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1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媒介及其趋势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李冰封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数字化媒介的兴起及其迅速发展,使得人的数字化生存成为现实。媒介化社会逐步形成,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延伸到人的日常生活,并成为日常生活无法避免的存在。媒介化生存是当代青年大学生面临的最为直接的现实文化境遇,当代青年大学生要摆... 数字化媒介的兴起及其迅速发展,使得人的数字化生存成为现实。媒介化社会逐步形成,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延伸到人的日常生活,并成为日常生活无法避免的存在。媒介化生存是当代青年大学生面临的最为直接的现实文化境遇,当代青年大学生要摆脱网络依赖症,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媒介 媒介化社会 媒介依赖症 媒介素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三次媒介转型与知识大繁荣
2
作者 朱文婷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围绕中国古代从简牍到纸张再到印刷媒介的三次变革展开讨论,以长时段和中时段的视角审视中国古代媒介技术在三次变革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以及对中华文明发展的特殊影响。简牍媒介的普及使知识传播结构得以更新,纸媒介的盛行凸显了知识传... 围绕中国古代从简牍到纸张再到印刷媒介的三次变革展开讨论,以长时段和中时段的视角审视中国古代媒介技术在三次变革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以及对中华文明发展的特殊影响。简牍媒介的普及使知识传播结构得以更新,纸媒介的盛行凸显了知识传播主体的价值,印刷媒介促使中华文明走向成熟,这些影响是中华文明保持活力和强大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转型 知识传播 简牍媒介 媒介 印刷媒介
下载PDF
有关舞蹈艺术再媒介化的几点思索
3
作者 孙琪轩 《新校园》 2024年第5期76-77,共2页
进入全球化、数字化时代,新技术条件、新哲学文化氛围以及媒介技术持续革新的背景,促使声音、文字、图像、数据等各种艺术媒介跳出本位,从旧有媒介获得部分形式与内容,继承具体的理论与意识形态特征,催生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新的艺术媒... 进入全球化、数字化时代,新技术条件、新哲学文化氛围以及媒介技术持续革新的背景,促使声音、文字、图像、数据等各种艺术媒介跳出本位,从旧有媒介获得部分形式与内容,继承具体的理论与意识形态特征,催生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新的艺术媒介以及新的艺术内容生产模式和欣赏效应。这无疑打破了过去单一媒介传播效应和受众的限制,就此,艺术的空间圈层、时间变量与文化身份的现实互动愈加频繁,新旧两种媒介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传播 媒介技术 时间变量 数字化时代 形式与内容 艺术媒介 舞蹈艺术 媒介
下载PDF
构建科学的“媒介观”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明洋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3,共1页
我们正处于一个媒介急剧变动的时期。从媒介行为,到媒介形态,再到媒介生态——观察一下会发现,对于当下的媒介或者未来的媒介,竟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学理性一点讲,叫“困惑”。或许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困惑”,以及这样的“困惑... 我们正处于一个媒介急剧变动的时期。从媒介行为,到媒介形态,再到媒介生态——观察一下会发现,对于当下的媒介或者未来的媒介,竟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学理性一点讲,叫“困惑”。或许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困惑”,以及这样的“困惑”所产生的影响,在媒介实践领域和媒介研究领域,我们都看到了一些与科学性、理性不相一致的行为选择。媒介实践领域媒介发展所带来的不同介质媒体之间的竞争,正在替代以往同类介质媒体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研究 媒介发展 媒介形态 媒介生态 媒介产业 媒介消费 媒介机构 媒介融合 媒介素养 新型媒介
下载PDF
媒介化与平台化:论文学作为有声媒介的再兴起
5
作者 张瑶 杨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5,共8页
平台的有声文学作为一种“有声媒介”再兴起,正将原本作为文本内容存在的文学推向再媒介化的未来向度。一方面,有声文学作为传统文学文本的一种跨媒介传播形态向旧媒介致敬;另一方面,有声文学正把声音从一种载体重新定位为物质中介物,... 平台的有声文学作为一种“有声媒介”再兴起,正将原本作为文本内容存在的文学推向再媒介化的未来向度。一方面,有声文学作为传统文学文本的一种跨媒介传播形态向旧媒介致敬;另一方面,有声文学正把声音从一种载体重新定位为物质中介物,把声音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重新归还于人。未来,以平台化为基础的有声文学再媒介化进程,可能会促成基于声音物质性基础上的全觉感知、基于音频游牧性特征下的现代性听觉空间,以及基于听觉空间易变性特征下的隐喻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平台化 声音媒介 有声媒介 有声文学
下载PDF
智能域的演进、特征、挑战与未来——基于媒介学视角
6
作者 吕尚彬 黄健源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5,共9页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先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人类迈进智能社会。在媒介学视域下,媒介技术革命是媒介域变迁的核心动力,智能媒体的崛起与泛化开启了一个新的媒介域——智能域,相应地也带来了社会生态和文化观念的变迁。智能域是智媒时代...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先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人类迈进智能社会。在媒介学视域下,媒介技术革命是媒介域变迁的核心动力,智能媒体的崛起与泛化开启了一个新的媒介域——智能域,相应地也带来了社会生态和文化观念的变迁。智能域是智媒时代的全新社会生态系统,具有万物智能化、数据海量化、个人节点化、算法中介化、交互全息化、关系复杂化六大特征。智能域的背后隐含政治、资本、社会等各方面的权力博弈,具体表现为数据安全风险、算法权力争夺、媒介对人入侵、伦理关系解构、网络生态失衡等挑战。为更好地适应智能域的发展,可从主体、关系和机制三个维度构建智能域协同治理体系,完善智能域的“上层建筑”。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化并对媒介域“重新域定”,智能域将呈现出在线域、隐线域和超线域三重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媒介 智能域 智能媒体 媒介
下载PDF
新媒介何以“持续生长”:数字媒介生态视角下的数字可持续性
7
作者 金圣钧 钟新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近年来,受到本土功能主义应用式传播研究风气的影响,相关研究对数字媒介生态理论维度和分析视角的革新、凝练和批判有所欠缺。文章在梳理对媒介生态学相关误读的基础上,探讨了从传统媒介生态学到数字媒介生态的进化机理与内涵变迁。在... 近年来,受到本土功能主义应用式传播研究风气的影响,相关研究对数字媒介生态理论维度和分析视角的革新、凝练和批判有所欠缺。文章在梳理对媒介生态学相关误读的基础上,探讨了从传统媒介生态学到数字媒介生态的进化机理与内涵变迁。在此基础上,引入数字可持续性概念,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数字媒介时间的生态学层面和数字保存、数字共享的传播层面解读数字可持续性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关注在媒介生态变迁中如何延长数字寿命等问题。文章认为,数字媒介运作中物质与非物质、人类与非人类等因素如何在特定语境中通过组合实现持续性生长,是研究数字媒介生态时需长久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生态 数字可持续性 媒介生态学 数字化传播 媒介技术
下载PDF
媒介地理学视域下个人媒介对地方感构建的影响研究——以贾樟柯之于山西省为例
8
作者 狄乾斌 刘颖 王敏 《东南传播》 2024年第4期4-7,共4页
一个人,究竟能对他人心中的地方产生多大的影响?以贾樟柯之于山西省为例,基于媒介地理学视角,利用ROST CM6软件与微词云对微博、豆瓣数据文本进行分析以探究个人媒介对地方感建构与重塑的作用。结果表明:贾樟柯通过影视书籍、节事活动... 一个人,究竟能对他人心中的地方产生多大的影响?以贾樟柯之于山西省为例,基于媒介地理学视角,利用ROST CM6软件与微词云对微博、豆瓣数据文本进行分析以探究个人媒介对地方感建构与重塑的作用。结果表明:贾樟柯通过影视书籍、节事活动等方式让大众对山西产生基础认识的同时,从文化层面切入,借助时代变迁下的集体记忆将故乡山西汾阳打造成中国人的乡土精神家园,让受众对山西产生了“熟悉”“亲切”的正向情感,并激发受众在行动中进一步地探索山西。由此可见,媒介是地方感再造的重要途径,而人作为媒介以及媒介的使用者,在地方意象的塑造、地方认同的形成等地方感的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地理学 地方感 媒介地方感 贾樟柯
下载PDF
智能传播时代大型体育赛事的媒介话语构建策略与反思——兼议国内三大主要平台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传播实践
9
作者 李金宝 鲁恒志 李馨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4,共8页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是媒体建构自己传播话语的重要机会。媒介话语研究已经从内在的媒介文本结构走向涵盖媒介生产-文本-受众等多环节的动态建构。在卡塔尔世界杯媒介话语构建中,获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授权的咪咕视频、抖音,利用自己平台...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是媒体建构自己传播话语的重要机会。媒介话语研究已经从内在的媒介文本结构走向涵盖媒介生产-文本-受众等多环节的动态建构。在卡塔尔世界杯媒介话语构建中,获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授权的咪咕视频、抖音,利用自己平台特点实现了自身的媒介话语构建。从内容、技术、资本等视角分析央视、咪咕视频、抖音三家平台对卡塔尔世界杯的媒介话语构建策略,总结智能传播时代传播平台在平台框架、商业逻辑、新媒体技术、版权利用中的媒介策略构建方法。从话语霸权、官方与民间话语疏离、技术掌控下娱乐至上等方面,分析在竞争与合作模式下,对新技术引领的大型体育赛事传播媒介话语构建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 媒介话语 体育赛事 媒介建构 传播技术
下载PDF
媒介共治:媒介化治理的学理脉络、本土演进与研究空间
10
作者 侯迎忠 玉昌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传播媒介超越技术客体角色,成为媒介化社会多元治理格局中的行动主体,深刻重塑了传统的政治运行秩序和社会治理样态。媒介化治理在我国经历了批评报道、民生新闻、网络问政、政务新媒体等实践演进过程,逐渐被吸纳为国家治理的宏观话语... 传播媒介超越技术客体角色,成为媒介化社会多元治理格局中的行动主体,深刻重塑了传统的政治运行秩序和社会治理样态。媒介化治理在我国经历了批评报道、民生新闻、网络问政、政务新媒体等实践演进过程,逐渐被吸纳为国家治理的宏观话语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操作经验。未来的媒介化治理研究,需要拓展全球场域的国际传播治理视野并规避媒介中心论的叙事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治理 深度融合 媒介逻辑 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技道合一”: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内在逻辑与媒介化治理
11
作者 刘国强 尹佳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2,I0003,I0004,共12页
数智技术带来传播生态变革,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挑战和机遇并存。立足媒介化理论所强调的“媒介能动性”与“技术-社会”互动勾连的分析路径,认为“技道合一”超越“主客”二元对立框架并与当下的媒介化社会现象呼应,其作为中华文明的构成... 数智技术带来传播生态变革,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挑战和机遇并存。立足媒介化理论所强调的“媒介能动性”与“技术-社会”互动勾连的分析路径,认为“技道合一”超越“主客”二元对立框架并与当下的媒介化社会现象呼应,其作为中华文明的构成要素与国际传播的逻辑诉求,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用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的理念。未来的国际传播延续“技道合一”的媒介化治理理念,注重树立“人机物”日常互动传播意识、构建体系化的文明强符号并推进面向全球的媒介规制,这将有助于调和“技”“道”异化问题,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国际传播 媒介 媒介逻辑
下载PDF
媒介素养理论范式的嬗变:内容性媒介、物质性媒介与主体性媒介
12
作者 谷虹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媒介素养强调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反思,是社会个体层面的能力塑造,要求个体在媒介实践中保持独立且深度的思考,从而维持人的主体性。以技术发展相伴的媒介形态演进为线索,媒介素养理论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大众传播时代以内容和形式为核心的... 媒介素养强调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反思,是社会个体层面的能力塑造,要求个体在媒介实践中保持独立且深度的思考,从而维持人的主体性。以技术发展相伴的媒介形态演进为线索,媒介素养理论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大众传播时代以内容和形式为核心的单向度媒介素养理论范式。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刻影响下,当前媒介素养理论应从内容性、物质性和主体性三个层面展开:在内容性层面体现为个体自觉而能动地获取、接受、理解、分析、评价、创造和分享媒介内容;在物质性层面体现为个体能够根据自身需要有意识地选择与媒介本身断连或连接;在主体性层面体现为个体能够在“人-机联合体”中以人的主体性为尺度,实现人机协同关系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主体性 物质性 智能媒介 理论范式
下载PDF
媒介发展与明星变迁研究——基于比较历史分析法的分析
13
作者 田丽 欧阳妤璐 《青年记者》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随着“饭圈”、明星失德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明星及围绕着明星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成为大众焦点。虽然“明星”古已有之,但明星集体性、大规模频频“塌房”在过去较为少见。本文通过比较历史分析的方法,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 随着“饭圈”、明星失德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明星及围绕着明星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成为大众焦点。虽然“明星”古已有之,但明星集体性、大规模频频“塌房”在过去较为少见。本文通过比较历史分析的方法,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明星的身份和形象特征,探寻明星形成背后的因果机制。研究发现:明星是媒介技术的产物,更是媒介制度的产物。媒介的技术特征和传播方式塑造了明星的形象,而媒介体制和制度决定了谁在制造明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星 媒介 粉丝 媒介变革
下载PDF
天空编码与城市界面化:无人机表演的媒介实践及文化建构
14
作者 孔正毅 胡建强 《未来传播》 2024年第1期21-30,124,125,共12页
无人机表演是继巴西媒介理论家威廉·弗卢塞尔(Vilem flusser)所言的摄影之后的一种数字编程时代媒介装置艺术,其出现意味着装置的潜能突破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在技术层面,无人机表演由数字代码操作着无人机编队在现实天空之中进... 无人机表演是继巴西媒介理论家威廉·弗卢塞尔(Vilem flusser)所言的摄影之后的一种数字编程时代媒介装置艺术,其出现意味着装置的潜能突破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在技术层面,无人机表演由数字代码操作着无人机编队在现实天空之中进行技术图像的编码,从而创造出无限生成的动态化图像景观。在实践层面,无人机表演将所在城市空间化作用以表意的媒介界面,吸引观看者身体经验与注意力都深入地卷入其媒介内容之中。在文化层面,无人机表演则成为重建公共空间的手段,以公共性的文化图腾再造了大屏幕式集体观看,进而促发了城市居民具身性的社会联结与城市生活的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表演 媒介装置 技术图像 媒介界面 公共空间
下载PDF
当代的艺术跨媒介性与“诗意中心”
15
作者 鄢冬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1期20-31,共12页
随着“音舞诗画”等新兴艺术形式的流行,艺术作品的跨媒介特质已成为一个较为“亮眼”的存在。交往、融合、间性是艺术作品跨媒介性的三个重要范畴。艺术媒介的间性一方面保留了艺术自身的高度自主性,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媒介间的良性交往... 随着“音舞诗画”等新兴艺术形式的流行,艺术作品的跨媒介特质已成为一个较为“亮眼”的存在。交往、融合、间性是艺术作品跨媒介性的三个重要范畴。艺术媒介的间性一方面保留了艺术自身的高度自主性,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媒介间的良性交往和融合。当下复合型艺术媒介的形式越发多样,因此有必要寻找间性的中心位,以它为“轴”去观测艺术媒介交往、融合、间性三者联动的可能,并寻找联动的“最大公约数”。诗意因其开放的朦胧多义性、瞬时的感悟性和优雅的艺术品格,可以成为跨媒介性的观察中心。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蓬勃、繁杂的艺术现场,以诗意中心为轴,可以灵活化解间性可能对跨媒介艺术进一步融合造成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媒介 诗意中心 媒介 间性
下载PDF
媒介文化与儿童的双重性互动研究
16
作者 张雨婷 陶金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期58-63,共6页
如今我们正面临着视听影像膨胀泛滥的电子媒介饱和时代。视像文化加速度式地渗透进儿童生活的细枝末节,且媒介与儿童的互动呈现出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由于儿童的可塑性、不成熟性,容易被媒介主导思想、控制生活,即时获得的媒介压缩了... 如今我们正面临着视听影像膨胀泛滥的电子媒介饱和时代。视像文化加速度式地渗透进儿童生活的细枝末节,且媒介与儿童的互动呈现出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由于儿童的可塑性、不成熟性,容易被媒介主导思想、控制生活,即时获得的媒介压缩了儿童经验的建构过程,破坏儿童的自然本性生成;另一方面,媒介以传播、连接、组织和创新能力变革了社会生产生活,并且技术对于养育和教育的科学化、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外部支持。该文从媒介批判与儿童本位双视角阐明电子媒介与儿童的双重性互动问题,辨析“传统儿童”在新环境中的消亡,并立足积极的儿童观提出“新儿童”的概念,探寻科学优良方法提升儿童媒介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媒介时代,挖掘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文化 传统儿童 新儿童 媒介批判 儿童本位 媒介素养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下2023年度跨媒介艺术研究述评
17
作者 施畅 梁亦昆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78-87,共10页
“跨媒介”正日益成为人文艺术学科共同关注的关键议题与创新方法。2023年,全球跨媒介艺术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纵深化的发展态势:研究者们在源流追溯中拓展跨媒介历史维度,在理论梳理中创新跨媒介研究方法,在叙事变革中总结世界构筑之策... “跨媒介”正日益成为人文艺术学科共同关注的关键议题与创新方法。2023年,全球跨媒介艺术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纵深化的发展态势:研究者们在源流追溯中拓展跨媒介历史维度,在理论梳理中创新跨媒介研究方法,在叙事变革中总结世界构筑之策略,在改编实践中考察跨媒介转化路径,以及在产业变迁中打造跨媒介转型模式。当前跨媒介艺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在于历史视野有待进一步扩展、文化关切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及本土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建议立足数字时代场景,以跨媒介本体论为视角,以故事世界构筑为路径,以科技艺术融合为趋势,加快构建中国跨媒介艺术体系与跨媒介叙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艺术 媒介叙事 故事世界 艺格敷词 艺术媒介
下载PDF
深度媒介化理论下的社会建构现象研究
18
作者 张惠玲 《视听》 2024年第5期147-150,共4页
社会深度媒介化进程不断加快,数字媒介与社会系统运作的基础设施相互交织。从媒介化的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出发,数字社会的媒介建构现象表现为个体的量化自我、传播的具身模式和媒介对生命流程的全方位入侵。媒介的修复逻辑、技术使用的应... 社会深度媒介化进程不断加快,数字媒介与社会系统运作的基础设施相互交织。从媒介化的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出发,数字社会的媒介建构现象表现为个体的量化自我、传播的具身模式和媒介对生命流程的全方位入侵。媒介的修复逻辑、技术使用的应手体验、身体的基础设施化和错失恐惧的心理同技术型构共同助推上述现象的产生。个体有必要发挥自主性效能,搭建DAO社区,进行数字化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媒介 社会建构现象 媒介入侵 型构 媒介逻辑
下载PDF
数字媒介与纸质媒介对比分析
19
作者 隋赢莹 《中华纸业》 CAS 202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数字媒介与纸质媒介之间的互动和转换重塑了信息消费的模式,深刻影响着传播媒介的结构和功能。从传统的纸质书籍到现代的电子书,从纸上印刷的新闻到在线新闻平台,其转型涉及技术层面的变革,触及社会文化层面的深刻变迁。本文将深入探讨... 数字媒介与纸质媒介之间的互动和转换重塑了信息消费的模式,深刻影响着传播媒介的结构和功能。从传统的纸质书籍到现代的电子书,从纸上印刷的新闻到在线新闻平台,其转型涉及技术层面的变革,触及社会文化层面的深刻变迁。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字媒介和纸质媒介的发展历程、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它们在社会文化和行为模式上的影响,旨在揭示两种媒介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以期为理解当代媒介生态提供全面的视角,并对未来媒介的发展趋势提供深刻的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纸质媒介 媒介传播
下载PDF
媒介间性理论对媒体融合的影响
20
作者 俞新观 《浙江经济》 2024年第2期72-73,共2页
在多维度的媒体环境中,传统媒介与现代数字电子影像屏幕媒介之间相互交流,最终实现媒体融合从物理关联向化学融合转变媒介间性的起源及理论精髓19世纪80年代,对于媒介间性的讨论体现在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艺术中,探讨文本和形象之间的... 在多维度的媒体环境中,传统媒介与现代数字电子影像屏幕媒介之间相互交流,最终实现媒体融合从物理关联向化学融合转变媒介间性的起源及理论精髓19世纪80年代,对于媒介间性的讨论体现在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艺术中,探讨文本和形象之间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媒介间性作为观点在美国激浪艺术家迪克·黑根斯的跨媒介创作理念及论著中提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传统媒介 电子影像 媒介间性 超现实主义 达达主义 屏幕媒介 多维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