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结合带与宫腔粘连预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绍敏 高金芳 +4 位作者 史丽静 王明凯 康康 秦琰 王蔼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IUA s)患者子宫结合带(JZ)损伤程度对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7月于海军总医院住院行子宫MRI及超声引导下宫腔粘连松解术,术后试孕时间超过6个月,符合入组标准的92例IUAs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IUA s)患者子宫结合带(JZ)损伤程度对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7月于海军总医院住院行子宫MRI及超声引导下宫腔粘连松解术,术后试孕时间超过6个月,符合入组标准的92例IUA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子宫JZ是否受损将IUAs分为A组(JZ正常组)、B组(JZ损伤组),2015年8月电话随访所有IUAs患者的妊娠情况,比较两组重度IUAs所占比例、妊娠率、活产率及妊娠丢失率之间的差异。结果A、B组分别有51、41例IUAs,按照1995年欧洲腔镜协会宫腔粘连分类标准,A组轻、中、重度IUAs分别为20、24、7例,B组分别为10、12、19例,B组重度IUAs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01)。所有IUAs患者中有46例妊娠,妊娠率为50%(46/92)。其中4例IUAs术后妊娠2次,21例顺利分娩(其一为双胎分娩),抱婴率为42%(21/50),妊娠丢失率为38%(19/50),10例正处于妊娠期。A、B组妊娠人数(妊娠次数)分别为31例(34次)和15例(16次),妊娠率分别为60.8%和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抱婴率分别为47.1%和31.3%,妊娠丢失率分别为29.4%和5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5,P=0.117)。B组中8例JZ完全不清,JZ不可辨认,宫腔镜下为V级IUA,术后无1例怀孕。结论子宫JZ损伤越重,IUA程度可能越重,妊娠率及抱婴率下降,孕期妊娠丢失率增加。JZ损伤程度是评估IUA严重程度及术后妊娠结局的新视角,可作为一项独立指标用以评估IUA严重程度及术后生殖预后,尤其对于重度IUAs,JZ严重损伤者,术后妊娠结局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磁共振成像 子宫结合带 妊娠结局 预后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患者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结合带组织中GPR30、EGFR的表达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周俊杰 孔红霞 +2 位作者 刘燕 陈雁南 杨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7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结合带(JZ)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42例行子宫全切术或子宫次全切术的患者中,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结合带(JZ)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42例行子宫全切术或子宫次全切术的患者中,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病例组,14例留取增殖期组织、11例留取分泌期组织),17例宫颈病变或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9例留取增殖期组织、8例留取分泌期组织)。获取两组JZ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PR30、EGFR mRNA,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GPR30、EGFR蛋白。结果对照组增生期JZ组织中GPR30、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及GPR30、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分泌期组织(P均<0.05);病例组增生期、分泌期JZ组织中GPR30、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及GPR30、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分泌期JZ组织中EGFR mRNA相对表达量、GPR30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增生期和分泌期JZ组织中GPR30、EGFR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PR30、EGFR mRNA及蛋白的无周期性规律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子宫结合带 G蛋白耦联受体3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结合带组织中OTR、PKCβ、CPI-17表达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燕 孔红霞 +3 位作者 周俊杰 陈雁南 杨立 王玉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AM)患者子宫结合带(JZ)组织中缩宫素受体(OTR)、蛋白激酶Cβ(PKCβ)、蛋白激酶C磷酸酶抑制蛋白17(CPI-17)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45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AM)患者(AM组)及45例因宫颈CINⅡ...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AM)患者子宫结合带(JZ)组织中缩宫素受体(OTR)、蛋白激酶Cβ(PKCβ)、蛋白激酶C磷酸酶抑制蛋白17(CPI-17)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45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AM)患者(AM组)及45例因宫颈CINⅡ~Ⅲ或卵巢良性肿瘤行子宫切除的妇科患者(对照组)。两组术中均留取子宫JZ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JZ区组织中OTR、PKCβ、CPI-17蛋白及mRNA。结果 AM组OTR、PKCβ、CPI-17及磷酸化CPI-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35/45)、84.4%(38/45)、71.1%(32/45)、82.2%(37/45),对照组分别为17.8%(8/45)、22.2%(10/45)、60.0%(27/45)、20.0%(9/45),AM组OTR、PKCβ、CPI-17及磷酸化CPI-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M组JZ组织中OTR、PKC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M患者JZ区组织中OTR与PKCβ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53,P<0.05),PKCβ蛋白与CPI-1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16,P<0.05)。结论 OTR、PKCβ、CPI-17在AM患者JZ区组织中高表达,三者可能共同参与了AM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子宫结合带 缩宫素受体 蛋白激酶CΒ 蛋白激酶C磷酸酶抑制蛋白17
下载PDF
子宫结合带与子宫内膜癌发病及分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依芬 李小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21期3382-3382,F0003,共2页
子宫结合带(Uterine junction zone,UJZ)是MRI上显示的子宫壁正常结构,在MRI上呈现低信号,它能够用来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有无肌层浸润,其中断的程度与癌灶的浸润深度、范围有关.目前对子宫结合带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多见于影像学方面,... 子宫结合带(Uterine junction zone,UJZ)是MRI上显示的子宫壁正常结构,在MRI上呈现低信号,它能够用来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有无肌层浸润,其中断的程度与癌灶的浸润深度、范围有关.目前对子宫结合带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多见于影像学方面,而在病理生理学、分子学等方面的研究则较少,本文综述了子宫结合带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子宫结合带 CX43
下载PDF
三维阴道超声下子宫结合带厚度及形态对子宫腺肌病患者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吕翠婷 赵飞飞 +3 位作者 赵静云 张娜 郭丽娜 乜照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1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阴道超声下子宫结合带(junctional zone,JZ)厚度及形态对子宫腺肌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因子宫腺肌病行IVF-ET助孕的13... 目的:探讨三维阴道超声下子宫结合带(junctional zone,JZ)厚度及形态对子宫腺肌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因子宫腺肌病行IVF-ET助孕的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使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方案,据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54周期)与未妊娠组(77周期)。分析三维阴道超声下患者J Z厚度及形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Gn天数、移植胚胎个数、子宫内膜厚度等参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期、GnRH-a降调节后JZ厚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JZ形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妊娠的相关分析显示:使用GnRH-a后JZ形态与妊娠最相关,随JZ形态正常率越高妊娠率越高(P<0.05)。结论:三维阴道超声评价JZ的形态是预测子宫腺肌病患者IVF-ET妊娠结局良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结合带 子宫腺肌病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妊娠
下载PDF
子宫结合带正常MRI表现的组织学基础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竞艳 万业达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8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结合带(JZ)是MRI上显示的子宫壁正常结构,组织学和解剖学上并无这一名词。JZ在内膜病变、不育和病理改变等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就JZ的组织学及MRI表现进行综述。
关键词 子宫结合带 磁共振成像 解剖学和组织学
下载PDF
子宫结合带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7
7
作者 康康 王蔼明 +3 位作者 尹善德 赵勇 王明凯 黄绍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建立子宫结合带干细胞(uJZ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将手术中无菌取得的子宫内肌层即子宫结合带用胰酶和胶原酶Ⅰ进行消化、培养、扩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分析及存活率判断,CCK-8法判断其生长特... 目的建立子宫结合带干细胞(uJZ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将手术中无菌取得的子宫内肌层即子宫结合带用胰酶和胶原酶Ⅰ进行消化、培养、扩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分析及存活率判断,CCK-8法判断其生长特性,并在体外诱导其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结果所获细胞传代后能迅速贴壁,呈长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表面标志物CD90、CD73、CD105、CD29、CD44、CD13、CD166、HLAABC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CD14、HLA-DR、CD19呈阴性表达。CCK-8生长曲线呈S形。诱导分化实验结果显示,uJZSCs具有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的分化能力。结论 uJZSCs具有很强的增殖扩增能力,可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子宫结合带 表型
下载PDF
子宫结合带异常对中、重度宫腔粘连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田玥 任琛琛 +6 位作者 杨立 李飞燕 朱远航 杨欣 姬笑影 郑娅婷 蒋冬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结合带(JZ)异常对中、重度宫腔粘连(IUA)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及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40例中度IUA及42例重度IU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子宫结合带(JZ)异常对中、重度宫腔粘连(IUA)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及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40例中度IUA及42例重度IU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2加权像(T2WI)上JZ是否异常分为中度IUA正常组24例(A组)、中度IUA异常组16例(B组)、重度IUA正常组20例(C组)、重度IUA异常组22例(D组),比较A组与B组、C组与D组、A组与C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及月经改善、分离粘连次数、妊娠情况。结果:A组和C组的术后人工周期第17天及第2次经后3天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率均分别高于B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2次经后3天子宫内膜厚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的分离粘连次数、宫腔改善率及月经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间术后人工周期第17天内膜厚度、分离粘连次数、宫腔改善率、月经改善率、妊娠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Z异常可影响IUA术后子宫内膜恢复,降低妊娠率;JZ正常时,中度IUA术后内膜恢复优于重度IU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子宫结合带 磁共振成像 预后
下载PDF
子宫结合带厚度及形态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行冻胚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朱博雅 江乾 +3 位作者 赵静云 乜照燕 甄秀丽 吕翠婷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结合带(junctional zone,JZ)厚度及形态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行冻胚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助孕的85个周期不孕患者临床资料,子宫内膜准备前应用长效促性... 目的探讨子宫结合带(junctional zone,JZ)厚度及形态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行冻胚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助孕的85个周期不孕患者临床资料,子宫内膜准备前应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降调节,根据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45周期)与未妊娠组(40周期)。分析三维阴道超声下患者JZ厚度及形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原发不孕比例、移植胚胎个数、子宫内膜厚度等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期、GnRH-a 1次、GnRH-a 2次后JZ厚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JZ形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妊娠发生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nRH-a 2次后JZ形态是临床妊娠的独立保护因素,随着JZ形态正常率越高妊娠率越高(P<0.001)。结论三维阴道超声评价JZ的形态是预测子宫腺肌病患者FET妊娠结局良好的指标,且为该患者改善妊娠结局所使用GnRH-a的次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妊娠 子宫结合带 冻胚移植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子宫结合带异常与宫腔粘连的联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诗 尤昭玲 +2 位作者 邢艺璇 莫蕙 刘未艾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9期84-87,共4页
宫腔粘连(IUA)的发病以正气本虚为内因,金刃损伤为重要致病因素。其病初起为功能性改变,久则发生器质性病变,具有时间性、空间性、缠绵性等特征。子宫结合带(JZ)异常与IUA的发病、病情进展息息相关。立足络病理论,针对IUA及JZ异常治疗... 宫腔粘连(IUA)的发病以正气本虚为内因,金刃损伤为重要致病因素。其病初起为功能性改变,久则发生器质性病变,具有时间性、空间性、缠绵性等特征。子宫结合带(JZ)异常与IUA的发病、病情进展息息相关。立足络病理论,针对IUA及JZ异常治疗时应重视理络、和络之法,以改善内膜微循环,促进内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子宫结合带 中医 络病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子宫结合带在常见妇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博雅(综述) 甄秀丽 吕翠婷(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970-973,共4页
子宫结合带(junctional zone,JZ)是子宫解剖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子宫肌层与子宫内膜之间,为子宫肌层的内1/3,由外层的应属于固有肌层的过渡区以及内层的致密层组成。子宫结合带的厚度和收缩力可以用作子宫功能、妊娠早期以及... 子宫结合带(junctional zone,JZ)是子宫解剖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子宫肌层与子宫内膜之间,为子宫肌层的内1/3,由外层的应属于固有肌层的过渡区以及内层的致密层组成。子宫结合带的厚度和收缩力可以用作子宫功能、妊娠早期以及子宫内膜癌早期检测的诊断和预后指标。也在经血排出、精子运输及胚胎着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导致与之有关的生殖疾病及不良妊娠结局。现将着重介绍子宫结合带在常见妇科中的研究进展,以期更好的为生殖医学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疾病 女(雌)性 子宫结合带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子宫结合带的调节因素与相关疾病 被引量:3
12
作者 萨日娜 宋静惠 李国慧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22-426,共5页
子宫结合带(JZ)是MR I上显示的子宫壁正常结构,JZ在MR I上呈低信号。妊娠期以外的子宫结合带是依赖雌激素的周期性调控来控制子宫的收缩运动的,除此之外,许多生物因子都参与了JZ的调节,如CX43、干扰素因子IFNγ、细胞活素和生长因子等... 子宫结合带(JZ)是MR I上显示的子宫壁正常结构,JZ在MR I上呈低信号。妊娠期以外的子宫结合带是依赖雌激素的周期性调控来控制子宫的收缩运动的,除此之外,许多生物因子都参与了JZ的调节,如CX43、干扰素因子IFNγ、细胞活素和生长因子等。JZ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妊娠期并发症、不孕、胚胎植入等的发生均有关,其相关研究现在主要聚集在MR I方面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子宫结合带的调节因素及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结合带 子营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症 子宫肌瘤 胎盘形成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测量子宫结合带厚度及表观弥散系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金宝 武义 +2 位作者 蒋本武 黄大成 邓政豪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7期733-736,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子宫结合带(JZ)厚度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采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卵巢肿瘤病例46例,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并且行手术、...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子宫结合带(JZ)厚度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采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卵巢肿瘤病例46例,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并且行手术、腹腔镜得到相应病理结果证实,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研究组即EMS组,对照组即非EMS组。分别测量研究组及对照组的最大结合带厚度(JZmax)、最小结合带厚度(JZmin)、JZmax-JZmin (JZdif);病灶的最低ADC值、对照区域的平均ADC值、相对表观弥散系值(r ADC)即:最低ADC值与对照区域的平均ADC值的比值,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MS组JZmax、JZmin、JZdif值均大于非E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0,P=0.001;t=2.529,P=0.013;t=2.183,P=0.024),EMS组与非EMS组结合带ADC值及r 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1,P=0.243;t=1.974,P=0.130)。结论 异常增厚的子宫结合带对卵巢型EMS具有诊断价值,结合常规MRI形态学表现有助于提高EMS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磁共振成像 子宫结合带 表观弥散系数值 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
下载PDF
子宫结合带厚度对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栗波 苏迎春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845-848,共4页
虽然目前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日趋完善,常规IVF助孕的妊娠率可达到50%~60%,但仍有不少患者出现移植失败的情况。如何预测助孕患者的妊娠结局并及时处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子宫结合带作为子宫内膜与子宫外肌层之间的解剖结构,研究发... 虽然目前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日趋完善,常规IVF助孕的妊娠率可达到50%~60%,但仍有不少患者出现移植失败的情况。如何预测助孕患者的妊娠结局并及时处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子宫结合带作为子宫内膜与子宫外肌层之间的解剖结构,研究发现子宫结合带与子宫内膜有着共同的组织来源,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二者的厚度均随激素水平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子宫结合带在维持经血排出、精子输送以及胚胎着床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厚度和形态的异常改变有可能导致子宫蠕动波的频率、强度及方向改变,从而使精子的运输及胚胎着床受阻,最终导致妊娠的失败。但子宫结合带厚度可否作为预测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结局的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率 辅助生殖技术 子宫结合带 子宫蠕动波
下载PDF
探讨超声测量子宫结合带厚度对冻融胚胎移植术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栗波 陈婷 +2 位作者 贾炜童 孙莹莹 苏迎春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子宫结合带厚度对冻融胚胎移植术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02—2019-03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冻存有优质可移植胚胎的冻融胚胎移植术的196例患者。均于胚胎移植前1天采用超声测量子宫结合带厚度...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子宫结合带厚度对冻融胚胎移植术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02—2019-03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冻存有优质可移植胚胎的冻融胚胎移植术的196例患者。均于胚胎移植前1天采用超声测量子宫结合带厚度。将临床妊娠的108例患者作为妊娠组,将未妊娠的88例患者作为未妊娠组。比较2组患者的子宫结合带厚度。结果196例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为55.1%。胚胎移植前1天妊娠组患者的子宫前壁、宫底、后壁结合带厚度及三者的平均值均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结合带厚度与冻融胚胎移植术的妊娠结局相关,子宫结合带厚度过厚可导致妊娠率下降。超声测量子宫结合带厚度在冻融胚胎移植术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结合带 冻融胚胎移植术 妊娠结局 超声
下载PDF
子宫结合带结构变化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先柯瑶 张静 +2 位作者 高玉 门碧莹 张萍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10期22-24,共3页
子宫结合带(JZ)作为一种特殊过渡结构位于子宫内膜与肌层之间,其在磁共振成像(MRI)中常表现为子宫内膜与肌层之间的低回声带状信号。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子宫结合带结构变化与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癌等妇科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各种辅助... 子宫结合带(JZ)作为一种特殊过渡结构位于子宫内膜与肌层之间,其在磁共振成像(MRI)中常表现为子宫内膜与肌层之间的低回声带状信号。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子宫结合带结构变化与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癌等妇科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各种辅助检查手段对于JZ异常的提示可以为此类疾病的确诊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就目前辅助检查对于JZ结构改变在各种疾病中的诊断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结合带 子宫内膜癌 子宫腺肌病 不孕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和子宫结合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康康 王蔼明 武海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01-0005,共5页
从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节方面对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及子宫结合带干细胞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上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手术中无菌取得的子宫内肌层即子宫结合带部分及子宫内膜用胰酶和胶原 酶I进行消化,培养,扩... 从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节方面对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及子宫结合带干细胞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上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手术中无菌取得的子宫内肌层即子宫结合带部分及子宫内膜用胰酶和胶原 酶I进行消化,培养,扩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分析,活率判断,通过CCK-8判断其生物学特性,通过ELASA定量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子宫结合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uterine junctional zone, uJZMSCs)和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endometrium-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EnMSCs)均具有较强的增殖扩增能力,且均能够分泌免疫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子宫结合带 子宫内膜免疫调节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缩宫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结合带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苗苗 何晔 +3 位作者 李绪清 郭培培 许孝凤 魏兆莲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缩宫素受体(OT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子宫结合带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因EMS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结合带蜡块组织43例为EMS组,其中增生期25例,分泌期18例。收集同期因宫颈癌、卵巢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行子宫切除... 目的探讨缩宫素受体(OT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子宫结合带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因EMS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结合带蜡块组织43例为EMS组,其中增生期25例,分泌期18例。收集同期因宫颈癌、卵巢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子宫结合带蜡块组织54例为对照组,其中增生期28例,分泌期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子宫结合带组织中OTR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增生期子宫结合带OTR(0.156±0.056)表达高于分泌期子宫结合带OTR(0.126±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EMS组增生期(0.205±0.106)和分泌期(0.187±0.070)子宫结合带OTR含量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523),且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0.156±0.056,0.126±0.030)相应月经周期子宫结合带OTR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02)。EMS组子宫结合带中OTR的表达水平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r=0.836,P<0.05)。结论 EMS子宫结合带缩宫素受体异常高表达,表明其可能和EMS的发病及引起的相关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 缩宫素受体(OTR) 子宫结合带
原文传递
MRI子宫结合带中断与子宫内膜癌分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19
作者 周永生 宋亭 苏锦权 《中国实用医刊》 2008年第1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子宫结合带(UJZ)变化与子宫内膜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经临床“诊刮术”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的MRI检查资料,重点分析肿瘤不同发展阶段的UJZ表现并与非癌患者对照组24例(年龄23~55岁)的UJ...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子宫结合带(UJZ)变化与子宫内膜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经临床“诊刮术”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的MRI检查资料,重点分析肿瘤不同发展阶段的UJZ表现并与非癌患者对照组24例(年龄23~55岁)的UJZ表现进行比较。结果①肿瘤组[其中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早期FIGOⅠ46例,中期FIGOⅡ9例,晚期FIGOⅢ5例)]UJZ中断54例(90%),中断范围长度5~25mm;其中早期40例(86.95%)中仅6例保持连贯性;中、晚期病例均出现较明显的UJZ中断征象(100%);对照组5例可疑中断(20.83%);肿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r=0.717,P〈0.01);②UJZ的中断变化与肿瘤组各期间呈正相关关系(r=0.528,P〈0.01)。结论UJZ中断改变在肿瘤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肿瘤组可以见到更为明确的UJZ改变,对照组UJZ水平最低.肿瘤组UZJ水平随分期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诊刮术 子宫内膜癌 子宫结合带 中断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子宫结合带:妇产科疾病发生及诊疗的重要参标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祎祎 段华 宋坤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9-242,共4页
子宫结合带(junction zone,JZ)又称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ndometrial-myometrial interface,EMI),由基底层内膜和内1/3肌层构成,在MRI的T2加权图像上呈现不规则走行的低信号条带,是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而引发关注的特殊解剖学区域... 子宫结合带(junction zone,JZ)又称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ndometrial-myometrial interface,EMI),由基底层内膜和内1/3肌层构成,在MRI的T2加权图像上呈现不规则走行的低信号条带,是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而引发关注的特殊解剖学区域。正常JZ对调控子宫内膜生长、分化及生理性宫缩等具有重要意义,其组织结构破坏和功能紊乱可参与众多子宫病变的发生过程,并介导生殖障碍和病理产科结局。本文拟通过对JZ的结构功能特性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综述,深入探讨JZ的病理生理特征变化及其与相关妇产科疾病的关联,以期为疾病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结合带 妇产科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