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政府推行媒介外交的手段与策略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伟 《对外传播》 2006年第7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媒介外交 美国政府 大众传媒 新闻媒体 美国新闻署 外交政策 策略 政府官员 美国政策 纽约时报
下载PDF
浅论媒介外交与国家形象建构
2
作者 徐辉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7期60-61,共2页
在当今信息传播的时代,新闻传播媒介作为社会的"第四权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媒介与外交的结合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国家形象又是在国际外交事务中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媒介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之间存在着相互联... 在当今信息传播的时代,新闻传播媒介作为社会的"第四权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媒介与外交的结合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国家形象又是在国际外交事务中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媒介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主要讨论了二者的关系,为传媒外交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提供一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外交 国家形象 政治传播
下载PDF
媒介外交:国际关系中的新外交范式——以美国媒体与国际反恐联盟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钱皓 张晶晶 《国际观察》 2003年第6期45-53,共9页
本文以美国媒体与国际反恐联盟为个案研究,认为媒介外交与国家本体认知、国际形象的建构、全球政治体系的重组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而美国政府在“9.11”后对媒体的成功运用标志着媒介外交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新外交范式。
关键词 媒介外交 国际关系 外交范式 反恐联盟 美国
原文传递
媒介化公共外交的图像语义:基于Faster-RCNN技术的美国驻华使馆视频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鸿燕 周芳欣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54,77-78,共9页
本文使用计算机领域前沿的Faster-RCNN技术对美国驻华大使馆视频进行目标物视觉识别,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和语义分析,挖掘美国外交视频向中国公众所传递的外交语义及意图。检验发现:检测目标"人"出现频数最高,是主导性关键... 本文使用计算机领域前沿的Faster-RCNN技术对美国驻华大使馆视频进行目标物视觉识别,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和语义分析,挖掘美国外交视频向中国公众所传递的外交语义及意图。检验发现:检测目标"人"出现频数最高,是主导性关键视像且多以"单个人"形式出现;20类检测目标的出现频数存在显著差异,显示出信息发布意图的特殊性与指向性;引入统计学方法检测"人"出现次数的随机性,证明"人"的分布呈现规律性;将20类检测目标重新归类并统计检验,证明类别"人物"常与生活质量类别的物体关联出现。由此得出美国外交视频的图像语义:聚焦美国普通个体,渲染其民生幸福,以议程设置和框架构建维护美国霸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公共外交 Faster-RCNN技术 美国驻华大使馆视频 图像识别
下载PDF
9·11后美国国务院对外传播机制变迁——从对外传播视角梳理9·11后美国公共外交策略三次重要调整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圣益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9期162-163,167,共3页
9·11以后,美国沉寂十多年的公共外交复位并得到强化,这里的公共外交既包括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双向交流,也包括通过媒体对外(主要是伊斯兰世界)宣介美国外交政策,而后者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与冷战时期相比,这时的对外传播面临着信息... 9·11以后,美国沉寂十多年的公共外交复位并得到强化,这里的公共外交既包括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双向交流,也包括通过媒体对外(主要是伊斯兰世界)宣介美国外交政策,而后者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与冷战时期相比,这时的对外传播面临着信息环境和舆论环境的巨大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跨国流动加速;伊斯兰世界普遍对美国的政策宣传充满怀疑。本文将结合9·11反恐背景,考察美国国务院作为公共外交的主要执行部门,其对外传播机制如何进行调整。从单方面的信息发布到讲好"美国故事",再到注重互动的"战略沟通",本文从三次传播战略的调整,观察美国政府如何在不友好的传播环境中最大限度地争取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恐战争 美国国务院 公共外交 媒介外交
下载PDF
媒介化公共外交与中国外交话语的对外传播——基于中国驻英大使馆新闻活动的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欧亚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72,5-6,共48页
中国外交部门如何更好地向国际社会说明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为中国和平崛起争取更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是目前"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下一个带有现实焦灼感的重要命题。媒介化公共外交旨在通过影响媒体框架来争夺、... 中国外交部门如何更好地向国际社会说明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为中国和平崛起争取更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是目前"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下一个带有现实焦灼感的重要命题。媒介化公共外交旨在通过影响媒体框架来争夺、获取与行使"宣称真相"的权力,是服务国家安全与利益的特殊权力手段。2010—2020年间,中国驻英大使馆运用以"发言人制度为基础、大使新闻活动为核心"的媒介化公共外交机制,通过信息发布、意见倡导和冲突论辩三种模式,对英国新闻界进行系统化、组织化的沟通对话并施加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驻英大使馆将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叙事内嵌于建构中国崛起后的国家身份、价值观与目标的宏观叙事体系,投射中国国家声誉,提升国际影响力,并在具体议题上突破阻力,阐述事实真相,建构认同、进行说服、争取支持,化解负面舆情并推动营造英国政府执行有利于中国政策的意见气候。在英国既定的政治文化—媒体制度条件下,媒介化公共外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中国崛起推动中国外交转型的背景下,从战略层面把握中国驻外使领馆媒介化公共外交的优势,超越宣传、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好地发挥外交官多元化角色的职能及加强媒介化公共外交机制建设,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中国外交话语的对外传播,实现对外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公共外交 媒体框架 中国外交话语 中国驻外使领馆 中英关系
原文传递
从电视武侠动画《秦时明月》看中国动画公共外交的创新与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侯洪 徐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6-169,共4页
动画作为视听皆具的一种综合型艺术门类,在新媒体时代发挥出了巨大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实现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电视武侠动画《秦时明月》的成功,为我们探索中国动画公共外交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着重探讨媒介... 动画作为视听皆具的一种综合型艺术门类,在新媒体时代发挥出了巨大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实现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电视武侠动画《秦时明月》的成功,为我们探索中国动画公共外交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着重探讨媒介如何以动画为载体,为实现中国公共外交战略目标采取有效的手段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 媒介与公共外交 价值与策略
原文传递
开拓与创新:“一带一路”上的中国行者--行走七年的《远方的家》 被引量:2
8
作者 俞虹 蒋锐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共3页
央视大型日播纪实节目《远方的家》开播七年以来,顺应时代主题,找准电视节目与国家战略的对接点,其《远方的家·一带一路》系列特别节目在延续以往记录方式的同时,加强内容主题的预设性和侧重性,叙事逻辑更强调服务于"一带一路... 央视大型日播纪实节目《远方的家》开播七年以来,顺应时代主题,找准电视节目与国家战略的对接点,其《远方的家·一带一路》系列特别节目在延续以往记录方式的同时,加强内容主题的预设性和侧重性,叙事逻辑更强调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是媒介化公共外交的一次积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方的家》 “一带一路” 中国故事 国际传播 媒介化公共外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