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心理学视角下二十世纪林徽因媒介形象中“建筑学家”缺略及其当代思考——以《申报》《大公报》《人民日报》为例
1
作者 孟昭员 《今日科苑》 2023年第7期4-16,共13页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她在我国建筑理论与建筑史的创立发展、古代建筑的勘察保护以及民居建筑的关注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自20世纪20年代起,林徽因便以公众人物的身份示人。但人们对她的印象往往集中于文学创作、情感经历,而对...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她在我国建筑理论与建筑史的创立发展、古代建筑的勘察保护以及民居建筑的关注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自20世纪20年代起,林徽因便以公众人物的身份示人。但人们对她的印象往往集中于文学创作、情感经历,而对作为其真正职业的“建筑学家”身份知之甚少。新的时代背景下,基于媒介心理学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女科学家科研工作的宣传以及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媒介形象 建筑学家 科学家精神 媒介心理
下载PDF
读图时代的青少年媒介心理形态
2
作者 沈中禹 王敏 高振平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2-14,共3页
网络、电影、电视、手机等媒介以形象的图片和图像替代了抽象的文字信息。它们以自身形象化、趣味性、通俗化的优势,深深抓住了青少年的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和引导着他们的心理和精神。在这种... 网络、电影、电视、手机等媒介以形象的图片和图像替代了抽象的文字信息。它们以自身形象化、趣味性、通俗化的优势,深深抓住了青少年的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和引导着他们的心理和精神。在这种传媒语境下,加强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即通过社会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使青少年学会并实践认知媒介、评判媒介、调控和利用媒介,培养他们辨别媒介传播内容的能力和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图时代 青少年 媒介心理形态 媒介素养
下载PDF
群体性事件中底层群体对微媒介的使用心理——基于媒介依赖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葛靖 李春雷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64-68,共5页
转型期的中国,群体性事件频发,底层群体期待通过媒体表达利益诉求,但囿于客观体制框架的限制,大众传媒往往对底层需求习惯性过滤。在传统媒介生态背景下,微媒介的特性恰巧弥合了体制内困境,衍变成新时期底层群体媒介使用图景,组织行为... 转型期的中国,群体性事件频发,底层群体期待通过媒体表达利益诉求,但囿于客观体制框架的限制,大众传媒往往对底层需求习惯性过滤。在传统媒介生态背景下,微媒介的特性恰巧弥合了体制内困境,衍变成新时期底层群体媒介使用图景,组织行为在群体心理的驱使下呈现出趋同的微媒介依赖。在此种语境下,底层群体对微媒介的依赖实质上更是一种心理上的群体趋同和行动上的突围预备。试图依托媒介依赖理论,通过对心理认知的层级叠加,厘清底层群体在事件进程中的媒介使用动因,勾勒出群体性事件视阈下底层群体微媒介使用心理的学理性框架,并关注在微媒介使用过程中的失范行为,进而考量其异化行为的纾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底层群体 媒介使用心理 媒介依赖
下载PDF
美国传播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流变 被引量:1
4
作者 柯泽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3,共8页
美国传播学研究中一直贯穿着明显的社会心理学传统。一方面是在美国传播学萌芽和发展的百余年间,美国大量重要的社会心理学家参与了传播学研究的建设历程;另一方面是,美国传播学研究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借鉴和吸收了大量的思想资源... 美国传播学研究中一直贯穿着明显的社会心理学传统。一方面是在美国传播学萌芽和发展的百余年间,美国大量重要的社会心理学家参与了传播学研究的建设历程;另一方面是,美国传播学研究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借鉴和吸收了大量的思想资源和研究方法。20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传播学研究已经开始努力将传播学与心理学融合为一门新型学科,80年代后,随着美国媒介心理学学会的成立,经过众多传播学学者以及社会学学者和社会心理学学者的共同努力,一门新型学科——传播心理学已经形成。事实上,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学术研究心理学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心理 媒介心理 媒介心理学会 政治心理
下载PDF
论数字化浪潮下的博物馆传播
5
作者 李林静 牟丰京 连新民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9期4-6,共3页
当前,数字中国建设如火如荼,数字化浪潮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重塑着各个行业。新闻传播学和博物馆学这两个原本相对独立的行业和学科开始融合,并逐渐衍生出新的跨界学科——博物馆传播学。在数字化浪潮下,博物馆媒介属性日渐凸显,其... 当前,数字中国建设如火如荼,数字化浪潮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重塑着各个行业。新闻传播学和博物馆学这两个原本相对独立的行业和学科开始融合,并逐渐衍生出新的跨界学科——博物馆传播学。在数字化浪潮下,博物馆媒介属性日渐凸显,其传播场域发生质变,从相对封闭的空间转变为由数字化技术构建的广域博物馆;传播角色产生异变,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界限日渐模糊,甚至会发生异位,传播者可能变成受众,受众也可能成为传播者;传播效果评价体系出现新的标准。文章从新闻传播学、博物馆学以及博物馆传播学三个研究领域,分析数字化浪潮赋能博物馆传播的新成效,并基于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国内多家博物馆调研,以点带面,探索数字化浪潮推动博物馆传播的新尝试。文章还分析依托数字化浪潮,重塑博物馆传播时度效的方法,旨在提升博物馆传播品牌美誉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博物馆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 博物馆学 传播者 受众 裂变传播 媒介心理
下载PDF
食品安全报道的受众心理研究
6
作者 洪艳萍 游倩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74-176,共3页
我国从2004年起开始爆发多次重大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的报道至此开始了急剧的膨胀,近段时间的镉大米等事件再次掀起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本文在整理相关的媒体数据以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总述食品安全报道的发展以及现状,分析... 我国从2004年起开始爆发多次重大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的报道至此开始了急剧的膨胀,近段时间的镉大米等事件再次掀起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本文在整理相关的媒体数据以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总述食品安全报道的发展以及现状,分析受众在接触食品安全报道时的心理认知过程,及受众在接触食品安全报道后产生的心理效应,探讨改善受众对食品安全报道的负面心理效应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媒介心理 受众心理 认知过程
下载PDF
保持连接背后:错失恐惧的问题场域与传播学研究趋势
7
作者 程一若 王立新 《传媒论坛》 2024年第9期50-53,共4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互联网用户与网络连接的时间逐渐变长,错失恐惧现象作为一种个体的弥散型焦虑心理引发了广泛关注,并有演化成普遍的社会症候的趋势。以国内外多学科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这一新兴现象进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互联网用户与网络连接的时间逐渐变长,错失恐惧现象作为一种个体的弥散型焦虑心理引发了广泛关注,并有演化成普遍的社会症候的趋势。以国内外多学科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这一新兴现象进行阐述,关注其在传播学领域的研究倾向和趋势,并针对移动社交媒体环境提出错失恐惧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失恐惧 FoMO 概念界定 媒介心理 社交媒体
下载PDF
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与青年受众共鸣的传播心理分析
8
作者 王振宇 高智晖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87-93,96,共8页
《觉醒年代》是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突破,主要原因是在受众群体中,以“90后”的年轻观众占比过半,这在以往的主旋律电视剧传播效果中十分罕见。媒介心理学与传播心理学是由心理学衍生出的多层次学科,从传播主体、媒介和受众的角度... 《觉醒年代》是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突破,主要原因是在受众群体中,以“90后”的年轻观众占比过半,这在以往的主旋律电视剧传播效果中十分罕见。媒介心理学与传播心理学是由心理学衍生出的多层次学科,从传播主体、媒介和受众的角度来看,主要研究三者之间的心理互动对交际效果的影响。主要内容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媒介心理学视角对该剧网络议题的设置与宣传进行分析,探究媒介作为中间变量,传播者如何利用不同媒介根据青年受众喜好进行网络议题设置;第二部分以传播心理学视角对内容与受众的共鸣进行分析,主要从该剧的人物剧情、题材创作、语言表达三个方面探析主旋律电视剧与青年受众传播心理互动的原因。最终目的为从心理互动中探索“革命”与“年轻”结合的创作方法,为今后主旋律电视剧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心理 传播心理 《觉醒年代》 主旋律电视剧 青年受众
下载PDF
从受众心理角度浅析图像运用在传播中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丹妮 《西部广播电视》 2013年第07X期60-61,共2页
在信息传播中,图像的传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信息快速传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像的传播地位也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图像对于人们的心理认知、行为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不同图像的运用... 在信息传播中,图像的传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信息快速传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像的传播地位也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图像对于人们的心理认知、行为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不同图像的运用也会对传播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阐述了图像运用在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望能对媒体的传播方式的选择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心理 图像 传播效果
下载PDF
论建筑表皮媒介语言环境
10
作者 蔡新元 叶子新 《华中建筑》 2020年第12期27-31,共5页
当建筑表皮被视为人与城市环境交流沟通的媒介来进行分析与探讨时,建筑表皮就已经媒介化为媒体表皮,拥有了传递信息和建构城市环境的能力。该文将建筑表皮研究范围缩小至媒体表皮,从相互建构和相互影响两个方面阐释媒体表皮传递信息和... 当建筑表皮被视为人与城市环境交流沟通的媒介来进行分析与探讨时,建筑表皮就已经媒介化为媒体表皮,拥有了传递信息和建构城市环境的能力。该文将建筑表皮研究范围缩小至媒体表皮,从相互建构和相互影响两个方面阐释媒体表皮传递信息和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和结果。其过程具体表现为通过刺激人的感知系统来引起人对城市环境变化的觉察,并得出相应个体性认知,再通过分布式思维将个体认知转换为群体性认知。其结果体现了由媒体表皮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影响,并推动媒体表皮语言艺术化的设计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表皮 媒介语言环境 生理感知媒介环境 心理感知媒介环境 群体感知媒介环境
下载PDF
数字人格:数字智能时代的人格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兰天 《全球传媒学刊》 2023年第3期47-65,共19页
人格由生物、环境与心理过程的合力塑造而成,数字智能时代的社会环境深刻改变了人格塑造的环境因素,为数字人格的呈现方式、内在结构与变化规律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归纳了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数字人格研究要点,总结了近年来... 人格由生物、环境与心理过程的合力塑造而成,数字智能时代的社会环境深刻改变了人格塑造的环境因素,为数字人格的呈现方式、内在结构与变化规律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归纳了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数字人格研究要点,总结了近年来数字人格的研究进展与趋势,重点介绍了数字人格在新媒体传播与心理学融合的主要研究范式,既包括了个人通过各类社交媒体主动展示的自我认知与情感,也包括被各种网络平台数字足迹所记录的个人行为特征。基于现有研究的发展,本文对数字人格的概念进行界定,即网络环境与生物学特征作用下,个体所具有的典型而独特的心理品质组合系统,是源于个体在与数字环境交互过程中呈现的行为方式,能够以数字方式在新媒体平台中呈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未来的研究目标,可以结合多种方法探讨数字人格的基本模式与内在规律,促进数字人格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格 新媒体传播 人格心理 媒介心理 认知传播
下载PDF
共情传播视域下交互式纪录片的情感建构分析——以《最后的一代》为例
12
作者 吴咏菁 《东西南北》 2023年第8期105-107,共3页
交互式纪录片是顺应媒介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许多有别于传统纪录片的特点,在这种新情境下,“共情”与“交互”相互联系。本文以交互式纪录片《最后的一代》为例,从共情传播的视角出发,对其情感建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交互... 交互式纪录片是顺应媒介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许多有别于传统纪录片的特点,在这种新情境下,“共情”与“交互”相互联系。本文以交互式纪录片《最后的一代》为例,从共情传播的视角出发,对其情感建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交互式纪录片的情感表达与其理性并不冲突,它的情绪构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纪实修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纪录片 共情传播 媒介融合 媒介心理
下载PDF
当我们谈论媒介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基于可供性视角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9
13
作者 蒋俏蕾 陈宗海 张雅迪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85,共15页
如今,世间万般变化皆与媒介的参与息息相关,媒介的影响已全方位渗透到当前社会之中。随着传播技术和媒介形态的革新与发展,共情作为一种人际互动的社会心理过程,亦日渐受到媒介逻辑的深刻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媒介共情相关的中英文研究... 如今,世间万般变化皆与媒介的参与息息相关,媒介的影响已全方位渗透到当前社会之中。随着传播技术和媒介形态的革新与发展,共情作为一种人际互动的社会心理过程,亦日渐受到媒介逻辑的深刻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媒介共情相关的中英文研究,描绘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学科背景、热点议题、方法选择、概念框架、实践应用等主要特征。并基于可供性视角,重点分析、比较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情研究的变化与异同,呈现出以媒介为中介的人际共情和人机共情的双重发展态势,反映出媒介技术与媒介逻辑对人类传播的深刻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知识脉络及方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共情 媒介心理 大众媒体 新媒体 可供性
原文传递
在线健康社区用户满意度研究:社会临场感理论视角 被引量:10
14
作者 金恒江 聂静虹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0-138,共19页
在线健康社区给公众健康信息获取与健康行为带来较大的便利。本文通过问卷调研,一共采集到841个在线健康社区用户的数据,以检验社会临场感和在线健康社区用户满意度的关系以及健康隐私关注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临场感(共在意... 在线健康社区给公众健康信息获取与健康行为带来较大的便利。本文通过问卷调研,一共采集到841个在线健康社区用户的数据,以检验社会临场感和在线健康社区用户满意度的关系以及健康隐私关注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临场感(共在意识、心理参与、亲密度和健康知识分享契合度)越强的用户,他们对在线健康社区用户满意度(健康信息满意度、医患关系满意度和病患沟通满意度)就越高,且社会临场感可以通过影响健康隐私关注进而负向影响在线健康社区用户的满意度。本研究立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于在线健康社区用户的媒介心理表征和使用心理状态的关系进行讨论,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在线健康社区的健康发展,对于未来中国健康传播的探索和研究的深入讨论,以及线上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临场感 医疗健康 社会心理 媒介心理 健康隐私关注
原文传递
Forget-me-not: Complex floral displays, inter-signal interactions, and pollinator cognition 被引量:1
15
作者 Anne S. LEONARD Anna DORNHAUS Daniel R. PAPAJ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Flowers are multisensory displays used by plants to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pollinators. Although we know a great deal about how individual signal components are produced by plants and detected or learned by pollina... Flowers are multisensory displays used by plants to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pollinators. Although we know a great deal about how individual signal components are produced by plants and detected or learned by pollinators, very few experiments directly address the function of floral signal complexity, i.e. how the multicomponent nature of these signals benefits plant or pollinator. Yet,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suggests that increasing complexity can enhance subjects' ability to detect, learn and remember stimuli, and the plant's reproductive success depends upon ensuring that pollinators learn their signals and so transport pollen to other similar (conspecific) flowers. Here we explore functional hypotheses for why plants invest in complex floral displays, focusing on hypotheses in which floral signals interact to promote pollinator learning and memory. Specifically, we discuss how an attention-altering or context-providing function of one signal may promote acquisition or recall of a second signal. Although we focus 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plants and pollinators, these process-based hypotheses should apply to any situation where a sender benefits from enhancing a receiver's acquisition or recall of informatio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dal signal Learning Attention BEE Context FLOW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