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1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
1
作者 肖莉 齐慧丽 +3 位作者 洪蕾 许沙 王继祥 张良良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 探讨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3年4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行阴道超声检查的126例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分为组1... 目的 探讨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3年4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行阴道超声检查的126例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分为组1(无异常出血,n=72)、组2(异常出血,n=54),所有患者均行阴道超声(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以及剖宫产缝线方式等)以及子宫切口憩室超声特征(憩室形态、憩室容积、憩室长度、憩室深度以及残余肌层厚度等)的差异,建立基于临床及超声特征的预测模型,探索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价此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间剖宫产次数、子宫位置、子宫内膜厚度、憩室深度、憩室长度、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是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87、10.385、4.658、12.892、0.001,P<0.05),与各单因素相比,此模型预测子宫异常出血的AUC为0.936,高于各单因素(AUC=0.567、0.705、0.836、0.895、0.870,P<0.05),该联合预测模型以-6.28为截断值时,敏感度为87.04%,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89.68%,且与临床诊断结果有良好一致性(Kappa=0.789,P<0.001)。结论 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合并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超声及临床特征对预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憩室 阴道三维超声 剖宫产术 子宫异常出血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袁雪青 朱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4期2343-2347,共5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的修复效果,并为瘢痕妊娠的治疗提供潜在策略。方法实验在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实验时间为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选取雌性特定病原体自由级Sprague-Dawley(SPF级SD)大...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的修复效果,并为瘢痕妊娠的治疗提供潜在策略。方法实验在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实验时间为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选取雌性特定病原体自由级Sprague-Dawley(SPF级SD)大鼠120只,7~8周龄,体质量为300~35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只。通过连续两次的剖宫产建立大鼠子宫憩室模型并通过B超和组织学验证。对照组接受0.2 ml的局部生理盐水注射和0.5 ml的尾静脉生理盐水注射;实验组-点位注射组局部注射0.2 ml的MSCs凝胶;实验组-尾静脉注射组通过尾静脉注射0.2 ml MSCs凝胶。对3组子宫切口瘢痕的修复效果进行观察,系统记录大鼠的饮食、饮水和精神状态表现。给药结束后第4周处死并解剖大鼠,对其脏器进行观察。进一步取子宫组织样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测子宫肌层和内膜的厚度,并计算子宫内膜缺陷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阳性面积百分比。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实验组中正常饮食、饮水、精神状态正常的大鼠比例高于对照组[72.5%(58/80)比52.5%(21/40)、76.3%(61/80)比42.5%(17/40)、70.0%(56/80)比47.5%(1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4、13.35、6.46,均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点位注射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体增生、少量纤维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肌层见巨噬细胞、手术缝线。尾静脉注射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体增生、少量纤维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肌层见巨噬细胞、手术缝线。尾静脉注射组与点位注射组的基层厚度、内膜厚度、α-SMA阳性面积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116.32±4.59)μm比(109.21±5.73)μm比(74.23±6.30)μm、(200.34±7.21)μm比(156.98±6.98)μm比(119.55±7.38)μm、(32.99±1.26)%比(25.93±1.33)%比(20.59±1.48)%],TGF-β1阳性面积百分比、子宫内膜缺陷均低于对照组[(14.11±1.01)%比(17.54±1.08)%比(20.09±1.13)%、35.00%(14/40)比62.50%(25/40)比100.00%(4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0.86、1264.19、836.93、311.99,χ^(2)=37.86,均P<0.05)。结论脐带MSCs能促进子宫憩室的修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望为子宫切口后瘢痕形成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造模 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陈猛 陈克功 +1 位作者 李欢欢 杜媛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8-404,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1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行剖宫产术的2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肌层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3层缝合组(124例)... 目的:探讨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1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行剖宫产术的2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肌层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3层缝合组(124例)和双层缝合组(116例);另根据术后是否形成CSD将产妇分为CSD组(23例)和非CSD组(217例)。对比3层缝合组与双层缝合组产妇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D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①3层缝合组产妇的子宫肌层瘢痕厚度显著高于双层缝合组(7.06±2.09 mm vs.5.68±1.97 mm);而CSD形成情况(4.03%vs.15.52%)和憩室大小(0.36±0.09 ml vs.0.47±0.12 ml)则显著低于双层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分析示,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2次、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择期)是影响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子宫肌层3层缝合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③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显示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以及是否进行3层缝合所占权重均较高,经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结论:CSD的形成与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等指标有关,临床应重点关注,此外,子宫肌层3层缝合可降低CSD的形成概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层 剖宫产 子宫切口憩室 3层缝合 双层缝合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预防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缺损形成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陈伟鸿 王轶群 李卫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60-265,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预防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缺损(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PCSD)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于江苏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产科行剖宫产分娩...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预防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缺损(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PCSD)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于江苏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产科行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151例,随机分为体尾组(n=51)、宫角+体尾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行常规产后护理,体尾组于剖宫产术后6 h采用2个电极片分别贴至宫体的体表投影部位和骶尾部,宫角+体尾组于剖宫产术后6 h采用4个电极片分别贴至双侧宫角体表投影、宫体体表投影和骶尾部,行TENS治疗,20 min/次,1次/d,连续3 d;3组分别于产后6周和6个月行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产后6周和6个月子宫大小、憩室形成数量及憩室大小。结果:3组间产妇产后6周和6个月时子宫长度、宽度及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个月时子宫均明显小于产后6周(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体尾组和宫角+体尾组产后6周、6个月PCSD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体尾组和宫角+体尾组之间PCSD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CSD形成者产后6周与6个月憩室宽度、深度及残存肌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6 h行TENS可显著降低PCSD形成,采用2个电极片或4个电极片通路对降低PCSD形成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缺损 剖宫产 憩室
下载PDF
对照分析阴式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魏巍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92-94,共3页
目的 比较阴式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切口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2例疑似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阴式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阴式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子... 目的 比较阴式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切口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2例疑似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阴式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阴式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结果 ,比较阴式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以及不同子宫切口妊娠分型诊断准确率。结果 102例疑似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诊断阳性75例(73.53%),其中混合型28例(37.33%)、单纯妊娠囊型32例(42.67%)、嵌入型15例(20.00%);阴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阳性75例(73.53%),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阳性74例(72.55%)。阴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切口妊娠诊断敏感度98.67%、特异度96.30%与符合率98.04%均高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86.67%、66.67%、81.37%(P<0.05)。阴式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混合型、单纯妊娠囊型、嵌入型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准确率对比,结果未见差异性(P>0.05)。结论 相较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阴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价值更高,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式 腹部 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切口妊娠
下载PDF
评价超声检查在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刘丽 张秀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在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遴选定期在本院产检的53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接收时间段为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所有产妇分别进行经腹超声检查、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金标准为术后...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在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遴选定期在本院产检的53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接收时间段为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所有产妇分别进行经腹超声检查、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金标准为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超声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比较不同超声检查方式的相关参数。结果:经腹部+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子宫瘢痕显影率(100.00%)以及RI(0.60±0.14)、PI(1.21±0.22)、VFI(7.32±1.89)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型情况、超声影像学图像情况方面,不同检查方式的数据相近,P>0.05。结论:超声检查应用于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切口 瘢痕妊娠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疗效评价
7
作者 肖香连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1期147-150,共4页
目的 评价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湘雅常德医院收治的子宫切口憩室患者48例进行分析。遵从随机抽样分组法平均分组,24例行经阴道手术治疗者归入对比组,24例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 目的 评价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湘雅常德医院收治的子宫切口憩室患者48例进行分析。遵从随机抽样分组法平均分组,24例行经阴道手术治疗者归入对比组,24例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者归入治疗组。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的差异性。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比组,但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的切口憩室愈合情况优于对比组,治疗组的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对比组,治疗组的治疗疗效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比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5)。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切口憩室可以减小切口憩室的面积、甚至憩室完全消失,提高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症状,同时该手术能缩短术后排气时间、阴道流血时间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腹腔镜 手术 子宫切口憩室 治疗疗效
下载PDF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子宫切口妊娠诊断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王敏 吴斌 李祥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 评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应用在子宫切口妊娠(CSP)诊断中的效果及对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的52例疑似CSP患者,均接受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S)、TVCDS检查,参照手术结果,评价2种超声技术的诊断... 目的 评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应用在子宫切口妊娠(CSP)诊断中的效果及对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的52例疑似CSP患者,均接受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S)、TVCDS检查,参照手术结果,评价2种超声技术的诊断效能、不同分型检出率。结果 52例疑似CSP患者最终确诊42例,其中TVCDS准确度(83%)、灵敏度(88%)高于TACDS(63%和62%)(P<0.05),二者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果显示42例CSP患者中混合包块型14例、单纯妊娠囊型25例、宫腔型3例,其中TVCDS混合包块型检出率(93%)、单纯妊娠囊型检出率(92%)、总检出率(88%)均高于TACDS(57%、64%与62%),(P<0.05),二者宫腔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CDS可以提高CSP诊断准确度、灵敏度,提高CSP分型检出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子宫切口妊娠 检出率
下载PDF
三种治疗方案对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效果比较
9
作者 王海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1896-1899,共4页
目的:探究三种治疗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C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联合手术组(采用妊娠病灶切除术联合子宫瘢痕修补术,n=53)、子宫... 目的:探究三种治疗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C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联合手术组(采用妊娠病灶切除术联合子宫瘢痕修补术,n=53)、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n=47)、药物组[采用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药物预处理行清宫术,n=36]。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卵巢储备功能,并观察各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自诉并发症情况,同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24个月随访,了解其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联合手术组、UAE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0.57%、82.98%,均高于药物组的47.22%(P<0.05);治疗后,三组E_(2)、FSH、FSH/LH均出现升高,但联合手术组、药物组较UAE组偏低(P<0.01),同时联合手术组E_(2)、FSH、FSH/LH亦明显低于药物组(P<0.01);三组LH、AFC均出现降低,但联合手术组、药物组较UAE组偏高(P<0.01),同时联合手术组亦明显高于药物组(P<0.01);联合手术组、UAE组各项预后指标数值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联合手术组、药物组的成功妊娠率均明显高于UAE组,而不良妊娠率则低于UAE组(P<0.05),同时联合手术组妊娠率、成功妊娠率均明显高于药物组,而不良妊娠率则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对比UAE和MTX联合米非司酮预处理行清宫术,采用联合手术组治疗CSP整体治疗效果更佳,且对患者卵巢储蓄功能影响小,预后情况好,安全性高。对于没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三种治疗方式均可选用,临床上可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治疗方案 卵巢储备功能
下载PDF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杨燕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憩室恢复情况、...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憩室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憩室深度、憩室宽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2.86%、5.71%,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22.86%,(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效果显著,能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 子宫切口憩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子宫切口瘢痕修剪后双层缝合子宫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形成、瘢痕恢复的影响
11
作者 郑晓霞 鲁顺琼 +1 位作者 全秀琴 黄静琳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3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修剪后双层缝合子宫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PCSD)形成、瘢痕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再次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单层组(n=40,使用单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和双层组(n=40,子宫切口瘢痕修剪后使用双层缝合子...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修剪后双层缝合子宫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PCSD)形成、瘢痕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再次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单层组(n=40,使用单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和双层组(n=40,子宫切口瘢痕修剪后使用双层缝合子宫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康复指标、PCSD形成情况及疤痕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及术后康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层组发生瘢痕憩室形成率低于单层组,憩室容积及憩室肌层厚度小于单层组(P<0.05);双层组疤痕有效恢复率为90.00%明显高于单层组72.50%(P<0.05)。结论子宫切口瘢痕修剪后行双层缝合子宫切口,可减少再次剖宫产术患者PCSD的发生,降低憩室容积及憩室肌层厚度,促进疤痕的恢复,且对患者术后康复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瘢痕修剪 双层缝合 剖宫产 子宫瘢痕缺损
下载PDF
子宫瘢痕折叠缝合术预防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的作用
12
作者 朱燕萍 徐雪芬 《浙江实用医学》 2023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分析子宫瘢痕折叠缝合术预防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CSD)发生的作用。方法选择浙江省海盐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择期行再次剖宫产的孕妇1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折叠缝合组与常规缝合组,每组80例。常规缝合组瘢痕切口处... 目的分析子宫瘢痕折叠缝合术预防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CSD)发生的作用。方法选择浙江省海盐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择期行再次剖宫产的孕妇1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折叠缝合组与常规缝合组,每组80例。常规缝合组瘢痕切口处行双层缝合,选择原瘢痕上1cm处作为切口,胎儿娩出后用I号可吸收线行子宫切口全肌层连续缝合,再连续缝合浆膜层;折叠缝合组切口位置同常规缝合组,在缝合切口前下推膀胱达原切口薄弱处下方,以I号可吸收线于原切口薄弱处下方肌层约3mm处进针,自下而上沿肌层纵行折叠缝合后与切口上缘肌层全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再连续缝合浆膜层。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6周、3个月、6个月CSD的发生率及超声参数。结果术后6周,折叠缝合组与常规缝合组C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折叠缝合组CS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折叠缝合组CSD产妇缺陷宽度、缺陷深度均明显小于常规缝合组,子宫疤痕处肌层厚度大于常规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再次剖宫产术中子宫瘢痕折叠缝合术更利于剖宫产切口愈合,可降低CSD的发生率,减轻CSD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 子宫切口憩室 子宫瘢痕折叠缝合
下载PDF
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患者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覃碧芳 廖小雯 +2 位作者 邓志贤 邱佩嫦 林钻娣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患者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经阴道彩色超声筛查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且药物流产排胎后经B超证实宫内存在组织物残留的患者,随机... 目的:探讨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患者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经阴道彩色超声筛查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且药物流产排胎后经B超证实宫内存在组织物残留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情况、临床指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水平、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次月经干净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宫腔内残留物排出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米非司酮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患者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的效果更优,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宫腔内残留物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憩室 药物流产 米非司酮 屈螺酮炔雌醇
下载PDF
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的效果
14
作者 聂小燕 薛芳芳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735-1736,共2页
目的 探讨与分析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诊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予阴式手术治疗,记录与随访两组患者... 目的 探讨与分析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诊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予阴式手术治疗,记录与随访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研究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的切口憩室深度与憩室宽度均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1年,研究组的宫内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促进降低切口憩室深度与憩室宽度,提高患者的随访宫内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腹腔镜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 宫内妊娠 切口憩室深度 憩室宽度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陶霞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后形成子宫切口憩室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8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术后随访2个月期间形成瘢痕子宫切口憩室产妇的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84例瘢痕子宫再次... 目的探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后形成子宫切口憩室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8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术后随访2个月期间形成瘢痕子宫切口憩室产妇的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8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术后随访2个月期间未形成瘢痕子宫切口憩室产妇的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查阅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后形成瘢痕子宫切口憩室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生组产妇剖宫产次数多、子宫后位、围术期胎膜早破、子宫切口缝合方式与未发生组患者对比(P<0.05),两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P>0.05);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次数多、子宫后位、围术期胎膜早破、子宫切口单层缝合是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产妇术后形成瘢痕子宫切口憩室的影响因素可能为剖宫产次数多、子宫后位、围术期胎膜早破、子宫切口单层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子宫切口憩室 剖宫产 胎膜早破 子宫后位
下载PDF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症及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婷 杨美兰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对子宫切口憩室(PCSD)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行剖宫产产妇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子宫下段分层缝合术,观察组予以子宫下段全层缝合...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对子宫切口憩室(PCSD)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行剖宫产产妇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子宫下段分层缝合术,观察组予以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PCSD发生率、PCSD容积及周围厚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24h出血量、恶露持续天数及产后血红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PCSD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子宫切口憩室容积为(0.31±0.04)mm2,低于对照组的(0.45±0.06)mm2,子宫切口憩室周围厚度为(7.35±0.76)mm,高于对照组的(6.02±0.62)mm( P <0.05)。 结论: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更佳,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PCSD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 子宫下段分层缝合术 并发症 子宫切口憩室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B超引导下清宫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研究
17
作者 熊坚红 刘春花 方淑芬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0期1514-1515,1518,共3页
目的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B超引导下清宫子宫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ency,CSP)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CSP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甲氨蝶呤(MTX)化疗+清宫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B超引导下清宫子宫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ency,CSP)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CSP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甲氨蝶呤(MTX)化疗+清宫治疗,观察组行HIFU+B超引导下清宫治疗。比对两组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HCG下降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一次性治疗成功率和发热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HCG下降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治疗成功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B超引导下清宫的运用,疗效更理想,改善作用好,可以最大限度保留生育功能,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切口妊娠 B超引导下清宫
下载PDF
基于频数分析中药治疗气虚血瘀和瘀热互结型子宫切口憩室用药规律
18
作者 徐玉珂 陈智聪 +2 位作者 朱长刚 高建明 潘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探析中医临床治疗病机为气虚血瘀、瘀热互结的子宫切口憩室的组方用药特色。方法:根据2016年1月—2021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文献,提取方药信息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对药物频数、性味归经频数... 目的:探析中医临床治疗病机为气虚血瘀、瘀热互结的子宫切口憩室的组方用药特色。方法:根据2016年1月—2021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文献,提取方药信息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对药物频数、性味归经频数、类别频数、剂量频数、经典名方和自拟方频数展开分析。结果: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味药依次是黄芪、党参和当归;药味多为甘、苦、辛,药性以平、温多见,主要入肝经、脾经、肺经、肾经、心经和胃经;药类频次显示补虚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收涩药和理气药是最常用的类别;剂量上10g使用频率最高;失笑散、生化汤是临床治疗此病的常用经典名方,方剂的自拟以尤昭玲、陈慧侬等为代表。结论:目前中医临床选方用药治疗子宫切口憩室多以益气、止血、祛瘀、清热为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憩室 气虚血瘀 瘀热互结 中医治疗 频数分析
下载PDF
左炔诺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所致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晓茹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左炔诺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38例诊断为子宫切口憩室并由其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无生育要求并接受治疗的病例资料,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左炔诺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38例诊断为子宫切口憩室并由其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无生育要求并接受治疗的病例资料,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患者通过宫腔内放置左炔诺酮宫内释放系统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避孕药妈富隆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月经期、经量、不良反应进行随访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22%,观察组效果优于治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左炔诺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月经期,减少月经量,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憩室 异常子宫出血 左炔诺酮宫内释放系统 妈富隆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应用连续缝合与锁边缝合子宫切口的效果对比
20
作者 雷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6期56-5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术中应用连续缝合与锁边缝合子宫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资溪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分娩的13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子宫切口缝合方式划分为2组,其中67例产妇应用锁边缝合方式为对照组,... 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术中应用连续缝合与锁边缝合子宫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资溪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分娩的13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子宫切口缝合方式划分为2组,其中67例产妇应用锁边缝合方式为对照组,另68例产妇应用连续缝合方式为试验组,分析对比2组产妇围术期相关指标、随访瘢痕憩室相关情况、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恶露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瘢痕残余肌层厚度、总肌层厚度均比对照组厚,瘢痕憩室容积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子宫切口愈合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剖宫产术分娩产妇中应用连续缝合方式缝合子宫切口相比锁边缝合方式效果更好,有助于改善产妇瘢痕憩室相关情况,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切口 连续缝合 锁边缝合 瘢痕憩室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