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消弥的技术:人机交互界面的媒介考古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欣 朱红喆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界面——人与计算机发生信息交流的场所,随着科技经历了四个时期的变迁,如今智能计算机已经能够响应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人类感知方式并且与人进行信息交流。随着元宇宙的发展,界面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界面——人与计算机发生信息交流的场所,随着科技经历了四个时期的变迁,如今智能计算机已经能够响应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人类感知方式并且与人进行信息交流。随着元宇宙的发展,界面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将人们包裹于界面之中,身体逐渐成了人机交互通道的中心要素。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为身体知觉的经验性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媒介考古学的方法对人机界面的变迁历史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正是人的身体经验左右了人机界面的发展方向,人机界面的发展呈现出完整的人试图找回与世界接触的最本真的感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界面 媒介考古 知觉现象学
下载PDF
从超级电脑到虚拟小镇:“人工智能代理”的媒介考古
2
作者 胡泳 张文杰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2,共15页
ChatGPT爆火后,老牌巨头、后起新锐纷纷涌入大语言模型赛道,掀起一波生成式人工智能代理热潮。实际上,人工智能代理并不是一个新兴概念,其历史可追溯至互联网诞生之初,其蕴含于过往的媒介想象中,经历了从理念建构到实践落地的范式转型... ChatGPT爆火后,老牌巨头、后起新锐纷纷涌入大语言模型赛道,掀起一波生成式人工智能代理热潮。实际上,人工智能代理并不是一个新兴概念,其历史可追溯至互联网诞生之初,其蕴含于过往的媒介想象中,经历了从理念建构到实践落地的范式转型。可借鉴媒介考古学的媒介史研究视角,通过重访与串联那些未被重视的历史细节,勾勒关于人工智能代理的媒介想象与传播史线索。新近涌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代理的技术路线与平台模式呈现若干特征。围绕人工智能代理展开的媒介实践史生动地呈现了新旧媒介的交错、纠缠与融合。如今,被视为“下一个平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代理本质上是大语言模型范式的实体化产物,其开发与应用深嵌于以算力资源为核心的基础设施网络,而后者早已呈现日益深化的平台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代理 通用人工智能 媒介考古 平台化 API
下载PDF
超文本创作与网络文学的媒介考古——以斯图尔特·莫斯罗普为起点的考察
3
作者 周才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72,共10页
数字媒介带动文学转型,网络文学日新月异。美国网络文学学者莫斯罗普的超文本小说创作、网络文学文献整理与文学理论探索具有媒介考古的效果。他所创作的小说《胜利花园》被视为美国网络小说的标杆。莫斯罗普开展“探路”与“遍历”项目... 数字媒介带动文学转型,网络文学日新月异。美国网络文学学者莫斯罗普的超文本小说创作、网络文学文献整理与文学理论探索具有媒介考古的效果。他所创作的小说《胜利花园》被视为美国网络小说的标杆。莫斯罗普开展“探路”与“遍历”项目,以技术模拟、屏幕截图、语料库归档等方式对早期网络文学进行文献整理。莫斯罗普进行“文段”与“超文本”的理论辨析,超文本小说以文段为阅读单位,具有非线性、互文性的修辞特征。欧美与中国的网络文学走向不同的发展路径,前者在文本内部进行先锋的形式探索,后者在文本之外展开宏阔的产业运营,但两者共同面对文学性的失落和延展,以及来自后人类的考验与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文本 莫斯罗普 《胜利花园》 网络文学 媒介考古
下载PDF
媒介考古学视域下的3D电影——一场视觉“外延型增长”的未来考古
4
作者 朱琳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1期170-173,共4页
新媒介的出现对媒介研究带来了很多挑战,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即成”的事实,作为新的假定对象,重新以“考古”维度进行探讨,而媒介考古学正是以客体为导向,使重点重新回归于“物”自身,对“物/技术”进行重新的审视的新视角。1本文以媒介... 新媒介的出现对媒介研究带来了很多挑战,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即成”的事实,作为新的假定对象,重新以“考古”维度进行探讨,而媒介考古学正是以客体为导向,使重点重新回归于“物”自身,对“物/技术”进行重新的审视的新视角。1本文以媒介考古学异质性和复现性为切入点,探讨了3D电影的发展和艺术史中关于“视觉强化”逻辑的关联性,以把握事件的“重现”以及“起作用的不同时间与时空”,发掘它们在不同时间和场合的作用,为3D研究提供新思路,有助于在回顾过去的同时,更好地认识当下,为未来探索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考古 3D电影 塞尚 康定斯基 复现性
下载PDF
作为档案的“乡愁”:VR影像的媒介考古
5
作者 钟芝红 《未来传播》 2024年第4期100-107,130,共9页
从媒介考古到电影媒介考古,“回溯—前瞻”式的新电影史研究路径认为,电影史是非线性的、断裂的,电影的概念也是多样的、异质的。媒介考古学不仅从过去的媒介中寻找新媒介的可能性,更是通过新媒介回溯历史现场,而VR可以被视为是一份回... 从媒介考古到电影媒介考古,“回溯—前瞻”式的新电影史研究路径认为,电影史是非线性的、断裂的,电影的概念也是多样的、异质的。媒介考古学不仅从过去的媒介中寻找新媒介的可能性,更是通过新媒介回溯历史现场,而VR可以被视为是一份回溯性的媒介考古学“档案”。将VR放在媒介考古学回溯性的系谱中考察,沉浸感、全景空间以及物质媒介等早期媒介形态,都为VR在史前史及早期媒介中找到了家族相似的媒介线索。VR属于电影史的“断裂”时刻。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媒介,VR却不断地从过去得到材料印证,它使散落在历史各处的媒介被重新拾取,在诸多物质媒介与虚拟媒介上找到了历史的幽灵,在新媒介中重拾过去的影子。因此,VR影像作为档案的“乡愁”,是重要的考古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考古 新电影史 VR影像 档案 数字化
下载PDF
外置器官、媒介考古与文本效用:后电影的媒介演化之思——兼评《后电影视觉:运动影像媒介与观众的共同进化》
6
作者 周韵淞 《粤海风》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后电影视觉:运动影像媒介与观众的共同进化》是美国电影学者罗杰·F.库克对“后电影”命题的一次跨学科研究。著作以观看作为研究焦点,通过联系神经科学、媒介学、电影学三门科学,展现了运动影像媒介与观众共同进化的图景。指出... 《后电影视觉:运动影像媒介与观众的共同进化》是美国电影学者罗杰·F.库克对“后电影”命题的一次跨学科研究。著作以观看作为研究焦点,通过联系神经科学、媒介学、电影学三门科学,展现了运动影像媒介与观众共同进化的图景。指出后电影并非是经典电影之后的历时概念,而是电影媒介进化的姿态。如果说德勒兹“大脑即银幕”的哲理命题描绘了后电影时代影像运作模式,那么该著作就是从实在层面对该命题进行论证和发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电影 媒介进化 媒介考古 科幻电影
下载PDF
手作景观与看的辩证法——媒介考古学视阈下的动画研究
7
作者 李菲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媒介考古学是近年来媒介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议题,它横跨艺术史、科技史、电影研究和当代文化理论等多种学科思想,挑战了媒介研究的非物质性倾向与媒介正史的线性叙事,也为当下的动画研究拓展出了新的理论维度。本文将动画的技术特性与... 媒介考古学是近年来媒介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议题,它横跨艺术史、科技史、电影研究和当代文化理论等多种学科思想,挑战了媒介研究的非物质性倾向与媒介正史的线性叙事,也为当下的动画研究拓展出了新的理论维度。本文将动画的技术特性与视觉呈现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探明动画的手工性、异质性和多义性反映在其手绘形式、放映模式、媒材叙事等媒介层面中的考古学征兆,分析作为“集合体”的动画装置在建构主体观看知识、视觉经验与互动方式等方面的特殊作用,旨在为数字媒介转向下的动画研究与动画史写作探寻新的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考古 手作景观 动画装置 “看”与“读”
下载PDF
媒介考古学——物质性转向思潮下的媒介历史研究
8
作者 杨思永 《科技传播》 2024年第2期83-85,共3页
新闻传播领域的物质性转向思潮影响着每一个议题的研究,包括极具时间维度与史学风度的新闻传播史方向研究。在这一趋势下,媒介考古学诞生了。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于2002年著作出版首部明确以“媒介考古学”命名的著作,回溯这一学... 新闻传播领域的物质性转向思潮影响着每一个议题的研究,包括极具时间维度与史学风度的新闻传播史方向研究。在这一趋势下,媒介考古学诞生了。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于2002年著作出版首部明确以“媒介考古学”命名的著作,回溯这一学科的起源、发展与应用现状,发掘其存在的“无学科”倾向、视角简单化、脱离关系背景等风险,对其在新闻传播史领域的研究应用有着更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考古 物质性 跨学科 新闻传播史
下载PDF
数字时代档案记忆的媒介物质性认识——沃尔夫冈·恩斯特媒介考古学中的档案思想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程媛 吴颖诗 王玉珏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4,共6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要求重新审视档案作为媒介所具有的物质性“。媒介考古学”是媒介物质性研究的重要分支,其中代表性学者沃尔夫冈·恩斯特在福柯知识考古学与基特勒媒介本体论的影响下,发展了他基于媒介物质性的档案研究方法。面对数... 数字技术的发展要求重新审视档案作为媒介所具有的物质性“。媒介考古学”是媒介物质性研究的重要分支,其中代表性学者沃尔夫冈·恩斯特在福柯知识考古学与基特勒媒介本体论的影响下,发展了他基于媒介物质性的档案研究方法。面对数字技术发展导致的文化记录与存储系统变革,恩斯特从档案的基础设施、档案记忆实践及档案范式三个角度,揭示了数字时代档案记忆的软硬件物质性基础、可量化性与动态时间性特征,试图对维护固态话语秩序的传统档案制度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记忆 数字记忆 媒介考古 媒介物质性
下载PDF
从全景图到元宇宙——从媒介考古学视角出发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艳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41,共12页
现有元宇宙话语多从技术主义和线性叙事出发,过度关注媒介技术外观的变迁,从而将元宇宙视为数字媒介导向生存抽象化的顶点。不过这种论述既忽略了元宇宙在历史和未来的多样化面貌,也忽略了使用者的体验和审美维度。以媒介考古学和身体... 现有元宇宙话语多从技术主义和线性叙事出发,过度关注媒介技术外观的变迁,从而将元宇宙视为数字媒介导向生存抽象化的顶点。不过这种论述既忽略了元宇宙在历史和未来的多样化面貌,也忽略了使用者的体验和审美维度。以媒介考古学和身体现象学方法出发可对上述路径纠偏。通过媒介考古,我们发现艺术史中被压抑的一条触觉媒介谱系,它将身体知觉-动觉的调动置于核心,元宇宙也是如此,它为主体间互动带来更亲近的方式,因而区别于其他数字媒介。当今元宇宙在技术假肢和身体图式融合的探索上更进了一步,极大扩展了人与技术环境耦合的范围和自由度。元宇宙是一种“混合现实”而非“虚拟空间”,它依赖于真实空间中人们的身体活动和情感记忆作为其构成性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图 虚拟现实 媒介考古 元宇宙 身体现象学
下载PDF
中国新闻史的新书写——基于媒介考古学的视角
11
作者 陈捷琪 唐海江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35,共4页
关于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范式”转型讨论已形成一定的成果。而对于当前中国新闻史自身的范式局限与学科发展来说,媒介考古学提供了新的价值。首先,媒介考古学强调了层累化的史观,揭示了媒介史的谱系式结构;其次,媒介考古学提供了媒介、... 关于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范式”转型讨论已形成一定的成果。而对于当前中国新闻史自身的范式局限与学科发展来说,媒介考古学提供了新的价值。首先,媒介考古学强调了层累化的史观,揭示了媒介史的谱系式结构;其次,媒介考古学提供了媒介、话语网络的关键概念与方法论实施;最后,媒介考古学基于中国文明的深厚土壤能够有所创新。由此,媒介考古学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可为中国新闻史的新书写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史 研究范式 媒介考古 知识谱系
下载PDF
中华有声语言审美范畴溯源——基于一种媒介考古的分析
12
作者 祝捷 钟威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3-101,共9页
人类掌握有声语言并进行相关传播与艺术实践的历史由来已久,在我国古代祭祀祈福、官方仪典、思想争鸣、文学演进、宗教传播、市民游艺、商业经营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有声语言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信息传递、思想教化与艺术美... 人类掌握有声语言并进行相关传播与艺术实践的历史由来已久,在我国古代祭祀祈福、官方仪典、思想争鸣、文学演进、宗教传播、市民游艺、商业经营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有声语言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信息传递、思想教化与艺术美育功能,并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秩序性、仪式性、教化性、美育性、传播性为核心诉求,包含有声语言内在含义、外在表达、社会功能、文化价值、美学旨趣等方面的审美评价要素,进而确立了以典范美、人文美、艺术美为中心的有声语言审美范畴。这种审美范畴的确立深刻影响着当代依托新兴媒介传播的有声语言艺术审美与实践,在奠定当代有声语言传播价值与地位的同时,也形塑了当代有声语言传播主体的创作自觉,涵养着当代有声语言传播受众的艺术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声语言 审美范畴 历史溯源 媒介考古
下载PDF
从“机会”到“机器”——中国传统哲学对媒介考古学的消解
13
作者 熊文醉雄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3-140,共8页
媒介考古学从电影考古学对早期电影器物的重新发现中受到启发,主要受到“法国年鉴派”从研究“电影中的历史”转向“历史中的电影”观念以及福柯“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方法打断了历史的连续性链条的影响。对“深层时间”的探寻、... 媒介考古学从电影考古学对早期电影器物的重新发现中受到启发,主要受到“法国年鉴派”从研究“电影中的历史”转向“历史中的电影”观念以及福柯“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方法打断了历史的连续性链条的影响。对“深层时间”的探寻、对电影本身“多样性和异质性”的书写,均体现出西方人对传统媒介史虚无化的担忧,进一步延伸到对人的主体性追求的怀疑。借助于中国传统哲学(间性论),提出“机会”—媒介物—“机器”的循环模型,可以有效消解如下困惑:间性思想排斥人-物分离的形而上学思想,强调人、心、物之间“相几”的生态观念,使断裂的媒介史得以缝合;“物我齐一、物我两忘”的媒介艺术观使“失败”的媒介物得以持续鲜活;对“道”的体认使实体哲学中人的“身心错配”问题得以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考古 视听媒介 间性论 相几
下载PDF
媒介艺术的实践、档案化与再现思考——基于基特勒媒介考古学探析
14
作者 姜琦 《科技传播》 2023年第21期81-85,共5页
在不断变化的媒介技术和环境背景下,媒介艺术的概念和美学机制持续演进,并因技术和媒介影响而产生新的定义。同时,由于跨领域、跨学科之间积极交流合作的加强,媒介艺术也反映了信息社会的变革,并展示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和使命感。然而,媒... 在不断变化的媒介技术和环境背景下,媒介艺术的概念和美学机制持续演进,并因技术和媒介影响而产生新的定义。同时,由于跨领域、跨学科之间积极交流合作的加强,媒介艺术也反映了信息社会的变革,并展示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和使命感。然而,媒介艺术与技术密不可分的关系导致作品虚拟化越来越严重,削弱了媒介艺术本质中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共存的特点。此外,旧技术过时也加剧了对媒介艺术保存和收集方面的危机。因此,在本研究中引入媒介考古学以及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iedrich Kittler)所提出的媒介技术理论来探讨媒介艺术实践、档案化、再现等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艺术 媒介考古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 物质性
下载PDF
媒介考古:城市史与城市文化研究的一种角度——以青岛市为例
15
作者 崔诗凝 《东西南北》 2023年第12期69-71,共3页
城市是人类聚落的一种重要形态,因此对城市史和城市文化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地理学、经济学等领域,还应综合聚焦于人文主义的研究视角。媒介考古作为近年来传播学领域兴起的新型研究范式,不失为探究媒介环境视域下城市文化的新角度。青... 城市是人类聚落的一种重要形态,因此对城市史和城市文化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地理学、经济学等领域,还应综合聚焦于人文主义的研究视角。媒介考古作为近年来传播学领域兴起的新型研究范式,不失为探究媒介环境视域下城市文化的新角度。青岛的城市历史,亦是一部媒介更迭史,二者交相辉映、密不可分,共同熔铸了新时期青岛更为广阔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考古 媒介技术 认知变革 城市史 城市文化
下载PDF
媒介考古:数字时代下的立体影像技术回归
16
作者 蒲璐 《影视制作》 2023年第12期78-82,共5页
本文通过结合媒介考古学研究方法,试图对“前电影”时期的运动影像技术、早期计算机时代的立体意象、数字时代的媒介重新组合等层面展开系统研究,期望给立体影像技术的未来面貌设想提供一种新的样式。
关键词 媒介考古 立体影像技术 前电影 合成空间
下载PDF
从数学到计算机的媒介考古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卫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17,共15页
基于媒介考古学的历史书写原则,重新考察传播媒介的发生认识论结构,包括数学观念的认识论、符号认知与机器运算、哥德尔定理、图灵机概念和信息论问世等思想事件的还原。运用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方法,分析人类思维模式的非连续性和阐释位... 基于媒介考古学的历史书写原则,重新考察传播媒介的发生认识论结构,包括数学观念的认识论、符号认知与机器运算、哥德尔定理、图灵机概念和信息论问世等思想事件的还原。运用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方法,分析人类思维模式的非连续性和阐释位置的流动性,在阐释知识、话语和对象之间的关系中,把握知识论、科学观和形式化的结构实践的总体关系,从而勾勒出计算机如何演化为社会化媒介的历史轨迹,为传播学的观念创新展开一个跨学科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 计算机 知识考古 媒介考古
下载PDF
服装与媒介:数字时代虚拟时装的意象生产与媒介考古 被引量:4
18
作者 龚惠兰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2年第12期141-147,共7页
Web3.0时代,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加速迭代。尤其是区块链技术、元宇宙概念的发展,使得“数字时尚”逐渐深入人心。相比20世纪60年代末罗兰·巴特所指向的摄影、时尚杂志、电影的“意象服装”,新媒体时代的虚拟时装生产有了全新的... Web3.0时代,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加速迭代。尤其是区块链技术、元宇宙概念的发展,使得“数字时尚”逐渐深入人心。相比20世纪60年代末罗兰·巴特所指向的摄影、时尚杂志、电影的“意象服装”,新媒体时代的虚拟时装生产有了全新的媒介特征及其产业生态,而新媒介与旧媒介之间也产生了根本性断裂。文章则从媒介考古学的视角考察虚拟时装生产旧媒介与新媒介两个时代的语境,希望从媒介学角度考察新与旧之间断裂的原因,认为当新媒介与旧媒介既彼此分立又互相包含,才使所有的新事物呈现出过去的来路,有了历史的记忆,也有了厚重的过往。新与旧是相对的,而时尚与复古、真实与虚拟同样是相对的。时代在发展,时尚的成本、服装的成本在降低,人的欲望与愿望因为数字媒介的拓展,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尚 意象服装 媒介考古 图像研究 虚拟时装 新媒体
下载PDF
媒介考古与多维电影文本探查——论近现代中国电影文学史料的发掘与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安华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1期58-63,F0002,共7页
人文学科的史料化转向,是建构学科话语体系的重要依托。从浩若烟海的民国报刊杂志上倾力发掘、分析近现代电影文学史料,是提升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电影史研究活力与水准的重要一役,功在当下、福泽千秋。因此,在文化地理学和媒介考古学视... 人文学科的史料化转向,是建构学科话语体系的重要依托。从浩若烟海的民国报刊杂志上倾力发掘、分析近现代电影文学史料,是提升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电影史研究活力与水准的重要一役,功在当下、福泽千秋。因此,在文化地理学和媒介考古学视野下,回到历史现场,坚持跨学科、全方位、多视点地对近现代电影文学语境、观念、生产、批评、传播等全要素资料,进行全面搜集、整理、校勘,必须在诸多方面克服观念和媒介障碍,解决“历时性”和“共时性”统一等问题,在三个向度上达成目标——推进“现代文学—电影史料学”的全新探索,确立“中国现代文学”主体框架中的“现代电影文学版图”;深化现代文学研究,培育现代电影文学研究的代表性团队;力争中国现代文学视域内电影文学资料的“一网打尽”和现代电影关联资料的“精加工”。近现代电影文学史料的发掘深耕,包含着复原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完整发展轨迹、推动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料学科升级、宣示中国现代电影文学新历史书写范式等创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考古 近现代 电影文学 史料发掘
下载PDF
视觉性、现代性与媒介考古--视觉文化研究的界别与逻辑 被引量:15
20
作者 唐宏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43,177,共9页
视觉文化研究基本形成了两种在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思想取向上都大有分歧的类型:一种是文化研究和社会批判理论视域下的视觉文化研究,一种则是内在于艺术史与图像研究传统的视觉文化研究。前者逐渐丧失理论活力与现实批判的能量,后者... 视觉文化研究基本形成了两种在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思想取向上都大有分歧的类型:一种是文化研究和社会批判理论视域下的视觉文化研究,一种则是内在于艺术史与图像研究传统的视觉文化研究。前者逐渐丧失理论活力与现实批判的能量,后者则在视觉、图像、媒介和感官等问题上转向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与分析。艺术史与图像研究视域下的视觉文化研究以"视觉性"为核心问题,探讨视觉的社会文化建构,并以此与现代性概念和媒介问题形成紧密的关联,形成视觉现代性与媒介考古两种新的研究趋向,成为视觉文化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的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视觉性 视觉现代性 形式主义 媒介考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