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1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肌层浸润程度效能
1
作者 刘闪闪 严静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424-1428,共5页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疾病与肌层浸润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本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均行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疾病与肌层浸润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本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均行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单独及联合应用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肌层浸润程度的效果,观察指标包括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结果:诊断子宫内膜癌,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及2项联合诊断的准确率(75.6%、88.8%、98.1%),敏感度(75.0%、87.5%、97.5%),特异度(76.3%、90.0%、98.8%),AUC(0.756、0.888、0.981)均依次升高;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及2项联合诊断的准确率(62.5%、82.5%、97.5%),敏感度(64.0%、82.0%、96.0%),特异度(60.0%、83.3%、100.0%),AUC(0.620、0.827、0.980)均依次升高(均P<0.05)。结论: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肌层浸润程度均有较高效能,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2项联合诊断效能依次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浸润程度 经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PLR及肌层浸润深度与其术后预后的关系分析
2
作者 杨晓杰 吕小红 李秋芬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9期1486-1489,150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肌层浸润深度与其腹腔镜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预行腹腔镜手术的EC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1周检测肌层浸润深度及PLR,统计患者术后4周预后不良发生率;根据其术后是否发...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肌层浸润深度与其腹腔镜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预行腹腔镜手术的EC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1周检测肌层浸润深度及PLR,统计患者术后4周预后不良发生率;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预后不良将其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单因素分析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肌层浸润深度、术前PLR与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66例EC患者腹腔镜术后4周,预后良好48例,预后不良18例,其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7.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组年龄、肿瘤直径、肌肉浸润深度≥1/2占比及术前PLR均高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肌层浸润深度≥1/2、术前PLR较高均为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肌层浸润深度≥1/2、术前PLR均与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05)。结论肌层浸润深度、术前PLR与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有关,其中肌层浸润深度≥1/2、较高术前PLR可能会增加术后预后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腹腔镜手术 浸润深度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不良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对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孙舒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96-0099,共4页
探究观察针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上积极实施经阴道超声的诊断肌层浸润的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并将其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10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回声厚径、血流阻力、... 探究观察针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上积极实施经阴道超声的诊断肌层浸润的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并将其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10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回声厚径、血流阻力、肌层浸润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回声厚径在绝经前、绝经后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以低阻力和高低阻力并存为主,研究组和对照组未探及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高低阻力并存、低阻力(41.00%、38.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3.00%、15.00%),研究组高阻力19例(19.00%)低于对照组68例(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同病理结果间的符合率为93.00%(9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检测子宫内膜癌,可获得清晰的血流阻力特征图像,明确其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特点、临床上诊断患者肌层浸润程度价值较高,是一种可靠地诊断方案,适合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浸润 经阴道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FOXA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和预后的相关性
4
作者 郭小芬 杨然 +1 位作者 董莉丽 袁爽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1期1827-1830,共4页
目的 探讨叉头框蛋白A1(FOXA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EC)患者肌层浸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E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OXA1表达水平情况,并根据FOXA1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随访观察12个月,评... 目的 探讨叉头框蛋白A1(FOXA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EC)患者肌层浸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E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OXA1表达水平情况,并根据FOXA1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随访观察12个月,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绘制Kaplan-Meier曲线,采用log-rankχ^(2)检验对比FOXA1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24个月,因各种原因失访4例(高表达组1例,低表达组3例),最终纳入96例,其中高表达组41例,低表达组55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表达组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log-rankχ^(2)=4.136,P=0.042)。结论 FOXA1表达水平与EC肌层浸润和预后相关,FOXA1高表达水平EC患者肌层浸润程度较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叉头框蛋白A1 浸润 预后
下载PDF
DWI不同参数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价值
5
作者 邢金丽 冯峰 +2 位作者 朱兴华 傅爱燕 顾亮亮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参数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1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其中LVSI(-)组109例,LVSI(+...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参数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1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其中LVSI(-)组109例,LVSI(+)组37例。测量两组患者表观弥散系数最大值(max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_(max))、ADC最小值(ADC_(min))、ADC平均值(ADC_(mean))这3个参数,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ADC_(min)及ADC_(mean)鉴别子宫内膜癌LVSI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ADC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DC_(mean)(F=13.832,P<0.001)及ADC_(min)(F=19.92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_(min)、ADC_(mean)预测子宫内膜癌LVSI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772。根据最佳诊断阈值,ADC_(min)及ADC_(mean)评估子宫内膜癌LVSI的灵敏度分别为86.5%及62.2%,特异度为71.6%及82.6%。ADC_(min)评估LVSI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ADC_(mean)(Z=2.221,P=0.026)。结论:ADC_(min)及ADC_(mean)均有助于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LVSI,且ADC_(min)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6
作者 郝敏 韩伟 +4 位作者 郑晓丹 马楠 蒋沫怡 朱夏琴 王志启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进行初始治疗的167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进行初始治疗的167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脉管浸润情况将患者分为无脉管浸润组(143例)和脉管浸润组(24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使用一致性系数和校准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性能和符合度。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选择法)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阴道出血时间长、甘油三酯≥1.7 mmol/L,糖类抗原125≥35 kU/L,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Ⅱ期及以上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00、1.070、1.820、7.700,均P<0.05)。利用以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经校准验证,预测风险接近于实际风险,一致性指数为0.843。结论临床高分期、血清高甘油三酯、高糖类抗原125和术前阴道出血时间长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危险因素,利用这些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术前评估该类患者LVS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子宫内膜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列线图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指导的宫腔镜精准一步电切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可疑肌层浸润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郝萌昕 宁程程 +5 位作者 马凤华 朱勤 陶祥 罗雪珍 张宏伟 陈晓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5-353,共9页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MRI指导的宫腔镜精准一步电切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影像学疑似子宫肌层浸润(myometrialinvasion,MI)的综合方案,评估其诊断价值,探讨影像学可疑肌层浸润对保育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65例有保...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MRI指导的宫腔镜精准一步电切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影像学疑似子宫肌层浸润(myometrialinvasion,MI)的综合方案,评估其诊断价值,探讨影像学可疑肌层浸润对保育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65例有保留生育功能需求的早期内膜癌患者,其中41例经MRI检查排除肌层浸润(参照组),24例提示可疑肌层浸润并进行病灶定位,通过宫腔镜下一步电切术(整体切除内膜病灶、下方基底层和3~5 mm肌层)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排除肌层浸润的患者,接受保育治疗,其临床特征和保育治疗结局与参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利用基于MRI指导的宫腔镜精准一步电切的诊断方案,24例疑似肌层浸润的患者中6例经电切病理证实肌层浸润,纳入MI组,接受手术治疗;余18例电切病理未见肌层浸润证据的患者被纳入非MI组,接受保育治疗。非MI组的累积完全缓解率在治疗早期与参照组无明显差异,在保育治疗第8个月(27.8%vs.61.0%,P=0.024)和第18个月(82.5%vs.94.8%,P=0.037)低于参照组。非MI组完全缓解后随访12个月的累积复发率高于参照组(50.0%vs.0,P<0.001),3例非肌层浸润复发患者经再次保育治疗后全部再次完全缓解。非MI组和参照组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MI组有1例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结论MRI指导下的宫腔镜精准一步电切联合病理检查是综合评估早期内膜癌肌层浸润的有效手段,与MRI评估相比,帮助了约75%的患者得以保留生育能力,但临床对待这类病例应当谨慎诊治、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子宫内膜(EC) 宫腔镜 子宫浸润(MI)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与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戴仕芬 谢玉珍 +1 位作者 陈秋燕 陈启城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70-374,383,共6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与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同时纳入相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roMisE分子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与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同时纳入相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roMisE分子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比较组别间ProMisE分子分型情况以及后者对子宫内膜癌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中POLE突变型16例(26.67%),dMMR共17例(28.33%)、p53 wt型51例(85.00%),p53 abn亚型9例(15.00%)。4种分子分型患者中,只有P53表达状态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0),而dMMR状态与脉管浸润有关(P=0.000),4种分子分型与浸润深度(P=0.037)、分化程度(P=0.010)、临床分期(P=0.016)有较大相关,但与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dMMR型(OR=15.112,95%CI:6.233~47.120,P=0.001)、p53突变型(OR=10.631,95%CI:8.164~48.121,P=0.003)、浸润深度(OR=6.633,95%CI:1.699~10.122,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为p53突变型和dMMR型者患者,具有较高的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临床应参考ProMisE分子分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ProMisE分子分型 脉管浸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在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Ki-67和P53表达水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萌 景梦园 +1 位作者 曹云太 郭钰珍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85,共8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术前无创性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子宫肌层浸润(myometrial infiltration,MI)、Ki-67和P53表达水平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术前无创性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子宫肌层浸润(myometrial infiltration,MI)、Ki-67和P53表达水平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术前接受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并在术后经病理证实的105名EC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数据,两名独立的放射科医生分别对照MRI增强和DWI图像在ADC图像上测量EC的最大ADC值(ADCmax)、平均ADC值(ADCmean)及最小ADC值(ADCmin)。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EC患者的临床信息、ADC值与MI、Ki-67和P53表达的相关性,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ADCmax、ADCmean和ADCmin与EC患者MI、Ki-67和P53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5),而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仅与EC患者MI和Ki-67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5)。将ADCmax、ADCmean、ADCmin与FIGO分期结合起来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ADCmax、ADCmean、ADCmin和FIGO分期预测MI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分别为0.809、0.707、0.693、0.694和0.599;预测Ki-67表达水平的AUC值分别为0.897、0.879、0.849、0.808和0.550。结合ADCmax、ADCmean、ADCmin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ADCmax、ADCmean和ADCmin预测P53表达水平的AUC值分别为0.665、0.615、0.641和0.654。结论基于ADC值联合FIGO分期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作为一种有效方法在术前无创性评估EC患者MI、Ki-67和P53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子宫浸润 KI-67 P53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临床特征在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
10
作者 杨超逸 谭爱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5-889,共5页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AM)与合并子宫内膜癌(E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在术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最终经病理检查确定为AM合并EC或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以及同期有异常子宫出血(AUB)的AM患者共142例,根据是否合并EC或EAH分为AM合并EC或EA...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AM)与合并子宫内膜癌(E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在术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最终经病理检查确定为AM合并EC或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以及同期有异常子宫出血(AUB)的AM患者共142例,根据是否合并EC或EAH分为AM合并EC或EAH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AM合并E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的制定。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M合并EC或EAH组患者的年龄、CA125及CA125升高的比例、子宫体积、合并高血压、超声存在内膜异常声像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痛经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声的内膜增厚、内膜回声不均、内膜增厚合并回声不均是AM合并EC或EA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对超声具有内膜增厚或回声不均声像的AM患者先行宫腔镜诊刮取得病理结果后再进一步制定手术方案,以达到早期诊治EC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异常子宫出血 危险因素 术前诊断
下载PDF
血清丙酮酸激酶M2、载脂蛋白AⅠ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深肌层浸润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张瑶 段拽林 王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2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PKM2)、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 Ⅰ,apo AⅠ)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深肌层浸润相关。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组,... 目的 探讨血清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PKM2)、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 Ⅰ,apo AⅠ)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深肌层浸润相关。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山西省肿瘤医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同时根据病理检测肌层浸润程度,将11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浅肌层浸润组(70例)和深肌层浸润组(42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和血清PKM2、apo AⅠ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的多因素及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PKM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apo AⅠ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深肌层浸润组患者肿瘤直径、PKM2水平及中低分化例数高于浅肌层浸润组,血清apo AⅠ水平低于浅肌层浸润组(P<0.05);血清PKM2与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apo AⅠ与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血清PKM2、apo AⅠ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的危险因素,单项及联合预测深肌层浸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9、0.753、0.862,联合预测的特异度高于apo AⅠ预测(P<0.05)。结论 血清PKM2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与深肌层浸润呈正相关,血清apo AⅠ在子宫内膜癌中呈低表达,与深肌层浸润呈负相关,可预测深肌层浸润,利于调整临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载脂蛋白AⅠ 丙酮酸激酶M2 浸润
下载PDF
超声、MSCT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分析
12
作者 史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6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MSCT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医院诊断及治疗的7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均在术前接受超声、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 目的:探讨超声、MSCT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医院诊断及治疗的7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均在术前接受超声、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MSCT对术前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MSCT诊断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与超声相比明显升高(P<0.05)。MSCT对肌层浸润检出率91.67%高于超声的66.67%(P<0.05)。结论:超声、MSCT均可用于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诊断,但MSCT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MSCT 子宫内膜 术前分期 淋巴结转移 浸润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分析
13
作者 祁红琳 郑岚枫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7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开展术前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开展术前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以及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结果: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诊断准确性为90.63%(58/64),低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MRI灵敏度为92.45%(49/53),特异度为91.43%(32/35),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为82.81%(53/64),灵敏度为76.47%(13/17),特异度为85.11%(40/47),低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判定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在盆腹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准确性较低,故在实际诊断时,应与其他诊断方法联合应用,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磁共振成像 盆腹腔淋巴结转移 浸润
下载PDF
I期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14
作者 刘菲 杨兴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874-2884,共11页
目的:探讨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相关风险因素,同时构建I期子宫内膜癌发生LVSI的预测模型,用于术前评估LVSI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并行全面分期手术治疗的425例... 目的:探讨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相关风险因素,同时构建I期子宫内膜癌发生LVSI的预测模型,用于术前评估LVSI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并行全面分期手术治疗的425例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期子宫内膜癌发生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作为预测因子使用R语言软件构建I期子宫内膜癌LVSI的风险预测模型,后使用ROC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曲线下面积AUC (Area Under the RO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 (Decision Curve Analysis)来评估该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校准度和临床收益。结果:425例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LVSI阳性者118例(27.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绝经、CA125水平、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与I期子宫内膜癌发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显著相关(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肌层浸润深度(OR = 6.216, 95% CI: 3.300~11.709, P < 0.001),病理类型(OR = 3.816, 95% CI: 1.122~12.985, P = 0.032 < 0.05),组织学分级(OR = 4.032, 95% CI: 1.924~8.450, P < 0.001),CA125水平(OR = 2.762, 95% CI: 1.503~5.073, P < 0.001)是I期子宫内膜癌发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效能(AUC = 0.812)、符合度(平均绝对误差为0.017)和较好的临床收益。结论:术前CA125 ≥ 35 U/ml、病理分型为非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学分级为G3和肌层浸润 ≥ 1/2是EC患者发生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的I期子宫内膜癌发生LVSI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用于术前评估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LVS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列线图
下载PDF
DCE-MRI和DWI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及宫颈侵犯评估中的应用探究
15
作者 周同芳 顾峰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9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及宫颈侵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患者均接受DCE-MRI、DWI检查,比较DCE-MRI、DW...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及宫颈侵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患者均接受DCE-MRI、DWI检查,比较DCE-MRI、DWI以及两者联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及宫颈侵犯的评估价值。结果:DCE-MRI、DWI及两者联合检查评估肌层浸润深度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Kappa值分别为0.677、0.707、0.925,且DCE-MRI联合DWI检查评估肌层浸润深度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7.87%、96.34%,均高于单一检查(P <0.05)。DCE-MRI、DWI及两者联合检查评估宫颈侵犯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Kappa值分别为0.712、0.673、0.944,且DCE-MRI联合DWI检查评估宫颈侵犯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6.15%、97.56%,均高于单一检查(P <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及宫颈侵犯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其灵敏度及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子宫内膜 浸润 宫颈侵犯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铜死亡相关基因和PD-1预后模型构建及免疫浸润分析
16
作者 冯运 宫英丽 +1 位作者 王婧 王雷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寻找子宫内膜癌(UCEC)预后标志物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基因的相关性,为改善患者生存预后提供帮助。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545例子宫内膜癌样本和177例正常样本中铜死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以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分析及... 目的寻找子宫内膜癌(UCEC)预后标志物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基因的相关性,为改善患者生存预后提供帮助。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545例子宫内膜癌样本和177例正常样本中铜死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以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分析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选取其中与PD-1相关的高表达的基因进行基因相关性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并构建其预后风险模型。结果铜死亡基因当中,有4个基因(ATP7B、SLC31A1、CDKN2A、PDHA1)在子宫内膜癌中上调,有4个基因(GLS、MTF1、LIPT1、LIAS)在子宫内膜癌中下调(P<0.01)。PD-1与3个铜死亡基因(ATP7B、CDKN2A、PDHB)的表达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1),与DLAT、DLD、FDX1、MTF1、PDHA1的表达水平有相关性(P<0.05),与其他铜死亡基因无相关。铜死亡相关基因CDKN2A在子宫内膜癌中呈显著高表达。CDKN2A的表达水平在晚期癌症组中明显高于早期癌症组。采用log-rank检验方法比较CDKN2A高表达组和CDKN2A低表达组的预后差异,CDKN2A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比CDKN2A低表达组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表明CDKN2A表达预测1、3、5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4、0.670、0.682。采用Cox分析法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DKN2A表达与总生存期的关系,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1.03446,P=0.00061)、pTNM分期(HR=1.998,P<0.0001)、肿瘤分级(HR=1.87393,P=0.00016)和CDKN2A表达(HR=1.26224,P<0.0001)与总生存期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CDKN2A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4214<0.05)。结论铜死亡相关基因CDKN2A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并影响患者预后,CDKN2A在子宫内膜癌中与免疫检查点基因PD-1的表达密切相关,CDKN2A有望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 子宫内膜 CDKN2A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浸润 预后模型 治疗靶点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成像评估子宫内膜癌病灶浸润深度的价值
17
作者 何艳萍 苗培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2期341-343,36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未浸润组17例、浅肌层浸润组35例、深肌层浸...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未浸润组17例、浅肌层浸润组35例、深肌层浸润组26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动态增强成像检查,分析三组患者MRI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的差异以及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MRI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对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未浸润组相比,浅肌层浸润组、深肌层浸润组MRI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更高,且深肌层浸润组MRI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高于浅肌层浸润组,三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转移常数、速率常数与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结论:肌层浸润深度越深,MRI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越高,且容量转移常数、速率常数与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MRI动态增强成像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动态增强成像 子宫内膜 浸润深度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吴宁宁 申志扬 +1 位作者 喻红霞 甄艳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906-4907,共2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阴道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情况,将子宫肌层浸润分为三组: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将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阴...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阴道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情况,将子宫肌层浸润分为三组: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将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阴道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阴道超声检查、二者联合检查对肌层浸润判断与病理结果比较,经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545、0.459、0.731,对浅肌层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55.6%、40.7%、81.5%;准确度分别为69.8%、66.7%、82.5%;对深肌层浸润准确度分别为:92.1%、90.5%、93.7%。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判定,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子宫内膜 子宫浸润
下载PDF
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郑春兰 王文文 +5 位作者 何政霞 张婵丽 唐智华 王艳 马骞 郭红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UCE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PCNA mRNA在UCEC中的表达数据及相关病理参数。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通过术...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UCE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PCNA mRNA在UCEC中的表达数据及相关病理参数。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通过术后病理确诊的UCEC组织标本20例和正常内膜组织标本20例。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CNA基因在UCE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PCNA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预测PCNA表达的相关通路。利用STRING在线分析以PCNA为中心相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PCNA基因mRNA和编码蛋白在UCEC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P<0.001),且具有诊断价值。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CNA蛋白在UCEC细胞核中高表达。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主要治疗结果、病理分级、残留组织、组织学分级、肿瘤侵袭度、放射治疗可作为UCEC潜在的预后因素。PCNA表达水平与免疫浸润细胞的丰度相关。GSEA预测结果显示PCNA高表达富集于细胞周期、同源重组、DNA修复等通路。结论PCNA基因可能是UCEC潜在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子宫内膜 基因集富集分析 免疫细胞浸润
下载PDF
超声造影技术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8
20
作者 孙智晶 杨佳欣 +3 位作者 沈铿 郎景和 刘真真 姜玉新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经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选择手术病理分期为I期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前超声造影检查及术...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经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选择手术病理分期为I期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前超声造影检查及术中肉眼观察的内膜癌肌层浸润情况,与术后的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30例患者中,病理检查诊断为Ⅰa期5例,Ⅰb期19例,Ⅰc期6例。术前超声造影检查的总符合率为66.7%(20/30)。经一致性检验,Kappa=0.435,提示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结果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一致性。术中肉眼观察的总符合率为56.7%(17/30),经一致性检验,Kappa=0.287,提示两者一致性属一般。术前超声造影检查判断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2/5、76.7%、87.5%和2/6;术中肉眼观察分别为76.0%、3/5、73.3%、90.5%、3/9。术前超声造影判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87.5%、86.7%、5/8和95.5%;术中肉眼观察分别为4/6、87.7%、83.3%、4/7、91.3%。结论术前应用超声造影辅助诊断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深度有一定意义,优于术中肉眼观察,但对于合并子宫肌腺症及病灶较大的患者易误诊,需扩大样本量及积累操作经验进一步评价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浸润 超声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