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幻电影中的媒介建构及其进路逻辑
1
作者 冶进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共11页
媒介是科幻电影中重要的叙述对象、欲望对象和批判对象。科幻电影通过叙事方式和话语表述的创新,呈现人造媒介特别是迭代赋能中的类人媒介与人类身体的仿真、重塑、监控与解放关系。根据人类身体在媒介多方加持中彰显出的生存之重、追... 媒介是科幻电影中重要的叙述对象、欲望对象和批判对象。科幻电影通过叙事方式和话语表述的创新,呈现人造媒介特别是迭代赋能中的类人媒介与人类身体的仿真、重塑、监控与解放关系。根据人类身体在媒介多方加持中彰显出的生存之重、追求之痛和存在之轻等特征,反思人媒主客关系中真实与虚幻、人性与价值、多元与一体等问题,传递更为深远的万物互联、多元一体、民胞物与的共融理念,展现出由外而内的形象建构、由实入虚的身体/情境建构和由繁至简的理念建构的进路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媒介建构 人造媒介 身体重塑 虚拟形象
下载PDF
社交媒体场域中日常摄影的媒介建构逻辑研究
2
作者 李想 《学术探索》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当下摄影图像生产、传播与保存的单一性、单向性与私密性转向了泛众化、去中心化以及公开化,这意味着摄影被重新定义为一种多方参与的实践活动。新闻纪实摄影作者身份的转变、摄影视阈的拓展以及个人视觉档案的公开使得摄影这一媒介的... 当下摄影图像生产、传播与保存的单一性、单向性与私密性转向了泛众化、去中心化以及公开化,这意味着摄影被重新定义为一种多方参与的实践活动。新闻纪实摄影作者身份的转变、摄影视阈的拓展以及个人视觉档案的公开使得摄影这一媒介的拍摄与分享不再只是信息生产与传播的过程,而是成为了建构人们现实认知与实践活动的重要媒介。本研究从中国社交媒体选取数个能够作为实例的图像#Tag,探讨当下日常摄影与社交媒体对大众的现实认知、议程设置以及实践行为的建构作用。大众不再是沉默的观众而是成为了解释并建构意义的积极行动者,但同时这也加强了这一类图像的“文化工业产物”属性,算法所构建的框架仍然具有潜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摄影 社交媒体 媒介建构 认知行为塑造
下载PDF
父职形象的媒介建构探析
3
作者 李珊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5期139-142,共4页
媒介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塑造工具,其建构的父职形象不仅反映了社会对于父亲角色与父职参与的看法和期待,还将通过影响公众认知对现实生活中的父职实践产生影响。通过分析媒介所建构的父职形象,有利于形成对父职角色和父职实... 媒介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塑造工具,其建构的父职形象不仅反映了社会对于父亲角色与父职参与的看法和期待,还将通过影响公众认知对现实生活中的父职实践产生影响。通过分析媒介所建构的父职形象,有利于形成对父职角色和父职实践的全面认知。文章采用案例分析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育儿观察类真人秀《爸爸当家2》为研究样本,通过对该节目所呈现的视听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爸爸当家2》基于社会普遍存在的父职缺席现象,为观众建构了温暖治愈的关爱父职形象。这种父职形象对于强化全职爸爸的身份认同、消解性别秩序以及缓解社会生育焦虑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节目在节目主旨、嘉宾人选和内容呈现上存在局限性。首先,强调男性全职育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性别角色的固化。其次,节目固化的父亲阶层选择不仅没有再现真实的父职参与情况,还会在父亲群体之间制造出新的等级和霸权。最后,过于理想的父职参与并未真实呈现父亲育儿背后的社会压力,关爱父职的再现意义仅停留在娱乐层面。种种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父职转向的健康生态,为真正提升育儿中父亲的参与度,在父职的形象建构上,媒体应摒除真空想象的创作思路,将更多的社会现实因素纳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爱父职 形象建构 父职形象 性别分工 媒介建构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书法艺术媒介建构与传播研究
4
作者 潘书惠 易蔚 《传媒论坛》 2024年第5期89-91,共3页
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书法艺术媒介建构与传播现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全球化趋势下,书法艺术媒介面临着语言与文化传播的障碍,需要寻找有效的文化转化模式;数字化技术的兴起给书法艺术... 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书法艺术媒介建构与传播现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全球化趋势下,书法艺术媒介面临着语言与文化传播的障碍,需要寻找有效的文化转化模式;数字化技术的兴起给书法艺术媒介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探索数字化时代书法艺术媒介建构路径。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基于语言与文化传播、数字化技术应用、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的书法艺术媒介建构原则,以进一步提升我国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书法艺术 媒介建构 传播现象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媒介建构视角下的新儿童观实践——以《儿童世界》(上海1922)为案例
5
作者 周婷 《出版与印刷》 2023年第5期104-110,共7页
以《儿童世界》(上海1922)为案例,探究其中的新儿童观实践,解读五四时期儿童身份的媒介建构过程,揭示儿童报刊对儿童身份转变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梳理史料对《儿童世界》的办刊活动进行总结,并以媒介建构的视角分析儿童身份的书写。研... 以《儿童世界》(上海1922)为案例,探究其中的新儿童观实践,解读五四时期儿童身份的媒介建构过程,揭示儿童报刊对儿童身份转变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梳理史料对《儿童世界》的办刊活动进行总结,并以媒介建构的视角分析儿童身份的书写。研究发现,《儿童世界》坚持“儿童本位论”的办刊立场,深入挖掘上乘内容,精心设计版式,形成了独特的儿童身份书写空间,并从个人、群体、社会三个层次形塑了儿童的多重身份,儿童在参与新儿童观的传播实践中,获得自我成长与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报刊 《儿童世界》(上海1922) 新儿童观 身份书写 媒介建构
下载PDF
媒介建构视阈下城市品牌传播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廖声武 郑永涛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4,共5页
城市品牌不是独立自存的,而是结构性地存在。城市品牌传播包含主体多元化、内容差异化、渠道融合化以及过程持续性等特点。在媒介建构视阈下,要做好城市品牌传播,需要关注城市品牌传播的“双主体”意识、城市品牌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协... 城市品牌不是独立自存的,而是结构性地存在。城市品牌传播包含主体多元化、内容差异化、渠道融合化以及过程持续性等特点。在媒介建构视阈下,要做好城市品牌传播,需要关注城市品牌传播的“双主体”意识、城市品牌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协同,以及找寻城市品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等作为关键性城市品牌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建构 城市品牌 表征 主体间性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的媒介建构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红雨 《文化产业》 2023年第25期106-108,共3页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它通过将传统诗词与现代娱乐元素相结合,成功地将传统文化带进更广泛的人群视野。同时,它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推广让更多人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成...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它通过将传统诗词与现代娱乐元素相结合,成功地将传统文化带进更广泛的人群视野。同时,它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推广让更多人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成功案例表明,在新媒体时代,相关从业者要加强传统文化媒介建构,打造更多传统文化节目,并不断探索新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平台 娱乐元素 《中国诗词大会》 传统诗词 传统文化带 媒介建构 传统文化节目
下载PDF
符号、物质性与实践:媒介建构现实的三个向度
8
作者 周正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1-76,共6页
媒介可以建构现实世界已被学界一致认同。为考察媒介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文章以媒介符号、物质性及实践三个向度为切入点,厘清媒介建构现实的具体方式、内在机制和不同特点,进而探究媒介建构现实的整体性,发现三个向度对现实世界建构的方... 媒介可以建构现实世界已被学界一致认同。为考察媒介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文章以媒介符号、物质性及实践三个向度为切入点,厘清媒介建构现实的具体方式、内在机制和不同特点,进而探究媒介建构现实的整体性,发现三个向度对现实世界建构的方式不同,但彼此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性和共时性。研究旨在为传播认知、媒介理论的发展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物质性 实践 媒介建构 现实
下载PDF
空间叙事与媒介建构:《乡约》对新农人形象的创新呈现
9
作者 闫硕 《视听》 2023年第9期73-76,共4页
新农人是乡村振兴中的关键性力量。山东广播电视台《乡约》节目通过地志空间,丰满人物形象,烘托人物主体;通过时空体空间,提供完整叙事的场景支持,营造主体在场氛围;通过文本空间,形成宣传合力,构建新农人自然角色、社会角色、行为表征... 新农人是乡村振兴中的关键性力量。山东广播电视台《乡约》节目通过地志空间,丰满人物形象,烘托人物主体;通过时空体空间,提供完整叙事的场景支持,营造主体在场氛围;通过文本空间,形成宣传合力,构建新农人自然角色、社会角色、行为表征等多层次的媒介形象。在多元空间叙事下,《乡约》节目对新农人媒介形象的建构策略主要包括赋能互动仪式、结合地方元素、聚焦乡村振兴,从议程设置、自我呈现、多种互动中积极构建新时代承担新使命的新农人媒介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媒介建构 乡村振兴 新农人 《乡约》
下载PDF
北京文化符号的媒介建构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丹 朱玲 +1 位作者 刘人锋 余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21,共6页
城市与文化符号这二者紧密相连,在城市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中,大众媒介已经成为重要的渠道。为了科学调查民众眼中的北京文化标志,以及大众媒介对文化符号的建构作用,本次研究运用量化方法,采用李克量表测量91个文化符号对北京文化的代... 城市与文化符号这二者紧密相连,在城市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中,大众媒介已经成为重要的渠道。为了科学调查民众眼中的北京文化标志,以及大众媒介对文化符号的建构作用,本次研究运用量化方法,采用李克量表测量91个文化符号对北京文化的代表程度,同时考察传统媒介以及网络媒介对不同类型文化符号的建构影响。结果显示,北京文化符号前十位多是传统意义上的北京文化符号,同时,一些社会问题也在其列。通过因子分析可知,北京文化符号中可归为京味文化符号、社会文化符号、政治文化符号、皇家文化符号等七大类型。数据还显示不同媒介对于七类文化符号的认知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也就是说,文化本质上是符号的系统,传播符号的媒介对建立在它之上的文化形态具有决定性的塑造作用。故本文提出可继续巩固不同媒介对北京文化符号现有建构中的长板建设,同时补充短板不足;以七大板块为基础,推动北京文化符号坐标体系建设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文化 文化符号 媒介建构
下载PDF
“伪真实”:媒介建构中的仪式景观——基于广西仫佬族依饭节的观察访谈与媒体报道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力丹 王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29,46,共5页
本文主要以"景观理论"作为研究视角,观察罗城依饭节仪式,分析媒体对此报道的文本,力求阐释出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组织与建构角色。
关键词 媒介建构 仪式景观 德波 景观社会理论 文化传播
下载PDF
传播学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媒介建构——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黄海波 詹向红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5,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媒介建构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塑造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文章从传播学理论出发,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媒介建构问题为依托,具体地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媒介建构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塑造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文章从传播学理论出发,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媒介建构问题为依托,具体地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中尚待注意和完善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媒介建构 议程设置 “知沟”假说 使用与满足
下载PDF
文化霸权视阈下女性形象的媒介建构——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热播女性本土剧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加彪 韩青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29,共9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热播女性本土剧虽改写了女性在电视媒介建构现实中"符号灭绝"的地位,但女性在电视媒介上的"出场"机制仍是一种被选择的建构,女性形象被不断类型化与脸谱化,依然遵循着男权文化主导的加工再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热播女性本土剧虽改写了女性在电视媒介建构现实中"符号灭绝"的地位,但女性在电视媒介上的"出场"机制仍是一种被选择的建构,女性形象被不断类型化与脸谱化,依然遵循着男权文化主导的加工再现与叙事逻辑。在这种男权主导的符号框架下,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社会表达机制进行策略创新,为女性留下了一些必要的空间和舞台,成为妥协的场域。在面对文本的开放与多元中,女性在解读女性本土剧中可能获得了"麻醉性"的自我需求满足,而放弃了社会改良的要求。因此,面对内地热播女性本土剧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样本,必须理性辩证地看待,以期在女性自我救赎与社会共同进步中取得男女的和谐与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媒介形象 本土剧 文化霸权 媒介建构
下载PDF
医患冲突的媒介建构——基于《人民日报》与《南方都市报》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建平 吕霞飞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128-135,共8页
医患关系作为典型的社会问题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是社会集体思考共同问题的场域,影响大众对公共议题的认知与态度。《人民日报》呈现以责任框架为主,并将医患矛盾冲突归责于医改制度缺陷;《南方都市报》则用冲突框架,同时归责于... 医患关系作为典型的社会问题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是社会集体思考共同问题的场域,影响大众对公共议题的认知与态度。《人民日报》呈现以责任框架为主,并将医患矛盾冲突归责于医改制度缺陷;《南方都市报》则用冲突框架,同时归责于病患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两家媒体均运用"战争"隐喻医患冲突;这种媒介话语对医患双方极易产生敌意媒体效果。我们应深入思考新闻媒体在医患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促进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冲突 媒介建构 《人民日报》 《南方都市报》
下载PDF
微视频语境下城市空间形象的媒介建构与传播 被引量:10
15
作者 许加彪 李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微视频具有内容简短、传播迅速、个性鲜明等特征,对城市空间的展现成为城市形象宣传的新途径。微视频通过聚焦城市空间的标志性符号、城市仪式事件、网红景观等,将城市实体空间与事件媒介化为传播文本,展现城市特色与禀赋,吸引受众眼球... 微视频具有内容简短、传播迅速、个性鲜明等特征,对城市空间的展现成为城市形象宣传的新途径。微视频通过聚焦城市空间的标志性符号、城市仪式事件、网红景观等,将城市实体空间与事件媒介化为传播文本,展现城市特色与禀赋,吸引受众眼球。在当代媒介语境下,城市空间的媒介建构体现了强烈的奇观性,应在人与物的双向互动中发挥微视频的传播优势,更好地优化城市空间形象的传播手段,取得最佳的城市形象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频 城市空间 媒介建构
下载PDF
新闻因何反转:受众误信的社会与媒介建构——基于反转新闻发生因子组合路径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国强 粟晖钦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1,共6页
过去关于反转新闻成因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宏观与微观层面,围绕新闻生产者、文本内容与新闻受众三个方面展开对反转新闻reason——外部缘由的阐释性推论或单一案例的分析,而缺乏从中观维度结合多案例对反转新闻cause——内部必要条件与发... 过去关于反转新闻成因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宏观与微观层面,围绕新闻生产者、文本内容与新闻受众三个方面展开对反转新闻reason——外部缘由的阐释性推论或单一案例的分析,而缺乏从中观维度结合多案例对反转新闻cause——内部必要条件与发生因子组合路径的经验性探索。基于上述不足,本文利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 QCA)对20条反转新闻的复杂因素构型加以研究。结果表明消极情感类型(ET)、二元对立人物模型(CM)与原型沉淀(AS)是增强受众误信、产生新闻反转的关键触发因素,这意味着具有这三项条件因子的新闻易形成高反转性。同时,研究从新闻内部因子的互动情况疏理反转新闻的发生机制,对提升媒体新闻生产的专业性与公众媒介素养,维护社会信任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新闻 社会建构 媒介建构 社会信任 后真相
下载PDF
媒介建构观:区别于媒介工具观的传播认识论 被引量:7
17
作者 江根源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5,共4页
媒介建构观作为一种区别于媒介工具观的传播认识论,重点关注意义的生产与交流,已经具有了全球性的普遍价值。这种传播思想是在传统的意识哲学走到死胡同之后,在"语言论转向"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与媒介工具观相比,它形成了一... 媒介建构观作为一种区别于媒介工具观的传播认识论,重点关注意义的生产与交流,已经具有了全球性的普遍价值。这种传播思想是在传统的意识哲学走到死胡同之后,在"语言论转向"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与媒介工具观相比,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话语表征体系与理论内涵:现实是由传播活动的行动者主动建构的;传播的内容是意义,而它又是由行动者的互动解释生产出来的;研究的主要内容不是舆论和媒介效果,而是常识以及常识的运作;采用的话语体系是建构式的;研究方法倾向于多种方法的综合,但以阐释为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建构 媒介工具观 传播认识论
下载PDF
弥合差距:媒介建构与受众认知的偏差与调节——基于《人民日报》雾霾报道的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塔娜 张含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5-160,共6页
[目的/意义]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介建构与受众认知的关系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偏差存在于哪些具体方面及其对信息传播效果造成的影响如何,都是需要实证考察予以研究和分析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通过内容分... [目的/意义]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介建构与受众认知的关系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偏差存在于哪些具体方面及其对信息传播效果造成的影响如何,都是需要实证考察予以研究和分析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通过内容分析法勾勒媒介建构特征,通过问卷调查法描述受众认知情况,对比媒介建构与受众认知导出偏差,并基于偏差思考调节策略。[结果/结论]媒介为了达成有效信息传播,需调整媒介建构的方式以弥合与受众认知间的差距,具体表现为议题框架选择、意见领袖利用、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分析法 媒介建构 受众认知 雾霾报道
下载PDF
认同与抗争:社会冲突性事件的媒介建构——以媒介关于“唐慧案”的报道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辉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33-41,157,共10页
我们将"唐慧案"置于"新社会运动"的背景下,研究媒介与社会冲突性事件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以党报为代表追求的主流媒体所形塑的"公平正义"框架和以市场化媒体为代表追求的"法制化"框架是媒介在... 我们将"唐慧案"置于"新社会运动"的背景下,研究媒介与社会冲突性事件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以党报为代表追求的主流媒体所形塑的"公平正义"框架和以市场化媒体为代表追求的"法制化"框架是媒介在国家-社会框架下发展的结果;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媒体对"唐慧案"的报道,反映了在针对中国底层抗争政治报道中新闻媒体及从业者对于专业主义理念的践行与客观实际之间的矛盾。以往的研究认为媒介在社会动员和建构集体认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关于"唐慧案"的底层抗争中,媒介的动员作用是极为有限的,媒介建构的集体认同更多的是媒介之间的自我认同。由于大众媒介的报道和介入,使得"唐慧案"具有的底层抗争政治的性质更加明显,大众媒介不仅仅是这场抗争运动的报道者,同时也参与建构并消解了这场底层抗争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建构 抗争政治 集体认同 专业主义 媒介框架
下载PDF
“人民之子”与“干部楷模”——焦裕禄形象的媒介建构及其精神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淑华 赵朔雪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22,共5页
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具有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特质,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与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干部楷模”背后,是他“人民之子”的本色及在他身上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其亦官亦民的自我身份认知、为官为... 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具有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特质,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与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干部楷模”背后,是他“人民之子”的本色及在他身上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其亦官亦民的自我身份认知、为官为民的职业信仰、做官与做人的政德、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等,都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融合。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打破焦裕禄精神传播的“过时论”“包袱论”等偏见,不仅需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人民性去挖掘、发展焦裕禄精神,同时需要用互联网思维去实现“冷话题”的“热传播”,在叙事策略上进行视角、内容、方法等转换,重视传播手段的全媒体运用,用多元策略提升焦裕禄精神传播的实际效果,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裕禄 “人民之子” “干部楷模” 媒介建构 精神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