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1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IVF-ET妊娠结局及复发因素分析
1
作者 陶陶 邓成艳 +6 位作者 王含必 甄璟然 孙正怡 郁琦 潘凌亚 曹冬焱 周远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早期子宫内膜癌(AH/E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影响助孕妊娠结局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AH...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早期子宫内膜癌(AH/E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影响助孕妊娠结局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AH/EEC生育保留治疗后进行IVF-ET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特征、IVF-ET相关指标、妊娠结局和复发情况,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以及疾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78例患者中51例(65.38%)为AH患者,27例(34.62%)为EEC患者;开始IVF-ET周期的平均年龄为(34.17±3.70)岁。共有74例患者至少接受了1次移植,每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36.31%(65/179)和18.99%(34/179),累积妊娠率为72.97%(54/74)。多因素分析提示子宫内膜病变初次发病年龄是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794,95%CI(0.785,0.983),P=0.02]。纳入患者IVF-ET期间子宫内膜病变的总复发率为6.41%(5/78),多因素分析提示子宫内膜病变的病理类型和IVF-ET前复发史是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H/E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的辅助生殖结局相对满意,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进行病变评估时应尽量保护内膜,减少损伤;在肿瘤治疗结束后,应尽快进行助孕治疗,以最大程度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早期子宫内膜 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云 方彩云 +2 位作者 龚坤雪 柏诗玉 王高法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EC)保育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妇科进行治疗的102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30)和未复发组(n=72),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EC)保育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妇科进行治疗的102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30)和未复发组(n=72),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C保育治疗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两组体重指数(BMI)≥24kg/m^(2)、病灶大小≥2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OLE超突变型、CN-H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病灶大小≥2 cm、CN-H型是EC保育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BMI≥24 kg/m^(2)、病灶大小≥2 cm和CN-H型是EC患者保育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保育治疗 分子分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
3
作者 杨文青 张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6-778,共3页
子宫内膜癌是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我国2022年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达7.77万例,其中约1.35万例死亡[1]。大部分子宫内膜癌可以在早期诊断,通过手术及辅助放化疗,其5年生存率高达95%。但晚期或者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从已有的治疗手段如紫... 子宫内膜癌是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我国2022年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达7.77万例,其中约1.35万例死亡[1]。大部分子宫内膜癌可以在早期诊断,通过手术及辅助放化疗,其5年生存率高达95%。但晚期或者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从已有的治疗手段如紫杉醇与卡铂的联合化疗或放疗中获益极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化疗 妇科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 免疫治疗 新发病例 辅助放化疗 早期诊断 紫杉醇
下载PDF
调强放疗及化疗联合应用于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王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20-0123,共4页
探讨调强放疗及化疗联合应用于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50例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用数字卡随机分成2组,各23例。对照组接受单独放疗,观察组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毒... 探讨调强放疗及化疗联合应用于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50例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用数字卡随机分成2组,各23例。对照组接受单独放疗,观察组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毒性作用、复发率、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毒性作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进行调强放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以避免意外的打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化疗 联合应用 Ⅲ期子宫内膜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分子分型预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的预后及生育结局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家祎 郭瑞霞 +3 位作者 姜国忠 严淑萍 金玉茜 付翰林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9期648-655,661,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对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子宫内膜癌(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肿瘤预后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95例EC或AEH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对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子宫内膜癌(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肿瘤预后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95例EC或AE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anger测序和免疫组化染色(IHC)方法,根据EC前瞻性分子危险分类法(ProMisE)将患者分为4组:POLE核酸外切酶域突变型(POLE EDM)、错配修复缺陷型(MMRd)、p53突变型(p53abn)和p53野生型(p53wt)。比较分析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预后及生育结局。结果:对95例患者首次就诊时的病理组织进行检测,其中POLE EDM型2例、MMRd型25例、p53abn型5例、p53wt型63例。MMRd型和p53wt型的一般情况、肿瘤预后及生育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变严重程度进行亚组分析,EC亚组中MMRd型和p53wt型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66.7%和16.7%(P=0.019),AEH亚组中MMRd和p53wt组患者的妊娠率分别为18.2%和71.4%(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接受口服高效孕激素治疗的MMRd型和p53wt型患者在9个月时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0%和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分子分型对早期EC及AEH患者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前进行评估是可行的。MMRd型和p53wt型在接受保留生育治疗后均表现出良好的预后和生育结果,其中p53wt型可能获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分子分型 保育治疗 预后 生育结局
下载PDF
GnRHa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蒯丹 李小燕 +2 位作者 田文艳 王颖梅 张慧英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期72-74,共3页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EC患者中5%~10%年龄在40岁以下,且确诊时70%~88%尚未完成生育。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为EC的癌前病变,常同时存在EC。接受保留生育功能的AH/EC患者中,部分患者合并肥胖、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等...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EC患者中5%~10%年龄在40岁以下,且确诊时70%~88%尚未完成生育。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为EC的癌前病变,常同时存在EC。接受保留生育功能的AH/EC患者中,部分患者合并肥胖、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等,对口服孕激素的反应欠佳,疾病完全缓解率低、复发率高及妊娠结局欠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作为孕激素治疗的替代方案,对此类患者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本文将从AH/EC保育治疗的现状、GnRH-a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保育治疗中的可行性、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保育治疗 GNRH-A 芳香化酶抑制剂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苏日古嘎 黄笑 曹邦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379-384,共6页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生活压力的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内分泌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之一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其用药方案与治疗机制仍待进一步探究。因此,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生活压力的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内分泌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之一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其用药方案与治疗机制仍待进一步探究。因此,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应用范围、疗效检测指标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内分泌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二甲双胍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研究
8
作者 王美澄 刘岩松 +1 位作者 牛菊敏 赵欣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6-761,共6页
目的: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联合二甲双胍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简称保育治疗)的有效性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0日于沈阳市妇婴医... 目的: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联合二甲双胍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简称保育治疗)的有效性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0日于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1例)及早期子宫内膜癌(11例)要求保育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26例,LNG-IUS+二甲双胍)及对照组(26例,高效孕激素+二甲双胍),定期复查子宫内膜病理,分析两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及妊娠结局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完全缓解、复发、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更短的平均完全缓解时间、更少的复发率、更高的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是患者完全缓解的危险因素(P<0.05);BMI≥30 kg/m^(2)和患有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是治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BMI≥30 kg/m^(2)及患有女性生殖系统伴随疾病是保育治疗后妊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NG-IUS联合二甲双胍比高效孕激素联合二甲双胍的保育治疗,有更加满意的疗效及妊娠结果。同时患者BMI<30 kg/m^(2)可增加患者完全缓解率,减少治愈后复发率,增加保育治疗后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早期子宫内膜 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二甲双胍
下载PDF
早期子宫内膜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9
作者 郑莹莹 田晓予 霍礼娜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3期718-722,共5页
保留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育能力是目前临床较为关注的问题,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法已被视为短期内替代传统手术的治疗选项,目前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孕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类似物、芳香化酶抑... 保留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育能力是目前临床较为关注的问题,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法已被视为短期内替代传统手术的治疗选项,目前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孕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类似物、芳香化酶抑制剂和宫腔镜联合药物治疗等,已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但考虑到恶性肿瘤可再发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适应证进行合理分析,并在治疗后进行相关跟踪调查,以提升受孕率,同时,对肿瘤的预后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本文就目前有关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力的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生育功能 药物治疗 孕激素 米非司酮
下载PDF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10
作者 韩瑛 刘崇东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且因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中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子宫内膜浆液性癌(uterine serous carcinoma,USC)是一类高危组织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USC的标准治疗是手术联...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且因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中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子宫内膜浆液性癌(uterine serous carcinoma,USC)是一类高危组织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USC的标准治疗是手术联合辅助放化疗,但综合治疗的初始有效率仅为20%~60%,对于晚期或复发性USC,治疗有效率仅为10%~50%[2]。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研究不断深入,目前也被用于USC治疗,以期能够改善USC患者的预后[3]。研究[4-6]发现,在USC中存在的多种基因突变可能对USC的诊疗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液性 妇科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 恶性程度 肿瘤治疗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子宫内膜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计划剂量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钰 邓春娥 刘润红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29-33,4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深度残差网络(3D Res-Unet)模型深度学习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计划剂量精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2021年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中心治疗的15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VMAT放疗计划,将数据集按7...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深度残差网络(3D Res-Unet)模型深度学习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计划剂量精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2021年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中心治疗的15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VMAT放疗计划,将数据集按7∶1∶2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训练集108例,验证集15例和测试集31例,以临床批准的剂量作为“金标准”,对3D Res-UNet预测的放疗剂量与临床的放疗剂量进行比较。结果:深度学习与临床“金标准”之间的靶区适型度指数(CI)和平均剂量(D_(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5、-0.124,P<0.05)。危及器官(OAR)膀胱40%处方剂量所覆盖的靶区体积(V_(4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0.510,P<0.05),直肠V5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121,P<0.05)。左股骨头V_(30)预测剂量小于临床剂量(t=0.415,P<0.05)。右股骨头V_(30)预测剂量小于临床剂量(t=-3.102,P<0.05)。骨盆D_(mean)预测剂量高于临床剂量(t=1.224,P<0.05)。小肠V_(40)预测剂量高于临床剂量(t=0.461,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剂量差异图显示,预测结果与临床结果差异很小,预测与临床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基本重合。结论:3D Res-UNet模型可有效预测子宫内膜癌术后VMAT计划三维空间剂量,可指导临床放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容积旋转调强治疗 三维剂量 深度学习 剂量预测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的研究进展与治疗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静 翁誉文 余平月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594-601,共8页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全面回顾了EAOC的发病机制、风险因素、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显示,遗传突变如ARID1A和PI3K/AKT通路的异常活化是EAOC发病的重要因素。此外,患者的遗传...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全面回顾了EAOC的发病机制、风险因素、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显示,遗传突变如ARID1A和PI3K/AKT通路的异常活化是EAOC发病的重要因素。此外,患者的遗传背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与EAOC的风险密切相关。在诊断方面,新型生物标志物和先进的成像技术正在被开发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治疗方面,除了传统的手术和化疗,靶向疗法和免疫治疗显示了良好的治疗前景。特别是,PD-1/PD-L1抑制剂在提高某些EAOC患者的生存率方面表现出较大潜力。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EAOC的病理机制,优化诊断策略,并发展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 研究进展 治疗
下载PDF
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应用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懿 李绵利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4期138-141,共4页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往往能获得较好预后,5年总生存率较高。手术为早期EC的常用疗法,其效果显著。然而,部分EC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仍会复发,对其预后不利。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嵌合抗...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往往能获得较好预后,5年总生存率较高。手术为早期EC的常用疗法,其效果显著。然而,部分EC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仍会复发,对其预后不利。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及联合治疗等可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延缓疾病发展的目的。近些年,晚期或复发性EC应用免疫治疗已取得一定成效。现就免疫治疗概述及晚期或复发性EC应用免疫治疗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EC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免疫治疗 靶向药物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护理体会
14
作者 王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56-259,共4页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腹腔镜手术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探讨其对患者心理健康、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在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为对象,这些患者被...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腹腔镜手术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探讨其对患者心理健康、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在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为对象,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30人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30人则实施了一种综合护理策略。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心理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在接受护理后,采用综合护理方案的观察组在焦虑和抑郁症状的评分上有显著降低(P<0.05)。此外,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10%对比26.67%,P<0.05),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后采用综合护理方案能显著改善其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治疗 早期子宫内膜 护理体会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化疗、放疗、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15
作者 季金龙 曹杨 +2 位作者 万聪 陈香楠 韩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8期28-31,共4页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接受同步放化疗与单一放疗或化疗的临床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中远期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共60份,根据手术后采取...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接受同步放化疗与单一放疗或化疗的临床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中远期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共60份,根据手术后采取的辅助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化疗组(20例)、放疗组(20例)与同步放化疗组(20例)。探讨三组研究对象治疗3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及中远期生存质量评分变化差异。结果:同放疗组、化疗组相比,同步放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临床控制率较高(P<0.05);同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人附睾蛋白4(HE4)、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均降低,同步放化疗组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最低(P<0.05);对比三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分,同步放化疗组FACT-G评分最低(P<0.05),三组1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方式选择中,同步放化疗方案能显著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辅助治疗 同步放化疗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对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8例分析 被引量:43
16
作者 李春梅 罗颖 +1 位作者 毛邱娴 陈浩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8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病灶及病灶下浅肌层...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8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病灶及病灶下浅肌层电切,术后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LNG-IUD)12个月。结果:在39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11~77个月),1例术后5个月复发行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随访期间未完全缓解;1例术后6个月子宫内膜增生,继续治疗后术后9个月完全缓解;其余6例均在术后3~6个月完全缓解。8例患者4例自然妊娠,其中1例流产,3例成功分娩。8例患者均无瘤存活。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在保留生育功能的同时其预后良好,是早期子宫内膜癌有益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内膜 生育功能 孕激素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与腹式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6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4
17
作者 李光仪 陈露诗 +1 位作者 王刚 陈小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及开腹式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早期子宫内膜癌 6 3例 ,其中腹腔镜手术组 2 3例 ,腹式手术组 4 0例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及开腹式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早期子宫内膜癌 6 3例 ,其中腹腔镜手术组 2 3例 ,腹式手术组 4 0例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 两组均无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 (2 17.0± 39.5 )min ,剖腹组为 (16 7.0± 5 5 .0 )min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剖腹组 (t =3 918,P <0 .0 1)。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 (3185 .5± 14 5 .6 )ml,剖腹组为 (35 8.0± 2 0 4 .4 )ml,两组无显著差别 (t=- 0 814 ,P >0 0 5 )。腔镜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剖腹组 ,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 6 4± 3.8)h和 (5 4 .4± 7.3)h(t=- 17 0 73,P <0 0 0 1)。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 (7.7± 4 .0 )d ,剖腹组为 (11.0± 6 .0 )d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t =- 2 35 0 ,P <0 0 5 )。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其中腹腔镜组 4例 (17.39% ) ,剖腹组 7例 (17.5 % )。 结论 腹腔镜手术时间虽然较长 ,但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腹腔镜手术 开腹式手术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高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复杂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艳 陈明 +2 位作者 金滢 单莹 潘凌亚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4期436-442,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复杂不典型增生及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高效孕激素治疗后的肿瘤学预后及生育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0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之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复杂不典型增生及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无子宫肌层浸润...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复杂不典型增生及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高效孕激素治疗后的肿瘤学预后及生育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0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之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复杂不典型增生及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无子宫肌层浸润)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接受口服醋酸甲羟孕酮(250~500 mg/d)或醋酸甲地孕酮(160~480 mg/d),持续至少6个月。结果患者中位年龄32岁(21~41岁)。在55例患者中,41例(75%)获得完全缓解,中位时间为6(3~24)个月。完全缓解率在肥胖患者中较非肥胖患者低(4/12[33%]比37/43[86%];P=0.001)。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中10例(24%)复发。55例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1%。在33例有生育愿望的患者中,17例(52%)妊娠。结论采用高效孕激素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肥胖与预后不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复杂增生 子宫内膜 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 孕激素治疗
下载PDF
晚期子宫内膜癌45例的综合治疗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小梅 张传楷 +2 位作者 李卉 陈燕 杨炳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对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45例Ⅲ期子宫内膜癌 ,综合治疗以手术为主 ,根据病理特点、转移部位等 ,31例行含化疗的综合治疗 ,11例手术与放疗 ,3例单纯放疗 ,全部病例均接受激素治疗。联合化疗方案以...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对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45例Ⅲ期子宫内膜癌 ,综合治疗以手术为主 ,根据病理特点、转移部位等 ,31例行含化疗的综合治疗 ,11例手术与放疗 ,3例单纯放疗 ,全部病例均接受激素治疗。联合化疗方案以铂类为主。 17例选用CFP方案 (5 4 83%) ,5例选用EFP方案 (16 12 %) ,3例选用CP方案 (9 6 8%) ,4例CAP方案 (12 90 %) ,2例其他。生存分析由SPSS 8 0提供的Kaplan Meier模型处理。结果 :Ⅲ期 15例行手术与化疗 ,16例行手术化疗与放疗 ,11例行手术与放疗 ;二年生存率分别为 6 9 2 3%、78 97%、70 71%,无显著性差异。五年生存率为 30 2 9%、47 38%、14 14%,含化疗的方案在改善远期疗效中有一定作用 (P <0 0 5 )。结论 :Ⅲ期子宫内膜癌提倡综合治疗 ,含化疗的综合治疗对远期疗效的作用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 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综合治疗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紫杉醇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增效减毒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周晓芳 黄晓龙 +1 位作者 陈宜涛 俞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354-1360,共7页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紫杉醇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增效减毒作用机制,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癌皮下移植肿瘤模型,40只成瘤小鼠随机平分为4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PTX组(紫杉醇治疗)、LBP组(枸杞多糖治疗)和...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紫杉醇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增效减毒作用机制,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癌皮下移植肿瘤模型,40只成瘤小鼠随机平分为4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PTX组(紫杉醇治疗)、LBP组(枸杞多糖治疗)和联合治疗组(枸杞多糖和紫杉醇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后荷瘤小鼠肿瘤大小、体重变化以及平均存活时间;检测荷瘤小鼠治疗前后免疫细胞、造血功能、肝肾功能、应激反应因子以及组织学变化。结果:对照组、LBP组、PTX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经过治疗后,肿瘤体积比依次是25.74±2.11、18.31±2.41、12.45±1.89和4.89±2.26,各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依次是22、28、37和46 d,枸杞多糖和紫杉醇的联合治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提高小鼠平均存活时间的效果最明显;H&E染色表明联合治疗不会引起明显的身体损伤;与PTX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小鼠肝功能和肾功能各指标、造血功能(PLT和WBC)、GSH、SOD以及免疫细胞(CD^+_3、CD^+_4、CD^+_4/CD^+_8和NK)显著升高,CD^+_8、MDA和RWC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杞多糖能够有效促进紫杉醇对子宫内膜癌皮下移植肿瘤小鼠的治疗和延长平均存活时间,同时能够抑制小鼠的应激反应,改善小鼠的免疫功能、造血功能和肝肾功能,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紫杉醇 子宫内膜 联合治疗 增效减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