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2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接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并按...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接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并按其诊断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结果分为两组,一组为浅肌层浸润,另一组为深肌层浸润。诊断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将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观察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浅肌层浸润组的灵敏度为61.25%,准确度为93.33%;对深肌层浸润组的灵敏度为38.75%,准确度为91.18%。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有肯定的应用价值,并且其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 诊断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琴音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1期120-121,131,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后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后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超声诊断浸润子宫肌层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超声诊断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灵敏度分别为59.2%、40.8%,准确度分别为93.3%、91.2%;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具有较好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3
作者 吴宁宁 申志扬 +1 位作者 喻红霞 甄艳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906-4907,共2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阴道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情况,将子宫肌层浸润分为三组: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将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阴...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阴道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情况,将子宫肌层浸润分为三组: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将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阴道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阴道超声检查、二者联合检查对肌层浸润判断与病理结果比较,经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545、0.459、0.731,对浅肌层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55.6%、40.7%、81.5%;准确度分别为69.8%、66.7%、82.5%;对深肌层浸润准确度分别为:92.1%、90.5%、93.7%。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判定,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子宫内膜 子宫浸润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范丽萍 庞慧贤 +4 位作者 卫红艳 黄翠平 江宁珠 张海燕 尹昕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8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实施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浅层肌浸润、深层肌浸润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层肌浸润中的准确度稍高于深层肌浸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诊断率高,且无创、可重复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子宫内膜 浸润 子宫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价值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建凤 姜水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4期209-210,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分析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时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选取我院收治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74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方法... 目的:研究探讨分析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时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选取我院收治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74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方法,对照组使用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并且对两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诊断准确率95.95%明显高于对照组79.73%(P <0.05),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试验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率高,与手术病理结果没有差异,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阴道超声 手术病理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申健 王燕 +2 位作者 王桃英 王煜 杜苗苗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11期1795-1797,共3页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中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5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1. 82...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中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5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1. 82%的患者为浅层肌浸润,38. 18%的患者为深层肌浸润;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显示,58. 18%的患者为浅层肌浸润,41. 82%的患者为深层肌浸润,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层肌浸润诊断中的准确度达到94. 12%,在深层肌浸润诊断中的准确度达到91. 30%,不同肌层的诊断准确度间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利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患者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情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子宫内膜 子宫 诊断
下载PDF
超声检查估计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和宫颈的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顾丽君 陈鸣 《上海医学影像》 2004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子宫浸润程度的精确性。方法 对经诊断性刮宫、宫腔镜下活检等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89例患者,术前进行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描述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及宫颈管程度,在超声检查后4天内进行手术,将超声检查...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子宫浸润程度的精确性。方法 对经诊断性刮宫、宫腔镜下活检等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89例患者,术前进行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描述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及宫颈管程度,在超声检查后4天内进行手术,将超声检查所见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检查描述的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程度与病理学检查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阴道超声检查能较正确地显示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程度和子宫颈的累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 肿瘤浸润 子宫浸润 宫颈浸润 诊断
下载PDF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肌层浸润程度效能
8
作者 刘闪闪 严静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424-1428,共5页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疾病与肌层浸润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本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均行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疾病与肌层浸润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本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均行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单独及联合应用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肌层浸润程度的效果,观察指标包括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结果:诊断子宫内膜癌,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及2项联合诊断的准确率(75.6%、88.8%、98.1%),敏感度(75.0%、87.5%、97.5%),特异度(76.3%、90.0%、98.8%),AUC(0.756、0.888、0.981)均依次升高;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及2项联合诊断的准确率(62.5%、82.5%、97.5%),敏感度(64.0%、82.0%、96.0%),特异度(60.0%、83.3%、100.0%),AUC(0.620、0.827、0.980)均依次升高(均P<0.05)。结论: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肌层浸润程度均有较高效能,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2项联合诊断效能依次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浸润程度 经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PLR及肌层浸润深度与其术后预后的关系分析
9
作者 杨晓杰 吕小红 李秋芬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9期1486-1489,150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肌层浸润深度与其腹腔镜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预行腹腔镜手术的EC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1周检测肌层浸润深度及PLR,统计患者术后4周预后不良发生率;根据其术后是否发...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肌层浸润深度与其腹腔镜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预行腹腔镜手术的EC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1周检测肌层浸润深度及PLR,统计患者术后4周预后不良发生率;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预后不良将其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单因素分析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肌层浸润深度、术前PLR与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66例EC患者腹腔镜术后4周,预后良好48例,预后不良18例,其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7.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组年龄、肿瘤直径、肌肉浸润深度≥1/2占比及术前PLR均高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肌层浸润深度≥1/2、术前PLR较高均为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肌层浸润深度≥1/2、术前PLR均与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05)。结论肌层浸润深度、术前PLR与E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不良有关,其中肌层浸润深度≥1/2、较高术前PLR可能会增加术后预后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腹腔镜手术 浸润深度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不良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对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孙舒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96-0099,共4页
探究观察针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上积极实施经阴道超声的诊断肌层浸润的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并将其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10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回声厚径、血流阻力、... 探究观察针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上积极实施经阴道超声的诊断肌层浸润的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并将其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10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回声厚径、血流阻力、肌层浸润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回声厚径在绝经前、绝经后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以低阻力和高低阻力并存为主,研究组和对照组未探及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高低阻力并存、低阻力(41.00%、38.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3.00%、15.00%),研究组高阻力19例(19.00%)低于对照组68例(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同病理结果间的符合率为93.00%(9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检测子宫内膜癌,可获得清晰的血流阻力特征图像,明确其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特点、临床上诊断患者肌层浸润程度价值较高,是一种可靠地诊断方案,适合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浸润 经阴道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FOXA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小芬 杨然 +1 位作者 董莉丽 袁爽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1期1827-1830,共4页
目的 探讨叉头框蛋白A1(FOXA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EC)患者肌层浸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E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OXA1表达水平情况,并根据FOXA1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随访观察12个月,评... 目的 探讨叉头框蛋白A1(FOXA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EC)患者肌层浸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E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OXA1表达水平情况,并根据FOXA1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随访观察12个月,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绘制Kaplan-Meier曲线,采用log-rankχ^(2)检验对比FOXA1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24个月,因各种原因失访4例(高表达组1例,低表达组3例),最终纳入96例,其中高表达组41例,低表达组55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表达组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log-rankχ^(2)=4.136,P=0.042)。结论 FOXA1表达水平与EC肌层浸润和预后相关,FOXA1高表达水平EC患者肌层浸润程度较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叉头框蛋白A1 浸润 预后
下载PDF
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影响因素
12
作者 郝敏 郑晓丹 +4 位作者 魏雪静 马楠 蒋沫怡 朱夏琴 李松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5月167例手术病理诊断低级别(G1、G2)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年龄、是否绝经、异常阴... 目的探讨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5月167例手术病理诊断低级别(G1、G2)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年龄、是否绝经、异常阴道出血时间、合并代谢综合征、CA125升高(≥35 U/ml)、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占位、合并子宫腺肌症、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09分期9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P<0.05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67例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中,LVSI 24例(14.4%)。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4项因素(异常阴道出血时间≥4个月、CA125升高、合并子宫腺肌症、分期Ⅱ期及以上)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期Ⅱ期及以上(OR=7.357,95%CI:2.140~25.288,P=0.002),CA125升高(OR=4.883,95%CI:1.612~14.794,P=0.005)为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FIGO 2009分期Ⅱ期及以上、CA125≥35 U/ml与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有关,间接提示淋巴结转移风险,术前应高度关注,以便制定更为精准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低级别 子宫内膜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下载PDF
DWI不同参数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价值
13
作者 邢金丽 冯峰 +2 位作者 朱兴华 傅爱燕 顾亮亮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参数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1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其中LVSI(-)组109例,LVSI(+...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参数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1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其中LVSI(-)组109例,LVSI(+)组37例。测量两组患者表观弥散系数最大值(max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_(max))、ADC最小值(ADC_(min))、ADC平均值(ADC_(mean))这3个参数,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ADC_(min)及ADC_(mean)鉴别子宫内膜癌LVSI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ADC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DC_(mean)(F=13.832,P<0.001)及ADC_(min)(F=19.92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_(min)、ADC_(mean)预测子宫内膜癌LVSI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772。根据最佳诊断阈值,ADC_(min)及ADC_(mean)评估子宫内膜癌LVSI的灵敏度分别为86.5%及62.2%,特异度为71.6%及82.6%。ADC_(min)评估LVSI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ADC_(mean)(Z=2.221,P=0.026)。结论:ADC_(min)及ADC_(mean)均有助于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LVSI,且ADC_(min)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4
作者 郝敏 韩伟 +4 位作者 郑晓丹 马楠 蒋沫怡 朱夏琴 王志启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进行初始治疗的167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进行初始治疗的167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脉管浸润情况将患者分为无脉管浸润组(143例)和脉管浸润组(24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使用一致性系数和校准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性能和符合度。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选择法)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阴道出血时间长、甘油三酯≥1.7 mmol/L,糖类抗原125≥35 kU/L,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Ⅱ期及以上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00、1.070、1.820、7.700,均P<0.05)。利用以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经校准验证,预测风险接近于实际风险,一致性指数为0.843。结论临床高分期、血清高甘油三酯、高糖类抗原125和术前阴道出血时间长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危险因素,利用这些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术前评估该类患者LVS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子宫内膜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列线图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与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戴仕芬 谢玉珍 +1 位作者 陈秋燕 陈启城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70-374,383,共6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与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同时纳入相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roMisE分子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与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同时纳入相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roMisE分子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比较组别间ProMisE分子分型情况以及后者对子宫内膜癌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中POLE突变型16例(26.67%),dMMR共17例(28.33%)、p53 wt型51例(85.00%),p53 abn亚型9例(15.00%)。4种分子分型患者中,只有P53表达状态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0),而dMMR状态与脉管浸润有关(P=0.000),4种分子分型与浸润深度(P=0.037)、分化程度(P=0.010)、临床分期(P=0.016)有较大相关,但与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dMMR型(OR=15.112,95%CI:6.233~47.120,P=0.001)、p53突变型(OR=10.631,95%CI:8.164~48.121,P=0.003)、浸润深度(OR=6.633,95%CI:1.699~10.122,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为p53突变型和dMMR型者患者,具有较高的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临床应参考ProMisE分子分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ProMisE分子分型 脉管浸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临床特征在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超逸 谭爱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5-889,共5页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AM)与合并子宫内膜癌(E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在术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最终经病理检查确定为AM合并EC或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以及同期有异常子宫出血(AUB)的AM患者共142例,根据是否合并EC或EAH分为AM合并EC或EA...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AM)与合并子宫内膜癌(E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在术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最终经病理检查确定为AM合并EC或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以及同期有异常子宫出血(AUB)的AM患者共142例,根据是否合并EC或EAH分为AM合并EC或EAH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AM合并E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的制定。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M合并EC或EAH组患者的年龄、CA125及CA125升高的比例、子宫体积、合并高血压、超声存在内膜异常声像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痛经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声的内膜增厚、内膜回声不均、内膜增厚合并回声不均是AM合并EC或EA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对超声具有内膜增厚或回声不均声像的AM患者先行宫腔镜诊刮取得病理结果后再进一步制定手术方案,以达到早期诊治EC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异常子宫出血 危险因素 术前诊断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在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Ki-67和P53表达水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萌 景梦园 +1 位作者 曹云太 郭钰珍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85,共8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术前无创性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子宫肌层浸润(myometrial infiltration,MI)、Ki-67和P53表达水平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术前无创性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子宫肌层浸润(myometrial infiltration,MI)、Ki-67和P53表达水平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术前接受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并在术后经病理证实的105名EC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数据,两名独立的放射科医生分别对照MRI增强和DWI图像在ADC图像上测量EC的最大ADC值(ADCmax)、平均ADC值(ADCmean)及最小ADC值(ADCmin)。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EC患者的临床信息、ADC值与MI、Ki-67和P53表达的相关性,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ADCmax、ADCmean和ADCmin与EC患者MI、Ki-67和P53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5),而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仅与EC患者MI和Ki-67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5)。将ADCmax、ADCmean、ADCmin与FIGO分期结合起来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ADCmax、ADCmean、ADCmin和FIGO分期预测MI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分别为0.809、0.707、0.693、0.694和0.599;预测Ki-67表达水平的AUC值分别为0.897、0.879、0.849、0.808和0.550。结合ADCmax、ADCmean、ADCmin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ADCmax、ADCmean和ADCmin预测P53表达水平的AUC值分别为0.665、0.615、0.641和0.654。结论基于ADC值联合FIGO分期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作为一种有效方法在术前无创性评估EC患者MI、Ki-67和P53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子宫浸润 KI-67 P53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指导的宫腔镜精准一步电切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可疑肌层浸润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萌昕 宁程程 +5 位作者 马凤华 朱勤 陶祥 罗雪珍 张宏伟 陈晓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5-353,共9页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MRI指导的宫腔镜精准一步电切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影像学疑似子宫肌层浸润(myometrialinvasion,MI)的综合方案,评估其诊断价值,探讨影像学可疑肌层浸润对保育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65例有保...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MRI指导的宫腔镜精准一步电切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影像学疑似子宫肌层浸润(myometrialinvasion,MI)的综合方案,评估其诊断价值,探讨影像学可疑肌层浸润对保育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65例有保留生育功能需求的早期内膜癌患者,其中41例经MRI检查排除肌层浸润(参照组),24例提示可疑肌层浸润并进行病灶定位,通过宫腔镜下一步电切术(整体切除内膜病灶、下方基底层和3~5 mm肌层)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排除肌层浸润的患者,接受保育治疗,其临床特征和保育治疗结局与参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利用基于MRI指导的宫腔镜精准一步电切的诊断方案,24例疑似肌层浸润的患者中6例经电切病理证实肌层浸润,纳入MI组,接受手术治疗;余18例电切病理未见肌层浸润证据的患者被纳入非MI组,接受保育治疗。非MI组的累积完全缓解率在治疗早期与参照组无明显差异,在保育治疗第8个月(27.8%vs.61.0%,P=0.024)和第18个月(82.5%vs.94.8%,P=0.037)低于参照组。非MI组完全缓解后随访12个月的累积复发率高于参照组(50.0%vs.0,P<0.001),3例非肌层浸润复发患者经再次保育治疗后全部再次完全缓解。非MI组和参照组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MI组有1例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结论MRI指导下的宫腔镜精准一步电切联合病理检查是综合评估早期内膜癌肌层浸润的有效手段,与MRI评估相比,帮助了约75%的患者得以保留生育能力,但临床对待这类病例应当谨慎诊治、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子宫内膜(EC) 宫腔镜 子宫浸润(MI)
下载PDF
抑瘤素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来梦杰 董杏 +3 位作者 张婷 陈旭 郭永真 曾宪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5-2100,共6页
目的:探索抑瘤素M(OS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分析OSM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TIMER数据库分析OSM在泛癌中的表达,比较OSM在子宫内膜癌与正常组织的表达,并对不同OSM表达患者进行生存分析;TIMER和TISID... 目的:探索抑瘤素M(OS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分析OSM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TIMER数据库分析OSM在泛癌中的表达,比较OSM在子宫内膜癌与正常组织的表达,并对不同OSM表达患者进行生存分析;TIMER和TISIDB分析OSM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ssGSEA算法计算不同OSM表达样本免疫细胞浸润丰度差异;GSEA软件进行富集分析;收集临床组织样本进行验证。结果:OSM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4.1e-28),且OSM高表达子宫内膜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延长(P=0.004 8)。OSM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丰度和免疫细胞基因标志物均呈正相关(P<0.05)。OSM主要富集于免疫相关信号通路。OSM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和不典型增生组织(P=0.016 9)。OSM高表达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标志物CD4、CD8、CD68比例升高(均P<0.05),OSM表达与CD4、CD8、CD68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OSM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预后相关;OSM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免疫治疗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瘤素M 子宫内膜 免疫细胞浸润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伴MELF浸润模式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
作者 戈文舜 张鹏 +1 位作者 蔡红光 李美平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2084-2088,I0006,共6页
目的 探讨伴微囊性、伸长及碎片状(MELF)浸润模式的子宫内膜样癌(EE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EE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浸润模式分为MELF组(13例)和非MELF组(77例)。观察伴MELF浸... 目的 探讨伴微囊性、伸长及碎片状(MELF)浸润模式的子宫内膜样癌(EE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EE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浸润模式分为MELF组(13例)和非MELF组(77例)。观察伴MELF浸润模式E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出现MELF浸润模式的因素。结果 MELF组患者中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Ⅱ/Ⅲ期、组织学类型为非侵袭性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灶为微转移和孤立性肿瘤细胞占比较高,FIGOⅡ期较2009 FIGO分期提高了15.4%(2/13)。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标志物在EEC组织和MELF中存在不同表达状态。MELF组中病灶最大径≥2.0 cm、FIGOⅡ/Ⅲ期、子宫肌层浸润≥1/2层、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VSI)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MELF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广泛性LVSI是EEC患者出现MELF浸润模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伴MELF浸润模式EEC患者更易出现病灶最大径≥2.0 cm、FIGOⅡ/Ⅲ期、子宫肌层浸润≥1/2层、LVSI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广泛性LVSI是EEC患者出现MELF浸润模式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医师应重点关注2023 FIGO分期中的形态学指标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微囊性、伸长及碎片状浸润模式 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