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瓜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体系影响因素
1
作者 杨振瑜 张浩宇 +5 位作者 康晓哲 张宇萍 宋晓飞 李晓丽 孙成振 闫立英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为筛选出适合黄瓜多种基因型的胚诱导体系,以‘翡翠’‘津优35’‘瑞光2号’‘京丰268’等4种不同基因型的黄瓜为试材,对黄瓜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组合处理中,4种基因型的试材均表现为花前2 d的黄瓜... 为筛选出适合黄瓜多种基因型的胚诱导体系,以‘翡翠’‘津优35’‘瑞光2号’‘京丰268’等4种不同基因型的黄瓜为试材,对黄瓜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组合处理中,4种基因型的试材均表现为花前2 d的黄瓜未授粉子房采用MS培养基中添加0.07 mg·L^(-1)噻苯隆(TDZ),35℃热激处理2 d的胚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0.8%,20.8%,43.3%,65.0%。不同基因型间胚发生率差异显著,其中,‘京丰268’胚发生率最高,为18.04%,‘瑞光2号’胚发生率最低,为5.23%。35℃热激处理2 d的效果最好,开花前2 d的未授粉子房胚发生率最高。‘翡翠’以0.09 mg·L^(-1) TDZ处理时胚发生率最高,‘瑞光2号’‘津优35’‘京丰268’以0.07 mg·L^(-1) TDZ处理时胚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未授粉子房 离体培养 胚发生率
下载PDF
‘雪球’海棠授粉情况对子房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曲曼姝 刘佳怡 +3 位作者 王大儒 张春玲 宋晓华 由春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0-515,共6页
为研究‘雪球’海棠授粉情况对子房的发育影响,本实验将‘雪球’海棠16d幼果授粉与未授粉的子房进行比较,测定它们果柄叶绿素和花青苷含量,以及果实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强度。对授粉和未授粉的子房内部胚珠发育情况及... 为研究‘雪球’海棠授粉情况对子房的发育影响,本实验将‘雪球’海棠16d幼果授粉与未授粉的子房进行比较,测定它们果柄叶绿素和花青苷含量,以及果实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强度。对授粉和未授粉的子房内部胚珠发育情况及外观进行观察测量,发现未授粉的‘雪球’海棠幼果果柄脱落,其子房发育受到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未授粉的子房发育状况与活性氧强度及花青苷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球’海棠 授粉 子房发育 花青苷 活性氧
下载PDF
丝瓜子房培养类胚体发生途径诱导研究
3
作者 颜乐龙 黄耀 +5 位作者 倪维晨 冯翠 刘慧颖 吉茹 苏小俊 钱春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44-49,62,共7页
[目的]以丝瓜(Luffa ssp.)品种“徐绿一号”的未授粉子房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因素对类胚体形成的影响。[方法]设置L 16(215)正交试验分析子房发育阶段、4℃预冷处理、35℃黑暗热激处理、TDZ、6-BA、ABA、NAA、2,4-D对丝瓜离体子房培养... [目的]以丝瓜(Luffa ssp.)品种“徐绿一号”的未授粉子房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因素对类胚体形成的影响。[方法]设置L 16(215)正交试验分析子房发育阶段、4℃预冷处理、35℃黑暗热激处理、TDZ、6-BA、ABA、NAA、2,4-D对丝瓜离体子房培养获得类胚体的影响。[结果]不同因素对子房片的发育过程具有不同的效果,其中采集当天开放的雌花、4℃预冷处理、在MS培养基中添加0.04 mg/L TDZ对子房片的类胚体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添加0.04 mg/L 2,4-D对丝瓜子房类胚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但可以促进子房片生根;另外预冷处理与TDZ、TDZ与雌花采集时间、4℃预冷和ABA的两两交互作用对丝瓜类胚体的形成也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有效形成丝瓜子房类胚体途径:当天采集子房+4℃预冷处理+0.04 mg/L TD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离体子房 类胚体 单倍体 TDZ
下载PDF
多子房性状应用于杂种小麦的研究Ⅱ.多子房小麦的杂种优势与利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马守才 张改生 +1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军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295-1299,共5页
利用 3个多子房小麦与 8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后获得的 2 4个杂种及其相应的亲本材料 ,对多子房小麦的杂种优势与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F1 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依次为株高 >穗粒数 >单株产量 >千粒重。单株产量有较强的杂种优... 利用 3个多子房小麦与 8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后获得的 2 4个杂种及其相应的亲本材料 ,对多子房小麦的杂种优势与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F1 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依次为株高 >穗粒数 >单株产量 >千粒重。单株产量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1 8个组合超双亲均值 ,平均增产 32 .71 % ;1 2个组合有超标正优势 ,幅度为 3.41~ 42 .84%。多子房小麦杂种优势的主要表现是穗粒数增多 ,其生产应用还应注意加强对多子房小麦其它农艺性状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房性状 应用 杂种小麦 子房小麦 杂种优势 利用
下载PDF
商陆科植物的子房结构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郑宏春 胡正海 路安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195-1201,共7页
商陆科植物几种雌蕊类型的发育和结构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商陆科植物的心皮发生后 ,首先形成一个开放的心皮 ,开口在心皮的腹侧 ,开口的封闭都是由心皮边缘的表皮细胞及表皮下的几层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完成 .单心皮雌蕊在子房封闭后不... 商陆科植物几种雌蕊类型的发育和结构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商陆科植物的心皮发生后 ,首先形成一个开放的心皮 ,开口在心皮的腹侧 ,开口的封闭都是由心皮边缘的表皮细胞及表皮下的几层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完成 .单心皮雌蕊在子房封闭后不留任何痕迹 ,而多心皮雌蕊的心皮封闭后留下明显的封闭线 .封闭线由栅栏组织状组织构成 .栅栏组织状组织一直延伸到珠柄 ,在珠柄基部形成毛刷状结构 .离生心皮的隔在子房的生长过程中生长很少 ,心皮的大部分是分离的 ;合生心皮的隔在心皮的生长过程中与心皮同步生长 ,心皮始终是合生的 .成熟子房的结构基本相同 ,子房壁为薄壁细胞 ,除表皮以外其他细胞均无太大区别 .在子房外侧壁中均匀地分布有 3~ 5个维管束 ,隔中有一个维管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陆科 子房结构 子房发育 数珠珊瑚属 商陆属
下载PDF
水稻早熟多子房突变体fon5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46
6
作者 张向前 邹金松 +2 位作者 朱海涛 李晓燕 曾瑞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49-1355,共7页
在水稻中花11的后代中筛选到1例花器官数目突变体,突变体主要表现为多雄蕊、多子房和早开花。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因为对花器官数目突变体曾有报道,如fon1、fon2、fon3和fon4,所以该突变体暂定名为fon5。利用f... 在水稻中花11的后代中筛选到1例花器官数目突变体,突变体主要表现为多雄蕊、多子房和早开花。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因为对花器官数目突变体曾有报道,如fon1、fon2、fon3和fon4,所以该突变体暂定名为fon5。利用fon5与籼稻品种华粳籼74构建的F2群体对fon5进行基因定位,发现其与第6染色体上的标记RM400和RM412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10.5cM和1.6cM。通过在两标记间发展6个新的Indel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116kb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发育突变体 子房 INDEL标记
下载PDF
影响黄瓜未授粉子房培养胚发生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刁卫平 陈劲枫 +2 位作者 雷春 宋慧 张晓青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7-140,共4页
以不同基因型黄瓜为试材,研究了子房发育时期、热激处理时间、TDZ和AgNO3对黄瓜未授粉子房培养过程中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开花前2~3d的子房胚发生率相对较高,达83.8%;在子房培养开始阶段进行35℃处理的胚发生率显著高于... 以不同基因型黄瓜为试材,研究了子房发育时期、热激处理时间、TDZ和AgNO3对黄瓜未授粉子房培养过程中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开花前2~3d的子房胚发生率相对较高,达83.8%;在子房培养开始阶段进行35℃处理的胚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0d),其中处理3d的效果最好;添加0.01~0.04mg·L^-1 TDZ的诱导培养基培养的胚发生率为20.0%~72.7%,其中添加0.04mg·L^-1 TDZ的胚发生效果较好;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AgNO3可以提高胚发生率,同时能缩短胚出现的时间并提高胚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未授粉子房 胚发生率
下载PDF
多子房性状应用于杂种小麦的研究Ⅰ.多子房性状基因和细胞质效应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守才 张改生 +2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军卫 王小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949-953,共5页
利用单体分析和多亲本常规杂交 ,研究了小麦多子房性状基因遗传传递规律和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 :小麦多子房性状有显、隐性两种基因类别 ,均位于 6B染色体 ;粘果山羊草和偏凸山羊草细胞质对 F1杂合显性多子房性状具有抑制表达作用。多... 利用单体分析和多亲本常规杂交 ,研究了小麦多子房性状基因遗传传递规律和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 :小麦多子房性状有显、隐性两种基因类别 ,均位于 6B染色体 ;粘果山羊草和偏凸山羊草细胞质对 F1杂合显性多子房性状具有抑制表达作用。多子房小麦对 K、Ven型不育系有着不同程度的育性恢复能力 ,恢复度变幅为 4.82 %~ 4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子房性状 基因定位 细胞质效应 杂交
下载PDF
桃树子房发育初期蔗糖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孟海玲 王有年 +3 位作者 李奕松 杨爱珍 王一鸣 关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9-785,共7页
【目的】研究桃树子房发育初期(从现蕾到花萎)蔗糖含量比率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比活力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京玉’和‘久保’两个桃品种为试材,研究桃树子房发育初期子房、韧皮部、叶片与花瓣中蔗糖、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关键酶——酸... 【目的】研究桃树子房发育初期(从现蕾到花萎)蔗糖含量比率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比活力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京玉’和‘久保’两个桃品种为试材,研究桃树子房发育初期子房、韧皮部、叶片与花瓣中蔗糖、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关键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酶(SPS)和蔗糖合酶(SS)比活力的变化。【结果】两品种各部位中蔗糖积累规律较为相似,韧皮部蔗糖含量比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总可溶性糖在韧皮部中的积累量除盛花期(第10D)低于花瓣中含量,其余时期均较其它部位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子房发育初期子房和叶片中淀粉含量不断升高,韧皮部中则呈下降趋势,花瓣中含量先降低后升高。AI、NI比活力变化对糖的积累作用不明显,SS合成方向、SPS比活力变化与蔗糖的积累量变化一致,SS分解方向比活力变化对两品种桃树糖的积累和转化作用较为突出。【结论】韧皮部是桃树子房发育初期碳水化合物主要的代谢"源",子房发育初期蔗糖代谢相关酶时空性表达受到某些相关因子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子房 发育初期 蔗糖
下载PDF
小麦花粉管通道及子房注射法转化Anti-TrxS基因 被引量:20
10
作者 尹钧 余桂荣 +2 位作者 任江萍 李磊 宋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76-780,共5页
为了获得抗穗发芽转基因小麦材料,以13个小麦品种 品系 为受体材料,用花粉管通道及子房注射法进行了硫氧还蛋白反义基因 Anti-TrxS 的遗传转化.花粉管通道法共转化小花2036朵,收获T0代种子1616粒,结实率为79.4%,将T0代种子大田点播,获T... 为了获得抗穗发芽转基因小麦材料,以13个小麦品种 品系 为受体材料,用花粉管通道及子房注射法进行了硫氧还蛋白反义基因 Anti-TrxS 的遗传转化.花粉管通道法共转化小花2036朵,收获T0代种子1616粒,结实率为79.4%,将T0代种子大田点播,获T1代苗1424株,出苗率为88.1%.对T1代株系叶片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31个株系中有16个株系呈阳性反应.子房注射法共转化小花1206朵,收获种子89粒,结实率为7.4%,T1代共出苗41株,出苗率为46.1%,对郑新991T1代株系进行PCR检测,电泳结果呈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法 子房注射法 Anti-TrxS基因 小麦遗传转化 PCR检测
下载PDF
一个水稻双子房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文雯 李双成 +2 位作者 王世全 何体宏 李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在籼稻保持系C2与绵香5B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了一个植株显著矮化的双子房突变体。该突变体花器官主要表现为:雄蕊数目减少,雌蕊增加,双子房,多柱头,胚囊畸形,有雄蕊雌蕊化现象。由于其高度不育,突变性状采用杂合体保存,经5代连续自交,均表... 在籼稻保持系C2与绵香5B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了一个植株显著矮化的双子房突变体。该突变体花器官主要表现为:雄蕊数目减少,雌蕊增加,双子房,多柱头,胚囊畸形,有雄蕊雌蕊化现象。由于其高度不育,突变性状采用杂合体保存,经5代连续自交,均表现稳定遗传特性。同时,杂合株系呈典型的3∶1分离比例,表明该突变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并将该突变体暂时命名为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子房突变体 花器官 遗传分析 基因
下载PDF
供体植株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对黄瓜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魏爱民 韩毅科 +2 位作者 杜胜利 张桂华 刘楠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1-144,共4页
研究了供体植株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对黄瓜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倍体胚胎发生率和植株再生率在温度相对较高的6月下旬、7月上旬以及9月份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生长发育前期的供体植株单倍体再生率相对较高且稳定;随着供体... 研究了供体植株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对黄瓜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倍体胚胎发生率和植株再生率在温度相对较高的6月下旬、7月上旬以及9月份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生长发育前期的供体植株单倍体再生率相对较高且稳定;随着供体植株逐渐衰老,其未受精子房培养的污染率不断上升;种植于塑料大棚内的供体材料比种植在露地中的供体材料具有更高的单倍体胚胎发生率和成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未受精子房 离体培养 栽培季节 栽培方式
下载PDF
板栗果实生长与子房主要营养物质积累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志翔 夏仁学 +3 位作者 章文才 徐永荣 王鹏程 杨晓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4-78,共5页
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板栗果实生长与子房主要营养物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 ,正常栗总苞和坚果直径增长呈“双S”曲线 ,空苞栗总苞直径在花后 6 5d(7月下旬 )以前与正常栗没有明显差异 ,从花后 6 5d起一直比正常栗低 ;空苞栗坚果直径... 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板栗果实生长与子房主要营养物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 ,正常栗总苞和坚果直径增长呈“双S”曲线 ,空苞栗总苞直径在花后 6 5d(7月下旬 )以前与正常栗没有明显差异 ,从花后 6 5d起一直比正常栗低 ;空苞栗坚果直径在花后 2 5d(6月中旬 )即开始比正常栗低 ,花后 45d(7月上旬 )后其增长停滞。空苞栗子房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在花后 45d(7月上旬 )后开始下降或继续处于下降状态 ,而此时正常栗子房中主要营养物质呈上升趋势或稳定在高水平上 ,反映了幼胚发育期 (7月上旬至 8月上旬 )空苞栗子房营养供应严重不足 ,且空苞栗幼胚发育期子房中还原糖、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和P、K素含量与正常栗差异较明显。正常栗总苞直径增长伴随着子房淀粉含量的显著积累和P素的消耗 (以淀粉积累的作用更大 ) ,而子房B素的消耗过程对总苞直径增长有加速作用 ;坚果直径的增长过程主要决定于子房淀粉的显著积累和蛋白质的消耗 (以淀粉积累的作用更大 ) ,而子房还原糖的积累和K素消耗对坚果直径增长具有加速作用 (以还原糖积累的作用更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子房 营养物质 果实生长 空苞栗
下载PDF
子房注射法将Bt基因导入超甜玉米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余良 胡建广 +1 位作者 苏菁 刘建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用子房注射法将Bt基因导入超甜玉米品种粤甜3号,获得了1株整合有Bt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定名为ZT11,以发芽成苗的植株计算,基因转化效率达9.09%。经PCR和Southernblot分析,证明抗虫基因已经整合在超甜玉米基因组中,并且为单拷贝。T1代植株... 用子房注射法将Bt基因导入超甜玉米品种粤甜3号,获得了1株整合有Bt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定名为ZT11,以发芽成苗的植株计算,基因转化效率达9.09%。经PCR和Southernblot分析,证明抗虫基因已经整合在超甜玉米基因组中,并且为单拷贝。T1代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Bt基因能够在转基因后代中稳定遗传,基因分离符合1∶1的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BT基因导入 植株 子房注射法 成苗 转基因后代 抗虫基因 孟德尔 ZT 基因组
下载PDF
玉米基因转化的离体子房注射及其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被引量:27
15
作者 沈世华 张秀君 +1 位作者 郭奕明 荆玉祥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10期1055-1057,共3页
用微量注射法对玉米 (ZeamaysL .)进行基因转化已获得成功 ,但这种方法是在田间进行的 ,污染较大 ,操作时劳动强度大 ,转化率低 ,而且受气温影响 ,气温下降则种子不能成熟。采用离体注射培养法 ,取下授粉 2 4h后的玉米雌穗 ,剥去苞叶 ,... 用微量注射法对玉米 (ZeamaysL .)进行基因转化已获得成功 ,但这种方法是在田间进行的 ,污染较大 ,操作时劳动强度大 ,转化率低 ,而且受气温影响 ,气温下降则种子不能成熟。采用离体注射培养法 ,取下授粉 2 4h后的玉米雌穗 ,剥去苞叶 ,在超净工作台进行微量注射 ,然后切成小块放在培养瓶中 ,在光照培养箱内培养 ,3~ 4周可直接获得种子。这种方法克服了非离体培养的缺点 ,提高了转化效率。种子萌发后进行植株抗性筛选和分子检测 ,得到了具抗性的、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均为阳性的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转化 离体子房注射 基因鉴定
下载PDF
大百合子房的离体培养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守丽 石雷 +1 位作者 张金政 庄平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7-200,共4页
以大百合的子房为外植体,研究了小鳞茎诱导及植株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BA和KT是影响大百合子房分化途径的关键因素,其浓度分别为0.1-1.0mg/L、2.0-4.0mg/L和高于4.0mg/L时,外植体分别分化为愈伤组织、芽和叶。外植体分化... 以大百合的子房为外植体,研究了小鳞茎诱导及植株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BA和KT是影响大百合子房分化途径的关键因素,其浓度分别为0.1-1.0mg/L、2.0-4.0mg/L和高于4.0mg/L时,外植体分别分化为愈伤组织、芽和叶。外植体分化的基本培养基以N6、B5为佳。愈伤组织诱导小鳞茎的最佳培养基为MS+0.1-0.5mg/LNAA+2.5mg/LBA+2.5mg/LKT+10%蔗糖+0.7%琼脂。在1/2MS+3%蔗糖+0.7%琼脂+1%活性炭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率为100%。炼苗一周后移栽,长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百合 组织培养 子房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和甘蓝杂交子房培养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国庆 唐桂香 周伟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09-1413,共5页
以白菜型油菜Hauarad(70 8)、茅山 3(714 )及油白 (715 )和甘蓝京丰 1号 (6 0 12 )为供体材料 ,对白菜型油菜和甘蓝杂交种进行胚胎挽救研究。对于杂交组合 70 8× 6 0 12和 714× 6 0 12 ,取授粉第 9天的子房培养获得的种子最... 以白菜型油菜Hauarad(70 8)、茅山 3(714 )及油白 (715 )和甘蓝京丰 1号 (6 0 12 )为供体材料 ,对白菜型油菜和甘蓝杂交种进行胚胎挽救研究。对于杂交组合 70 8× 6 0 12和 714× 6 0 12 ,取授粉第 9天的子房培养获得的种子最多 ,结籽率分别为 17.5 %和 95 .0 %。而杂交 715× 6 0 12 ,以取授粉第 12天的子房进行培养得到的种子最多 ,结籽率为 5 0 .0 %。不同杂交组合所获得的种子数存在明显差异 ,以杂交组合 714× 6 0 12为最好 ,结籽率达 4 3.0 %。不同培养基上进行子房培养表明 ,取 70 8× 6 0 12的杂交子房 ,采用培养基C效果最好 ,结籽率达 4 4 .0 % ;对于 714× 6 0 12的杂交子房而言 ,A、B、C、D 4种类型培养基都有一定的效果 ,其中培养基A和B最好 ,结籽率分别达到了 6 4 .0 %和72 .0 %。而B培养基也对 715× 6 0 12的杂交子房培养效果最好 ,结籽率达 6 0 .0 %。所获得的种子在分化 (萌发 )培养基上培养表明 ,来自于杂交 715× 6 0 12的种子萌发效果最好 ,种子萌发率达 6 6 .7% ,并在生根培养基上得到了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初步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 ,其单倍体的染色体数均为 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甘蓝 杂交 子房培养 结籽率 授粉 细胞学鉴定 染色体数 单倍体
下载PDF
南瓜未授粉子房培养形成再生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邓英 唐兵 +3 位作者 吴康云 卢松 文林宏 张万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1-385,共5页
以‘贵阳小青瓜’(南瓜)未授粉子房为外植体,在离体条件下研究热激时间和TDZ浓度对胚状体诱导的影响。进一步优化试验步骤,探讨直接获得形成再生植株的方法,加速育种进程。结果表明:35℃高温黑暗培养5d后转入25℃光照培养90d能直接形成... 以‘贵阳小青瓜’(南瓜)未授粉子房为外植体,在离体条件下研究热激时间和TDZ浓度对胚状体诱导的影响。进一步优化试验步骤,探讨直接获得形成再生植株的方法,加速育种进程。结果表明:35℃高温黑暗培养5d后转入25℃光照培养90d能直接形成再生植株;培养基中附加TDZ浓度在0.04~0.06mg/L能诱导离体子房直接产生再生植株,并以0.06mg/L诱导效果最好,出胚率为22.57%,植株再生率为1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未受粉子房 胚状体 再生植株
下载PDF
用子房整体透明法和微分干涉差显微镜研究水稻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世绪 杜中 凌祖铭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33,共1页
水稻的胚囊处于胚珠组织的包围之中,外面还有子房壁,以往观察子房都是用切片的方法.切片制作的过程相当繁杂,并且需要掌握熟练的染色技术。根据连续切片来建立立体概念也需要经验。为了寻找观察胚囊结构的简便方法,人们曾提出过胚珠水... 水稻的胚囊处于胚珠组织的包围之中,外面还有子房壁,以往观察子房都是用切片的方法.切片制作的过程相当繁杂,并且需要掌握熟练的染色技术。根据连续切片来建立立体概念也需要经验。为了寻找观察胚囊结构的简便方法,人们曾提出过胚珠水解压片法、整体解剖法、酶分离法等,但也需要精细的手工操作,并且不能保证每个子房或胚珠都可获得其中的胚囊。整体透明是个比较好的方法,Herr采用胚珠整体透明法在相差和干涉显微镜下观察一些植物的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和早期的胚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发育 子房整体透明 显微镜
下载PDF
厚皮甜瓜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获得胚囊再生植株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宁宁 李晓慧 +6 位作者 康利允 常高正 梁慎 徐小利 李海伦 王慧颖 赵卫星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36-1045,共10页
【目的】对厚皮甜瓜未受精子房诱导单倍体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植物遗传理论研究及实际育种提供新材料和技术支持。【方法】以3个厚皮甜瓜品种为试材,对甜瓜未受精子房进行离体培养,比较不同基因型、不同栽培季节、不同热激时... 【目的】对厚皮甜瓜未受精子房诱导单倍体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植物遗传理论研究及实际育种提供新材料和技术支持。【方法】以3个厚皮甜瓜品种为试材,对甜瓜未受精子房进行离体培养,比较不同基因型、不同栽培季节、不同热激时间、不同的接种方式和不同激素对胚状体诱导的影响,以及不同激素对胚状体成苗的影响。【结果】3种不同基因型甜瓜中,‘将军玉’的胚状体发生频率最高,为38.3%,夏播材料的诱导频率高于春播材料,35℃黑暗热激处理接种材料3 d出胚率最高,子房横切或纵切对胚状体诱导影响不大,MS培养基在含0.03 mg·L^-1 TDZ基础上添加0.2 mg·L^-1 KT、0.01 mg·L^-1 IAA和15%椰汁出胚率最高,为46.7%,在添加0.2 mg·L^-1 KT的MS培养基上,胚芽伸长较快。研究所获得的再生植株群体较为复杂,包括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混倍体等多种类型。【结论】不同基因型甜瓜材料和不同栽培季节对胚状体的诱导率有很大影响,35℃黑暗热激处理离体子房3 d出胚效果最好,最佳的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为MS+0.03 mg·L^-1 TDZ+0.2 mg·L^-1 KT+0.01 mg·L^-1 IAA+15%椰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未受精子房 离体培养 单倍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