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系统分形理论划分的可动流体赋存特征认识 被引量:4
1
作者 董鑫旭 孟祥振 蒲仁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90,共13页
致密砂岩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流体的分布及可动性差异巨大,准确、可靠评价储层内流体的渗流能力和赋存特征十分必要。为探究可动流体在不同品质储层中的赋存特征和渗流能力差异,选取8块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山西组典型样品,基于由核磁... 致密砂岩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流体的分布及可动性差异巨大,准确、可靠评价储层内流体的渗流能力和赋存特征十分必要。为探究可动流体在不同品质储层中的赋存特征和渗流能力差异,选取8块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山西组典型样品,基于由核磁共振转化的伪毛细管压力曲线所刻画的储层孔喉分布情况,根据分形理论划分出不同级别孔喉系统并探讨其对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储层类型依据孔隙类型、压汞曲线形态及参数可分为3类,由Ⅰ类至Ⅲ类,较大的溶蚀孔隙减少,晶间微孔增多,有效储集空间不断减少及渗流能力不断降低。(2)Ⅰ、Ⅱ类样品基于伪毛细管压力曲线求取的孔喉分布曲线与高压压汞的孔喉分布曲线形态相似,且峰值保持一致。Ⅲ类样品包含较多压汞探测不到的纳米级孔喉,导致核磁共振求取的孔喉分布峰值向小孔喉偏移。(3)根据分形理论求取的分形转折点可将孔喉空间划分为相对的大、中、小3个孔喉系统,孔隙度与大孔喉系统的绝对空间含量相关性最好,渗透率、可动流体饱和度则与大孔喉系统在储集空间中所占的比例密切相关。结论认为,大孔喉系统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储层可动流体的渗流能力,该认识可为致密气储层评价参数的优选提供依据,还可为非常规油气储层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山西组 致密砂岩气 分形维数 孔喉系统 可动流体 赋存特征 渗流能力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混积岩孔喉系统分类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2
作者 肖佃师 高阳 +3 位作者 彭寿昌 王猛 王民 卢双舫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9-731,共13页
针对混积岩优质储集层成因复杂的难题,进行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混积岩孔喉系统、控制因素及流体可动性研究。结果表明,混积型储集层发育粒间孔喉系统(A型)、粒间-溶蚀-晶间混合孔喉系统(B型)、溶蚀孔喉系统(C型)、溶蚀... 针对混积岩优质储集层成因复杂的难题,进行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混积岩孔喉系统、控制因素及流体可动性研究。结果表明,混积型储集层发育粒间孔喉系统(A型)、粒间-溶蚀-晶间混合孔喉系统(B型)、溶蚀孔喉系统(C型)、溶蚀-晶间混合孔喉系统(D型)和晶间孔喉系统(E型)5类。混积岩孔喉系统有3个主要主控因素:混积岩组分含量及排列方式、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混积岩组分含量及排列方式控制孔喉系统类型及变化;沉积环境主要控制孔喉系统的宏观分布,近源、高能环境混积岩粗粒组分多,颗粒或互层型支撑,发育A型和B型孔喉;远源、中能环境混积岩过渡为云泥支撑,发育C型和D型孔喉;而远源、低能环境混积岩孔喉主要为E型和D型。压实和方解石胶结等成岩作用进一步破坏粒间、溶蚀孔喉占比。在砂泥混积时,孔喉系统类型为“A→B→C→D”变化,云砂混积时孔喉系统类型为“A→C→D→E”、或“B→D→E”变化,云泥混积时孔喉系统类型为“D→E”的变化,细节受偏砂粒、长石和白云石含量影响。其中,A型孔喉的物性及可动性最好,D型和E型最差;可动流体分布与支撑方式有关,云泥支撑型混积岩大孔可动优势不明显。研究成果为混积型储集层甜点评价及解释模型的合理构建提供了地质依据。图15表1参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系统 类型演化 流体可动性 混积岩 二叠系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基于碎屑岩储层孔喉特征的油水渗流微观解释——以桑塔木油田三叠系储层为例
3
作者 吕端川 汪如军 +5 位作者 王超 朱正俊 王开宇 代梦莹 李绍华 宋金鹏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5期106-113,共8页
为了对碎屑岩储层孔喉系统内油水两相渗流特征进行微观解释,通过对多口取芯井上真实岩心样品的薄片观察、压汞测试和相渗测试,以及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区三叠系储层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其孔隙结构类型有大孔粗喉型、大孔细... 为了对碎屑岩储层孔喉系统内油水两相渗流特征进行微观解释,通过对多口取芯井上真实岩心样品的薄片观察、压汞测试和相渗测试,以及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区三叠系储层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其孔隙结构类型有大孔粗喉型、大孔细喉型、中孔细喉型、小孔细喉型和微孔微喉型5种。特低渗、低渗、中渗、高渗和特高渗样品的顶点半径平均值依次为1.78μm,2.98μm,7.76μm,24.05μm和45.66μm,则正韵律储层在水驱油过程中,特低渗与低渗以及高渗与特高渗单元组合内的水相渗流阻力差别均为2倍左右,而低渗、中渗和高渗单元组合中的水相渗流阻力相差3倍左右。因此,可以通过储层中不同渗流能力的流动单元组合类型判断水相绕流程度的差异,进而确定绕流式剩余油的分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木油田 三叠系碎屑岩储层 孔喉系统 微观解释 两相流
下载PDF
中国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表征需注意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被引量:92
4
作者 朱如凯 吴松涛 +3 位作者 苏玲 崔景伟 毛治国 张响响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23-1336,共14页
致密储层孔喉尺寸小、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表征难度大。通过系统梳理目前致密储层表征技术发展现状,指出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表征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强调提高分辨率的同时,需加强样品代表性尺度研究;2追求新技术/方法的同时,需加强... 致密储层孔喉尺寸小、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表征难度大。通过系统梳理目前致密储层表征技术发展现状,指出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表征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强调提高分辨率的同时,需加强样品代表性尺度研究;2追求新技术/方法的同时,需加强技术有效适用范围研究;3强调定量表征数据拼接的同时,需加强多尺度定性与定量数据融合,提高表征精度。提出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核心技术未来发展方向:1多学科联合攻关,静态表征与动态演化相结合,实现孔隙结构的全面表征;2加强宏观尺度研究,密切联系可动流体评价,实现对规模有效储集体的准确预测;3加强现场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储层增产改造措施,实现对工程甜点的评价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隙结构表征 技术误区 纳米孔喉系统 可动流体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盆地典型陆相页岩纹层结构与储层品质评价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松涛 朱如凯 +4 位作者 罗忠 杨智 姜晓华 林敏捷 苏玲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72,共11页
陆相页岩油已成为中国油气勘探重大接替领域之一。作为页岩独具特色的组构特征,纹层结构对烃源岩品质、储层品质与工程品质评价具有重要影响,因而成为关注重点。文章以中国中西部典型咸化湖盆与淡水—微咸水湖盆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 陆相页岩油已成为中国油气勘探重大接替领域之一。作为页岩独具特色的组构特征,纹层结构对烃源岩品质、储层品质与工程品质评价具有重要影响,因而成为关注重点。文章以中国中西部典型咸化湖盆与淡水—微咸水湖盆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剖析纹层结构特征,探讨其对甜点优选的影响。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湖盆页岩纹层结构具有差异,湖盆咸化程度影响纹层结构,碳酸盐纹层主要发育在咸化湖盆,在淡水—微咸水湖盆中发育较少;(2)纹层结构具有亚毫米级非均质性特征,不同纹层的TOC与孔隙结构存在差异,同一类纹层在不同盆地的品质具有明显差异;(3)纹层结构决定了页岩油微观运聚特征与“原生源储”富集模式,影响滞留烃含量、流体可动性及压裂改造。开展陆相页岩纹层结构精细评价,寻找规模优质页岩岩相分布区,是油气勘探从源外进入源内后必须关注的问题,是源内经济有效资源发现的基础,对页岩油“甜点区”与“甜点段”优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非均质性 微纳米孔喉系统 富有机质页岩 细粒沉积
下载PDF
造缝产烃还是改质造烃?——论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智 邹才能 +4 位作者 吴松涛 潘松圻 李嘉蕊 蒋文琦 王小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3-194,共12页
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世界油气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重点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深入解读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地质形成条件,发现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在根本上决定了源岩层系油气成功开发的技术路径。储集层属性是指储集层储存和... 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世界油气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重点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深入解读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地质形成条件,发现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在根本上决定了源岩层系油气成功开发的技术路径。储集层属性是指储集层储存和渗滤油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地史时期微—纳米级孔-喉-缝系统充注和聚集了大面积连续型油气资源,人工压裂形成缝网系统突破了致密储层的连通属性短板,成功开发了规模油气资源,突破流动属性短板可能是另一个发展方向。烃源岩属性是指烃源岩滞留、转化和排出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已转化的滞留油气和未转化的残留有机质,滞留及潜在烃类资源规模巨大,地下人工加热等方式理论上可突破烃源岩的有机质数量和成熟度属性短板,可能是实现成功开发的有效路径。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是实现源岩层系油气规模发展的内在潜质基础,公共属性参数是外部环境基础。造缝产烃还是改质造烃?前提是准确研判优选何种内在属性参数,基础是系统整合优化所有外在属性参数,推动实现源岩层系油气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未来中低熟富有机质页岩及油页岩、中高熟富气态烃页岩层系、低变质程度富油煤岩、深层可气化煤炭等是值得期待的战略发展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层系油气 储集层属性 烃源岩属性 微纳米孔喉系统 煤岩油 页岩油 页岩气
下载PDF
焉耆盆地低含水油层产生原因及解释方法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方锡贤 熊玉芹 吉玉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4,共4页
针对焉耆盆地部分生产井,在投产过程中存在随时间的延长含水率下降的反常现象,提出了低渗地层存在低含水油层的观点。在分析研究化验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储层存在多孔介质、微细孔隙水等产生低含水油层的原因。通过对低含水油层的试油... 针对焉耆盆地部分生产井,在投产过程中存在随时间的延长含水率下降的反常现象,提出了低渗地层存在低含水油层的观点。在分析研究化验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储层存在多孔介质、微细孔隙水等产生低含水油层的原因。通过对低含水油层的试油与投产对比,对电性、录井显示特点的分析,提出了用测井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对比、含油饱和度、电阻度、气测全烃曲线形态、灌满系数、地化亮点指数的变化等识别油层、低含水油层、油水同层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该盆地部分区块的老井重新评价,改变了原观点,取得良好的效益。低含水油层的存在,可能改变部分区块的油水认识,并为增储上产提供依据,改变部分平面油水关系矛盾所致的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 双重孔喉系统 微细隙水 显示特点 识别方法 含水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长7段泥页岩储集性能 被引量:54
8
作者 吴松涛 邹才能 +5 位作者 朱如凯 袁选俊 姚泾利 杨智 孙亮 白斌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10-1823,共14页
页岩气的成功勘探开发引发了全球海相页岩研究的热潮,然而对处于生油窗内的陆相页岩储集性能的研究尚需加强.基于光学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环境扫描电镜、纳米CT、图像分析、GRI物性、气体吸附等方法对长7段泥页岩储集性能进行系统研... 页岩气的成功勘探开发引发了全球海相页岩研究的热潮,然而对处于生油窗内的陆相页岩储集性能的研究尚需加强.基于光学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环境扫描电镜、纳米CT、图像分析、GRI物性、气体吸附等方法对长7段泥页岩储集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7段泥页岩形成于陆相半深湖-深湖环境,面积为10×104 km2,TOC〉2%,Ro=0.8%~1.0%,HI=124~480mg/g,生烃潜力高;脆性矿物含量为45%~59%,孔隙度为0.6%~3.8%,渗透率为0.000 72×10-3~0.002 30×10-3μm2;主要发育粒内孔、粒间孔和有机质孔,以伊蒙混层等粘土矿物粒内孔为主,有机质孔较少;孔隙直径为30~200nm,孔喉系统连通性中等,具备储集能力;伊蒙混层等粘土矿物含量与比孔容相关性优于热演化程度与烃指数等,表明长7页岩微观孔隙主要受控于成岩作用,有机质生烃作用对储集空间贡献相对较小;滞留烃主要以吸附态和游离态存在于黄铁矿晶间孔、伊蒙混层粒内孔、伊利石粒内孔与长石粒间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陆相泥页岩 长7泥页岩 页岩油 纳米孔喉系统 致密油气 鄂尔多斯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