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多糖诱导大鼠子宫内膜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作者 夏燕 刘露 +3 位作者 林丹换 张梦莉 练冰 覃春容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6期35-37,共3页
目的: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对大鼠进行宫腔灌注,尝试构建更符合子宫内膜损伤条件的大鼠子内膜损伤动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选取SD大鼠24只,将其分为LPS 10 mg/mL组、LPS 20 mg/mL组(此二组合称为LPS处理组大鼠)和对照组... 目的: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对大鼠进行宫腔灌注,尝试构建更符合子宫内膜损伤条件的大鼠子内膜损伤动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选取SD大鼠24只,将其分为LPS 10 mg/mL组、LPS 20 mg/mL组(此二组合称为LPS处理组大鼠)和对照组。分别向LPS 10 mg/mL组、LPS 20 mg/mL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宫腔内注射10 mg/mL的LPS、20 mg/mL的LPS、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干预48 h后处死三组大鼠,切除其子宫,并对子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子宫内膜的形态学改变。结果:造模后,与对照组大鼠相比,LPS处理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层明显变薄,宫腔腔隙增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间质充血水肿,腺体数量明显减少,且LPS 20 mg/mL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层变薄尤为明显。造模后,LPS处理组大鼠子宫内膜和肌层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且随着LPS诱导剂量的加大,大鼠子宫内膜和肌层中TNF-α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结论:LPS可有效地诱导大鼠子宫内膜损伤,LPS的最佳诱导剂量为20 mg/mL。LPS可作为一种损伤诱导剂成功构建大鼠子宫内膜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大鼠子宫内膜损伤模型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子宫内膜的损伤修复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彤 李冬宏 +5 位作者 张鲁榕 郭玉佳 陈丽红 陈杏婷 连梅 林晨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stem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子宫内膜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45只雌性SD大鼠分为三组:正常组、模型组、BMSCs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大鼠采用95%乙醇宫腔注射法建立子宫内...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stem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子宫内膜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45只雌性SD大鼠分为三组:正常组、模型组、BMSCs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大鼠采用95%乙醇宫腔注射法建立子宫内膜损伤模型。正常组不予任何干预,模型组造模后注射PBS溶液,BMSCs组注射体外分离培养的雄性SD大鼠BMSCs悬液。14 d后切除子宫,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子宫内膜厚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膜角蛋白、波形蛋白、整合素β3的表达,通过对移植后子宫内膜组织的SRY DNA原位杂交来定位源自雄性供体的细胞。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变薄[(276.25±59.46)μm vs(413.52±68.67)μm,P <0.01],而BMSCs组大鼠子宫内膜的厚度[(347.22±87.56)μm]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 <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角蛋白、波形蛋白、整合素β3表达明显减少(P <0.01),而BMSCs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 <0.05)。BMSCs组损伤侧子宫内膜组织中有SRY阳性细胞的定植,模型组则未见。结论 BMSCs移植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大鼠损伤子宫内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骨髓充质干细胞 子宫损伤模型 大鼠 SRY DNA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细胞诱导胚胎干细胞修复小鼠受损子宫内膜 被引量:4
3
作者 曲军英 王燕华 +2 位作者 吕一帆 潘琳 江一平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经体外与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后移植于内膜损伤小鼠的子宫腔是否有助于损伤的修复并降低其成瘤性。方法:制备新鲜子宫内膜损伤的小鼠模型,利用带EGFP基因标记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SC-EGFP)与同种子宫...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经体外与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后移植于内膜损伤小鼠的子宫腔是否有助于损伤的修复并降低其成瘤性。方法:制备新鲜子宫内膜损伤的小鼠模型,利用带EGFP基因标记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SC-EGFP)与同种子宫内膜共培养后移植至模型鼠宫腔;观察ESC-EGFP在模型鼠宫腔内滞留情况、对损伤内膜的修复影响以及对干细胞移植后成瘤性的影响。结果:将与子宫内膜共培养后的ESC-EGFP移植到新鲜损伤的模型鼠宫腔内,可使损伤子宫的外形较PBS对照组保持更好,移植后1-4周的损伤子宫大体标本均可见荧光;组织病理可见新生子宫内膜腺体样组织,并显示GFP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且在有限观察时间内无肿瘤形成。结论:ESCs与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方式可能诱导ESCs分化的方向,而在体子宫腔损伤的局部环境有利于胚胎干细胞定植与进一步向子宫内膜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ESCs)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损伤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