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状病毒阳性患儿发生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赖武超 邓寅业 +2 位作者 吴丹 黄芳利 谭文海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阳性患儿发生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BICE患儿作为BICE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MRE)患儿作为MR...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阳性患儿发生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BICE患儿作为BICE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MRE)患儿作为MRE组。收集并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轮状病毒阳性患儿发生BICE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独立影响因素诊断轮状病毒阳性BICE的效能。结果:BICE组呕吐次数多于MRE组,Na^(+)、Cl^(-)水平低于MRE组,尿酸(UA)水平高于MR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水平降低、UA水平升高是轮状病毒阳性患儿发生BI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l^(-)、UA对轮状病毒阳性BICE有一定诊断价值,二者联合检测对轮状病毒阳性BICE有较高诊断价值。结论:低Cl^(-)、高UA是轮状病毒阳性患儿发生BICE的独立影响因素,可用于轮状病毒阳性BICE的辅助诊断,且联合检测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良性惊厥 轮状病毒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血清γ干扰素、硫化氢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妍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4期1727-1729,共3页
目的:以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对患儿硫化氢(H_(2)S)和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变化分析,对二者在疾病进展和BICE发生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 目的:以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对患儿硫化氢(H_(2)S)和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变化分析,对二者在疾病进展和BICE发生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轻度胃肠炎伴BICE患儿作为分析组,同期另选取114例健康检查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对H_(2)S水平检测行分光光度法,对互IFN-γ检测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分别实施Spearman检验、Pearson检验对患儿血清H_(2)S和IFN-γ水平以及和病情严重相关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比较血清H_(2)S和IFN-γ水平中,对照组的H_(2)S水平高于分析组,IFN-γ水平低于分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57,10.378,P<0.05)。在比较轻度胃肠炎伴BICE患儿血清H_(2)S和IFN-γ水平中,恢复期患者的H_(2)S水平高于急性期,IFN-γ水平低于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7,3.492,P<0.05)。轻度胃肠炎伴BICE患儿血清H_(2)S、IFN-γ水平和BICE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_(2)S水平诊断BICE的AUC为0.894,血清IFN-γ为0.784;在截点值方面,血清H_(2)S水平为36.50μmol/L,血清IFN-γ为4.73μg/L。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血清H_(2)S和IFN-γ水平与病情严重度有一定关联性,且血清H_(2)S和IFN-γ能在婴幼儿良性惊厥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良性惊厥 轻度胃肠炎 硫化氢 血清γ干扰素
下载PDF
126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惊厥发作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廖培元 黄启坤 李颖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59-62,共4页
目的总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惊厥发作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对126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抗惊厥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BICE患儿中,当年9月~次年2月发病者98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 目的总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惊厥发作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对126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抗惊厥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BICE患儿中,当年9月~次年2月发病者98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17例。126例患儿共计178个惊厥发作事件,其中发作1次者85例(67. 4%)、2次者31例(24. 6%)、3次者9例(7. 1%)、4次者1例(0. 8%);局灶性发作事件和局灶性发作事件演变为全面性发作事件129个(72. 5%),全面性发作事件49个(27. 5%);惊厥持续时间<1 min者93个(52. 2%),1~3min者41个(23. 0%),3~5 min者19个(10. 7%),5~15 min者23个(12. 9%),> 15 min者2个(1. 1%)。126例患儿的178个惊厥发作事件中入院前发作136个,其中135个发作事件入院时惊厥发作已终止,未使用镇静药物; 1例在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地西泮后发作停止。126例患儿的178个惊厥发作事件中入院后发作42个,其中惊厥持续时间<3 min者31个,未使用镇静药物;持续时间3~5 min者5个,其中3例静脉注射地西泮2 min内惊厥发作终止,2例自行缓解;持续时间>5 min者6个,其中5例静脉注射地西泮后惊厥发作终止,1例静脉注射安定,惊厥发作未缓解,在心电监护下再次静脉注射安定后惊厥发作终止。所有患儿通过电话或复诊随访3~48个月,随访过程中再次发生BICE者2例,出现热性惊厥者5例,临床及基因检查确诊为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Dravet综合征)者2例、第四脑室孔闭塞综合征继发癫痫者1例。结论 BICE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BICE惊厥持续时间短暂,一般惊厥持续时间<5 min,发作1~4次不等。BICE患儿的惊厥发作事件以局灶性发作事件为主,亦可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地西泮静脉注射能有效控制BICE惊厥发作,可作为首选药物。没有长期应用卡马西平、利多卡因预防BICE复发的必要性,远期随访要注意BICE再发、热性惊厥、Dravet综合征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婴幼儿良性惊厥 胃肠炎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 地西泮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细胞炎症因子、免疫水平及脑脊液中髓鞘碱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红芳 李树华 +1 位作者 张润春 张彦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54-57,62,共5页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细胞炎症因子、免疫水平及脑脊液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BICE患儿为观察组,并将观察组患儿按照发生惊厥次数分为A、B组,A组1...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细胞炎症因子、免疫水平及脑脊液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BICE患儿为观察组,并将观察组患儿按照发生惊厥次数分为A、B组,A组18例患儿为惊厥发生<2次,B组24例为惊厥发生≥2次,同期选取42例轻度胃肠炎但不伴有惊厥发作患儿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儿细胞炎症因子、免疫水平及脑脊液中MBP、NSE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对照组,CD3^(+)、CD4^(+)及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患儿TNF-α、IL-6、INF-γ水平高于观察A组,CD3^(+)、CD4^(+)及CD4^(+)/CD8^(+)水平低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患儿脑脊液S-100β蛋白(S-100β)、NSE水平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ICE患儿发生惊厥过程中,观察其细胞炎症因子、免疫水平及脑脊液中MBP、NSE水平的变化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有利于筛查高风险患儿和制定相关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良性惊厥 炎症因子 免疫水平 髓鞘碱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脊液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白细胞介素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彦博 张滟 张学琴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8期2357-2360,共4页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6、IL-8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89例轻度胃肠炎患儿(单纯肠炎组)、36例BICE患儿(BICE组)...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6、IL-8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89例轻度胃肠炎患儿(单纯肠炎组)、36例BICE患儿(BICE组)、30例健康婴幼儿(正常对照组)。检测对照组体检时,以及其他两组入院24 h内(急性期)、发病后5~7 d(恢复期)血清一氧化氮水平、NOS活力以及SIL-2R、IL-6、IL-8水平。结果(1)在急性期,BICE组、单纯肠炎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NOS活力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且BICE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单纯肠炎组(均P<0.05),但在恢复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ICE组恢复期血清一氧化氮水平、NOS活力均较急性期降低(均P<0.05),而单纯肠炎组急性期与恢复期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急性期,BICE组、单纯肠炎组血清SIL-2R、IL-6、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但在急性期及恢复期两组间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ICE组、单纯肠炎组恢复期血清SIL-2R、IL-6、IL-8水平均较急性期降低(均P<0.05)。结论BICE患儿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及NOS活力增高,可能是引起惊厥的原因之一;BICE患儿机体存在免疫失衡,动态监测SIL-2R、IL-6、IL-8水平有助于评估其免疫功能紊乱纠正情况及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 胃肠炎 惊厥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素丽 周方 李小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6期2636-2638,共3页
目的 探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5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BICE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75例BICE患儿中,好发于13~36个月龄、秋冬2季,分别占89.3%... 目的 探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5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BICE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75例BICE患儿中,好发于13~36个月龄、秋冬2季,分别占89.3%、90.7%;惊厥发作以强直-阵挛发作居多、发作次数多为1次、持续时间多在5min以内、惊厥与轻度胃肠炎间隔时间多在2d内,分别占65.3%、57.3%、94.7%、85.3%;轻度胃肠炎病情中,以轻度腹泻发生频率1~2次/d者居多、体温正常居多,且多伴有呕吐,分别占61.3%、62.7%、85.3%;辅助检查中,大便常规、头颅CT、脑电图检查均正常,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为82.7%。均经止惊、胃肠炎常规治疗后,均获得良好止惊、止泻效果。随访6个月,BICE预后良好,未再发生惊厥。结论 BICE多为一过性,未发现转为癫痫,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轻度胃肠炎可能是BICE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性止惊、胃肠炎治疗后,可有效控制惊厥,临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良性惊厥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苯巴比妥钠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邢玉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1期1832-1834,共3页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钠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S-100β、NS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BICE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钠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S-100β、NS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BICE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地西泮,观察组给予苯巴比妥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S-100β、NSE表达含量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100β、NSE表达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S-100β、NSE表达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苯巴比妥钠可有效控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且可明显下调患儿血清S-100β、NSE表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巴比妥钠 地西泮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 S-100Β NSE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血清NSE、GFAP、UCH-L1水平及其对惊厥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春梅 刘俊芬 +5 位作者 刘振奎 高娇娇 曹燕玲 卢艳辉 马俊帅 蔡春泉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4期2847-2851,2856,共6页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水平变化,以及三者对惊厥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50例BICE患儿为研究组,50例轻度胃肠炎患儿...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水平变化,以及三者对惊厥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50例BICE患儿为研究组,50例轻度胃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NSE、GFAP、UCH-L1水平。比较不同首次惊厥发作时间、惊厥单次发作持续时间、惊厥发作次数、随访1年内惊厥复发情况的BICE患儿的血清NSE、GFAP、UCH-L1水平。分析血清NSE、GFAP、UCH-L1水平与BICE患儿临床表现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SE、GFAP、UCH-L1水平对BICE患儿惊厥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NSE、GFAP、UCH-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首次惊厥发作时间越晚、惊厥单次发作持续时间越长、惊厥发作次数越多的BICE患儿,其血清NSE、GFAP、UCH-L1水平越高(均P<0.05)。BICE患儿血清NSE、GFAP、UCH-L1水平与首次惊厥发作时间、惊厥单次发作持续时间、惊厥发作次数、惊厥发作形式(全面性发作)及感染轮状病毒呈正相关(均P<0.05)。随访1年内复发的BICE患儿血清NSE、GFAP、UCH-L1水平高于无复发BICE患儿(均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NSE、GFAP、UCH-L1水平预测BICE患儿惊厥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743、0.836,三者联合预测BICE患儿惊厥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结论BICE患儿血清NSE、GFAP、UCH-L1水平较单纯轻度胃肠炎患儿升高,且与脑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NSE、GFAP、UCH-L1三者预测BICE患儿惊厥复发具有较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复发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姚钧萍 唐云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9期1583-1584,共2页
目的了解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24例BICE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24例患儿年龄8-28个月,以秋冬季多见,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第2—3天,多数患儿惊厥发作1... 目的了解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24例BICE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24例患儿年龄8-28个月,以秋冬季多见,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第2—3天,多数患儿惊厥发作1次,其中9例发生惊厥〉2次,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随访2周至1.5年无惊厥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是一个短暂良性过程,预后良好,惊厥控制后无需长期使用抗惊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良性惊厥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细胞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相锐 吴封平 +1 位作者 潘敏 吴晓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14期2137-2139,共3页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探究BICE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收治的30例BICE患儿设为观察组,同期收治不伴惊厥发作的30例轻度胃肠炎患儿设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儿就诊当日静脉血2 ml,对炎症因子[白介...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探究BICE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收治的30例BICE患儿设为观察组,同期收治不伴惊厥发作的30例轻度胃肠炎患儿设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儿就诊当日静脉血2 ml,对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IL-1、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ICE患儿存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异常,通过对机体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可为该病症的尽早判定、预后评判提供有效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良性惊厥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与热性惊厥血清和脑脊液锌水平比较 被引量:19
11
作者 肖艺 龙喻 刘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2期2265-226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BICE)与热性惊厥(FC)患儿的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为评估、判断和防治惊厥症状婴幼儿早期脑损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244例轻度胃肠炎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惊厥症状... 目的对比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BICE)与热性惊厥(FC)患儿的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为评估、判断和防治惊厥症状婴幼儿早期脑损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244例轻度胃肠炎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惊厥症状有或无类型分为BICE组(81例)、FC组(79例)和对照组(无惊厥,84例)。检测惊厥婴幼儿首次惊厥发作24 h内锌含量,记录一次病程中惊厥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对比分析BICE和FC与锌水平的关系。结果首次惊厥发作24 h内,BICE组和FC组患儿的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C组患儿的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显著低于BICE组患儿;同时在婴幼儿一次病程中,BICE组和FC组患儿在不同惊厥发作次数(<2次和≥2次)和惊厥平均持续时间(<5 min和≥5 min)时,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C组患儿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明显低于BICE组患儿(P<0.05)。患儿良性惊厥和热性惊厥的婴幼儿惊厥发生率、发作次数与血清锌水平呈负相关(r=-0.347,P=0.003;r=-0.434,P=0.004)。惊厥持续时间≥5 min时,患儿惊厥持续时间与血清锌水平呈负相关(r=-0.347,P=0.008)。结论BICE和FC患儿常伴低血锌症,伴FC患儿的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低于BICE患儿,且FC患儿临床症状加重与锌水平更低下有关,调节患儿血清锌水平可作为抵御幼儿惊厥发作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婴幼儿良性惊厥 婴幼儿热性惊厥 血清锌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56例临床特点与随访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娜 黄花荣 《新医学》 2020年第9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轻度婴幼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BICE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及随访情况等。结果56例BICE患儿发病年龄以12~36个月常见(占92.9%),发病季节以秋冬季常见(占87.5%)。37.5%患儿大便轮状... 目的探讨轻度婴幼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BICE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及随访情况等。结果56例BICE患儿发病年龄以12~36个月常见(占92.9%),发病季节以秋冬季常见(占87.5%)。37.5%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惊厥发生在病程的第0~4日,持续时间10 s^10 min,常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82.1%患儿无发热,17.9%患儿有低热,病程中惊厥反复发作倾向性强。26.8%患儿惊厥前无典型腹泻症状。所有患儿均无重度脱水或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表现。仅2例患儿急性期的脑电图存在异常,1个月后复查正常。随访时间6个月~5.5年,2例患儿曾再次出现惊厥,诊断为热性惊厥。1例患儿自出生后即存在生长发育缓慢,其余患儿生长发育评估未见明显异常。结论BICE多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是其重要的诱因,临床预后普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婴幼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 轮状病毒 季节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24例临床分析和远期随防 被引量:5
13
作者 郁颖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2期3598-3599,共2页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24例6月至31月婴幼儿均为无热惊厥,惊厥发作形式包括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及部分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5分钟,一次病程中惊...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24例6月至31月婴幼儿均为无热惊厥,惊厥发作形式包括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及部分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5分钟,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1.8次,脑CT,血生化,脑脊液检查均正常,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癫痫治疗。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易于控制,不需特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婴幼儿良性惊厥 随访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分析
14
作者 王杨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6例BIC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发病年龄、惊厥临床表现、实验室化验检查结果以及预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BIC... 目的总结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6例BIC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发病年龄、惊厥临床表现、实验室化验检查结果以及预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BICE患儿均为急性起病,75.00%年龄处于1~2岁,62.50%首次惊厥发作时间为发病1~3 d,66.07%惊厥持续时间<3 min,76.78%1个病程中抽搐次数为1~2次;不同年龄段、首次发病惊厥时间、惊厥持续时间、1次发病中的抽搐次数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善粪便检查病例中轮状病毒阳性占比54.35%,完善视频脑电图病例中,仅有5例出现轻微异常,其余均为正常。67.86%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在31例完善微量元素患儿中54.84%血钙水平有所下降。患儿预后良好,出院随访过程中未再出现惊厥发作,异常脑电图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BICE为婴幼儿时期常见良性惊厥,1次病程中抽搐次数多为1~2次,惊厥持续时间短,预后良好。BICE发病机制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大部分患儿出现心肌损害以及部分存在血钙水平下降,治疗期间需积极针对性治疗,减少惊厥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良性惊厥 胃肠炎 轮状病毒 血钙 心肌酶谱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60例治疗分析
15
作者 张媛昊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1695-1696,共2页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60例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的患儿作为调查对象,将其按照入院编号纳入试验组与参照组(n=30)。参照组应用地西泮治疗,试验组应用苯巴比妥钠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60例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的患儿作为调查对象,将其按照入院编号纳入试验组与参照组(n=30)。参照组应用地西泮治疗,试验组应用苯巴比妥钠治疗,比较两组婴幼儿的抗惊厥控制率及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抗惊厥控制率为93.33%,参照组抗惊厥控制率为76.67%,数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2例不良反应,试验组婴幼儿出现3例不良反应,组间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应用苯巴比妥钠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婴儿惊厥症状,同时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良性惊厥 苯巴比妥钠 地西泮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王园喜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3期225-226,共2页
目的对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展开临床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2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病例,对其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治疗效果、随访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 目的对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展开临床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2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病例,对其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治疗效果、随访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患儿胃肠道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不存在或者是仅为轻度的脱水。发病平均月龄(16.2±8.3)个月,惊厥发生在前3d者35例(83.33%)。随访42例患儿无1例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对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发病病因不是十分明确,该症状的胃肠道症状相对较轻,然惊厥容易反复发作,其有效治疗药物为苯巴比妥钠。预后效果良好,无复发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良性惊厥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对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病因的分析
17
作者 谭慧 黄景霞 +1 位作者 李强 王丽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9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临床特点与病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BICE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表现,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在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在... 目的:探讨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临床特点与病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BICE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表现,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在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在这些患儿中,不同发病年龄、不同出现胃肠炎至首次发生惊厥时间、不同首次惊厥持续时间、不同首次惊厥发作过程中抽搐次数患儿的占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病原学检查的结果显示,这些患儿中有48例患儿的大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发病时间均为9月~11月),有32例患儿的大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发病时间均为11月~12月)。在大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儿中,有1例患儿的大便腺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有2例患儿的大便诺如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在这80例患儿中,有36例患儿出现惊厥症状自行好转的情况(没有使用镇静药物进行治疗),有5例患儿使用苯巴比妥(10 mg/kg)后惊厥未再复发。所有患儿的惊厥症状均在3 d内得到有效控制。经积极控制感染、补液、稳定内环境等对症处理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出院后,所有患儿均未再次发生惊厥。随访6个月的结果显示,患儿的生长发育、智力均正常。结论:BICE多发生于1~2岁的婴幼儿群体,9月~12月为此病的高发季节。此病患儿一般会出现1~2次惊厥(多集中发作于24 h之中)。此病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发,治疗后患儿的预后通常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良性惊厥 临床特点 病因
下载PDF
低剂量苯巴比妥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对惊厥表现的影响
18
作者 石帆 邱基庆 +1 位作者 陈明毅 黎亿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苯巴比妥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G)对惊厥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新诊断BICG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 目的探讨低剂量苯巴比妥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G)对惊厥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新诊断BICG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再次发作、全面性发作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惊厥时间、总惊厥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综合疗法比较,在此基础上联用低剂量苯巴比妥可改善BICG的惊厥表现,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巴比妥 婴幼儿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 惊厥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探析
19
作者 王海慧 《临床医学前沿》 2019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探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在本院儿科住院病人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发现60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轮状病... 目的:探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在本院儿科住院病人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发现60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轮状病毒阳性率35.00%、诺沃克病毒阳性率5.33%;日腹泻次数1次~18次,平均日腹泻次数(10.50±0.50)次;惊厥发作以全面性发作为主,占比90.00%(54/60);惊厥发作次数1次18例、2次28例、3次8例、4次4例,5次及以上2例;起病后惊厥发作时间0h^19例、12h^30例、24h^6例、36h^4例、48h^1例;惊厥发作持续时间<1min者33例、1min^5min者20例、6min^10min者7例。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日均腹泻次数在10次左右,惊厥发作以全面性发作为主,发作次数1次~2次,绝大多数发生于起病24h内,发作持续时间多在5min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良性惊厥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病原学分析及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鑫 图雅 +7 位作者 王育民 杨治理 赵立荣 杨慧敏 梁晓平 张玉玲 李瑞凤 美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4期197-199,共3页
目的对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病原学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含量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本区婴幼儿胃肠炎肠道病原的分布情况及可能导致BICE患儿发病的原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80例BICE患儿作为实验组,... 目的对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病原学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含量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本区婴幼儿胃肠炎肠道病原的分布情况及可能导致BICE患儿发病的原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80例BICE患儿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不伴有惊厥发作的80例急性胃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BICE患儿入院后均进行病原菌分析,两组患儿均进行外周血炎性因子检查。观察记录BICE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80例BICE患儿中45例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56.25%(45/80);其中轮状病毒最为常见,检测31例阳性,检测8例诺如病毒阳性、4例柯萨奇病毒阳性、1例EB病毒阳性、1例埃可病毒阳性,未发现细菌感染病例。实验组患儿外周血IL-6(7.19±0.64)pg/ml高于对照组的(5.07±0.71)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外周血TNF-α(1.85±0.31)pg/ml与对照组的(1.77±0.29)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区BICE患儿均未出现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中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此外,炎性因子IL-6可能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为疾病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效的细胞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炎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 病原菌 免疫失衡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