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对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赵冬妮 金英楠 +1 位作者 李艳霞 马晓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下阿司匹林对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应...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下阿司匹林对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阿司匹林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阿司匹林对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P<0.05);阿司匹林使细胞阻滞在G1期,细胞凋亡率增加,与药物作用浓度相关(P<0.05);阿司匹林作用后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致密,可见凋亡小体形成。结论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抑制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ISHIKAWA细胞 肿瘤生长 子宫内膜
下载PDF
多西他赛对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凋亡诱导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吕红伟 马晓欣 +1 位作者 柯孝瑜 李艳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培养Ishikawa细胞,不同浓度的多西他赛作用48 h后,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多西他赛对Ishikawa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多西他赛对Ishikawa细...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培养Ishikawa细胞,不同浓度的多西他赛作用48 h后,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多西他赛对Ishikawa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多西他赛对Ishikawa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多西他赛引起细胞阻滞在G1~S期,细胞凋亡率增加,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对多西他赛具有药物敏感性,多西他赛对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多西紫杉醇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 细胞凋亡 ISHIKAWA细胞
下载PDF
年轻妇女患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腺癌I期:有妊娠需求者能否进行保守治疗?法国一项多中心调查结果(法)
3
作者 Le Digabel J.-F. Gariel C. +1 位作者 Catala L. 李欢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 2006年第6期43-43,共1页
Objectives.- To analyse the carcinological and obstetrical results of young women with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or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treated in a conservative way to allow pregnancy. Patients and met... Objectives.- To analyse the carcinological and obstetrical results of young women with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or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treated in a conservative way to allow pregnancy. Patient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3 cases (5 adenocarcinomas and 8 atypical hyperplasias) followed in 8 French centers between 1997 and 2004. Results.- After 4.6 month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residual lesions in 61.5% of the cases. Progestatives seem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Tumoral regression makes it possible to plan a pregnancy, with childbirth in 25% of the cases. In these frequently infertile patients, all the techniques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can be used. Recurrences are not rare after hormonal treatment (37.5% ), so, total hysterectomy is justified after delivery.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young women with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or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stage I can be considered in some cases to enable pregn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增生 非典型增生 保守治疗 年轻妇女 妊娠 调查结果 法国 需求者 多中心
下载PDF
多功能蛋白聚糖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黄伟龙 李静玲 韦海明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多功能蛋白聚糖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选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因子宫内膜样腺癌入院患者120例,收集临床及病理数据,对各病例多功能蛋白...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多功能蛋白聚糖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选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因子宫内膜样腺癌入院患者120例,收集临床及病理数据,对各病例多功能蛋白聚糖表达水平进行评分,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多功能蛋白聚糖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多功能蛋白聚糖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分期有显著相关性;与患者总生存期呈负相关。年龄、分级、分期、多功能蛋白聚糖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密切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多功能蛋白聚糖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功能蛋白聚糖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它可能是子宫内膜样腺癌潜在的预后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蛋白聚糖 子宫内膜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肥胖相关子宫内膜腺癌关键基因筛选研究
5
作者 杨春雪 谭丽萍 +4 位作者 陈义凤 陈雪梅 何俊琳 王应雄 高茹菲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1期3615-3624,共10页
目的探讨肥胖相关子宫内膜腺癌的生物标志物,并进一步分析其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检索407例子宫内膜腺瘤或腺癌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检索肥胖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2050,... 目的探讨肥胖相关子宫内膜腺癌的生物标志物,并进一步分析其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检索407例子宫内膜腺瘤或腺癌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检索肥胖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2050,筛选肥胖相关子宫内膜腺癌的差异基因和关键基因,对关键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对TCGA数据库中子宫内膜腺癌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获得差异基因5479个;对GSE12050数据集中肥胖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差异分析,获得差异基因171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NADP代谢过程、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和内肽酶活力等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谷胱甘肽代谢、碳代谢和戊糖磷酸等途径。肥胖相关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相关基因为COL11A1、DBI、EGFL6、SFRP1、FMO2等,其中COL11A1、DBI基因对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效果更准确。关键基因MANIA网络分析显示,肥胖相关子宫内膜腺癌关键基因涉及NADP代谢过程、蛋白质氧化、氧化还原酶活等功能。癌症组织DBI相关蛋白丰度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腺癌组织DBI基因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L11A1和DBI基因在子宫内膜腺癌尤其是与肥胖相关的子宫内膜腺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或许可以作为肥胖相关子宫内膜腺癌早期诊断、精准治疗、预测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子宫内膜 差异基因 关键基因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ROR1、ROR2表达变化与上皮间质转化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杨丽媛 李彤彤 +1 位作者 王兆勇 贾添涵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A)组织中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ROR)1、ROR2表达变化与上皮间质转化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62例接受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治疗的EA患者,收集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OR1、ROR2及EM...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A)组织中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ROR)1、ROR2表达变化与上皮间质转化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62例接受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治疗的EA患者,收集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OR1、ROR2及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EA患者癌组织ROR1、ROR2阳性率,Spearman相关性分析癌组织中ROR1、ROR2表达与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OR1、ROR2表达与EA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OS)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E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ROR1、Vimentin阳性率较高,ROR2、E-cadherin阳性率较低(P均<0.05)。与FIGO分期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FIGO分期Ⅲ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ROR1阳性率升高,ROR2阳性率降低(P均<0.05)。ROR1阳性与阴性患者5年OS分别为72.13%(88/122)、90.00%(36/40)。癌组织ROR1与E-cadherin呈负相关,与Vimentin呈正相关(P均<0.05),ROR2与E-cadherin呈正相关,与Vimentin呈负相关(P均<0.05)。ROR1阳性患者5年OS低于阴性患者,ROR2阳性患者5年OS高于ROR2阴性患者(P均<0.05)。FIGO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ROR1阳性是影响EA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R2阳性则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EA组织中ROR1表达升高、ROR2表达降低,二者可能通过促进EMT导致患者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 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 子宫内膜 上皮间质转化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微小RNA-181c-5p和Kruppel样因子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文娟 王琰琰 +1 位作者 周静祎 关雪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52-555,共4页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微小RNA-181c-5p(miR-181c-5p)和Kruppel样因子6(KLF6)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9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微小RNA-181c-5p(miR-181c-5p)和Kruppel样因子6(KLF6)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9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术后组织中miR-181c-5p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LF6的表达。应用线性相关分析观察miR-181c-5p和KLF6的关系,应用K-M生存分析观察miR-181c-5p和KLF6与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miR-181c-5p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KLF6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iR-181c-5p与KLF6表达与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宫颈管累犯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均P<0.05),且两者具有正相关性,两者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相关(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iR-181c-5p和KLF6均异常表达且具有正相关性,联合检测miR-181c-5p和KLF6的表达对判断肿瘤预后可能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子宫内膜 微小RNA-181c-5p Kruppel样因子6 相关性 预后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NuSAP1、MFN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谢旭 张欣萍 +1 位作者 郭丽萍 许欣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709-171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A)组织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E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A)组织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E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NuSAP1、MFN2阳性表达率,分析癌组织NuSAP1、MFN2阳性表达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出院后随访3年,完成随访112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NuSAP1、MFN2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的预后差异,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E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EA癌组织NuSAP1阳性表达率为72.3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5.54%,MFN2阳性表达率为38.0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8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Ⅱ~Ⅲ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癌组织中NuSA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68%、83.54%、96.15%、90.63%,明显高于FIGO临床分期Ⅰ期的60.29%、高分化的57.14%、无淋巴结转移的55.79%、浅肌层浸润癌组织的66.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临床分期Ⅱ~Ⅲ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癌组织中MFN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87%、30.38%、7.69%、15.63%,明显低于FIGO临床分期Ⅰ期的52.94%、高分化的52.38%、无淋巴结转移的46.32%、浅肌层浸润癌组织的4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NuSAP1阴性表达组和MFN2阳性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0%和87.80%,明显高于NuSAP1阳性表达组的69.51%和MFN2阴性表达组的6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患者组织中NuSAP1阳性表达率升高,MFN2阳性表达率降低,NuSAP1、MFN2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分化、FIGO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深肌层浸润有关,且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提示NuSAP1、MFN2可能参与了EA患者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 线粒体融合蛋白2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放置曼月乐环后的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
9
作者 张金一 舒莉 +2 位作者 俞梦琪 周谊 赵宇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92-494,497,共4页
曼月乐环在妇科疾病中应用广泛,其适应证主要是避孕及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过多。其抗内膜增殖功能对子宫内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为有保留生育能力需求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手术替代治疗方案。笔者探讨1例罕见的置入曼月乐环后... 曼月乐环在妇科疾病中应用广泛,其适应证主要是避孕及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过多。其抗内膜增殖功能对子宫内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为有保留生育能力需求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手术替代治疗方案。笔者探讨1例罕见的置入曼月乐环后原发性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癌的病例。提出了曼月乐环用于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月乐环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增生
下载PDF
Yes相关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0
作者 王文湛 张三元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 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并行全面分期手术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病例共56例,年龄43~69岁(中位年龄为54岁),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且不合并其他... 目的 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并行全面分期手术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病例共56例,年龄43~69岁(中位年龄为54岁),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且不合并其他系统肿瘤。对病理组织库中已行取材、石蜡包埋处理的对应病例癌、癌旁组织蜡块进行IHC法(切片、制片、一抗孵育、二抗孵育、脱水、封片)检测YAP表达情况,并分别计算高、低表达例数。比较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及正常癌旁组织YAP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比较其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YAP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YAP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及胞浆中,且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 YAP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作为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P 子宫内膜 Hippo信号通路
下载PDF
β-肌动蛋白、高迁移率蛋白A2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杨立芬 何建清 尹立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98-803,共6页
目的:探讨β肌动蛋白(ACTB)、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6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 目的:探讨β肌动蛋白(ACTB)、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6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检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CTB、HMGA2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特征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ACTB、HMGA2表达差异,术后定期电话随访至2022年10月,分析ACTB、HMG GA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ACTBmRNA及HMGA2mRNA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其相应癌旁组织(3.65±1.09比1.12±0.36,P<0.05)及(5.03±1.46比1.65±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期、深层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CTBmRNA、HMGA2mRNA表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P<0.05).中位随访48(24~6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62例,ACTBmRNA、HMG GA2mRNA高表达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总生存率为59.1%、61.3%,低于低表达患者的81.2%、79.0%(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ACTBmRNA高表达、HMGA2mRNA高表达是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CTBmRNA、HMGA2mRNA表达上调,且与子宫内膜腺癌恶性进展和总生存率低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Β-肌动蛋白 高迁移率蛋白A2 预后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IM3、PD-1、PD-L1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高玉霞 王文翔 +2 位作者 何乾 韩琛 李章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癌、癌旁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癌、癌旁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IM3、PD-1和PD-L1蛋白的表达,qRT-PCR法检测TIM3、PD-1和PD-L1 mRNA的表达,分析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IM3、PD-1和PD-L1 mRNA表达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中TIM3、PD-1和PD-L1表达的差异。结果:3种组织中TIM3、PD-1、PD-L1蛋白和mRNA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P<0.05);TIM3 mRNA与PD-1、PD-L1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 P=0.471和0.512,P<0.001);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和中、低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中TIM3、PD-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较高(P<0.05)。结论:TIM3、PD-1、PD-L1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下载PDF
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价值分析
13
作者 孟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1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单纯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所有患者S100蛋白... 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单纯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所有患者S100蛋白水平,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灵敏度、准确度,比较两组S100蛋白表达情况及不同临床分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S10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S100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分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S100蛋白表达水平比较,Ⅲ期>Ⅱ期>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灵敏度为96.15%(75/78),准确度为96.25%(77/80)。结论:免疫组化技术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免疫组化技术 S100蛋白
下载PDF
IGF-2和IGF-1R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娜 阎华 +1 位作者 关宏 孙艳茹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09年第5期3-7,共5页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中IGF-2及其相应受体IGF-1R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IGF-2及其相应受体在子宫内膜癌变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对照组)、30例子宫内膜腺癌(腺癌组)组织中IGF-2I、GF-1R的表达情...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中IGF-2及其相应受体IGF-1R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IGF-2及其相应受体在子宫内膜癌变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对照组)、30例子宫内膜腺癌(腺癌组)组织中IGF-2I、GF-1R的表达情况。结果IGF-2的过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要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且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表达增强,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增高逐级增强I。GF-1R的过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且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表达增强。结论IGF-2及IGF-1R的异常高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癌i GF-2I GF-1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D44v6、bcl-2和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8
15
作者 项达军 薛文群 +3 位作者 冯一中 陆以农 陈萍倩 王嘉园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2-596,共5页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拟探讨CD44v6、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CD44v6、bcl-2、VEGF在55...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拟探讨CD44v6、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CD44v6、bcl-2、VEGF在55例子宫内膜腺癌及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1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中CD44v6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40.00%、60.00%、78.18%和0%、0%、10.00%、83.84%,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而bcl-2表达无显著差异;(2)5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D44v6表达强度与手术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呈负相关(P<0.05,P<0.01)bcl-2的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腺癌中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VEGF的表达强度与手术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有无转移显著相关;(3)bcl-2与VEGF、CD44v6在子宫内膜腺癌中有协同表达(P<0.05,P<0.05);(4)单因素生存分析CD44v及bcl-2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预后有关(P<0.01,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筛选出患者的年龄、手术分期和CD44v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CD44v6阴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较阳性表达者短。结论:CD44v6、VEGF及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V6 BCL-2 VEGF 子宫内膜 临床意义 早期诊断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ER、VIM、CEA和p16四联检测在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维维 陶金华 +2 位作者 李广民 许欣 杨秀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6-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ER、VIM、CEA和p16四联检测在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染色,观察ER、VIM、CEA和p16蛋白在31例宫颈原发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四联检测和三联检... 目的探讨ER、VIM、CEA和p16四联检测在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染色,观察ER、VIM、CEA和p16蛋白在31例宫颈原发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四联检测和三联检测(ER、VIM和CEA)诊断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和准确度。结果ER、VIM、CEA和p16在宫颈原发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19.4%、77.4%和67.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则分别为70%、73.3%、40%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四联检测对于诊断宫颈原发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告值和准确度要高于三联检测-分别为96.3%(90.2%),65.1%(57.6%),94.9%(89.4%)和85.8%(80.6%),对于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阴性预告值和准确度要高于三联检测-分别为58.7%(51.9%)和75.4%(68.6%),其他指标则基本相当。结论在传统三联检测中加入p16对于提高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有重要临床意义,尽管对于诊断敏感性的提高不够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原发 子宫内膜 ER VIM CEA P16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MP2过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姝君 沈湘 +4 位作者 杨志雄 吴爱兵 唐志 黎明春 令映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MMP2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参数和预后之间相关性。方法我们收集了81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石蜡标本。这些患者的年龄在32-80岁之间。随后,利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了81例子宫内膜腺癌中MMP2表达情况。最后,我们使用SPSS软件... 目的:探讨MMP2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参数和预后之间相关性。方法我们收集了81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石蜡标本。这些患者的年龄在32-80岁之间。随后,利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了81例子宫内膜腺癌中MMP2表达情况。最后,我们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了MMP2表达与与子宫内膜腺癌进展和预后之间相关性。结果MMP2在子宫内膜腺癌胞浆中表达。此外,过表达的MMP2与子宫内膜腺癌分化程度(P=0.015)以及预后(P=0.041)呈负性相关。结论MMP2过表达是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一个恶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MMP2 恶性标志物 MMP2
下载PDF
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中明 张逸群 +4 位作者 刘祖林 李维才 何年馨 郭瑞珍 胡作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79-781,共3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细胞学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yclinD1、PCNA和Ki-67的表达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莲芝 黄文斌 +3 位作者 张莹 张正荣 军文 徐国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 探讨cyclinD1、PCNA和Ki 6 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10例、单纯性增生 30例、复杂性增生 30例、非典型增生 30例和子宫内膜腺癌 4 7例组织中cyclinD1、PCNA和Ki 6 ... 目的 探讨cyclinD1、PCNA和Ki 6 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10例、单纯性增生 30例、复杂性增生 30例、非典型增生 30例和子宫内膜腺癌 4 7例组织中cyclinD1、PCNA和Ki 6 7的表达。结果 cyclinD1在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 ,在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3 3%、16 7%、30 0 %和 5 7 8%。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期宫内膜、单纯性和复杂性增生 (P <0 0 5 ) ,cyclinD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 0 5 ) ,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PCNA和Ki 6 7在非典型增生组标记指数 (LI)高于增生期宫内膜、单纯性和复杂性增生组 ,子宫内膜腺癌组高于非典型增生组 (P <0 0 5 ) ,PCNA和Ki 6 7LI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PCNA和Ki 6 7在cyclinD1阳性表达组的LI高于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cyclinD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CYCLINDL PCNA KI-67 表达 组织
下载PDF
cFLIP基因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红霞 刘元姣 +1 位作者 黎辉 王则胜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4-258,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细胞FLICE抑制蛋白(cellularFLICEinhibitoryprotein,cFLIP)是一种新发现的凋亡抑制因子,研究表明它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增高,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检测cFLIP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增... 背景与目的:细胞FLICE抑制蛋白(cellularFLICEinhibitoryprotein,cFLIP)是一种新发现的凋亡抑制因子,研究表明它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增高,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检测cFLIP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labelingindex,PCNA-LI)的关系,初步探讨cFLIP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FLIP蛋白在42例子宫内膜腺癌、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4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其中伴和不伴不典型增生分别为10和30例)中的表达水平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PCNA-LI。结果:cFLIP蛋白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5.0±11.4)%、(72.5±7.1)%和(83.3±5.8)%,经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显示,cFLIP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P<0.01)和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P<0.05),而在后两种组织中其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子宫内膜腺癌cFLIP表达-、+、++、+++的各组中,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12.01±2.07)%、(20.26±6.99)%、(27.10±3.01)%、(41.65±10.16)%,其与cFLIP表达水平密切相关(r=0.7471,P<0.01)。不同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LIP基因 子宫内膜 基因表达 CFLIP 细胞FLICE抑制蛋白 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