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部小说的虚构空间
1
作者 袁文春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2-75,95,共4页
在中国古代经史文化谱系中,子部小说因其"小"而被主流文化所轻视,处于"子书之流"的文化边缘性地位,这反而让子部小说获得潜在的虚构空间。但子部小说本身比附经史的价值诉求,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说的虚构能力,... 在中国古代经史文化谱系中,子部小说因其"小"而被主流文化所轻视,处于"子书之流"的文化边缘性地位,这反而让子部小说获得潜在的虚构空间。但子部小说本身比附经史的价值诉求,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说的虚构能力,使之无法与现代小说相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部小说 虚构空间 文化观念
下载PDF
《搜神记》从史部杂传转入子部小说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倪广龙 《西安社会科学》 2010年第6期110-111,119,共3页
《搜神记》在唐宋时目录学中的分类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史部杂传类转入子部小说类中。本文分析了《搜神记》由史部转入子部的重要原因,从而窥见唐宋时期目录学发展的状况。
关键词 《搜神记》 史部杂传 子部小说
下载PDF
先唐时期子部小说定位问题探赜 被引量:1
3
作者 白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4-50,共7页
子部小说,是指在古代目录学著作中著录于“子部”小说家中的小说。先唐时期,著录小说最为重要的史志目录为《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从《汉志》到《隋志》,先唐史家在学术建构中对小说的定位出现较大变化:在儒家经... 子部小说,是指在古代目录学著作中著录于“子部”小说家中的小说。先唐时期,著录小说最为重要的史志目录为《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从《汉志》到《隋志》,先唐史家在学术建构中对小说的定位出现较大变化:在儒家经学和政教秩序的体系之内,小说从边缘走近中心;在书目归类和书目内容上,小说变驳杂而精细。这一变化是《隋志》对“小说”的调整重构,也是先唐时期小说观念不断更新,学术体系日渐明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部小说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小说观念
下载PDF
论子部小说的文类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文新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与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章回小说这三种小说类型相比,子部小说的文本指向以诉诸理性为主,而不是以诉诸感情为主;与诸子中"可观"的"九家"相比,子部小说更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治身理家,而不是天下兴亡、军国大事。诉... 与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章回小说这三种小说类型相比,子部小说的文本指向以诉诸理性为主,而不是以诉诸感情为主;与诸子中"可观"的"九家"相比,子部小说更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治身理家,而不是天下兴亡、军国大事。诉诸理性而以治身理家为关注中心,可以视为子部小说的基本特征。与此相关,子部小说还有其他三个重要面相:一、可以适度虚构,但须回避细节和现场感;二、小说人物的生平是否完整并不重要,人物社会关系也往往可以忽略;三、第三人称限知叙事始于六朝志怪,这是子部小说的一个重要创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部小说 文类特征 治身理家
原文传递
论欧阳修的小说观念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齐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21,共5页
现代小说观念以故事性和虚构性为小说的基本特性。然而,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虽未排斥小说作品的故事性,但都不承认小说作品的虚构性。欧阳修在《新唐书·艺文志》中,不仅第一次将《搜神记》之类的志怪作品由史部杂传类移录入子部... 现代小说观念以故事性和虚构性为小说的基本特性。然而,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虽未排斥小说作品的故事性,但都不承认小说作品的虚构性。欧阳修在《新唐书·艺文志》中,不仅第一次将《搜神记》之类的志怪作品由史部杂传类移录入子部小说家类,而且第一次将大批唐传奇作品著录于正史艺文志小说家类,并将虚构与否作为区分史传与小说的基本标准,从而开启了具有近代意识的小说观念的先河,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小说观念 《隋志》 旧唐志 子部小说 小说创作 《搜神记》 小说 《汉志》 虚构性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应回归中华文化本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齐洲 杨继刚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3,共8页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类:一类是二十五史《艺文志》著录的小说,通称史志子部小说;一类是不为史志著录而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小说,也称白话小说。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主要采用西方现代小说观念,离白话通俗小说较近,而离史志子部小...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类:一类是二十五史《艺文志》著录的小说,通称史志子部小说;一类是不为史志著录而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小说,也称白话小说。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主要采用西方现代小说观念,离白话通俗小说较近,而离史志子部小说较远,故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前者而相对忽视后者,许多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未能合理开发利用。在中国文化本位意识和学术本土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我们需要认真反思西方现代小说观念对中国史志子部小说的歧视、误读和曲解,发掘史志子部小说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推进中国现代文化的本土化进程。因此,当前中国古代小说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应该回归中华文化本位,将重点放在史志子部小说方面,以弥补一个世纪以来所形成的两类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失衡的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文献 白话通俗小说 史志子部小说
下载PDF
论《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的著录标准及著录特点 被引量:4
7
作者 程国赋 蔡亚平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50,共10页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共5卷,著录小说319部。关于小说家类的著录标准和著录特色,学术界鲜有论及。从其著录来看,蕴涵明确的著录标准,具体体现为: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推崇"善本"、"不以人废言"、"...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共5卷,著录小说319部。关于小说家类的著录标准和著录特色,学术界鲜有论及。从其著录来看,蕴涵明确的著录标准,具体体现为: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推崇"善本"、"不以人废言"、"不以词害意"。同时,《总目》小说家类著录特色亦相当明显,值得我们予以关注,由此并可探寻《总目》编撰者的小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子部小说家类 著录标准 著录特点
下载PDF
《阅微草堂笔记》:一个经典文本和一种小说类型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文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73,共8页
《阅微草堂笔记》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自身的成就奠定了它作为一个经典文本的地位,更在于它是子部小说这样一种文类的标本。在史、子、集三种叙事传统中,纪昀明确地以子部为归属,着眼于三者的异同来确立和完善子部小说的特... 《阅微草堂笔记》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自身的成就奠定了它作为一个经典文本的地位,更在于它是子部小说这样一种文类的标本。在史、子、集三种叙事传统中,纪昀明确地以子部为归属,着眼于三者的异同来确立和完善子部小说的特点,在题旨上注重事理的揭示,在叙事准则上反对过度虚构,风格简淡,回避现场感,其文类特征是鲜明而系统的。面对《阅微草堂笔记》,应当采用子部小说的原理来阐发文本及其小说史地位,否则牛头不对马嘴,只能徒滋纷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经典文本 子部小说 小说类型 史部 集部
下载PDF
试论政教视域下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说观念 被引量:10
9
作者 温庆新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1-74,83,共5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小说家类将小说当作一种以政教作用为核心内涵的学术,所言"叙述杂事"、"记录异闻"、"缀辑琐语"及"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等语,均围绕政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小说家类将小说当作一种以政教作用为核心内涵的学术,所言"叙述杂事"、"记录异闻"、"缀辑琐语"及"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等语,均围绕政教作用展开。《四库提要》以"正人心"、"厚风俗"等为具体指导重新挑选小说家类作品,以期给统治阶级提供对当时缙绅士子、市井愚民进行思想引导的典范作品。此举形成于乾隆朝为维护统治利益、钳制异端思想的语境中,是统治者试图通过政治权力的干预建立以政教为核心的文化机制与话语体系的重要一环。探讨《四库提要》小说观念应以历史的眼光去观察、历史的观念去理解、历史的方法去研究,"以古还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提要 子部小说家类 小说观念 政教 历史维度
下载PDF
史官意志与焦竑的小说观念及意义--以《国史·经籍志》的小说著录为中心 被引量:4
10
作者 温庆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4,共7页
焦竑因强调"史之职"与"史之权",以史官意志与职责要求作为著书指导,希冀实现"阐明公道,昭示来兹"的目的。在这种思想作用下,《国史·经籍志》从史官学养与职责要求出发,对部类的源流、内涵及文教意... 焦竑因强调"史之职"与"史之权",以史官意志与职责要求作为著书指导,希冀实现"阐明公道,昭示来兹"的目的。在这种思想作用下,《国史·经籍志》从史官学养与职责要求出发,对部类的源流、内涵及文教意义重新诠解,强调书目编纂对于引导"风尚""世道"以利于统治的重要性。这对焦竑的小说观及《国史·经籍志》的小说著录亦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致其以"史之职"为小说创作者应该具备的学养,以"史之权"为小说作品内容应该体现的内涵。因此,焦竑认为子部小说家类作品,应承担起考订征信与政教启示等功用。且以此作为子部小说家类作品全部且唯一的内涵,较少关注其间的文体形态、审美内涵、娱乐消遣等其他方面。这种认识有别于今人的见解,有助于深入探讨明人的小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国史·经籍志》 史官意志 子部小说家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论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鸿卿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65-71,共7页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与古代小说的复杂演变相联系,又受制于本土文化等级秩序、价值理念、思维习惯、审美趣味等,可析为杂小说观念与文学小说观念两个系列,二者相通而又相对独立。前者的内涵有一个位移的过程,并得到了文化等级秩序上的史志...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与古代小说的复杂演变相联系,又受制于本土文化等级秩序、价值理念、思维习惯、审美趣味等,可析为杂小说观念与文学小说观念两个系列,二者相通而又相对独立。前者的内涵有一个位移的过程,并得到了文化等级秩序上的史志学分类。后者作为一个系统主要由今人而非古人建构,历史上对其所作的阐释有限且多为负面,但于明后期出现了价值判断上的巨大扭转。这种扭转表现为前所未有的小说评点大繁荣,具体而言有本体论、人物论、技巧论三方面,而对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估又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观念 子部小说 文学小说 文化等级秩序 小说评点
下载PDF
小说应“小”:中国传统小说观念的考察——从《搜神记》和《世说新语》的文体异同入手
12
作者 周昌梅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12期49-52,共4页
《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子部小说类,而把《搜神记》著录于史部杂传类,这一方面说明二者在文体上存在差异,同时也表明了不同历史时期小说观念的演变《。世说新语》不同于《搜神记》的文体特征可归纳为一个“小”字,一是体制小,即篇... 《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子部小说类,而把《搜神记》著录于史部杂传类,这一方面说明二者在文体上存在差异,同时也表明了不同历史时期小说观念的演变《。世说新语》不同于《搜神记》的文体特征可归纳为一个“小”字,一是体制小,即篇幅短小,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二是功用小,即缺乏宏大主题,远实用而近娱乐。《隋志》于小说类著录《世说新语》而弃《搜神记》,表明《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正切合《隋志》所持的小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部杂传 子部小说 《搜神记》:《世说新语》 小说文体
下载PDF
历代小说著录中的史传意识
13
作者 徐利英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86-89,共4页
 中国最早对"小说"这种文体进行研究的是史学家。他们在编撰史志目录时,将小说或列入子部,或收入史部。但无论是子部还是史部,均排斥虚构,要求实录。在实录精神的影响下,从东汉时期编撰的《汉书·艺文志》到清乾嘉时期...  中国最早对"小说"这种文体进行研究的是史学家。他们在编撰史志目录时,将小说或列入子部,或收入史部。但无论是子部还是史部,均排斥虚构,要求实录。在实录精神的影响下,从东汉时期编撰的《汉书·艺文志》到清乾嘉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绝大多数目录中的小说著录均体现出浓厚的史传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小说 著录 史传意识 目录 史料性 子部小说 史部小说
下载PDF
从《四库全书》小说著录情况看乾嘉史学对清代小说目录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振祥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148,共8页
关键词 《四库全书》 子部小说 乾嘉史学 目录学思想 志怪小说 清代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 《汉武故事》 小说 《史记》
下载PDF
《搜神记》类别归属的调整与古代小说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炜 丁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05,共8页
干宝的《搜神记》是“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的书籍。小说是知识分类体系中的术语,《搜神记》被置于小说的范畴之内,这种归类方式是逐步生成、日趋稳固的。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中,《搜神记》与《列异... 干宝的《搜神记》是“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的书籍。小说是知识分类体系中的术语,《搜神记》被置于小说的范畴之内,这种归类方式是逐步生成、日趋稳固的。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中,《搜神记》与《列异传》等居于史部杂传类,凝铸成为特定的知识模块。宋人修《新唐书·艺文志》时,将这个“序鬼物奇怪之事”的模块从史部拆解下来,直接拼装在子部小说类。小说的建模方式由杂录“街谈巷语”演变为叙事,奇幻、虚诞成为小说所叙之事的典型特质。明清时期,《搜神记》与《莺莺传》《三国演义》等其他虚构的叙事性文本一道成为小说这套知识类目核心的构成要素,并在近现代学术体系建构之时,一同纳入文学学科的界域之内。厘清《搜神记》在知识体系中的迁移路向,探寻它与小说建立关联的内生力与外驱力,考察《搜神记》等对小说规律性和规定性的重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说具有叙事性、虚构性这一命题,是在中国本土的知识统序和学术语境中逐步建构并最终确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古代小说 史部杂传 子部小说 小说观念
下载PDF
刘向书与中国前小说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戴红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20-126,共7页
本文认为中国前小说叙事经历了一个寄生子史而旁出的嬗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小说的基本因素得以孕育、发展,小说的叙事技巧得到运用并日趋丰富。子部和史部这两大部类的前小说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小说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刘向书亦子亦... 本文认为中国前小说叙事经历了一个寄生子史而旁出的嬗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小说的基本因素得以孕育、发展,小说的叙事技巧得到运用并日趋丰富。子部和史部这两大部类的前小说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小说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刘向书亦子亦史或非子非史的形态表明,在小说寄生子史的历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向 《说苑》 《新序》 《列女传》 子部小说 史部小说
下载PDF
《中国文言小说书目》补正志疑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志新 《四川图书馆学报》 1985年第2期36-42,共7页
孙楷第先生之《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问世后,编纂历史悠久的文言小说书目,便成为广大读者、研究者翘首企望的事,郑振铎先生当年为《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序时,曾呼吁之。时隔半个世纪,袁行霈、侯忠义两先生编纂的《中国文言小说书目》(以下... 孙楷第先生之《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问世后,编纂历史悠久的文言小说书目,便成为广大读者、研究者翘首企望的事,郑振铎先生当年为《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序时,曾呼吁之。时隔半个世纪,袁行霈、侯忠义两先生编纂的《中国文言小说书目》(以下简称《书目》)是对郑先生呼吁响应。它填补了小说研究中的空白,是部很有用的工具书,与孙目可为姊妹篇。由于文言小说种类繁杂,体例不纯,历史上目录学家于小说家类,取舍向有异同,一书隶属,亦无定论;且又系草创,故疏漏舛误在所难免。本文拟据“凡曾见于小说家类之文言小说,一般均予收录”(《书目》凡例),且书的存佚大致可考的原则,就管见所及选部分条目,一依《书目》体例(惟作者履历已见《书目》者略),略作补遗、正误、志疑,用意惟在添砖补罅而已。一、补遗虞喜志林一卷存(晋)虞喜撰见《中国丛书综录》子部小说类。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五朝小说大观本古今说部本又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四明丛书本均作《志林新书》一卷。开天传信记一卷存(唐)郑 棨撰见《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子部小说 文言小说 孙氏祠堂书目 丛书 笔记小说 中国通俗小说 说部 小说 综录
下载PDF
明清史家对“小说”的分类及其相关问题
18
作者 童庆松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101-104,共4页
明清史家对“小说”的分类及其相关问题童庆松本文探讨了明清史家和官私书目对子部小说家类的分类、以及私家书目对通俗小说的分类与著录,分析其分类标准与原因,同时论析了小说家类与子部杂家、史部杂史杂传等类的关系。童庆松,男,... 明清史家对“小说”的分类及其相关问题童庆松本文探讨了明清史家和官私书目对子部小说家类的分类、以及私家书目对通俗小说的分类与著录,分析其分类标准与原因,同时论析了小说家类与子部杂家、史部杂史杂传等类的关系。童庆松,男,1963年生,浙江图书馆馆员。(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小说 小说 小说 明清史 志怪小说 私家书目 子部小说 明清时期 《三国志通俗演义》 胡应麟
下载PDF
简论中国古典小说目录
19
作者 甄小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一我国古典小说是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不论是文言小说,还是白话小说,古人都为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脍炙人口的佳作.照理说,这些优秀之作本应由古代目录著作中较客观、较全面地反映出来.况且我国目录学源远流长,目录著作相当丰富.文学... 一我国古典小说是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不论是文言小说,还是白话小说,古人都为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脍炙人口的佳作.照理说,这些优秀之作本应由古代目录著作中较客观、较全面地反映出来.况且我国目录学源远流长,目录著作相当丰富.文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古典小说作为整个文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在目录的著录与揭示之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古典小说目录远远没能反映小说的成就.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归类相当混乱,遗漏甚多;二是有意排斥,不予著录.这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部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文言小说 小说目录 著录 官修目录 小说 艺文志 书目 重要组成部分
下载PDF
史志子部“小说”观念丕变及其文化意义
20
作者 赵维国 《社会科学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155,共11页
近20年来,关于中国传统小说文体本土化的研究颇为学界关注,著述颇多。在研讨传统小说文体时,一些常用的概念反复被征引,如“小道可观”“短书”等,似乎意义明确。究其实,未必知其渊源。有鉴于此,文章以传统史志子部小说书目为研究对象,... 近20年来,关于中国传统小说文体本土化的研究颇为学界关注,著述颇多。在研讨传统小说文体时,一些常用的概念反复被征引,如“小道可观”“短书”等,似乎意义明确。究其实,未必知其渊源。有鉴于此,文章以传统史志子部小说书目为研究对象,辨析“小道”“小道可观”“短书”等术语,探究史志目录小说观念之衍变,分析《汉志》至《新唐志》子部小说观念之异变,考察传统小说的文体形态及其文化意义。探究子部小说,意在还原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文化形态,以中国传统书目和系统的史学理论为支点,构建中国本土化小说批评体制,探索中国本土话语体系小说批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志子部小说 《汉志》小说 小道 短书 《新唐志》小说 文化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