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闵慜 吴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MR)蛋白(MLH1.PMS2.MSH2和MSH6)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诊治的14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MR)蛋白(MLH1.PMS2.MSH2和MSH6)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诊治的14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R蛋白(MLH1.PMS2,MSH2,MSH6)表达情况,分析MMR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2年疾病复发率的相关性。【结果】14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MLH1.PMS2.MSH2和MSH6中至少一个指标表达缺失39例.表达缺失率为27.3%(39/143)0MMR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家族史、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分级及脉管侵犯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肌层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oMMR蛋白表达缺失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2年的疾病复发率17.9%,与MMR蛋白表达正常患者的1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中MMR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家族史、子宫内膜样腺癌分级高、脉管侵犯呈显著相关;MMR蛋白表达正常与MMR蛋白表达缺陷患者2年的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地塞米松在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梁艳 郭玮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6期3748-3748,共1页
关键词 地塞米松/治疗应用 产后出血/药物疗法 子宫/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咪达唑仑对子宫平滑肌细胞钙离子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穗萍 黄晓雷 +4 位作者 李元涛 曹君 孟馨 苏娇玲 胡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123-1126,1133,共5页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足月产妇子宫平滑肌细胞Ca2+跨膜内流和肌浆网Ca2+释放功能的影响及其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取正常孕足月待产产妇的子宫平滑肌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子宫平滑肌细胞,并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先...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足月产妇子宫平滑肌细胞Ca2+跨膜内流和肌浆网Ca2+释放功能的影响及其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取正常孕足月待产产妇的子宫平滑肌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子宫平滑肌细胞,并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先将40个孔板中活性良好的子宫平滑肌细胞随机等分为4组(n=10),即:对照组、低浓度咪达唑仑组(M1组)、中浓度咪达唑仑组(M2组)和高浓度咪达唑仑组(M3组),用Fluo-3AM钙荧光指示剂染色后,分别给予Hank液、1μmol/L咪达唑仑(终浓度)、3μmol/L咪达唑仑、15μmol/L咪达唑仑预处理20min,然后加入40mmol/L氯化钾,每个孔板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随机选定10个子宫平滑肌细胞,利用图形分析软件分析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取平均值反映子宫平滑肌细胞游离Ca2+浓度([Ca2+]i)。第二部分:以20mmol/L咖啡因代替氯化钾,其余处理及分组同第一部分。结果:第一部分与基础值比较,各组加入咪达唑仑后细胞内钙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氯化钾后钙荧光强度升高(P<0.01);M1组和对照组比较加入氯化钾后钙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M2组和M3组加入氯化钾后钙荧光强度峰值低于对照组(P<0.01),且M3组低于M2组(P<0.05)。第二部分与基础值比较,各组加入咪达唑仑后细胞内钙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咖啡因后钙荧光强度升高(P<0.01);加入咖啡因后各组钙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足月产妇子宫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型钙通道开放而减少Ca2+跨膜内流,而对肌浆网Ca2+释放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层/药物作用 子宫肌层/病理生理学 咪达唑仑/治疗应用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VEGF、TNF测定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朵朵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清和腹腔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73例EMT患者和30例非EMT患者(对照组)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TNF的含量,并与r-AF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MT组血...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清和腹腔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73例EMT患者和30例非EMT患者(对照组)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TNF的含量,并与r-AF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MT组血清和腹腔液VEGF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MT患者腹腔液中VEGF水平与r-AFS评分间呈直线正相关;EMT组血清和腹腔液TNF显著低于对照组,EMT患者腹腔液中TNF水平与r-AFS评分间呈直线负相关。结论:EMT患者血清和腹腔液VEGF水平明显升高并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上升,血清和腹腔液TNF水平明显降低,并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下降,两者可能成为EMT诊断的辅助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生理学 血管生成因子/诊断应用 内皮 胆管 肿瘤坏死因子/诊断应用 腹水液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子宫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变化
5
作者 李彩荣 凌斌 +2 位作者 冯定庆 周颖 李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5-519,共5页
目的观察人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经细胞因子刺激后生物学特性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健康育龄妇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十二蔻佛波醇乙酯(PMA)和离子霉素(Ionomycin)联合刺激获取富含细胞因子的条件培养液... 目的观察人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经细胞因子刺激后生物学特性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健康育龄妇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十二蔻佛波醇乙酯(PMA)和离子霉素(Ionomycin)联合刺激获取富含细胞因子的条件培养液,后者与人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建立共培养体系。采用免疫荧光观察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RT-PCR法检测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和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mRNA表达量,比较刺激前后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变化。结果细胞因子刺激组ER-α及细胞外基质FN和Collagen-ⅠmRNA表达水平增多,与未刺激人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子宫肌瘤细胞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细胞增殖能力三组细胞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因子诱导人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发生肌瘤细胞样改变;子宫腔局部细胞因子水平在子宫肌瘤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病理生理学 细胞外基质/生理学 细胞因子类/生理学 子宫肿瘤/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索青霞 成丽 +3 位作者 王纪元 雷洁 王志芳 王微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7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体检结果健康的女性9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7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体检结果健康的女性9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TNF-α、TNF-β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Ⅲ~Ⅳ期TNF-α、TNF-β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两组分泌期、增生期分别比较,P<0.05;分泌期与增生期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TNF-α、TNF-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Ⅲ~Ⅳ期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TNF-α、TNF-β水平下降更明显(P<0.001);EMT患者血清TNF-α、TNF-β与AFS-r评分呈直线相关(r值分别为0.88、0.76,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增高,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其血清水平与病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上皮间充质转化介导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竺天虹 张信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9-445,共7页
上皮间充质转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间充质上皮转化参与内异症局部病灶的形成,上皮间充质转化参与内异症局部炎症损伤、修复和纤维化与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过程。通过研究上皮间充质转化在内异症进程中特征性的... 上皮间充质转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间充质上皮转化参与内异症局部病灶的形成,上皮间充质转化参与内异症局部炎症损伤、修复和纤维化与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过程。通过研究上皮间充质转化在内异症进程中特征性的信号传导通路及分子蛋白,可以为发现内异症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生理学 上皮细胞/病理 中胚层/病理 综述
下载PDF
miR-26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曌明 尹越 +1 位作者 戴东方 孙新臣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1861-1863,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6b(miR-26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18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15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内膜增生组)、6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内膜癌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目的】探讨微小RNA-26b(miR-26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18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15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内膜增生组)、6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内膜癌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6b的表达,分析miR-26b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进行5年随访,统计患者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对生存情况进行分析,Log-Rank法检测组间生存差异,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26b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内膜增生组、内膜癌组miR-26btu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内膜癌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内膜增生组(Pd0.05)。miR-26b表达与内膜癌组年龄、肿瘤分型、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预后分析显示,miR-26b高表达者5年内平均生存期为(34.62±4.29)个月,显著高于低表达的(27.31±4.76)个月。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6bAUC值分别为0.862,截点值为0.83,灵敏度为80.32%,特异度为63.17%。【结论】miR-26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生理学 微RNAS
下载PDF
PR-A、PR-B、PR-M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蒲丹 张川利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914-916,共3页
【目的】探讨PR-A、PR-B、PR-M蛋白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标本,比较子宫肌瘤组织和瘤旁正常组织中孕激素受体A(PR-A)、孕激素受体B(PR-B)、孕激素受体M(PR... 【目的】探讨PR-A、PR-B、PR-M蛋白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标本,比较子宫肌瘤组织和瘤旁正常组织中孕激素受体A(PR-A)、孕激素受体B(PR-B)、孕激素受体M(PR-M)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特征子宫肌瘤患者PR-A、PR-B、PR-M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子宫肌瘤患者PR-A、PR-B、PR-M蛋白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的PR-A、PR-B、PR-M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79±0.09、0.93±0.10、0.09±0.005,高于正常组织中PR-A、PR-B、PR-M蛋白表达量(P<0.001);肌瘤数目≥2个、肌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组织中PR-A、PR-B、PR-M蛋白表达量较高,不同年龄、生育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对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组织中PR-A、PR-B、PR-M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瘤直径和肌瘤数目是子宫肌瘤患者PR-A、PR-B、PR-M蛋白表达的影响因素。【结论】子宫肌瘤组织PR-A、PR-B、PR-M蛋白表达量较高,且受肌瘤数目和肌瘤直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病理生理学 蛋白质类
下载PDF
VEGF-C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刘明越 刘颖 陈雅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826-827,共2页
目的:探讨VEGF-C在子宫内膜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VEGF-C在子宫内膜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VEGF-C... 目的:探讨VEGF-C在子宫内膜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VEGF-C在子宫内膜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VEGF-C通过促进子宫内膜腺癌内淋巴管形成、增生,促进淋巴道转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生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肌松程度对老年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辉德 钟庆 翁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8期1505-1507,共3页
[目的]探讨肌松程度对老年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条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老年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目标肌松程度为TOF1-2(适度肌松,四个... [目的]探讨肌松程度对老年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条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老年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目标肌松程度为TOF1-2(适度肌松,四个成串刺激可保持1-2个肌颤搐),对照组患者目标肌松程度为PTC1-2(深度肌松,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肌颤搐为1-2个),肌松监测下两组患者均采用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条件、手术医生评分、气管插管条件、肌松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和手术医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气腹压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4个成串刺激的比值(TOFr)恢复至0.7和TO-Fr恢复至0.9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优良率均为100.0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96%和4.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子宫肌瘤患者给予TOF1-2肌松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操作和气管插管条件,且肌松恢复时间短,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病理生理学 肌松弛
下载PDF
PTX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巍 邵淑娟 郝媛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8期1489-1491,共3页
【目的】探讨五聚素3(PTX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设计合成PTX3特异性的siRNA、对照质粒及空载体,分别转染HEC-1-A细胞,作为PTX3-siRNA组、NC-siRNA组及Blank组,采用RT-PCR 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PTX3 mRNA ... 【目的】探讨五聚素3(PTX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设计合成PTX3特异性的siRNA、对照质粒及空载体,分别转染HEC-1-A细胞,作为PTX3-siRNA组、NC-siRNA组及Blank组,采用RT-PCR 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PTX3 mRNA 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PTX3-siRNA组PTX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C-siRNA组和Blank组(P<0.05);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NC-siRNA组和Blank组(P<0.05),S期细胞所占比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能力、穿膜细胞数显著低于NC-siRNA组和Blank组(P<0.05)。【结论】下调PTX3基因表达可阻碍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进展,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生理学 基因
下载PDF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东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1期2252-2253,共2页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特点、治疗与患者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382例腹壁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2例腹壁内异症患者中有剖宫产手术史占99.7%。复发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特点、治疗与患者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382例腹壁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2例腹壁内异症患者中有剖宫产手术史占99.7%。复发组患者的年龄明显低于未复发组;多个病灶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复发组;术后服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为复发组。【结论】剖宫产是腹壁内异症患者的主要病因,发病年龄早与病灶多发均是腹壁内异症患者术后易复发的危险因素,而术后进行药物辅助治疗能明显减少腹壁内异症患者术后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背带式缝合术治疗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24例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曹志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934-1934,共1页
目的探讨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产后出血24例患者在应用综合措施治疗无效后,行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结果 24例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均有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或子... 目的探讨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产后出血24例患者在应用综合措施治疗无效后,行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结果 24例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均有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或子宫切除,且无发生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背带式缝合术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简单有效,止血迅速可靠,无需特殊设备和手术技巧,能保留生育能力,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外科学 子宫/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B-Lynch子宫缝扎术治疗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后出血7例分析
15
作者 孙明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1期7766-7767,共2页
目的:探讨B-Lynch子宫缝扎术治疗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经一般对症处理后无效的病例采用B-Lynch子宫缝扎术。结果:7例进行B-Lynch子宫缝扎术的病例,缝合后子宫收缩变小,有效控... 目的:探讨B-Lynch子宫缝扎术治疗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经一般对症处理后无效的病例采用B-Lynch子宫缝扎术。结果:7例进行B-Lynch子宫缝扎术的病例,缝合后子宫收缩变小,有效控制出血,成功率100%。产后42 d经阴道B超复查,子宫形态及大小均恢复正常。结论:B-Lynch子宫缝扎术是治疗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外科学 缝合技术 子宫/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芳 罗军 唐密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32-734,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囊)剔除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巧囊腹腔镜囊肿剔除术患者142例为研究组,另选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50例为对照组,均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术前检测基础内分泌水平及血清抗苗勒...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囊)剔除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巧囊腹腔镜囊肿剔除术患者142例为研究组,另选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50例为对照组,均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术前检测基础内分泌水平及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术后分析囊壁组织病理切片、计数残留卵巢及卵泡组织的改变;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6个月,观察巧囊剔除后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囊肿直径、基础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及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FSH/L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MH水平低于对照组[(2.48±1.05)ng/ml vs (3.35 ±1.15)ng/ml,P<0.05].Ⅲ、Ⅳ期患者AMH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2.28±1.17)ng/ml vs (2.96±1.76) ng/ml,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血清AMH水平低于对照组[(2.05±0.89) ng/ml vs(2.98±1.27) ng/ml,P<0.05].研究组病理切片囊壁残留组织及卵泡残留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巧囊本身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其病理分期级别越高对卵巢储备影响越大;腹腔镜巧囊剔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仍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卵巢囊肿/外科学/病理生理学 子宫内膜异位症/外科学/病理生理学 卵巢/药物作用
原文传递
补肾活血中药改善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梅 陈湘梅 梁志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8期4301-4303,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疗法对改善不孕症患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生长不良继发不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中药+Clomiphene citrate(CC),n=30],对照组[戊酸雌二醇(E2V)+CC,n=30],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疗法对改善不孕症患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生长不良继发不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中药+Clomiphene citrate(CC),n=30],对照组[戊酸雌二醇(E2V)+CC,n=30],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FI)检测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状态。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改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穿支血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有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及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的作用,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胚胎着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 活血 排卵 子宫内膜/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子宫结合带的结构和功能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耿杰 孔宪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273-1275,共3页
子宫结合带(JZ)是1983年由Hricak等提出,把磁共振成像(MRI)上肌层和内膜之间的低信号带称之为子宫结合带,随后JZ在组织解剖上获得了定位,即子宫肌层的最内层。已经证实JZ功能异常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发生密切相... 子宫结合带(JZ)是1983年由Hricak等提出,把磁共振成像(MRI)上肌层和内膜之间的低信号带称之为子宫结合带,随后JZ在组织解剖上获得了定位,即子宫肌层的最内层。已经证实JZ功能异常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者们将目光集中在了JZ的超微结构上,试图寻找出引起其功能异常的结构基础。本文重点对正常子宫及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JZ的生理特性及超微结构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病理/病理生理学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病理生理学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