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热工水力学参数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汪卫华 吴宜灿 +2 位作者 王红艳 柯严 黄群英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6,92,共5页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是一个以氦气和液态金属LiPb为冷却剂,以嬗变核废料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包层。依据功率平衡模型对不同工况优化的基础上,对该包层热工系统参数进行了设计分析。采用三维商用计算流体力学程序对第一壁和高功...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是一个以氦气和液态金属LiPb为冷却剂,以嬗变核废料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包层。依据功率平衡模型对不同工况优化的基础上,对该包层热工系统参数进行了设计分析。采用三维商用计算流体力学程序对第一壁和高功率密度区中液态LiPb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优化的典型热工水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驱动 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包层 热工水力学 参数设计
下载PDF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结构热应力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柏云清 汪卫华 +2 位作者 王红艳 陈红丽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7-281,共5页
使用有限元程序对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进行数值模拟 ,给出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 ,结果证明典型氦气系统设计满足热工要求。依据数值模拟结果对第一壁氦气载热能力进行分析 ,并考虑了流道形状对结构热应力的影响。
关键词 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包层 聚变驱动 氦气 热能 热应力计算 热工 流道 数值模拟 温度场
下载PDF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材料活化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群英 陈明亮 +3 位作者 彭蕾 朱晓翔 陈义学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9-276,共8页
对聚变驱动次临界堆 (FDS Ⅰ )包层进行了材料活化计算与分析。利用多功能中子学程序系统VisualBUS1 .0及多群数据库HENDL1 .0 /MG进行中子输运计算 ,以获得包层各个功能区的中子注量率能谱 ;在此基础上 ,使用欧洲活化计算程序FISPACT及... 对聚变驱动次临界堆 (FDS Ⅰ )包层进行了材料活化计算与分析。利用多功能中子学程序系统VisualBUS1 .0及多群数据库HENDL1 .0 /MG进行中子输运计算 ,以获得包层各个功能区的中子注量率能谱 ;在此基础上 ,使用欧洲活化计算程序FISPACT及IAEA聚变活化数据库FENDL/A 2 .0分别对停堆初期包层不同功能区的剂量率水平和衰变余热水平、停堆后期结构材料与氚增殖剂 /冷却剂的活化性能及其杂质的控制要求进行了计算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临界堆 聚变驱动 双冷嬗变包层 停堆 中子学 中子注量率 IAEA 活化 初期 增殖
下载PDF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嬗变包层双流场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汪卫华 吴宜灿 +3 位作者 王红艳 柏云清 陈红丽 柯严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4-268,共5页
采用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软件对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高功率密度区 (FW、HM1 )液态金属LiPb和氦气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 ,考察双流场温度分布、LiPb向氦气传热热流密度场等 。
关键词 次临界堆 聚变驱动 热工水力学 双冷嬗变包层 氦气 液态金属 HM 流场 三维数值模拟 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多群中子截面数据库共振自屏效应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海波 吴宜灿 +1 位作者 郑善良 张春早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2-288,共7页
依据聚变驱动次临界反应堆 (FDS I)系统设计方案 ,使用Njoy和Transx程序 ,制作了 2 5群、1 75群、62 0群忽略和考虑共振自屏效应的中子截面核数据库 ,用Anisn程序计算了系统的有效增殖系数和各种反应率。结果表明 ,共振自屏效应对FDS I... 依据聚变驱动次临界反应堆 (FDS I)系统设计方案 ,使用Njoy和Transx程序 ,制作了 2 5群、1 75群、62 0群忽略和考虑共振自屏效应的中子截面核数据库 ,用Anisn程序计算了系统的有效增殖系数和各种反应率。结果表明 ,共振自屏效应对FDS I系统的各种反应率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驱动 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包层 次临界反应堆 反应率 核数据库 中子 效应 截面数据 FDS
下载PDF
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结构和氦气流道优化分析
6
作者 陈红丽 汪卫华 +2 位作者 王红艳 柏云清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在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结构初步设计基础上 ,对第一壁结构尺寸和氦气流道形状进行优化分析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第一壁结构进行应力数值模拟 ,在满足结构应力及部件可靠性的前提下 ,给出最佳优化方案。
关键词 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包层 聚变 氦气 初步设计 优化方案 气流 优化分析 基础 结构应力
下载PDF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结构设计与分析
7
作者 柯严 吴宜灿 +4 位作者 王红艳 汪卫华 黄群英 章毛连 郑善良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92,共6页
给出聚变驱动次临界堆液态金属LiPb/He气双冷嬗变包层参考结构概念,采用了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如CLAM)作为结构材料、简单液态金属流道、两个独立氦气冷却系统以及燃料球/颗粒等设计方案。重点分析了嬗变包层第一壁、重金属区与... 给出聚变驱动次临界堆液态金属LiPb/He气双冷嬗变包层参考结构概念,采用了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如CLAM)作为结构材料、简单液态金属流道、两个独立氦气冷却系统以及燃料球/颗粒等设计方案。重点分析了嬗变包层第一壁、重金属区与裂变产物嬗变区的结构设计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驱动 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包层 结构设计
下载PDF
双冷嬗变包层中液态锂铅磁流体压降研究(英文)
8
作者 王红艳 裘浔隽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6,共7页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程序和专用的MHD程序,对聚变裂变混合堆双冷嬗变包层中的液态金属锂铅进行数值模拟,依据结构设计、热工水力学参数和中子学计算参数,对相应包层中液态金属锂铅在三维效应作用下的压降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包层模块关键部...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程序和专用的MHD程序,对聚变裂变混合堆双冷嬗变包层中的液态金属锂铅进行数值模拟,依据结构设计、热工水力学参数和中子学计算参数,对相应包层中液态金属锂铅在三维效应作用下的压降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包层模块关键部位进行数值模拟,给出锂铅局部的速度场和压力分布,同时计算模拟不同电导率比值对锂铅速度的影响.依据速度场和压力分布的模拟结果,对双冷嬗变包层设计方案在等离子体稳态运行条件下可行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双冷嬗变包层 磁流体
下载PDF
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热工水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焦宏 田文喜 +1 位作者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1-425,共5页
利用CFX程序对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嬗变包层第一壁在水冷条件下的热工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计算选用PWR典型工况下的水,取嬗变包层第一壁的局部模型,考虑了流固热耦合,重点计算分析了在不同壁面热流密度和冷却剂流速条件下冷却剂... 利用CFX程序对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嬗变包层第一壁在水冷条件下的热工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计算选用PWR典型工况下的水,取嬗变包层第一壁的局部模型,考虑了流固热耦合,重点计算分析了在不同壁面热流密度和冷却剂流速条件下冷却剂温度、压降及结构材料最高温度的分布。计算结果显示,当水的入口流速为1~5m/s时,结构材料的最高温度较使用典型工况下的氦气作冷却剂时低16~91K,同时结构材料最大温差降低了12.2%~49.5%。结果表明:水可较好地满足稳态工况下第一壁的换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包层 水冷 温度场 压降
下载PDF
聚变裂变混合堆嬗变包层中子学研究
10
作者 卫珂 吴宏春 谢仲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47-1150,共4页
针对球形Tokamak混合堆双冷却包层系统 ,利用BISON -C程序 ,对少数不同的锕系元素(MinorActinides,MA)和裂变产物 (FissionProducts ,FP)的嬗变包层对堆的中子学特性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 ,通过合理布置钚、MA和FP ,可以调节包... 针对球形Tokamak混合堆双冷却包层系统 ,利用BISON -C程序 ,对少数不同的锕系元素(MinorActinides,MA)和裂变产物 (FissionProducts ,FP)的嬗变包层对堆的中子学特性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 ,通过合理布置钚、MA和FP ,可以调节包层的次临界度 ,改善包层能谱 ,提高嬗变效率 ,对混合堆嬗变包层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嬗变包层 聚变裂变混合堆 中子学 核反应堆 球形Tokamak混合堆 双冷却包层系统 放射性废物
下载PDF
2.6 Flibe嬗变包层的概念设计研究
11
作者 栗再新 冯开明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年报》 2002年第1期59-62,共4页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工程设计已经完成并进入建造阶段。ITER计划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实现.500MW的聚变功率且重复持续500s,并力争尽快开始建设。
关键词 嬗变包层 概念设计 核废物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FLIB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