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去分化癌与低分化癌的临床预后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许俊晖 曲芃芃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去分化癌和子宫内膜低分化癌的预后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1日收治的子宫内膜去分化癌(14例,去分化癌组)及子宫内膜低分化癌(FIGOⅢ级,28例,低分...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去分化癌和子宫内膜低分化癌的预后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1日收治的子宫内膜去分化癌(14例,去分化癌组)及子宫内膜低分化癌(FIGOⅢ级,28例,低分化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3年生存率及与预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去分化癌组的3年生存率低于低分化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29%vs 96.43%,P<0.05)。与低分化癌组比较,去分化癌组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较低(ER:21.43%vs 57.14%;PR:7.14%vs 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分化癌组年龄≥60岁者所占比率较低分化癌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4%vs 39.29%,P<0.05)。两组患者FIGO分期、肿瘤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脉管癌栓、肿瘤标志物(CA_(125)、CA_(199))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患者较子宫内膜低分化癌3年生存率低,预后更差。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患者较低的ER、PR阳性率与年龄≥60岁者比例较低可能与较差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分化 子宫内膜低分化癌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癌与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泽纯 李小毛 +4 位作者 叶辉霞 杨晓辉 刘继红 王刚 陈建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G3EE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101例USC患者和619例G3EEC患者,比较两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G3EE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101例USC患者和619例G3EEC患者,比较两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和预后。结果:1USC组和G3EEC组的发病年龄、未产、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首发症状(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分期Ⅲ或Ⅳ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病理分期Ⅲ或Ⅳ期、临床Ⅰ期术后分期升高、肿瘤局限于宫腔下部、深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阳性、宫颈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大网膜转移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C组P53阳性率(86.2%)高于G3EEC组患者(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USC组患者分别为74.9%和67.9%,G3EEC组患者分别为78.4%和7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3EEC患者与US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具有较多相似点,临床上应重视G3EEC的诊治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浆液性 分化子宫内膜样腺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5
3
作者 喇慧 韦贞汁 +1 位作者 曲丽霞 权丽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782-784,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12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面进行总结...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12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块切面大部分灰白、灰黄色、无明显出血坏死。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表面内膜增厚、粗糙、质脆,表面凹凸不平,子宫切面有些肉眼可见肌层浸润。镜检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有突入淋巴管、血管内生长、肿瘤细胞密集。肿瘤内可见较薄壁螺旋小血管,血管周围肿瘤细胞同心圆样排列,缺乏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化特点和典型生长方式,无螺旋小血管,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阳性率为25%,PR阳性率为8.33%,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ER阳性率为100%,PR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在镜检和免疫组化上可予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分化子宫内膜样腺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SMA、Desmin、ER、P53的病理分析对比
4
作者 李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475-477,54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鉴别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以及30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鉴别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以及30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面进行病理分析与总结。结果巨检结果发现,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块切面多数表现为灰白色,并且未发现明显细胞坏死现象。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表面内膜粗糙、质脆,可见明显溃疡、出血坏死或肌层浸润现象。镜检结果发现,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呈现不规则舌状现象、肿瘤细胞排列密集,无核分裂或者核分裂不明显,血管周围肿瘤细胞呈现同心圆样排列。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腺体呈现多腺管状,腺体排列不规则,大小不一致,腺上皮细胞增生出现排列紊乱,并且增生细胞出现堆积现象,核分裂明显。免疫组化结果发现,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ER表达阳性率高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表达阳性率(100.00%>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MA、Desmin、P53表达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问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在巨检、镜检和免疫组化上可予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分化子宫内膜样腺 病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