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llumina测序分析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4
1
作者 丘甜美 蔡慧华 +1 位作者 何援利 莫沁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88-592,共5页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比较不同严重程度宫腔粘连(IUA)患者与健康育龄期女性的子宫内膜菌群的差异。方法:采集20例轻度IUA患者(IUA-L)、26例中重度IUA(IUA-M/H)及21例子宫内膜正常女性(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对样本进行细菌基因组DN...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比较不同严重程度宫腔粘连(IUA)患者与健康育龄期女性的子宫内膜菌群的差异。方法:采集20例轻度IUA患者(IUA-L)、26例中重度IUA(IUA-M/H)及21例子宫内膜正常女性(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对样本进行细菌基因组DNA提取、16S r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比较3组子宫内膜菌群物种丰度结构及多样性。结果:在菌门水平,所有研究对象的子宫内膜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组成,三个组中变形菌门高达67.16%。在菌属水平,IUA组子宫内膜克雷伯氏菌属、希瓦氏菌属、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增加(31.44%、15.50%、8.77%,9.51%、15.32%、4.53%,7.11%、16.00%、6.95%)。IUA-L组和IUA-M/H组的Alpha多样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P=0.030);轻度IUA组与对照组的子宫内膜菌群构成在总体上可区分(P=0.022)。结论:IUA患者与子宫内膜正常女性的子宫内膜菌群构成存在差异,主要改变优势菌群的组成比例,且分布欠均匀、群落结构相似度较低。IUA发病可能与子宫内膜菌群改变有关,维持子宫腔内微生态平衡有利于子宫内膜损伤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子宫内膜菌群 高通量测序 16S rRNA
下载PDF
女性阴道和子宫内膜菌群与反复着床失败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芬婷 李蓉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41-944,共4页
反复着床失败已经成为辅助生殖技术亟需解决的重点难题之一,其发病原因不明,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紊乱与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胚胎着床失败及妊娠结局息息相关,这或是提高辅助生殖胚胎着床率的突... 反复着床失败已经成为辅助生殖技术亟需解决的重点难题之一,其发病原因不明,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紊乱与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胚胎着床失败及妊娠结局息息相关,这或是提高辅助生殖胚胎着床率的突破点之一。本文主要总结女性阴道和子宫内膜菌群紊乱与反复着床失败之间的关系,分析女性生殖道菌群影响胚胎着床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反复着床失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 子宫内膜菌群 反复着床失败 潜在机制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