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北川县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国茹 唐泽民 +5 位作者 王顺高 母志明 高斌 罗晴 韩文双 李玉琪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03年第4期180-181,共2页
目的 了解北川县黑热病的流行现状 ,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在白草河流域曾有发病的乡及相邻的两个乡进行人群黑热病普查、家犬利什曼原虫感染调查 ;开展了病人线索调查和媒介白蛉的分布调查。结果 共普查村民 1 847人 ... 目的 了解北川县黑热病的流行现状 ,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在白草河流域曾有发病的乡及相邻的两个乡进行人群黑热病普查、家犬利什曼原虫感染调查 ;开展了病人线索调查和媒介白蛉的分布调查。结果 共普查村民 1 847人 ,未查到黑热病现症病人。检查家犬 5 6只 ,发现 rk3 9试纸条阳性犬 2只。病人线索调查共发现临床表现与黑热病相似的可疑病人 1 1例 ,但有标本可查的仅 4例 ,其中 1例证实为黑热病。仅在白草河流域发现中华白蛉 ,最高密度 1 7只 /人工小时 ,从上游至下游白蛉密度依次降低。白蛉的生态习性为野生野栖。结论 白草河流域存在黑热病的传播媒介中华白蛉与传染源病犬 ,显示该流域具备黑热病流行的环节和条件。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 ,该流域的媒介密度和家犬的感染率均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北川县 黑热病 流行病学 白蛉 媒介密度
下载PDF
重点预防区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对策措施
2
作者 李笃肇 《重庆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58-58,27,共2页
凡发现有松材线虫病的地区为疫区,以区(县)为单位划定。其它区(县)为预防区,预防区内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保护价值,需特别保护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有特殊意义的重点生态区域为重点预防区。
关键词 重点预防区 防治 松材线虫病 隔离带 疫情监测 早期诊断 传播媒介种群密度
下载PDF
杭州市2020-2022年入境人员检疫管理措施对登革热疫情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王哲 黄仁杰 +4 位作者 朱雷 金彬彬 韦凌娅 孙昼 孔庆鑫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 了解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入境人员的检疫管理措施对登革热疫情的影响。方法 收集杭州市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登革热病例信息,2017-2022年蚊媒监测数据和杭州市入境人数,使用Excel 2019软件汇总数据,使用... 目的 了解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入境人员的检疫管理措施对登革热疫情的影响。方法 收集杭州市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登革热病例信息,2017-2022年蚊媒监测数据和杭州市入境人数,使用Excel 2019软件汇总数据,使用R 4.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疫管理措施实施前后流行特征比较采用χ^(2)检验,蚊媒密度监测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入境人数与登革热病例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 2020年3月26日-2022年12月31日入境人员检疫管理措施实施后,杭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输入病例5例,输入传播风险强度为0,明显低于实施前(250例,4.82);检疫管理措施实施后,登革热输入病例的人群特点、输入季节和输入地区分布特征与实施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检疫管理措施实施后,输入病例中分别有4和1例在隔离点和口岸发现,实施前则以医院发现为主(246/250,98.40%);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显著短于实施前(t=2.053,P=0.041)。2017-2019年伊蚊幼蚊布雷图指数月平均值和成蚊帐诱指数月平均值与2020-2022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7-2022年入境人数与登革热输入病例年报告数存在正相关(r=1.000,P=0.003)。结论 杭州市在实施入境人员检疫管理措施后,登革热输入病例显著减少,但在解除入境人员管理后,仍存在登革热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输入病例 检疫管理措施 媒介密度 本地传播风险
原文传递
云南省元江县1995-2014年疟疾监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继清 杨太专 +4 位作者 杨忠强 李文强 周燕华 李绍有 周红宁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2-54,57,共4页
目的分析元江县1995-2014年疟疾监测结果数据,为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元江县1995-2014年疟疾病例数、当地居民与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数、居民带虫率、媒介种群密度等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其中病例诊断方法采用传统显微镜镜检法,... 目的分析元江县1995-2014年疟疾监测结果数据,为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元江县1995-2014年疟疾病例数、当地居民与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数、居民带虫率、媒介种群密度等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其中病例诊断方法采用传统显微镜镜检法,媒介密度调查采用清晨人房或畜舍人工小时法,居民疟疾抗体水平测定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结果 1995-2014年,元江县共报告疟疾病例6 986例,其中1995年发病率最高(84.07/万,1 531例);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例209 824例,阳性率为3.41%;共血检流动人口发热病例26 373例,阳性率为7.65%;开展居民原虫率调查51 540人,阳性率为1.56%;1997年疟疾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为39.34%(769/1 955),2012年为0(0/320);微小按蚊自1995年后种群密度逐年迅速下降,与当地疟疾年发病曲线相吻合;中华按蚊1995-2002年种群密度也下降明显,但2002年之后逐渐升高。结论监测结果提示元江县今后仍需加强流动人口疟疾输入病例管理和媒介监测工作,以防止疟疾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病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病例 媒介种群密度 流动人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