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盾构掘进速度与建筑物基础注浆加固对地表沉降与孔压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东伟 张远荣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92,共4页
本文运用FLAC3D三维非线性有限差分程序,结合深圳地铁2号线富水砂层地段工程,对在不同盾构掘进速度下,注浆加固基础时产生的地表沉降与孔压变化进行研究,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利用计算分析结果调整盾构施工参数。
关键词 流—固耦合 盾构掘进速度 地基注浆加固 地表沉降 孔压变化
下载PDF
软土区双线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及孔压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丁智 洪哲浩 +3 位作者 冯丛烈 魏新江 徐涛 王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65-1473,共9页
以杭州地铁2号线某盾构区间工程为背景,推导饱和软土双线盾构掘进引起的土体变形及孔压理论解,结合实际工程参数分析土体及超孔压变化规律;控制切口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和盾尾注浆压力的取值,研究不同施工参数对土体竖向变形的影响。... 以杭州地铁2号线某盾构区间工程为背景,推导饱和软土双线盾构掘进引起的土体变形及孔压理论解,结合实际工程参数分析土体及超孔压变化规律;控制切口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和盾尾注浆压力的取值,研究不同施工参数对土体竖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接近研究断面时,施工参数对土体变形的影响较大;当双线盾构推进通过研究断面一定距离后,其施工引起的横向地表位移变化和切口附加推力作用下的超孔压变化趋于稳定;盾壳摩擦力对孔压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盾构穿越一半长度内;当双线盾构远离研究断面后,盾尾注浆作用产生的超孔压力趋近于0;研究结果可为杭州软土区类似盾构工程提供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双线盾构隧道 盾构施工 土体变形 孔压变化
下载PDF
波动承压水下基坑底部弱透水层的非Darcy渗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应宏伟 许鼎业 +1 位作者 王迪 章丽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00-1306,共7页
为了更好地解释由承压水引起的基坑突涌现象,从渗流固结的角度出发,将Hansbo非Darcy渗流方程引入饱和土的Terzaghi一维固结方程中.采用有限差分法,求得由波动承压水引起的超孔压数值解,并将其退化到Darcy渗流情况与已有解析解进行对比,... 为了更好地解释由承压水引起的基坑突涌现象,从渗流固结的角度出发,将Hansbo非Darcy渗流方程引入饱和土的Terzaghi一维固结方程中.采用有限差分法,求得由波动承压水引起的超孔压数值解,并将其退化到Darcy渗流情况与已有解析解进行对比,分析了非Darcy参数、承压水波动周期和初始水位对弱透水层超孔压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波动承压水作用下,弱透水层中的超孔压随波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若干周期后达到稳定波动状态.非Darcy渗流试验常数和直线段的起始水力坡降越大,超孔压的传递滞后现象越明显,振幅越小;承压水波动周期越长或者初始水位越高,超孔压的振幅越大;基坑底板承受的初始承压水位越高,超孔压受到承压水变化的影响越明显.工程应用的实例表明,考虑土体非Darcy因素时可以适当降低承压水位的设计下降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DARCY渗流 基坑 孔压变化 弱透水层 出逸比降
下载PDF
暴雨触发局部地震活动的一个典型例子:2010年6月广西凌云—凤山交界3级震群活动 被引量:30
4
作者 蒋海昆 杨马陵 +11 位作者 孙学军 吕坚 阎春恒 吴琼 宋金 赵勇 黄国华 张华 姚宏 牟剑英 李金 曲均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06-2619,共14页
在前期严重干旱的背景下,2010年6月27~30日广西西北部出现大暴雨过程,大范围积水成涝.降雨量最大的凌云、凤山交界于6月28日17时开始出现密集的微震活动,形成显著的震群事件.自6月28日至7月15日共记录地震2739次,其中2~2.9级(M_L,下同... 在前期严重干旱的背景下,2010年6月27~30日广西西北部出现大暴雨过程,大范围积水成涝.降雨量最大的凌云、凤山交界于6月28日17时开始出现密集的微震活动,形成显著的震群事件.自6月28日至7月15日共记录地震2739次,其中2~2.9级(M_L,下同)41次,3级以上地震3次,最大为7月1日10时27分3.2级地震.凌云—凤山震群微震活动与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时空相关特性,在时间上略有滞后.震中附近大范围内碳酸盐岩类岩溶等浅层构造非常发育,震中位于Nw和NE向断裂交汇区域,断层破碎带的存在,成为流体下渗的优先通道.震群空间分布集中、震源深度浅,63%地震的空间范围(半径)或震源深度小于1.6 km、88%的小于2.5 km,98%的小于3.4 km.较大地震震相特征显示,震群活动有流体参与并显示岩溶塌陷特征.由于流体沿断层面的快速下渗,微震似有沿断裂带展布的特征,但较大地震震源机制结果不支持震群活动缘于断层构造运动的猜想.位于震中区流动台记录的大多数地震的垂直向初动向下,且较小地震初动向下的比例更高,意味着大多数微震活动可能缘于岩溶塌陷或裂隙闭合.基于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pidemic Type Aftershock Sequence model,简称ETAS模型)的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流体对凌云—风山震群的触发作用非常强烈,同时震群地震自激发亦较强.基于孔压的一维扩散方程,模拟了流体渗透导致不同深度孔压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流体渗透导致的孔压增加是凌云—风山震群发生的主要力学动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凌云风山震群可能的发震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群 暴雨 震源深度 流体触发 孔压变化
下载PDF
人工降雨条件下黄土斜坡土体孔隙水压力测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哲 张昌军 梅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5-52,共8页
为探讨降雨作用下黄土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选取了户县牛角沟典型黄土斜坡进行现场人工降雨试验和孔隙水压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降雨条件下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受降雨强度、降雨时间、坡体土层厚度的影响。在日降雨量274mm... 为探讨降雨作用下黄土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选取了户县牛角沟典型黄土斜坡进行现场人工降雨试验和孔隙水压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降雨条件下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受降雨强度、降雨时间、坡体土层厚度的影响。在日降雨量274mm,持续4d以上的降雨作用下,2.0m以上的浅层坡体孔隙水压力值由表及里依次减小,孔隙水压力增幅逐次减少,降雨期间孔隙水压力表现出明显滞后现象,0.4m处滞后期为10h,其下土层滞后期延长;2.0m以下土体孔隙水压力不受人工降雨影响。降雨停止后孔隙水压力由内向外逐次消减,24h内孔隙水压力降低最为迅速,2~3d内逐渐减缓,随后逐步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黄土斜坡 孔压变化规律 人工降雨 降雨强度 降雨时间 土层深度
原文传递
废弃黄河三角洲侵蚀机理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高涛 李广雪 史经昊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7,共7页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河口水下三角洲冲刷侵蚀机理进行研究是研究三角洲侵蚀机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这种方法一般比较少用,也许与底床对波浪响应的研究比较复杂有关。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通过分析底床对波浪作用过程的孔压响应以及地形变...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河口水下三角洲冲刷侵蚀机理进行研究是研究三角洲侵蚀机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这种方法一般比较少用,也许与底床对波浪响应的研究比较复杂有关。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通过分析底床对波浪作用过程的孔压响应以及地形变化,研究了粉土液化对海床的影响,河口水下三角洲在波浪作用下冲刷侵蚀的整个过程,沙坝的形成和变化,以及软黏土层在波浪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和变化情况。由于软黏土层本身的特性和所处的冲刷侵蚀环境,使其容易发生流变和蠕变,最终产生刺穿现象,对海洋工程造成巨大的损害。海底沙波是一种常见的海底地貌,这里重点研究了波浪和海底地形对沙波的形成和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波浪作用 孔压变化 沙波 废弃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含水率对海运铁矿粉稳定性影响的模型试验
7
作者 李宁 李晨 +1 位作者 王伟 周健 《上海计量测试》 2012年第2期17-20,共4页
采用同济大学土动教研室设计的模型箱设备对不同含水率铁矿粉进行一系列的动力试验。通过施加一定频率的动荷载来模拟波浪荷载,对铁矿粉的试验观察以及对采集的孔压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含水率对铁矿粉的动力特性影响,为实际海运铁矿粉... 采用同济大学土动教研室设计的模型箱设备对不同含水率铁矿粉进行一系列的动力试验。通过施加一定频率的动荷载来模拟波浪荷载,对铁矿粉的试验观察以及对采集的孔压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含水率对铁矿粉的动力特性影响,为实际海运铁矿粉提供可靠的含水率范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含水率 试验观察分析 孔压变化
下载PDF
鲁中地区坡积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勋 李晋 +1 位作者 左珅 崔新壮 《中外公路》 2021年第5期39-42,共4页
为研究在鲁中地区坡积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依托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东环段路基施工开展了现场强夯试验,得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夯沉量、沿深度方向的超孔隙水压力、孔压增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次强夯沉降量... 为研究在鲁中地区坡积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依托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东环段路基施工开展了现场强夯试验,得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夯沉量、沿深度方向的超孔隙水压力、孔压增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次强夯沉降量随夯击次数增长而减小,最终第8击减小到零;孔压在夯击结束后开始消散,消散速率随时间增加而递减直至最小,不同埋置深度的孔压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这为确定实际的第1遍点夯与第2遍点夯的时间间隔提供了重要依据;在相应的夯击能级下有相对应的有效加固深度,该次夯击的有效加固深度为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有效加固深度 强夯试验 孔压变化规律
下载PDF
不同类型降雨条件下的基坑边坡渗流特性研究
9
作者 张仓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707-710,共4页
针对基坑边坡在不同类型降雨条件下的渗流特性研究较少这一不足,以江苏某经济开发区某基坑边坡为例,研究了不同类型降雨条件下基坑边坡不同位置的渗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监测面的孔压与体积含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部监... 针对基坑边坡在不同类型降雨条件下的渗流特性研究较少这一不足,以江苏某经济开发区某基坑边坡为例,研究了不同类型降雨条件下基坑边坡不同位置的渗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监测面的孔压与体积含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部监测面孔压变幅较大区域深度大于中部监测面同时大于下部监测面,孔压随着降雨的进行迅速增大,而后逐渐消散;含水率变化规律与孔压类似;不同降雨类型体表层孔压与体积含水率达到最大的速度大小排序分别为前锋型降雨≥平均型降雨≥中锋型降雨≥后锋型降雨,对整体体积含水率变化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降雨 基坑边坡 孔压变化 体积含水量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Inversion of the Volumetric Strain of Aquifer According to the Tidal Effect of Groundwater in North China
10
作者 Yang Liu Ma Jianying +2 位作者 Cao Jingquan Shao Yongxin Liu Wenb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4年第4期520-531,共12页
The change of the confined aquifer level reflects the pore pressure change,and the pore pressure change of the aquif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quifer pressure. This paper uses the tidal response of the well water l... The change of the confined aquifer level reflects the pore pressure change,and the pore pressure change of the aquif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quifer pressure. This paper uses the tidal response of the well water level data in the North China region to calculate the tidal factor of each well and extract the effective water trend information. Then,the volumetric strain of an existing confined aquifer well in the North China region is inverted,and the contour maps are plotted on a half-year scale from 2009 to 2012. Results show that it can reflect the state of stress and strain in deep crust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North China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region Water level Tidal factor Volumetric strain
下载PDF
Effects of Heat Softening on Initiation of Landslides
11
作者 XIONG Chuan-xiang LU Xiao-bing +1 位作者 HUANG Wei-da WANG Cheng-hu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6期1571-1578,共8页
Effects of heat softening on the initiation of slide surface(shear banding) in clayey slopes during fast deformation were discussed.Controlling equations considering heat,pore pressure and mechanical movement were pre... Effects of heat softening on the initiation of slide surface(shear banding) in clayey slopes during fast deformation were discussed.Controlling equations considering heat,pore pressure and mechanical movement were presented.By perturbation method,the instability condition of localized zone(i.e.criterion for initiation of shear banding) for thermal related soils,such as clayey slope,was obtained.It is shown that slide surface initiates once the thermal-softening effects overcome the strain-hardening effects whether it is adiabatic or not.Without strain hardening effects,strain rate hardening obviously plays a role in initiation of shear band.During initiating process,heat is trapped inside the shear band,which leads rapidly to a pore pressure increase and fast loss of strength.The localized shear strain is concentrated in a narrow zone with a width of several centimeters at most and increases fast.This zone forms the sliding surface.Temperature can increase more than 2?C,pore pressure can increase 160% in about 0.1s inside this zone.These changes cause the fast decrease in friction-coefficient by about 36% over the initial value.That is how shear band initiated and developed in clayey slo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Thermo-effect Slide surface INITIATION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Wave-Induced Pore Water Pressure Change and Relativ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Silty Seabed
12
作者 LI Anlong LUO Xiaoqiao +2 位作者 LIN Lin YE Qing LI Chuny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4年第6期911-916,共6页
In this study, a flum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ve-induced pore water pressure in the soil of a silty seabed with different clay contents, soil layer buried depths and wave heigh... In this study, a flum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ve-induced pore water pressure in the soil of a silty seabed with different clay contents, soil layer buried depths and wave heights respectively. The study showed that water waves propagating over silty seabed can induce significant change of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the amplitude of pore pressure depends on depth of buried soil layer, clay content and wave height, which are considered as the thre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ore water pressure change. The pressure will attenuate according to exponential law with increase of soil layer buried depth, and the attenuation being more rapid in those soil layers with higher clay content and greater wave height. The pore pressure in silty seabed increases rapidly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wave action, then decreases gradually to a stable value, depending on the depth of buried soil layer, clay content and wave height. The peak value of pore pressure will increase if clay content or depth of buried soil layer decreases, or wave height increases. 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se soils with 5% clay content and waves with higher wave height produce instability in bed easier, and that the wave energy is mostly dissipated near the surface of soils and 5% clay content in soils can prevent pore pressure from dissipating immedi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 action silty seabed pore water pressure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