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5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对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赵冬妮 金英楠 +1 位作者 李艳霞 马晓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下阿司匹林对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应...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下阿司匹林对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阿司匹林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阿司匹林对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P<0.05);阿司匹林使细胞阻滞在G1期,细胞凋亡率增加,与药物作用浓度相关(P<0.05);阿司匹林作用后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致密,可见凋亡小体形成。结论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抑制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ISHIKAWA细胞 肿瘤生长 子宫内膜
下载PDF
多西他赛对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凋亡诱导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吕红伟 马晓欣 +1 位作者 柯孝瑜 李艳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培养Ishikawa细胞,不同浓度的多西他赛作用48 h后,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多西他赛对Ishikawa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多西他赛对Ishikawa细...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培养Ishikawa细胞,不同浓度的多西他赛作用48 h后,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多西他赛对Ishikawa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多西他赛对Ishikawa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多西他赛引起细胞阻滞在G1~S期,细胞凋亡率增加,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对多西他赛具有药物敏感性,多西他赛对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多西紫杉醇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 细胞凋亡 ISHIKAWA细胞
下载PDF
年轻妇女患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腺癌I期:有妊娠需求者能否进行保守治疗?法国一项多中心调查结果(法)
3
作者 Le Digabel J.-F. Gariel C. +1 位作者 Catala L. 李欢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 2006年第6期43-43,共1页
Objectives.- To analyse the carcinological and obstetrical results of young women with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or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treated in a conservative way to allow pregnancy. Patients and met... Objectives.- To analyse the carcinological and obstetrical results of young women with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or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treated in a conservative way to allow pregnancy. Patient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3 cases (5 adenocarcinomas and 8 atypical hyperplasias) followed in 8 French centers between 1997 and 2004. Results.- After 4.6 month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residual lesions in 61.5% of the cases. Progestatives seem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Tumoral regression makes it possible to plan a pregnancy, with childbirth in 25% of the cases. In these frequently infertile patients, all the techniques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can be used. Recurrences are not rare after hormonal treatment (37.5% ), so, total hysterectomy is justified after delivery.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young women with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or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stage I can be considered in some cases to enable pregn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增生 非典型增生 保守治疗 年轻妇女 妊娠 调查结果 法国 需求者 多中心
下载PDF
多功能蛋白聚糖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黄伟龙 李静玲 韦海明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多功能蛋白聚糖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选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因子宫内膜样腺癌入院患者120例,收集临床及病理数据,对各病例多功能蛋白...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多功能蛋白聚糖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选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因子宫内膜样腺癌入院患者120例,收集临床及病理数据,对各病例多功能蛋白聚糖表达水平进行评分,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多功能蛋白聚糖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多功能蛋白聚糖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分期有显著相关性;与患者总生存期呈负相关。年龄、分级、分期、多功能蛋白聚糖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密切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多功能蛋白聚糖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功能蛋白聚糖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它可能是子宫内膜样腺癌潜在的预后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蛋白聚糖 子宫内膜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ROR1、ROR2表达变化与上皮间质转化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杨丽媛 李彤彤 +1 位作者 王兆勇 贾添涵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A)组织中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ROR)1、ROR2表达变化与上皮间质转化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62例接受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治疗的EA患者,收集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OR1、ROR2及EM...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A)组织中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ROR)1、ROR2表达变化与上皮间质转化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62例接受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治疗的EA患者,收集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OR1、ROR2及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EA患者癌组织ROR1、ROR2阳性率,Spearman相关性分析癌组织中ROR1、ROR2表达与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OR1、ROR2表达与EA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OS)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E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ROR1、Vimentin阳性率较高,ROR2、E-cadherin阳性率较低(P均<0.05)。与FIGO分期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FIGO分期Ⅲ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ROR1阳性率升高,ROR2阳性率降低(P均<0.05)。ROR1阳性与阴性患者5年OS分别为72.13%(88/122)、90.00%(36/40)。癌组织ROR1与E-cadherin呈负相关,与Vimentin呈正相关(P均<0.05),ROR2与E-cadherin呈正相关,与Vimentin呈负相关(P均<0.05)。ROR1阳性患者5年OS低于阴性患者,ROR2阳性患者5年OS高于ROR2阴性患者(P均<0.05)。FIGO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ROR1阳性是影响EA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R2阳性则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EA组织中ROR1表达升高、ROR2表达降低,二者可能通过促进EMT导致患者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 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 子宫内膜 上皮间质转化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微小RNA-181c-5p和Kruppel样因子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娟 王琰琰 +1 位作者 周静祎 关雪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52-555,共4页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微小RNA-181c-5p(miR-181c-5p)和Kruppel样因子6(KLF6)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9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微小RNA-181c-5p(miR-181c-5p)和Kruppel样因子6(KLF6)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9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术后组织中miR-181c-5p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LF6的表达。应用线性相关分析观察miR-181c-5p和KLF6的关系,应用K-M生存分析观察miR-181c-5p和KLF6与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miR-181c-5p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KLF6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iR-181c-5p与KLF6表达与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宫颈管累犯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均P<0.05),且两者具有正相关性,两者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相关(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iR-181c-5p和KLF6均异常表达且具有正相关性,联合检测miR-181c-5p和KLF6的表达对判断肿瘤预后可能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子宫内膜 微小RNA-181c-5p Kruppel样因子6 相关性 预后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NuSAP1、MFN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谢旭 张欣萍 +1 位作者 郭丽萍 许欣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709-171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A)组织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E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A)组织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E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NuSAP1、MFN2阳性表达率,分析癌组织NuSAP1、MFN2阳性表达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出院后随访3年,完成随访112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NuSAP1、MFN2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的预后差异,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E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EA癌组织NuSAP1阳性表达率为72.3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5.54%,MFN2阳性表达率为38.0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8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Ⅱ~Ⅲ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癌组织中NuSA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68%、83.54%、96.15%、90.63%,明显高于FIGO临床分期Ⅰ期的60.29%、高分化的57.14%、无淋巴结转移的55.79%、浅肌层浸润癌组织的66.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临床分期Ⅱ~Ⅲ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癌组织中MFN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87%、30.38%、7.69%、15.63%,明显低于FIGO临床分期Ⅰ期的52.94%、高分化的52.38%、无淋巴结转移的46.32%、浅肌层浸润癌组织的4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NuSAP1阴性表达组和MFN2阳性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0%和87.80%,明显高于NuSAP1阳性表达组的69.51%和MFN2阴性表达组的6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患者组织中NuSAP1阳性表达率升高,MFN2阳性表达率降低,NuSAP1、MFN2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分化、FIGO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深肌层浸润有关,且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提示NuSAP1、MFN2可能参与了EA患者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 线粒体融合蛋白2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放置曼月乐环后的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
8
作者 张金一 舒莉 +2 位作者 俞梦琪 周谊 赵宇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92-494,497,共4页
曼月乐环在妇科疾病中应用广泛,其适应证主要是避孕及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过多。其抗内膜增殖功能对子宫内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为有保留生育能力需求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手术替代治疗方案。笔者探讨1例罕见的置入曼月乐环后... 曼月乐环在妇科疾病中应用广泛,其适应证主要是避孕及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过多。其抗内膜增殖功能对子宫内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为有保留生育能力需求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手术替代治疗方案。笔者探讨1例罕见的置入曼月乐环后原发性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癌的病例。提出了曼月乐环用于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月乐环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增生
下载PDF
Yes相关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9
作者 王文湛 张三元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 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并行全面分期手术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病例共56例,年龄43~69岁(中位年龄为54岁),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且不合并其他... 目的 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并行全面分期手术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病例共56例,年龄43~69岁(中位年龄为54岁),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且不合并其他系统肿瘤。对病理组织库中已行取材、石蜡包埋处理的对应病例癌、癌旁组织蜡块进行IHC法(切片、制片、一抗孵育、二抗孵育、脱水、封片)检测YAP表达情况,并分别计算高、低表达例数。比较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及正常癌旁组织YAP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比较其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YAP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YAP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及胞浆中,且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 YAP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作为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P 子宫内膜 Hippo信号通路
下载PDF
β-肌动蛋白、高迁移率蛋白A2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杨立芬 何建清 尹立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98-803,共6页
目的:探讨β肌动蛋白(ACTB)、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6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 目的:探讨β肌动蛋白(ACTB)、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6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检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CTB、HMGA2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特征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ACTB、HMGA2表达差异,术后定期电话随访至2022年10月,分析ACTB、HMG GA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ACTBmRNA及HMGA2mRNA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其相应癌旁组织(3.65±1.09比1.12±0.36,P<0.05)及(5.03±1.46比1.65±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期、深层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CTBmRNA、HMGA2mRNA表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P<0.05).中位随访48(24~6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62例,ACTBmRNA、HMG GA2mRNA高表达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总生存率为59.1%、61.3%,低于低表达患者的81.2%、79.0%(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ACTBmRNA高表达、HMGA2mRNA高表达是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CTBmRNA、HMGA2mRNA表达上调,且与子宫内膜腺癌恶性进展和总生存率低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Β-肌动蛋白 高迁移率蛋白A2 预后
下载PDF
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价值分析
11
作者 孟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1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单纯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所有患者S100蛋白... 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单纯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所有患者S100蛋白水平,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灵敏度、准确度,比较两组S100蛋白表达情况及不同临床分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S10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S100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分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S100蛋白表达水平比较,Ⅲ期>Ⅱ期>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灵敏度为96.15%(75/78),准确度为96.25%(77/80)。结论:免疫组化技术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免疫组化技术 S100蛋白
下载PDF
WISP2和Slug表达与早期低危子宫内膜腺癌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月霞 任艳霞 +1 位作者 杨晓艳 李琨琨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9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探讨癌组织中WISP2和Slug表达与早期低危子宫内膜腺癌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病理检查确诊的早期低危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共56例,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分为两组:无远处转移组(n=32)和远处转移组(n=24)。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目的探讨癌组织中WISP2和Slug表达与早期低危子宫内膜腺癌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病理检查确诊的早期低危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共56例,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分为两组:无远处转移组(n=32)和远处转移组(n=24)。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种组织中的WISP2和Slug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WISP2在无远处转移者中阳性表达率为53.13%(17/32),WISP2在远处转移者中阳性表达率为16.67%(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ug在无远处转移者中阳性表达率为25.00%(8/32),Slug在远处转移者中,阳性表达率为70.83%(1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WISP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的Slu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早期低危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癌组织中WISP2阴性、Slug阳性表达者容易发生远处转移,生存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P2 SLUG 子宫内膜 远处转移 预后
下载PDF
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影响因素及其与MELF浸润的关系
13
作者 黄相艳 王富强 +2 位作者 段情 王苗苗 李秀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630-3634,共5页
目的:探讨病理分级1-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影响因素及与微囊性/伸长/碎片状(microcystic,elongated,and fragmented,MELF)浸润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多证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01月至2017年06月于我院诊治病... 目的:探讨病理分级1-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影响因素及与微囊性/伸长/碎片状(microcystic,elongated,and fragmented,MELF)浸润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多证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01月至2017年06月于我院诊治病理分级1-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共266例,由高年资病理医生重新阅片,根据是否存在MELF浸润分为MELF组(40例)和非MELF组(226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及随访生存资料,采用多因素法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和5年无进展生存独立影响因素,并进一步评估MELF浸润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MELF组CA125水平、子宫颈间质侵犯比例、子宫肌层侵犯达1/2以上比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比例及脉管癌栓比例均显著高于非MELF组(P<0.05)。整体人群MELF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低于非MELF组(P<0.05);FIGOⅠ期和FIGOⅡ期患者中非MELF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MELF组(P<0.05);FIGOⅢ期患者中MELF组和非MELF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ELF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ELF浸润与脉管癌栓均是无进展生存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ELF浸润用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疾病进展风险预测具有良好效能,AUC分别为0.82(95%CI:0.70~0.90)、0.84(95%CI:0.74~0.96)。结论:MELF浸润与CA125水平、子宫颈间质侵犯、子宫肌层侵犯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有一定相关性;MELF浸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存在更高盆腔淋巴结转移及疾病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预后 微囊性/伸长/碎片状浸润 淋巴结转移 无进展生存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MRI多模型参数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
14
作者 任继鹏 张梦 +3 位作者 刘旺毅 李学坤 殷慧佳 韩东明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6-401,共6页
目的探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单指数、双指数和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在子宫内膜样腺癌(EA)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为EA的50例病人的IVIM成像资料,平均年龄(53.1±7.9)岁。根据免疫组化结... 目的探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单指数、双指数和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在子宫内膜样腺癌(EA)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为EA的50例病人的IVIM成像资料,平均年龄(53.1±7.9)岁。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人分为MSI组(20例)和微卫星稳定(MSS)组(30例)。在IVIM成像各参数伪彩图上分别测量单指数模型参数[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stand)],双指数模型参数[真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和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分布扩散系数(DDC)、扩散异质性指数(α)]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比较MSI组和MSS组间一般资料及IVIM成像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IM成像各参数及3种指数模型鉴别MSI状态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MSI组病人的年龄和肿瘤最大径均高于MSS组,且MSI组的ⅢA和ⅠB期病人占比高于MSS组,而ⅠA期病人占比低于MSS组(均P<0.05)。MSI组的ADCstand、D、f和DDC值均小于MSS组,α值大于MSS组(均P<0.05);2组间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个参数中,α值的诊断效能最高,AUC值为0.777,诊断敏感度为95.00%,特异度为56.67%,ADCstand、D、DDC和f的AUC值依次减低;在3种模型中,拉伸指数模型的AUC值最高(0.855),诊断敏感度为95.00%,特异度为80.00%,其次为双指数模型和单指数模型。结论IVIM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定量参数均可用于无创评估EA的MSI状态,拉伸指数模型在3种模型中的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微卫星不稳定状态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子宫中肾样腺癌1例
15
作者 王亚霓 刘蓉 +2 位作者 王艳茹 史维晨 胡建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8-89,共2页
患者女性,76岁,绝经26年,阴道少量出血2个月余伴间断右下腹隐痛,于本院门诊行妇科阴超检查。于宫内探及一回声不均团块,大小约5.9 cm×5.4 cm×4.1 cm。入院后检查示HPV-43阳性;肿瘤七项:CA1254766 U/ml,CA19929.18 U/ml,HE 437... 患者女性,76岁,绝经26年,阴道少量出血2个月余伴间断右下腹隐痛,于本院门诊行妇科阴超检查。于宫内探及一回声不均团块,大小约5.9 cm×5.4 cm×4.1 cm。入院后检查示HPV-43阳性;肿瘤七项:CA1254766 U/ml,CA19929.18 U/ml,HE 4379.00 pmol/L;腹部+盆腔CT可见子宫软组织密度团块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肾样 子宫内膜 子宫 子宫恶性肿瘤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手术后生存时间预测模型建立
16
作者 张丽 董冰莹 +1 位作者 袁小丽 陈小斌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建立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A)手术后生存时间预测模型,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可视化评估术后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至2015年SEER数据库2468例OEA术后患者,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绘制3年... 目的:建立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A)手术后生存时间预测模型,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可视化评估术后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至2015年SEER数据库2468例OEA术后患者,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绘制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及校准图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Cox回归模型结果表明,OEA手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为年龄、组织学分级、T分期、M分期。R语言建立3年和5年的生存率Nomogram模型,能迅速预测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ROC曲线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校准图结果表明该模型校准能力较好。结论:建立有效Nomogram预测模型有助于对手术后OEA患者生存率进行评估,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 SEER数据库 COX回归模型 Nomogram模型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肉瘤伴绒毛膜癌分化一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邬慧倩 倪亨吏 李建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2-74,共3页
子宫内膜癌伴滋养细胞分化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迄今只报告了33例,子宫内膜癌以子宫内膜样腺癌最多见,也可以是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或癌肉瘤等成分[1]。在绝大多数病例中,伴有绒毛膜癌分化具有高度侵袭的临床病程,转移率及死亡率较高... 子宫内膜癌伴滋养细胞分化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迄今只报告了33例,子宫内膜癌以子宫内膜样腺癌最多见,也可以是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或癌肉瘤等成分[1]。在绝大多数病例中,伴有绒毛膜癌分化具有高度侵袭的临床病程,转移率及死亡率较高。在其他部位亦可发生伴滋养细胞分化的癌,包括卵巢、乳腺、结直肠和泌尿系统[1-5]。本文报告1例子宫内膜癌肉瘤伴绒毛膜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 临床病程 透明细胞 子宫内膜 肉瘤 浆液性 子宫内膜 滋养细胞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影像学敏感性及病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晓慧 洛若愚 谭爱丽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5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AM)对子宫内膜样腺癌(EEC)的术前诊断和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并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全面手术-病理分期证实为EEC的15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AM的...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AM)对子宫内膜样腺癌(EEC)的术前诊断和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并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全面手术-病理分期证实为EEC的15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AM的患者纳入A组,未合并AM的EEC患者纳入B组。探讨AM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理进展及预后的影响。结果153例EEC患者中有46例合并AM,发生率为29.87%。B组患者处于绝经状态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76.6%vs.54.3%,P=0.006);A组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15.2%vs.36.4%,P=0.009)、盆腹腔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符合率(26.1%vs.50.5%,P=0.005)、诊刮病理符合率(56.5%vs.83.2%,P=0.000)均明显低于B组;与B组相比,A组患者肿瘤高中分化比例较高(93.5%vs.79.4%,P=0.000)、手术-病理分期处于早期的比例也较高(87.0%vs.60.7%,P=0.001)、肿瘤的深肌层浸润率较低(15.2%vs.32.7%,P=0.026)。结论合并AM的EEC患者会有更早的病理分期、更少的深肌层浸润发生、更好的肿瘤分化,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病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 预后
下载PDF
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HE4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岳晓宁 贺小玉 +1 位作者 张亚婷 王成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26-1032,共7页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态增强MRI(DCE-MRI)半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对子宫内膜样腺癌(EAC)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91例EAC患者[年龄32~76岁,平均(53.4±9.3)岁]的临床...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态增强MRI(DCE-MRI)半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对子宫内膜样腺癌(EAC)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91例EAC患者[年龄32~76岁,平均(53.4±9.3)岁]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3.0T盆腔MRI检查(包括T_(1)WI、T 2WI、DWI、DCE)及血清HE4检测。对DCE-MRI及DWI图像分别进行后处理,测量病灶的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上升斜率(MSI)、达峰时间(TTP)、最大下降斜率(MSD)和ADC值。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将EAC分成高级别组(G3)和低级别组(G1~G2),比较两组间各项MRI后处理参数及血清HE4水平,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各单一有效参数及联合诊断模型对EAC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ADC、PEI、MSI值及血清HE4水平在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EAC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PEI、MSI值及血清HE4水平预测高级别E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8、0.776、0.720和0.781;这4项指标建立的联合诊断模型预测高级别EAC的AUC为0.954,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90.91%,且其诊断效能优于PEI、MSI值及血清HE4水平(Z=3.874、3.908、2.768,均P<0.05)。结论:DCE-MRI半定量参数、ADC及血清HE4水平可以用来术前预测高级别EAC,MRI多参数联合血清HE4水平建立的联合模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肿瘤分级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人附睾蛋白4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策略
20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4年第7期74-75,共2页
一、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即宫体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的20%~30%,仅次于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多数发病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57~61岁,超... 一、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即宫体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的20%~30%,仅次于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多数发病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57~61岁,超过75%发生于50岁以上妇女。子宫内膜癌中80%以上为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样腺癌,若能够及时就诊,约75%左右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得到早期诊治,而且应用手术切除子宫、激素治疗等综合管理,可明显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期 围绝经期 子宫内膜 激素依赖型 妇科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 上皮性恶性肿瘤 宫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