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浆液性癌20例分子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1
作者 吴林林 于景瑶 胡艳萍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总结子宫浆液性癌(uterine serous carcinoma,USC)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分子分型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方法:收集20例US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Sanger... 目的:总结子宫浆液性癌(uterine serous carcinoma,USC)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分子分型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方法:收集20例US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Sanger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对石蜡标本进行检测,进行分子分型并分析HER2的表达。结果:USC占同期子宫内膜癌的8%,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Ⅰ期5例(25%)、Ⅱ期1例(5%)、Ⅲ期9例(45%)、Ⅳ期5例(25%)。癌组织可见乳头、腺腔、实性3种组织学结构;乳头宽大或细小,细胞易脱落,边缘不光滑;腺腔多呈裂隙样。细胞异型较大,可见奇异核,胞质透亮或嗜酸,核分裂象易见,13例(65%)可见脉管内癌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波形蛋白、WT1和P16阳性率分别为40%、25%、10%、35%、100%,Ki-67阳性率30%~80%。20例USC均未检测到DNA聚合酶ε(DNA polymerase epsilon,POLE)突变,MLH1、PMS2、MSH2、MSH6均阳性,16例(75%)P53错义突变,4例(25%)无义突变。HER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者5例(25%),其中4例经FISH检测见扩增信号。结论:USC发病率较低,病理形态多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其鉴别诊断。USC分子分型均为P53突变型,HER2有望成为US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浆液性 POLE P53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分子学特征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秦贇娜 钟传庆 +3 位作者 于晓红 魏宝秀 付秋风 孙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比较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 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UPSC ) 和子宫内膜样癌 ( 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 UEC)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表达,以了解两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对24例UPSC和54例UEC进行... 目的比较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 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UPSC ) 和子宫内膜样癌 ( 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 UEC)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表达,以了解两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对24例UPSC和54例UEC进行组织学复查和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的p53蛋白、ER和PR的表达。结果24例UPSC占子宫内膜癌的3.77%,平均年龄UPSC组为60岁,UEC组为51.7岁(P〈0.01),晚期癌(FIGO Ⅲ-Ⅳ)UPSC组占62.5%,UEC组占35.1%(P〈0.025)。p53蛋白的表达UPSC组16例阳性(66.7%),UEC组10例阳性(18.5%),两组比较(P〈0.01)。ER阳性表达UPSC组(8.3%),UEC组(42.5%),PR阳性表达UPSC组(12.5%),UEC组(35.2%),两组比较:ER(P〈0.01),PR(P〈0.05),差异有显著性。UPSC组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及肌层浸润无明显关系,而UEC组Ⅲ-Ⅳ期肿瘤的p53蛋白的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05)。UPSC的5年生存率为25%,UEC组5年生存率为80.9%(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UPSC为p53高表达,而缺乏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为高度恶性的肿瘤。它的生物学行为不同于UEC,因而强调诊断时需和其他类型的子宫内膜癌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子宫内膜样癌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癌与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郑泽纯 李小毛 +4 位作者 叶辉霞 杨晓辉 刘继红 王刚 陈建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G3EE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101例USC患者和619例G3EEC患者,比较两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G3EE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101例USC患者和619例G3EEC患者,比较两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和预后。结果:1USC组和G3EEC组的发病年龄、未产、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首发症状(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分期Ⅲ或Ⅳ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病理分期Ⅲ或Ⅳ期、临床Ⅰ期术后分期升高、肿瘤局限于宫腔下部、深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阳性、宫颈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大网膜转移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C组P53阳性率(86.2%)高于G3EEC组患者(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USC组患者分别为74.9%和67.9%,G3EEC组患者分别为78.4%和7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3EEC患者与US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具有较多相似点,临床上应重视G3EEC的诊治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浆液性 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杜先 刘建华 +2 位作者 成云舟 薛士中 罗静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13-14,I003,共3页
目的 探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UPS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11例UPSC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 ,并与子宫内膜样癌及宫颈管内透明细胞癌做对比性研究。结果 UPSC具极强侵袭性 ,但淋巴结及远隔... 目的 探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UPS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11例UPSC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 ,并与子宫内膜样癌及宫颈管内透明细胞癌做对比性研究。结果 UPSC具极强侵袭性 ,但淋巴结及远隔转移少见 ;肿瘤细胞p53和PCNA强 (+ )。结论 UPSC少见 ,临床诊断困难 ,依靠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肿瘤高度恶性 ,预后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病理 诊断 治疗 预后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小斐 郭杰 +1 位作者 王兴国 李锐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4820-4821,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9例UPSC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复查,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及CerbB-2,同时与子宫内膜样癌进行对比。结果:UPSC患者平均年龄62岁(56~72岁)...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9例UPSC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复查,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及CerbB-2,同时与子宫内膜样癌进行对比。结果:UPSC患者平均年龄62岁(56~72岁),免疫组化P53强阳性表达14/19(73.7%)。CerbB-2阳性率12/19(63.2%)。在39例子宫内膜样癌中,平均年龄52岁(36~68岁),P53过表达率5/39(12.8%)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erbB-2阳性率10/39(2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UPSC中P53、CerbB-2均呈高表达,预后差,恶性度高,与子宫内膜样癌不同。UPSC早期病变为内膜上皮内癌(EIC),提示EIC诊刮的病理学检查对UPSC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宝友 诸海燕 +3 位作者 王芳 林凤 郑飞云 赵红琴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筛选后分为子宫浆液性癌组(n=30)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n=171),先将两组的年...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筛选后分为子宫浆液性癌组(n=30)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n=171),先将两组的年龄、孕产次、合并糖尿病、组织分化、宫颈间质浸润等基本临床病理资料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从而得出子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结果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相比,子宫浆液性癌组将年龄[(60.67±9.63) vs (54.26±7.82)]、绝经(80.0%vs 58.5%)、合并糖尿病(30.0%vs 11.7%)、CA125阳性(36.7%vs 19.9%)、FIGO晚期(33.3%vs 9.4%)、宫颈间质浸润(20.0%vs 7.6%)、组织低分化(60.0%vs 18.1%)、深肌层浸润(33.3%vs 10.5%)、淋巴结转移(23.3%vs 6.4%)等9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OR:1.076;95%CI:1.004~1.152),P=0.038]、组织低分化[(OR:4.043;95%CI:1.550-10.546),P=0.004]是发生子宫浆液性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组织低分化是发生子宫浆液性癌的独立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浆液性 子宫内膜样腺癌 临床病理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囊性腺肌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颖佳 张宏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050-3050,共1页
患者女,48岁,已婚,主因“月经量增多伴痛经1年”于2007年6月8日要求手术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30d,量中,无痛经,Lmp07.05.28。近1年月经量较前增多2~3倍,伴血块,行经期腹痛明显.检查B超示子宫肌瘤.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正... 患者女,48岁,已婚,主因“月经量增多伴痛经1年”于2007年6月8日要求手术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30d,量中,无痛经,Lmp07.05.28。近1年月经量较前增多2~3倍,伴血块,行经期腹痛明显.检查B超示子宫肌瘤.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正常。有尿频感,否认尿急、尿痛及腹胀感。无大便改变。20d前单位体检B超检查子宫肌瘤较前增大明显,故要求手术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浆液性 腺肌瘤 月经量增多 B超检查 子宫肌瘤 月经规律 月经周期
下载PDF
IMP3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及子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支文雪 詹阳 +3 位作者 王志强 韩一丁 金玉兰 何春燕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12期1359-1363,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3,IMP3)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 grade serous carcinoma,HGSC)及子宫浆液性癌(uterus serous carcinoma,US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3,IMP3)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 grade serous carcinoma,HGSC)及子宫浆液性癌(uterus serous carcinoma,US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病理科明确诊断的卵巢HGSC及USC患者各4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中IMP3、ER、PR、p53、p16、WT1等的表达情况,分析免疫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IMP3对两种浆液性癌起源部位的鉴别意义及预后评估价值。结果卵巢HGSC及USC组患者具有相似的浆液性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但在发病年龄、网膜/腹膜是否累及、腹腔冲洗液/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国际妇产科联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以及IMP3、ER、PR、p16、WT1抗体表达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在淋巴结转移及p53表达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卵巢HGSC组相比,USC组患者发病年龄更大但分期较早,不易累及网膜/腹膜和出现腹腔冲洗液/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IMP3、p16阳性率更高,而ER、PR及WT1阳性率更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IMP3表达与两组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累及网膜/腹膜、腹腔冲洗液/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FIGO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以及ER、PR、p53、p16、WT1抗体表达均无关(P>0.05)。结论IMP3表达对鉴别浆液性癌的起源部位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对卵巢HGSC及USC的预后价值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 卵巢高级别浆液 子宫浆液性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毓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0年第5期293-293,共1页
对12例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瘤(UPS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33.3%(4/12)的病例肌层浸润深度超过1/2肌层,58.3%(7/12)的病例有宫颈、阴道、卵巢或输卵管或宫旁、腹腔、大网膜等部位的子宫外转移,淋巴转移率为33... 对12例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瘤(UPS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33.3%(4/12)的病例肌层浸润深度超过1/2肌层,58.3%(7/12)的病例有宫颈、阴道、卵巢或输卵管或宫旁、腹腔、大网膜等部位的子宫外转移,淋巴转移率为33.3%(4/12)。肿瘤细胞p53、CerbB-2表达强(+),中晚期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UPSC系少见病,临床诊断困难,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肿瘤恶性度高,预后差,化、放疗效果均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诊断
下载PDF
32例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爱琴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3年第5期378-379,共2页
目的 探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upsc )的预后因素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对 198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在我院收治的 3 2例upsc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其临床特点、术中探查所见、术后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作统计学... 目的 探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upsc )的预后因素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对 198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在我院收治的 3 2例upsc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其临床特点、术中探查所见、术后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作统计学分析。结果3 2例upsc中 ,Ⅰ期 8例 ,Ⅱ期 5例 ,Ⅲ期 10例 ,Ⅳ期 9例。限于内膜 8例 ,肌层浸润小于 1/ 2层 11例 ,大于 1/ 2层 13例。分级G12例 ,G2 12例 ,G3 18例。子宫外转移中 :宫颈受累 10例 ,卵巢受累 5例 ,大网膜转移 6例 ,腹腔冲洗液或腹水阳性 12例 ,盆腔淋巴结转移 9例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2例。结论 upsc病期晚 ,易子宫外扩散 ,且子宫外转移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术前提高诊断率 ,术中提倡进行类似卵巢癌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提高手术分期的正确率 ,术后常规进行化疗和放疗 ,以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病理分析 手术治疗 化疗 临床资料 诊断率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子宫浆液性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研究
11
作者 周小斐 钟一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子宫浆液性癌(USC)及其相应癌前病变的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EmGD)在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USC和EmGD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组织内P53蛋白、Ki-67指...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子宫浆液性癌(USC)及其相应癌前病变的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EmGD)在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USC和EmGD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组织内P53蛋白、Ki-67指数、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绝经后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结果 USC和EmGD均有特征性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USC局部表达P53蛋白和Ki-67指数最高,而EmGD局部表达的P53蛋白强度和Ki-67指数介于USC与正常子宫内膜之间。结论 EmGD与USC有显著的相关性,前者可被视为USC的癌前病变,临床上除了综合性诊治USC患者外,还应对EmGD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阻断US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浆液性 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 癌前病变 P53蛋白 KI-67指数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王鹤 陈心秋 +4 位作者 黄薇 李菲 姚德生 高琨 潘忠勉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4期5-7,共3页
目的分析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2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11例UP-SC和185例子宫内膜样癌(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UEC)进... 目的分析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2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11例UP-SC和185例子宫内膜样癌(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UE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UPSC的发生率4.7%,发病平均年龄UPSC组(60.0岁)明显高于UEC组(52.5岁)(P<0.05)。两组的主要临床表现均为绝经后阴道流血,但UPSC组无1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而UEC组43例(23.24%)合并高血压,31例(16.76%)合并糖尿病(P<0.01)。UPSC组和UEC组III^IV期患者分别占45.45%和29.73%,G3级患者分别占54.55%和27.57%,UPSC组无论是在临床分期或病理分级上均较UEC组晚(P<0.05)。与UEC组一致,UPSC组的治疗亦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化疗、放疗,但预后明显较UEC组差。结论UPSC少见,发病年龄偏大,病期晚,分化差,易早期发生转移,临床预后明显不良。手术首选,术后辅助放疗不能降低复发率,而化疗似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子宫内膜样癌
下载PDF
13例子宫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阳晓敏 阳志军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carcinoma,UPS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3例UPS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carcinoma,UPS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3例UPS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61.3岁,6例患者术后手术病理分级高于术前临床分期,7例中晚期患者血清CA125水平均有升高。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多数术后辅助化疗、放疗,生存率仍较低。11例患者(10例Ⅲ、Ⅳ期,1例Ⅱ期)因肿瘤复发死亡,分别于术后6~31个月死亡。2例患者生存期超过5年(2例Ⅰ期),其中1例Ⅰa期患者已生存近7年。结论UPSC不同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浆液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 治疗分析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泽纯 李小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89,共2页
子宫浆液性腺癌(uterineserouscarcinoma,USC)以往称为“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uterinepapillaryserouscarcinoma,UPSC)。随后病理学家发现.UPSC的结构有一定多样性,除了典型的分支乳头状结构,还可表现为腺管状结构,无论以腺... 子宫浆液性腺癌(uterineserouscarcinoma,USC)以往称为“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uterinepapillaryserouscarcinoma,UPSC)。随后病理学家发现.UPSC的结构有一定多样性,除了典型的分支乳头状结构,还可表现为腺管状结构,无论以腺管状或乳头状结构为主,生物学行为均相同;另外,UPSC存在核形态学(核分级高)与结构(分化良好的乳头状或腺管状结构)的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乳头状浆液 浆液腺癌 乳头状结构 腺管状结构 UPSC 生物学行为 病理学家 核形态学
下载PDF
p16在区分子宫浆液性癌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颈腺癌中的价值
15
作者 Yemelyanova A Ji H +1 位作者 Shih I M 黄文斌(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0-480,共1页
关键词 子宫浆液性 子宫内膜样腺癌 宫颈腺癌 鉴别方法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癌12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张梦凡 纪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4期2520-2522,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US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60.17±8.76)岁,9例(69.23%)早期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绝...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US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60.17±8.76)岁,9例(69.23%)早期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绝经后阴道出血,CA125阳性率为30%。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ⅠA期7例(58.33%),ⅠB期、Ⅱ期、ⅢB期、ⅢC期、ⅣB期各1例,6例为混合型癌(50%),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0.5%,5年总生存率为30.0%。结论 USC预后差,多发于老年女性,早期患者多见,且其临床表现多为绝经后阴道出血,CA125辅助诊断阳性率低,混合型癌常见,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浆液性 手术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卵巢合并子宫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例
17
作者 陈朝晖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1期127-127,共1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23岁。因盆腔包块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仅行右侧附件包块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即转入我科。人院时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精神可,腹平,耻骨联合上可见一长约12cm横切口,愈合好,腹软,无... 1 临床资料 患者,23岁。因盆腔包块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仅行右侧附件包块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即转入我科。人院时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精神可,腹平,耻骨联合上可见一长约12cm横切口,愈合好,腹软,无压痛,未扪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妇检:宫颈常大,轻糜,呈紫蓝色,无摇举痛。盆腔可触及一男拳大包块,固定、质硬、触痛、边界不清。人我科后行再分期手术。术中见大网膜与肠管、盆壁、子宫及肿瘤广泛粘连,腹水约50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浆液囊腺癌 子宫浆液性 乳头状囊腺癌 剖腹探查术 盆腔包块 术后病理报告 移动浊音 再分期手术
下载PDF
年轻女性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子宫浆液性癌1例
18
作者 夏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20期64-64,共1页
患者35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7h于2008年6月7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殷律,周期30d,经期7d,经量适中,无痛经。患者7h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关键词 子宫浆液性 腹痛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19
作者 高晓 田伟 张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1期2415-2416,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治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例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和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分析,对标本中的p53蛋白、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治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例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和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分析,对标本中的p53蛋白、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表达进行SP法检测;另选同期20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进行比较。结果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8±5.3岁,p53蛋白突变表达率为70%,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为10%,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为15%,与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生存率较高,预后好,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与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差异显著;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标本中的p53蛋白突变表达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学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一个单中心的129例分析
20
作者 刘恩令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4年第4期263-264,共2页
关键词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单中心 肿瘤 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