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媒体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红秀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48,共7页
"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惠及60多个国家的国际合作,有利于推动民心相通,而民心相通属于公共外交的范畴。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新媒体公共外交,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一带一... "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惠及60多个国家的国际合作,有利于推动民心相通,而民心相通属于公共外交的范畴。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新媒体公共外交,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但新媒体公共外交可以为政府与民众、民众与民众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文章指出,实现"一带一路"新媒体公共外交的良性运转,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具体实践主要有四个方面:加强官方网络媒体建设,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舆论引导;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培养政府意见领袖;重视对新媒体信息的控制,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舆论导向;转变单向宣传的传播观念,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互动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媒体公共外交 民心相通 中国外交
下载PDF
新媒体公共外交--基于两个研究层面的分析
2
作者 郝丽婷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2期294-294,共1页
新媒体公共外交的运作机制更简单,主体更丰富,信息更多元,互动更明显,是一种全新的公共外交形式。新媒体公共外交到底有哪些不同?我国在这方面有哪些实践运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分析。理论层面,本文通过国际关系学与传... 新媒体公共外交的运作机制更简单,主体更丰富,信息更多元,互动更明显,是一种全新的公共外交形式。新媒体公共外交到底有哪些不同?我国在这方面有哪些实践运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分析。理论层面,本文通过国际关系学与传播学分析了新媒体外交兴起的条件、运行机制、变化特点;实践层面,总结了我国新媒体公共外交实践、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开展新媒体公共外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公共外交 理论层面 实践层面
下载PDF
媒体公共外交理论建构与实践——以里约奥运会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区小琴 李佛喜 《新闻知识》 2017年第2期35-37,共3页
本文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和网络文献、观看视频等方法,以里约奥运会为研究案例,分析媒体在此期间的公共外交实践。首先本文对媒体公共外交概念进行界定,认为其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全民的参与性、效应的延迟性,功能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播、... 本文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和网络文献、观看视频等方法,以里约奥运会为研究案例,分析媒体在此期间的公共外交实践。首先本文对媒体公共外交概念进行界定,认为其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全民的参与性、效应的延迟性,功能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播、舆论营造、认知理解、塑造形象的功能,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梳理。其次分析里约奥运会期间我国媒体的公共外交措施。最后,剖析我国媒体公共外交的不足和对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公共外交 里约奥运会 建构 实践
下载PDF
伦理对道德的超越:新媒体公共外交的伦理探讨
4
作者 赵鸿燕 李金慧 《区域与全球发展》 2020年第3期77-93,156,157,共19页
传播科技一直引领着政治传播的导向,成为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前沿领域。在新媒体充分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公共外交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外交实践的新形式、新课题,新媒体公共外交的伦理研究也应进入学界视野。本文立足政治传播学,尝试以新媒体... 传播科技一直引领着政治传播的导向,成为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前沿领域。在新媒体充分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公共外交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外交实践的新形式、新课题,新媒体公共外交的伦理研究也应进入学界视野。本文立足政治传播学,尝试以新媒体公共外交为主要考察对象,引入传播伦理与国际政治伦理两个向度,并关联黑格尔“伦理对道德的超越”理论,通过区分道德与伦理,从外交主体、传播领域、传播方式等方面思考新媒体公共外交与传统外交的伦理区分,以及新媒体公共外交存在的伦理限度,进而探讨新媒体公共外交伦理的可能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公共外交 伦理 道德 黑格尔理论 伦理对道德的超越
下载PDF
打破扭曲镜像:群播时代来华博主的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 被引量:1
5
作者 聂书江 黄勇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8期41-45,共5页
免签政策成为打破国际舆论对华刻板印象的关键因素。作为国际舆论领袖的重要群体,来华博主通过国际短视频平台,有效传播了中国当代文化,打破了少数西方媒体的不实言论。为防止来华博主对中国形象的潜在损害,并巩固扭转的中国口碑,对外... 免签政策成为打破国际舆论对华刻板印象的关键因素。作为国际舆论领袖的重要群体,来华博主通过国际短视频平台,有效传播了中国当代文化,打破了少数西方媒体的不实言论。为防止来华博主对中国形象的潜在损害,并巩固扭转的中国口碑,对外传播既需要构建媒体——“网红”公共外交,也需要搭建中外来华博主交流平台,提升来华博主的中国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领袖 媒体公共外交 国际舆论 来华博主
下载PDF
媒体公共外交视域下《高端访谈》节目研究
6
作者 全会 蒋生元 《国际传播》 2023年第2期22-31,共10页
《高端访谈》节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节目创作、融合传播、媒体人才等资源优势,以平台思维开展节目创作,进一步服务元首外交的创新之举。本文以媒体公共外交为研究视角,从人物、议题、场景、传播等环节... 《高端访谈》节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节目创作、融合传播、媒体人才等资源优势,以平台思维开展节目创作,进一步服务元首外交的创新之举。本文以媒体公共外交为研究视角,从人物、议题、场景、传播等环节,对总台《高端访谈》节目进行深入研究,探析其通过媒体公共外交推动国际传播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访谈》 媒体公共外交 符号表征
原文传递
融合传播背景下媒体公共外交的功能、路径与实践
7
作者 李天胜 《国际传播》 2017年第3期88-96,共9页
向世界传播和谐、友好、负责任的中国形象,是中国媒体尤其是对外传播媒体的责任所在。新媒体的发展,在改变媒体传播方式的同时,也使媒体公共外交的功能和路径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融合传播背景下的媒体公共外交案例,探析媒体公共外... 向世界传播和谐、友好、负责任的中国形象,是中国媒体尤其是对外传播媒体的责任所在。新媒体的发展,在改变媒体传播方式的同时,也使媒体公共外交的功能和路径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融合传播背景下的媒体公共外交案例,探析媒体公共外交呈现的新特征,并对其功能、路径和实践进行探究,对中国目前的媒体公共外交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传播 媒体公共外交 促进沟通理解
原文传递
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的特征与实践——基于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宋黎磊 卞清 《欧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2-129,8,共18页
本文通过对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中欧信使"开通后一年内的微博进行内容分析,透视新媒体环境下这一公共外交微平台的内容特点、影响力水平及其对欧盟与中欧关系的态度。研究发现,"中欧信使"微博开展的公共外交符合... 本文通过对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中欧信使"开通后一年内的微博进行内容分析,透视新媒体环境下这一公共外交微平台的内容特点、影响力水平及其对欧盟与中欧关系的态度。研究发现,"中欧信使"微博开展的公共外交符合新媒体公共外交的典型特征,常规媒体很难涉及的却颇具人情味的软新闻和重要的中欧关系观点是"中欧信使"的内容亮点。该微博对欧洲的介绍客观中立,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充满期待。外交部欧洲司积极促成中国对欧外交动态在新媒体平台上有效传播,介绍欧洲的风土人情,提升公众对欧洲的关注,培育民众对中欧关系的认知度,并力图通过网民交流互动拉近对欧外交与中国普通民众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关系 “中欧信使” 微博 媒体公共外交
原文传递
向世界讲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故事——国际视频通讯社的传播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高伟 李海洲 《国际传播》 2023年第5期3-10,共8页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见证者、讲述者,中国主流媒体在增进民心相知相通、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多语种视频发稿、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以及媒体公共外交...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见证者、讲述者,中国主流媒体在增进民心相知相通、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多语种视频发稿、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以及媒体公共外交活动等方面,阐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一带一路”传播实践,旨在探寻加强总台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视频新闻 区域合作机制 媒体公共外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