,出现热性惊厥者5例,临床及基因检查确诊为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Dravet综合征)者2例、第四脑室孔闭塞综合征继发癫痫者1例。结论 BICE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BICE惊厥持续时间短暂,一般惊厥持续时间<5 min,发作1~4次不等。BICE患儿的惊厥发作事件以局灶性发作事件为主,亦可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地西泮静脉注射能有效控制BICE惊厥发作,可作为首选药物。没有长期应用卡马西平、利多卡因预防BICE复发的必要性,远期随访要注意BICE再发、热性惊厥、Dravet综合征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婴幼儿良性惊厥 胃肠炎 轻度胃肠炎婴幼儿良性惊厥 地西泮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的肠道微生物检测及部分肠黏膜屏障指标观察 被引量:23
7
作者 杜自强 周进苏 向秋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3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患儿肠道内微生物的变化与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收治的BICE患儿50例(A组)、急性轻度胃肠炎患儿50例(B组)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C组),对三组的肠道内微生物进行检测,并对其部分... 目的探讨患儿肠道内微生物的变化与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收治的BICE患儿50例(A组)、急性轻度胃肠炎患儿50例(B组)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C组),对三组的肠道内微生物进行检测,并对其部分肠黏膜屏障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A组有24例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率为48.00%),B组有10例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0.00%),C组有1例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00%);组间两两相比,P均<0.05。A组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分别为(7.65±2.24)×105、(6.13±2.32)×105、(4.83±1.62)×105、(5.02±1.46)×105CFU/g,B组分别为(8.79±2.31)×105、(7.45±2.28)×105、(6.12±2.47)×105、(5.81±1.86)×105CFU/g,C组分别为(9.87±1.68)×105、(9.12±2.20)×105、(8.35±2.12×105)、(6.82±1.20)×105CFU/g;组间两两相比,P均<0.05。A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一氧化氮(NO)、D-乳酸水平分别为(9.84±4.17)U/L、(0.92±0.39)mmol/L、(156.78±48.25)μmol/L,B组分别为(7.49±2.73)U/L、(0.73±0.25)mmol/L、(102.45±40.45)μmol/L,C组分别为(6.35±1.61)U/L、(0.62±0.21)mmol/L、(86.36±30.12)μmol/L,血清DAO、NO、D-乳酸水平组间两两相比,P均<0.05。结论 BICE患儿肠道内轮状病毒阳性率增高、各类益生菌群数量降低及肠黏膜屏障能力降低,以上原因可能与BICE的发病有关,但致病机制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肠道益生菌群 轮状病毒 肠黏膜屏障 微生态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 肠炎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血清NSE、GFAP、UCH-L1水平及其对惊厥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春梅 刘俊芬 +5 位作者 刘振奎 高娇娇 曹燕玲 卢艳辉 马俊帅 蔡春泉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4期2847-2851,2856,共6页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水平变化,以及三者对惊厥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50例BICE患儿为研究组,50例轻度胃肠炎患儿...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水平变化,以及三者对惊厥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50例BICE患儿为研究组,50例轻度胃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NSE、GFAP、UCH-L1水平。比较不同首次惊厥发作时间、惊厥单次发作持续时间、惊厥发作次数、随访1年内惊厥复发情况的BICE患儿的血清NSE、GFAP、UCH-L1水平。分析血清NSE、GFAP、UCH-L1水平与BICE患儿临床表现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SE、GFAP、UCH-L1水平对BICE患儿惊厥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NSE、GFAP、UCH-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首次惊厥发作时间越晚、惊厥单次发作持续时间越长、惊厥发作次数越多的BICE患儿,其血清NSE、GFAP、UCH-L1水平越高(均P<0.05)。BICE患儿血清NSE、GFAP、UCH-L1水平与首次惊厥发作时间、惊厥单次发作持续时间、惊厥发作次数、惊厥发作形式(全面性发作)及感染轮状病毒呈正相关(均P<0.05)。随访1年内复发的BICE患儿血清NSE、GFAP、UCH-L1水平高于无复发BICE患儿(均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NSE、GFAP、UCH-L1水平预测BICE患儿惊厥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743、0.836,三者联合预测BICE患儿惊厥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结论BICE患儿血清NSE、GFAP、UCH-L1水平较单纯轻度胃肠炎患儿升高,且与脑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NSE、GFAP、UCH-L1三者预测BICE患儿惊厥复发具有较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婴幼儿良性惊厥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复发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轮状病毒相关性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并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9
作者 石凯丽 李瑞芳 +2 位作者 赵惠敏 武运红 韩虹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9期1531-1533,共3页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由日本学者Mo-rooka于1982年首次提出^([1]),近年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也有报道称之为轻型胃肠炎伴惊厥(CwG)^([2])。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是一种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累及胼胝体...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由日本学者Mo-rooka于1982年首次提出^([1]),近年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也有报道称之为轻型胃肠炎伴惊厥(CwG)^([2])。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是一种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累及胼胝体压部的临床影像综合征。其特点为磁共振成像(MRI)上可见胼胝体压部(SCC)的卵圆形、非强化病灶,一段时间后可完全消失。轮状病毒性肠炎被报道分别与BICE及RESLES相关^([3,4]),但轮状病毒性肠炎同时引起BICE和RESLES的病例目前鲜有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轮状病毒阳性BICE合并RESLES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随访及相关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阳性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胼胝体压部 临床影像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 胃肠炎 文献复习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海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3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5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平均随访(17.3±2.3)个月,8.89%(8例)患者复发,其中6.67%(3例)在6个月内复发,2...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5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平均随访(17.3±2.3)个月,8.89%(8例)患者复发,其中6.67%(3例)在6个月内复发,2.22%(1例)在6~12个月复发。急性期后均未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45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均无明显后遗症,精神运动发育均正常。结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 癫痫 地西泮 苯巴比妥钠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病原学分析及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鑫 图雅 +7 位作者 王育民 杨治理 赵立荣 杨慧敏 梁晓平 张玉玲 李瑞凤 美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4期197-199,共3页
目的对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病原学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含量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本区婴幼儿胃肠炎肠道病原的分布情况及可能导致BICE患儿发病的原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80例BICE患儿作为实验组,... 目的对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病原学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含量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本区婴幼儿胃肠炎肠道病原的分布情况及可能导致BICE患儿发病的原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80例BICE患儿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不伴有惊厥发作的80例急性胃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BICE患儿入院后均进行病原菌分析,两组患儿均进行外周血炎性因子检查。观察记录BICE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80例BICE患儿中45例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56.25%(45/80);其中轮状病毒最为常见,检测31例阳性,检测8例诺如病毒阳性、4例柯萨奇病毒阳性、1例EB病毒阳性、1例埃可病毒阳性,未发现细菌感染病例。实验组患儿外周血IL-6(7.19±0.64)pg/ml高于对照组的(5.07±0.71)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外周血TNF-α(1.85±0.31)pg/ml与对照组的(1.77±0.29)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区BICE患儿均未出现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中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此外,炎性因子IL-6可能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为疾病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效的细胞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炎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 病原菌 免疫失衡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12例分析
12
作者 孙英 《工企医刊》 2014年第6期1140-1140,共1页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既往确诊的12例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病以幼儿(1-3岁)年龄段最多见;惊厥常发生在病程的第1-2天;惊厥在病程中可以复发;大便轮状...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既往确诊的12例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病以幼儿(1-3岁)年龄段最多见;惊厥常发生在病程的第1-2天;惊厥在病程中可以复发;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为58.3%;负荷量后常规口服苯巴比妥片3日对病程中惊厥复发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 病因 分析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方 彭建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7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将96例BICE患儿纳入BICE组,80例单纯轻度胃肠炎患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使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BI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BICE组中,76.04%...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将96例BICE患儿纳入BICE组,80例单纯轻度胃肠炎患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使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BI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BICE组中,76.04%的患儿惊厥发作时间为胃肠炎病程第1~3天,85.42%的患儿惊厥持续时间≤5 min。86.46%的患儿惊厥发作次数为1~2次,71.88%的患儿为全身性发作。随访2年发现,BICE组7.29%的患儿惊厥复发。两组的轮状病毒感染、有家族惊厥史患儿占比及血清锌、铁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轮状病毒感染、有家族惊厥史、血清锌、铁水平均为影响BICE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BICE患儿的预后良好,但具有轮状病毒感染、家族惊厥史、血清锌、铁水平偏低等特征的轻度胃肠炎患儿更易发生BICE,临床应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低剂量苯巴比妥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对惊厥表现的影响
14
作者 石帆 邱基庆 +1 位作者 陈明毅 黎亿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苯巴比妥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G)对惊厥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新诊断BICG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 目的探讨低剂量苯巴比妥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G)对惊厥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新诊断BICG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再次发作、全面性发作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惊厥时间、总惊厥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综合疗法比较,在此基础上联用低剂量苯巴比妥可改善BICG的惊厥表现,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巴比妥 婴幼儿 轻度胃肠炎婴幼儿良性惊厥 惊厥
下载PDF
婴幼儿中央区小棘波103例脑电图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庄嘉鑫 林彩梅 +1 位作者 黄新芳 康碧珠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研究婴幼儿中央区小棘波的脑电图(EEG)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2年3月我院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中具有中央区小棘波的婴幼儿103例,回顾性分析其EEG特点和临床资料。结果:103例患儿的EEG均可见中央区小... 目的:研究婴幼儿中央区小棘波的脑电图(EEG)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2年3月我院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中具有中央区小棘波的婴幼儿103例,回顾性分析其EEG特点和临床资料。结果:103例患儿的EEG均可见中央区小棘波,以双极纵联明显,见于非快速眼动睡眠Ⅱ期和(或)快速眼动睡眠期。103例患儿中婴儿良性部分性癫痫23例(22.3%),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17例(16.5%),热性惊厥15例(14.6%),正常婴幼儿46例(44.7%),婴儿痉挛控制后2例(1.9%)。结论:婴幼儿EEG中央区小棘波常出现在3~24个月龄的婴幼儿,双极纵联明显,棘波成分多数≤50μV。这种小棘波除见于癫痫外,更多见于正常婴幼儿或不诊断为癫痫的癫痫发作,应结合临床判定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区小棘波 婴幼儿 脑电图(EEG)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和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锌水平与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李春梅 刘振奎 +5 位作者 卢艳辉 石蔚 高娇娇 曹燕玲 刘俊芬 马俊帅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60-864,共5页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和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锌水平与惊厥性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轻度胃肠炎伴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和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锌水平与惊厥性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轻度胃肠炎伴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惊厥类型分为BICE组和FC组。记录两组患儿血清锌水平、惊厥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惊厥性脑损伤发生情况等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儿发生惊厥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血清锌水平及惊厥临床特征与惊厥性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120例患儿住院期间发生BICE 81例,FC 39例。FC组患儿血清锌水平明显低于BICE组(μmol/L:39.24±6.50比48.65±7.21,P<0.01);BICE组和FC组惊厥发作次数≥2次的患儿血清锌水平均明显低于发作1次的患儿(μmol/L:BICE组为37.65±6.50比53.17±7.55,FC组为30.27±5.58比44.16±7.57,均P<0.01),惊厥发作持续时间≥5 min的患儿血清锌水平明显低于发作持续时间<5 min的患儿(μmol/L:BICE组为38.75±6.74比51.21±7.58,FC组为31.08±5.46比45.19±7.25,均P<0.01),且FC组不同惊厥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患儿血清锌水平明显低于BICE组(均P<0.01)。120例患儿中发生惊厥性脑损伤9例,发生率7.50%。BICE组患儿惊厥性脑损伤发生率为1.23%(1/81),明显低于FC组的20.51%(8/39,P<0.01)。惊厥性脑损伤患儿血清锌水平显著低于非脑损伤患儿(μmol/L:28.50±5.00比60.22±7.31,P<0.01),其惊厥发作次数较非脑损伤患儿明显增加(发作次数≥2次比例:100.00%比1.80%,P<0.01),惊厥发作持续时间也较非脑损伤患儿明显延长(发作持续时间≥5 min比例:100.00%比11.7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锌水平降低〔优势比(OR)=2.147,95%可信区间(95%CI)为1.354~3.403〕、惊厥发作次数增加(OR=3.452,95%CI为1.266~9.417)、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延长(OR=3.117,95%CI为1.326~7.327)是轻度胃肠炎伴惊厥患儿发生惊厥性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C患儿血清锌水平、惊厥发作次数≥2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5 min及惊厥发作次数≥2次+发作持续时间≥5 min与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6、-0.517、-0.522、-0.528,均P<0.01);而BICE患儿血清锌水平、惊厥发作次数≥2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5 min及惊厥发作次数≥2次+发作持续时间≥5 min则与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281、-0.129、-0.201、-0.243,均P>0.05)。结论:血清锌水平与轻度胃肠炎伴FC患儿惊厥症状特征有关,与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呈较强负相关关系,积极进行针对性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患儿脑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婴幼儿良性惊厥 热性惊厥 血清锌 惊厥性脑损伤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快速诊断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精珍 寒松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80-280,共1页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快速诊断杨精珍,寒松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我们应用ELISA-步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抗原以探讨对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诊断价值。1检测对象凡大便次数...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快速诊断杨精珍,寒松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我们应用ELISA-步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抗原以探讨对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诊断价值。1检测对象凡大便次数增多(>3次/d)及性状异常,呈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婴幼儿胃肠炎 轮状病毒性 诊断
原文传递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菲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4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的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轻度肠胃炎伴良性惊厥患儿共8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身体检查的健康同龄婴幼儿80名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儿童粪便标本病原学检...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的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轻度肠胃炎伴良性惊厥患儿共8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身体检查的健康同龄婴幼儿80名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儿童粪便标本病原学检测和心肌酶谱(CK、AST、CK-MB、LDH、HBDH)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CK(853.4±125.6)U/L、AST(87.4±28.3)U/L、CK-MB(78.3±12.6)U/L、LDH(456.3±87.3)U/L和HBDH(435.3±121.2)U/L显著高于对照组(t=11.632,8.423,9.642,10.348,8.529,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χ^2=42.714,P<0.05)。结论心肌酶谱可作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病情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临床诊治婴幼儿轻度肠胃炎伴良性惊厥时,要充分参考心肌酶谱,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婴幼儿良性惊厥 轮状病毒 心肌酶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血清γ干扰素、硫化氢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玲 屠友权 +1 位作者 方春艳 黄明海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血清γ干扰素(IFN-γ)、硫化氢(H2S)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探究其在BICE的发生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3月—2019年7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BICE患儿83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 目的探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血清γ干扰素(IFN-γ)、硫化氢(H2S)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探究其在BICE的发生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3月—2019年7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BICE患儿83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法、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IFN-γ水平及H2S水平,分别采用Pearson检验、Spearman检验分析患儿血清IFN-γ、H2S水平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FN-γ、H2S水平对BICE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H2S、IFN-γ水平为(30.15±6.09)μmol/L、(5.68±1.13)μg/L,对照组为(43.28±8.34)μmol/L、(4.25±0.92)μg/L(t=11.066、8.277,均P<0.001);患儿血清IFN-γ水平与BICE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H2S水平与BICE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血清IFN-γ、H2S水平诊断BICE的AUC为0.785、0.895。结论 BICE患儿血清IFN-γ、H2S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血清IFN-γ、H2S水平对BICE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婴幼儿良性惊厥 干扰素Γ 硫化氢 病情严重程度
原文传递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血清钠与血浆渗透压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姜源渊 沈南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2066-2068,共3页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患儿起病至抽搐发作时间、抽搐发作次数、抽搐持续时间与血清钠及血浆渗透压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为BICE患儿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7例,男23...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患儿起病至抽搐发作时间、抽搐发作次数、抽搐持续时间与血清钠及血浆渗透压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为BICE患儿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7例,男23例,女34例,年龄6~36个月,平均(18.5±6.5)个月。其中存在低钠血症(血钠〈130mmol/L)19例,血钠130~135mmol/L的24例,低渗透压(渗透压〈285mOsm/L)21例。起病至抽搐发作的时间〈24h的6例,24~48h的23例,〉48h的28例,平均2.4d。病程中的抽搐发作次数:发作1次42例,发作2次13例,发作3次2例。抽搐发作持续时间〈1min 23例,持续1~5min 29例,持续〉5min 5例。结论 BICE患儿的渗透压水平在不同的起病至抽搐发作时间及抽搐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钠、渗透压水平在不同的抽搐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钠 血浆渗透压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 良性婴幼儿惊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