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婺学文化影响下清中期金华古民居木雕装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洪亮亮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0-86,共7页
婺学,是以儒学思想为主的金华学术,其提倡经世致用,求真务实。受婺学文化影响,清中期金华古民居装饰形成较统一的范式,木雕的题材、风格、工艺等均与婺文化内涵相契合。金华古民居木雕装饰构图形式疏密结合,虚实结合;木雕装饰的造像程... 婺学,是以儒学思想为主的金华学术,其提倡经世致用,求真务实。受婺学文化影响,清中期金华古民居装饰形成较统一的范式,木雕的题材、风格、工艺等均与婺文化内涵相契合。金华古民居木雕装饰构图形式疏密结合,虚实结合;木雕装饰的造像程式飘逸灵动,大气精细;精神内质具有明确的儒学核心内涵,具备独特的精神构架。其装饰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地域特征明显、技法风格独特。清代中期金华古民居木雕装饰体现了鲜明的婺学文化特征,既注重装饰又注重实用,其内容主题包含着丰富的民间吉祥寓意,以表达理想与祝福,传达出独特的婺学文化意蕴,具有比较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学文化 清代中期 金华古民居 木雕装饰
下载PDF
明中期婺学复兴运动的理论特质及其境遇
2
作者 项姝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7-53,共7页
明中期理学思想固化日趋严重,工具化倾向明显,士人无心身心性命,竞相争名逐利,致使士风衰颓,学风浮躁。此时心学复兴,打破僵化学风的同时也带来虚静禅化的弊端。以章懋为代表的金华士人深感时弊以及婺学的衰歇,开展婺学复兴运动,以重塑... 明中期理学思想固化日趋严重,工具化倾向明显,士人无心身心性命,竞相争名逐利,致使士风衰颓,学风浮躁。此时心学复兴,打破僵化学风的同时也带来虚静禅化的弊端。以章懋为代表的金华士人深感时弊以及婺学的衰歇,开展婺学复兴运动,以重塑婺州理学谱系意图复兴学脉,融合朱学道统思想与婺州史学、功业、文章等学术传统纠偏时弊,并以躬行修身干预士风学风。此次婺学复兴运动偏重躬行传道,对朱学的继承略显保守,以致持续时间短暂。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明中期金华府人才盛况,是婺学复兴运动最直接的成果。且在明代学术过渡时期承续朱学思想,成为对心学末流思想纠偏的先导,开启晚明实学思潮的先声,对认识明代哲学发展的连贯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期 婺学 复兴 境遇
下载PDF
婺学的当代价值:对金华精神及地方发展的审视
3
作者 孙海鹏 《文教资料》 2023年第20期118-121,共4页
婺学作为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思想内涵,其研究范围广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从金华精神和地方发展两个角度,对婺学的当代价值进行探讨,特别是其对金华精神及地方发展作用... 婺学作为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思想内涵,其研究范围广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从金华精神和地方发展两个角度,对婺学的当代价值进行探讨,特别是其对金华精神及地方发展作用进行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学 金华精神 发展
下载PDF
宋濂“文”“道”思想及其婺学渊源 被引量:3
4
作者 贾文胜 吕旭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8-183,共6页
在元末明初天下纷争之际,宋濂作为浙东之士,受婺州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强调并论述了"文""道"合一。宋濂注重经世致用,强调文人的社会责任感,这一思想有着明显的婺学烙印。其婺学渊源有非常清晰的传承,宋濂在婺学发... 在元末明初天下纷争之际,宋濂作为浙东之士,受婺州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强调并论述了"文""道"合一。宋濂注重经世致用,强调文人的社会责任感,这一思想有着明显的婺学烙印。其婺学渊源有非常清晰的传承,宋濂在婺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宋濂和刘基因与朱元璋的君臣遇合,将婺学的内核思想提升到一种文化政策和官方意识形态,对明初文化制度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濂 婺学 渊源
下载PDF
地域理学谱系的生成机制及检讨——以宋儒范浚“婺学开宗”形成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龚剑锋 金晓刚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81,共9页
范浚的《心箴》在南宋除受朱熹赏识外,其他罕有所及,吕祖谦甚至对此颇为不屑;元人视阈中的范浚以"文学"而非"道学"显;范浚在明清被塑成理学家,还一跃为"婺学开宗",归因于婺学传统重建、王学冲击、嘉靖帝... 范浚的《心箴》在南宋除受朱熹赏识外,其他罕有所及,吕祖谦甚至对此颇为不屑;元人视阈中的范浚以"文学"而非"道学"显;范浚在明清被塑成理学家,还一跃为"婺学开宗",归因于婺学传统重建、王学冲击、嘉靖帝御注《心箴》等力量的助推。若以思想史论衡,范浚之学近乎朱、陆,与吕祖谦、陈亮的经制事功有别,亦未能开宗立派,故实难当"婺学开宗"之名。地域理学谱系的生成机制以及理学乡贤能否进入这一谱系,不独取决于个人学说的殊胜性,还受到学派门户之争、政治权力、现实关怀等诸多非思想因素的干预,后者严重削弱了学术史的真实。地域理学文献及理学谱系不足以作为地方学术史研究的最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浚 婺学 地域理谱系 生成机制
下载PDF
范浚思想的心学迹象及其“婺学开宗”地位再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锟 石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72,共7页
范浚服膺思孟学派,又受家学与友朋的影响,思想颇具心学迹象。在范浚的思想中,"心"具有本体意味,同时主张性善论、"存心养性"的修养工夫,并秉持以"人心道德"为主轴的经史观。正是以心性之学为基础,范浚开... 范浚服膺思孟学派,又受家学与友朋的影响,思想颇具心学迹象。在范浚的思想中,"心"具有本体意味,同时主张性善论、"存心养性"的修养工夫,并秉持以"人心道德"为主轴的经史观。正是以心性之学为基础,范浚开展了事功经世与"王霸义利"的讨论,因而与陈亮、叶适的浙东事功学派有别,受到朱熹的高度赞赏。范浚在后世被追溯为"婺学开宗",除了其自身的学术造诣外,还与明代章懋等金华士人重振婺学、自励励人的乡学建构密切相关。后来学者却不明此意,爰引相袭,遂成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浚 婺学 浙东
下载PDF
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儒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9-126,159,共8页
婺州乃浙江学术之重镇,故婺学之于浙学,亦起有举足轻重之作用。两宋之交的香溪范氏之学,直宗孔孟遗经,崛起于婺州兰溪,是婺州的本土之学。其学在道德心性方面,居然与伊洛之学相合;而其兼重经世事功,则与伊洛之学略异。实乃婺学的实际开... 婺州乃浙江学术之重镇,故婺学之于浙学,亦起有举足轻重之作用。两宋之交的香溪范氏之学,直宗孔孟遗经,崛起于婺州兰溪,是婺州的本土之学。其学在道德心性方面,居然与伊洛之学相合;而其兼重经世事功,则与伊洛之学略异。实乃婺学的实际开创者,而对于浙学之形成,亦起有巨大的作用。故后世称之为"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然而,至今尚缺乏研究。兹试予探讨,以就正于高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学 香溪范氏
下载PDF
婺学文化在浙中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俊 《区域治理》 2019年第33期231-234,共4页
民居建筑是区域文化的最佳传承载体,反映了所属地区的生态环境、生产技术以及社会文化,并也受之影响。因此,本文从婺学文化发展的角度来探寻并研究区域文化的变迁对浙中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通过对其建筑类型与聚落形态特征、空间布局与... 民居建筑是区域文化的最佳传承载体,反映了所属地区的生态环境、生产技术以及社会文化,并也受之影响。因此,本文从婺学文化发展的角度来探寻并研究区域文化的变迁对浙中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通过对其建筑类型与聚落形态特征、空间布局与营造特点、装饰艺术与美学特征等内容的分析,提炼出"婺派建筑"可被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内涵,从而全面认识和理解浙中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与传承价值,进而促进浙中传统民居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学文化 浙中民居 建筑艺术
下载PDF
论婺学、湖湘学的交流与共识
9
作者 朱汉民 徐艳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9-125,160,共8页
婺学与湖湘学均是宋代具有鲜明特征的地域性学派,两派各有自己不同的地域学术背景和学术思想。但是考察这两大地域性学派,会发现它们一直有着密切交往和相互影响,故而两派具有相通的学术旨趣,并且在学术交流中形成了许多学术共识。婺学... 婺学与湖湘学均是宋代具有鲜明特征的地域性学派,两派各有自己不同的地域学术背景和学术思想。但是考察这两大地域性学派,会发现它们一直有着密切交往和相互影响,故而两派具有相通的学术旨趣,并且在学术交流中形成了许多学术共识。婺学与湖湘学不仅在“重建内圣外王之道”的学术旨趣上有相通性,同时在道兼体用、经史通贯、经世致用等方面有许多学术共识。探讨婺学与湖湘学两派在学术上的渊源、相通与共识,可以深化对宋学地域性衍化过程的理解,丰富对宋代儒学多元化发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学 湖湘 术共识 道兼体用 经史通贯
下载PDF
论《吕氏家塾读诗记》诗史互证的经学特点及其成因——兼论婺学尊古重史的学术传统
10
作者 于淑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4,共8页
《吕氏家塾读诗记》以诗史互证为治经方法,注重以史解诗,借史论阐明诗旨,将史料与诗篇相对证,以诗篇明辩史料之误,从而形成了详审精切的学术特点。但同时吕氏也因过于信赖《诗序》而指摘史料与诗篇不合,质疑甚至误读史料。《吕氏家塾读... 《吕氏家塾读诗记》以诗史互证为治经方法,注重以史解诗,借史论阐明诗旨,将史料与诗篇相对证,以诗篇明辩史料之误,从而形成了详审精切的学术特点。但同时吕氏也因过于信赖《诗序》而指摘史料与诗篇不合,质疑甚至误读史料。《吕氏家塾读诗记》这一经学特点的形成,既有汉儒经学传统、二程学术理路以及家学渊源的影响,也深受婺学尊古重史的学术传统影响。以吕祖谦为首的婺州学人承袭并发展了传统诗学,成为平衡宋代诗学的另一股力量,使之不致因一味疑经改经而走向极端,同时为后世《诗经》研究的全面发展存续了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家塾读诗记》 诗史 互证 婺学
下载PDF
“婺学精神”的新时代转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全玉 秦子瀚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80-84,共5页
传统"婺学精神"已不能满足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新时代,应调整和形塑"婺学精神"的现代品格:正视并重视商品意识,实现人文精神的创新性复归;反思承载主体的作用,引导民众超越狭隘观念,将人与社会的发展当作新时代赋... 传统"婺学精神"已不能满足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新时代,应调整和形塑"婺学精神"的现代品格:正视并重视商品意识,实现人文精神的创新性复归;反思承载主体的作用,引导民众超越狭隘观念,将人与社会的发展当作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实现儒家教义和现代文明之间、文化圈之间的全方位融通,在公共社会品质的提升中,谋求和淬炼发展共享的精神象征形式,打造"婺学精神"的中国亮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学精神 现代品格 人文性 主体性 公共性
下载PDF
从学派到文派:婺学与婺州文派的形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恺妮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4-67,共4页
南宋时期,婺州学派主要包括以朱熹为代表的朱学、以吕祖谦为代表的吕学、以陈亮为代表的事功学。婺学的发展瓶颈与婺人的崇文倾向催生了婺州文派,主要成员黄溍、柳贯、吴莱、宋濂、王袆、戴良、胡翰、苏伯衡、方孝孺、王绅等交游密切,... 南宋时期,婺州学派主要包括以朱熹为代表的朱学、以吕祖谦为代表的吕学、以陈亮为代表的事功学。婺学的发展瓶颈与婺人的崇文倾向催生了婺州文派,主要成员黄溍、柳贯、吴莱、宋濂、王袆、戴良、胡翰、苏伯衡、方孝孺、王绅等交游密切,继承了婺学传统,形成了相同的散文理论与相近的创作风格,并在散文创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派 婺学 州文派
下载PDF
黄溍与浙东婺学
13
作者 蒋婷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0-22,共3页
黄溍是元代中期倡导雅正文风的台阁文臣,亦是生活在浙东婺学盛行的义乌学人。因此,黄溍的诗话思想、文学理念、政治心态和交游情况无不渗透着与浙东婺学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他的雅正精神与"婺学"思想更是交相辉映,显示出... 黄溍是元代中期倡导雅正文风的台阁文臣,亦是生活在浙东婺学盛行的义乌学人。因此,黄溍的诗话思想、文学理念、政治心态和交游情况无不渗透着与浙东婺学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他的雅正精神与"婺学"思想更是交相辉映,显示出了元代学者对与浙东婺学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溍 浙东婺学 雅正文风
下载PDF
陆学与婺学、朱学之间:南宋淳熙年间的明越道学圈
14
作者 孙逸超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10,共13页
淳熙年间的明越道学圈是南宋时期较为活跃的一个道学学术群体,全祖望所标榜的“甬上四先生”只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明越道学圈以宗主陆学的明越诸公为核心,乾道年间他们在太学从学陆氏兄弟,淳熙前期在明越地域频繁进行学术交往。淳熙八年... 淳熙年间的明越道学圈是南宋时期较为活跃的一个道学学术群体,全祖望所标榜的“甬上四先生”只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明越道学圈以宗主陆学的明越诸公为核心,乾道年间他们在太学从学陆氏兄弟,淳熙前期在明越地域频繁进行学术交往。淳熙八年(1181)史浩在明州开馆,所延请教授者多为明越道学家。淳熙九年陆九渊、吕祖俭先后来此,聚集于明州的明越诸公与二人展开深入交流。明越诸公所宗主的陆学思想和工夫受到了吕祖俭的批评,他们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回应和修正。淳熙九年朱子到来后又批判了他们所受的婺学事功思想和陆学心性工夫的影响,明越诸公在为吕祖俭和陆九渊辩护的同时,开始部分地转向朱学。明越道学圈是婺学、陆学与朱学争论的舞台,既扮演着折中调停的角色,又吸收了他们的学术思想,成为淳熙年间道学领域不可或缺的学术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越道 婺学 朱子
原文传递
宋元时期“婺学”的流变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晶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109,共9页
“婺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虽然有着某种地域性的性质 ,但却远远超出了地域的局限。婺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而是有着很强的复合性内涵。婺学由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开其端绪 ,而由陈亮、金履祥、许谦、吴师道、宋濂等... “婺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虽然有着某种地域性的性质 ,但却远远超出了地域的局限。婺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而是有着很强的复合性内涵。婺学由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开其端绪 ,而由陈亮、金履祥、许谦、吴师道、宋濂等著名学者 ,构成了婺学的学统。“北山四先生”作为婺学的重要的重要人物 ,是婺学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婺学在理学的流变中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支脉。由朱熹支黄干再到许谦、金履祥 ,以至于后面的柳贯、吴师道、黄、宋濂等 ,开启了理学的新生面。由宋代理学的重道而轻文 ,到元代的文道并重 ,婺学承载了其间的转化之机。而由朱熹光大的“理一分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学 宋朝 元朝 吕祖谦 “北山四先生” “理一分殊” 金华
原文传递
南宋婺学之演变及其至明初的传承 被引量:8
16
作者 董平 《中国学术》 2002年第2期193-244,共52页
关键词 浙江 吕祖谦 永嘉 永康 传承 南宋 婺学 演变
原文传递
关于八婺先烈信仰之源的文化考究
17
作者 朱简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7-91,共5页
金华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孕育出了璀璨的八婺文化。自宋朝以后,北学南渐,金华成为了南宋思想文化的聚集地,并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哲学家。婺学作为八婺文化的核心,其内涵丰富、个性突出,蕴含着事功之学、创新之道、实践之行、修身之理... 金华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孕育出了璀璨的八婺文化。自宋朝以后,北学南渐,金华成为了南宋思想文化的聚集地,并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哲学家。婺学作为八婺文化的核心,其内涵丰富、个性突出,蕴含着事功之学、创新之道、实践之行、修身之理,是中国近现代八婺先烈的信仰之源泉。当下正是浙中崛起的关键时期,因此,重点梳理八婺文化的发展源泉,应基于文化演进,分析八婺文化对先烈起到的作用机制,为承前启后地建设八婺大地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烈 婺学 文化
下载PDF
浙学的当下启示:性质、定位与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俊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17,共3页
浙学对于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启示,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先从浙学的性质讲。刚才许多同仁谈了对浙学的理解,这些理解有同有异,但都是有历史根据的,我都认同。我这个认同,实际上也反映了我对浙学性质的基本理解,即浙学虽然具有她的基本历... 浙学对于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启示,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先从浙学的性质讲。刚才许多同仁谈了对浙学的理解,这些理解有同有异,但都是有历史根据的,我都认同。我这个认同,实际上也反映了我对浙学性质的基本理解,即浙学虽然具有她的基本历史事实,但同时更是一个建构起来的观念。由于是建构起来的观念,因此同样的历史事实就释放出解释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文化 历史根据 顾名 王阳明 术思想史 婺学 历史时段 区域地理 浙西
下载PDF
《群书考索》的“考索之功”及其学术史意义
19
作者 温志拔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2-57,共6页
章如愚的《群书考索》是南宋重要的类书。其重要性不仅来自于它辑考群书,具有一般类书所具有的辑佚、校勘价值,还在于其考证精辟,且以按语论断,开创了类书抒发己见的先河。《群书考索》的考证工夫并不来自随文小字注,而是通过合理摘录... 章如愚的《群书考索》是南宋重要的类书。其重要性不仅来自于它辑考群书,具有一般类书所具有的辑佚、校勘价值,还在于其考证精辟,且以按语论断,开创了类书抒发己见的先河。《群书考索》的考证工夫并不来自随文小字注,而是通过合理摘录不同文献,共同构成对某一主题的考证。更重要的是,《群书考索》的内容、编纂体式,体现了南宋婺学的学术精神和文献方法,是学术思想与科举考试相结合,思想史通俗化、制度化的结果,并且影响了宋元之际通儒之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书考索》 考据 婺学 术史
下载PDF
朱熹与“浙学”
20
作者 闵泽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6-51,共6页
近代以来,南宋"浙学"即被视为永康之学与永嘉之学,流风所至,连海外学者也深受影响,误以为朱熹发明"浙学"之初,即是针对二者而言。还原朱子使用"浙学"的语境,我们可以发现其所谓"浙学"往往意味... 近代以来,南宋"浙学"即被视为永康之学与永嘉之学,流风所至,连海外学者也深受影响,误以为朱熹发明"浙学"之初,即是针对二者而言。还原朱子使用"浙学"的语境,我们可以发现其所谓"浙学"往往意味着吕祖谦之婺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浙 吕祖谦 婺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