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仁德的成就——“孔子之道一以贯之”命题的阐释 被引量:2
1
作者 高书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60,共4页
孔子思想之所以具有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思想是一个"一以贯之"的完备的思想体系。对于"一以贯之"的具体所指,孔子未作正面解答,而曾子释之曰"忠恕而已矣"。"贯"为贯通、贯穿之... 孔子思想之所以具有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思想是一个"一以贯之"的完备的思想体系。对于"一以贯之"的具体所指,孔子未作正面解答,而曾子释之曰"忠恕而已矣"。"贯"为贯通、贯穿之意;"之"指孔子之道。"吾道一以贯之"的意思是:"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对于人伦道德的关切、成就"仁德"的追求是孔学,也是整个儒学的基本精神和出发点、落脚点,孔子之道"一以贯之"当作"成德以贯之"理解,而"忠恕"只是力行的工夫,达仁的方法,难以概"仁道"之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之道 一以贯之 仁德的成就
下载PDF
孔子之道是什么——康有为视界中的孔子何以成为教主 被引量:1
2
作者 魏义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7,共6页
在康有为那里,孔子之所以成为教主与孔子的思想密不可分。正是在孔子之道具体内容的展示中,康有为完成了对孔子何以成为中国教主的论证:第一,孔子之道包括天道与人道两部分,天道表明孔子重鬼神,言灵魂。第二,孔子之道以仁为宗旨,这与孔... 在康有为那里,孔子之所以成为教主与孔子的思想密不可分。正是在孔子之道具体内容的展示中,康有为完成了对孔子何以成为中国教主的论证:第一,孔子之道包括天道与人道两部分,天道表明孔子重鬼神,言灵魂。第二,孔子之道以仁为宗旨,这与孔子的救世初衷相印证,也是孔教与佛教、基督教的共同特征。在以仁为宗旨上,孔教与佛教、基督教完全相同。第三,孔子之道具有六艺与口说之分,六艺日以教人,口说择人而传,二者具有高低之别。第四,孔子之道注重变通,三世、三统兼备,后学中分出高级之大同之教与低级之小康之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孔子之道 教主 孔教
下载PDF
老子之道、孔子之道与社会和谐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国兴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8,20,共5页
老子和孔子是我国古代阐道、弘道、体道的最伟大思想家。尽管他们的“道”有着互不相同的内涵和特点,但却始终贯穿着“和谐”意蕴;尽管他们的理想之道及体“道”之途互有差异,但他们都从“天下无道”的社会现实出发,致力于实现天、地、... 老子和孔子是我国古代阐道、弘道、体道的最伟大思想家。尽管他们的“道”有着互不相同的内涵和特点,但却始终贯穿着“和谐”意蕴;尽管他们的理想之道及体“道”之途互有差异,但他们都从“天下无道”的社会现实出发,致力于实现天、地、人和谐相处的“有道”社会。这对于我们今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如运用孔老道论促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运用孔老关于天道、地道、人道相互和谐统一思想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建设,运用孔老之道协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共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之道 孔子之道 途径 理想之道 和谐社会
下载PDF
道问学与尊德性折衷于孔子之道--论孙奇逢解决朱陆五百年聚讼的理路
4
作者 程志华 王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7,共12页
自从“鹅湖之辩”后,“道问学”与“尊德性”之争便一直延续下来。对于这长达五百年之“聚讼”,孙奇逢解决的理路是,既承认二者之别,又阐释二者之同,最终超越出“门户”之争,将二者“折衷”于“孔子之道”。“孔子之道”虽为“本于天”... 自从“鹅湖之辩”后,“道问学”与“尊德性”之争便一直延续下来。对于这长达五百年之“聚讼”,孙奇逢解决的理路是,既承认二者之别,又阐释二者之同,最终超越出“门户”之争,将二者“折衷”于“孔子之道”。“孔子之道”虽为“本于天”的“天理”,但它不离人伦日用,故“体贴天理”只需“操功于日用食息间”。实际上,这种解决“门户”聚讼的理路可具有普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奇逢 问学 尊德性 折衷 孔子之道
下载PDF
孟子的仁义观对孔子之道的发展
5
作者 王生云 《管子学刊》 2018年第1期48-57,共10页
孟子的仁义观源自孔子,受曾子和子思学派的启发,因而对孔子之道做出了相应的发展和推进。孟子之仁义观把仁、义组合为仁义,实现仁礼、仁智到仁义的转变。仁、义到仁义的组合弥补仁义分割而各自膨胀的流弊;仁礼到仁义和仁智到仁义的转变... 孟子的仁义观源自孔子,受曾子和子思学派的启发,因而对孔子之道做出了相应的发展和推进。孟子之仁义观把仁、义组合为仁义,实现仁礼、仁智到仁义的转变。仁、义到仁义的组合弥补仁义分割而各自膨胀的流弊;仁礼到仁义和仁智到仁义的转变,为解决礼制丧乱殆尽而权谋术智大兴时代问题指明了方向。另外,孟子把孔子畏天知命的天命观发展为以仁义立命的天命观,主张人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能够主宰的领域即属于人性的东西(比如仁义),而不是去追求那些不属于人性的东西(比如富贵名利),从而化解人们在现实中不得志时的烦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义观 孔子之道 发展
下载PDF
在“仁者爱人”的背后——“孔子之道”评议
6
作者 王垒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年第3期4-9,共6页
近年关于孔子与儒学的研究,不时有人提出:孔子的仁学思想只是讲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具有超越时代和阶级局限的普适意义。不少论述或割断历史联系而刻意洗刷, 或抽掉阶级内容而着力粉饰,实似是而非。本文以《论语》中的... 近年关于孔子与儒学的研究,不时有人提出:孔子的仁学思想只是讲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具有超越时代和阶级局限的普适意义。不少论述或割断历史联系而刻意洗刷, 或抽掉阶级内容而着力粉饰,实似是而非。本文以《论语》中的原始载述为基本依据,就孔子儒学的伦理思想进行辨析,说明仁礼合一、以礼为本的孔子之道,体现着封建宗法主义的价值追求,并不具有近代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道主义学说所特有的自由、民主、平等和人格独立的价值精神。我们今天可以而且应该积极汲取孔子儒学中的某些合理内核,但决不能以复兴儒学为指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之道 儒家伦理 仁礼合一 以礼为本 不从君 仁者爱人 孔子 主义 价值精神 行为准则
下载PDF
仁礼之辨——孔子之道的再释与重估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家荣 苏哲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00-200,共1页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仁"与"礼"在其中如何定位?以现代社会的状况来看,孔子之道是否还有值得学习之处?这些都是近代以来关心中国文化的学者不断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孔子之道 仁礼 孔子学说 现代社会 中国文化 近代以来
下载PDF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马克思主义历史人文解读
8
作者 卢立波 刘金花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4-17,62,共5页
新文化运动中传统儒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陈独秀的《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在当时主导了一个反儒的潮流,对儒家文化进行全面的批判。本文从马克思历史人文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解读。以期来正确认识《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对其正确认识有... 新文化运动中传统儒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陈独秀的《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在当时主导了一个反儒的潮流,对儒家文化进行全面的批判。本文从马克思历史人文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解读。以期来正确认识《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对其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在今天思考:正确认识陈独秀所言"孔子之道"和现代化的不适应问题。在古代,儒家独立承担着培植中国人道德意识的使命。现代社会中融入这种封建社会的价值理念,应如何取舍。在唯物质利益这种价值观充斥的现代社会中,在系统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塑中国人的道德世界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儒家文化 现代化 反思
下载PDF
“孔子之道”的实现路径及时代价值探究
9
作者 姬书洋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25期229-230,共2页
“孔子之道”的实现路径涵盖双重维度:一是内在个体维度,二是外在社会维度。前者以“仁”为核心,发挥“仁”的道德双重性,旨在塑造“好人”;后者以“礼”为核心,强调“礼”的秩序与教化,意在建构“好的社会”;双重维度相互贯通。总之,... “孔子之道”的实现路径涵盖双重维度:一是内在个体维度,二是外在社会维度。前者以“仁”为核心,发挥“仁”的道德双重性,旨在塑造“好人”;后者以“礼”为核心,强调“礼”的秩序与教化,意在建构“好的社会”;双重维度相互贯通。总之,“孔子之道”的实现路径是以“仁”和“礼”为核心,始于心性的修养,通过由内及外、推己及人的方式贯穿社会体系,在差序格局中使全体人众完成道德义务践履。而这种“好人生活在好的社会”建构的则是圆满幸福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之道 心性修养 德政制度 圆满幸福
下载PDF
巧借民间说唱,传播孔子之道——孔子故事在说唱鼓词中的传播
10
作者 纪德君 叶文宇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孔子故事大约从唐代开始进入俗文学领域。此后演述孔子故事的俗文学作品不绝如缕。明清时期,孔子故事又借鼓词说唱传播开来。明末贾凫西《太师挚适齐》、清中叶曹汉阁《孔夫子鼓儿词》等,均秉持寓教于乐的动机,说唱孔子故事,传播孔子之... 孔子故事大约从唐代开始进入俗文学领域。此后演述孔子故事的俗文学作品不绝如缕。明清时期,孔子故事又借鼓词说唱传播开来。明末贾凫西《太师挚适齐》、清中叶曹汉阁《孔夫子鼓儿词》等,均秉持寓教于乐的动机,说唱孔子故事,传播孔子之道。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之道遭受很大冲击。一些文人创作的鼓词,形象地揭示了孔子之道在乱世没落的命运。不过,民间鼓词仍在以鲜活可喜的艺术形式继续演绎孔子故事。总的说来,鼓词通过演绎孔子故事、传播孔子之道,有效地扩大了孔子在民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故事 孔子之道 说唱鼓词 传播
原文传递
孔子之道平议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垒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61-165,共5页
近年关于孔子与儒学的研究中,不时有人提出孔子的仁学思想只是讲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具有超越时代和阶级局限的普适意义。不少论述或割断历史联系而刻意洗刷,或抽掉阶级内容而着力粉饰,实似是而非。本文以《论语》中的原... 近年关于孔子与儒学的研究中,不时有人提出孔子的仁学思想只是讲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具有超越时代和阶级局限的普适意义。不少论述或割断历史联系而刻意洗刷,或抽掉阶级内容而着力粉饰,实似是而非。本文以《论语》中的原始载述为基本依据,就孔子儒学的伦理思想进行辨析,说明仁礼合一、以礼为本的孔子之道,体现着宗法专制主义的价值追求,并不具有近代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道主义学说所特有的自由、民主、平等和人格独立的价值精神。我们今天可以而且应该积极汲取孔子儒学中的某些合理内核,但决不能以复兴儒学为指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之道 儒家伦理 仁礼合一 以礼为本 不从君
原文传递
从“了解”到“评估”——评《仁礼之辨:孔子之道的再释与重估》
12
作者 王云云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孔子研究者依据《论语》,大体同意“仁”与“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但二者孰轻孰重?它们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当下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答案却见仁见智。众所周知,“仁”和“礼”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大致有三种意... 孔子研究者依据《论语》,大体同意“仁”与“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但二者孰轻孰重?它们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当下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答案却见仁见智。众所周知,“仁”和“礼”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大致有三种意见:其一,认为孔子思想中以仁为主,礼只是仁的外在表达。其二,认为孔子思想的中心是礼,仁附庸于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之道 仁礼 孔子思想 评估 《论语》 “礼” “仁” 研究者
原文传递
秋风:孔子之道与文化中国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绍纲 张杰 《新华月报》 2012年第18期74-77,共4页
秋风,原名姚中秋,独立学者,现居北京。主要研究领域: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普通法究政主义。已出版著作《立宪的技艺》、《为什么是市场趴《权力的现状》、《华夏治理秩序史》。已出版译著:《哈耶克传》、《财产,法律与政府——巴斯... 秋风,原名姚中秋,独立学者,现居北京。主要研究领域: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普通法究政主义。已出版著作《立宪的技艺》、《为什么是市场趴《权力的现状》、《华夏治理秩序史》。已出版译著:《哈耶克传》、《财产,法律与政府——巴斯夏政治经济学文粹趴《法国大革命讲稿孰《法律与自由》、《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哲学家与英格兰法律家的对话趴《自然的观念史和哲学》、《危险最小部门》等十余种。主特翻译《奥地利学派译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中国 孔子之道 自由主义理论 奥地利学派 政治经济学 《哈耶克传》 法国大革命 法律家
原文传递
“孔子之道”究竟是什么:《论语》与孔子之道再认识
14
作者 佚名 《意林文汇》 2016年第22期117-119,共3页
“孔子之道”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政治模式与伦理模式。然而,从当年孔子自称“吾道”、曾参称“夫子之道”、孟子明言“孔子之道”,迄今已2000多年,孔子之道究竟是什么,则一直没有明确系统的答案,更没有相对统一的认识。
关键词 孔子之道 《论语》 再认 中国传统文化 伦理模式 政治模式 曾参 孟子
原文传递
浅论孔子之道及当代启示
15
作者 秦飞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 2021年第1期132-139,2,共9页
道路是形容人生最常用的比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之路各有不同。美国汉学家芬格莱特在其著作《孔子:即凡而圣》中对比东西方文化后,认为在孔子眼中的道德是“一条没有十字路口的大道”①。也就是说,在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中,人生... 道路是形容人生最常用的比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之路各有不同。美国汉学家芬格莱特在其著作《孔子:即凡而圣》中对比东西方文化后,认为在孔子眼中的道德是“一条没有十字路口的大道”①。也就是说,在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中,人生没有真正的道德选择困境,虽然人生具体的每一步是未知、开放的,但人生努力的方向确定无疑,天地间存在唯一真实的大道,人的一生要么遵循此道而行,要么偏离此道误入歧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之道 孔子:即凡而圣》 芬格莱特 东方文明 当代启示 确定无疑 人生之路 东西方文化
原文传递
大话孔子之道听途说
16
作者 韩中华 《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版)》 2012年第12期58-59,共2页
2012年【课间十分钟】 开饭啦! 酷乐老师:仔仔,你怎么偷吃老师的红烧肉? 仔仔:老师,这块肉上有只虫子,仔仔想帮您把虫子弄走……
关键词 孔子之道 大话 红烧肉 老师
原文传递
孔氏家学及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上) 被引量:1
17
作者 冀玉珍 霍俊国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5,共7页
孔氏家学的形成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从孔子之前的萌芽阶段,到孔子开创形成阶段,再到秦至唐代的发展完善阶段,以及宋至清朝的繁荣阶段,孔氏家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孔氏家学以传孔子之道为核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多个领域,... 孔氏家学的形成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从孔子之前的萌芽阶段,到孔子开创形成阶段,再到秦至唐代的发展完善阶段,以及宋至清朝的繁荣阶段,孔氏家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孔氏家学以传孔子之道为核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多个领域,其内容主要有治经和诗礼之教两个方面。孔氏家学,本质上是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它源于对先祖孔子的深厚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氏家学 孔子之道 孔子崇拜 儒学
下载PDF
先秦儒家道统意识与批判精神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48,共6页
儒家与专制问题是近代以来颇有歧义和误解的一个问题,有必要正本清源,纠正学界长期以来的偏激之见。儒家以"道"为最高,孔子之道以人道为本。先秦儒家的道统意识强调人能弘道,道统与政统相涉而又分立,以"道"为价值... 儒家与专制问题是近代以来颇有歧义和误解的一个问题,有必要正本清源,纠正学界长期以来的偏激之见。儒家以"道"为最高,孔子之道以人道为本。先秦儒家的道统意识强调人能弘道,道统与政统相涉而又分立,以"道"为价值理想统摄政统,体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指儒学所具有的批判功能和品质,儒学的批判并非破坏性批判,而是建设性批判。这种批判精神通过儒者群体体现出来,既是一种关怀现实的自由批判精神,也是一种担当道统的宗教性卫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儒家 孔子之道 统意识
下载PDF
再论张耒的“道”
19
作者 韩文奇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5-18,共4页
张耒关于"道"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上黄判监书》、《说道》以及《尽性论上》等文章中。张耒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圆满自足,乃天地万物的根据和规律。"道""无实"、"无迹"、"无定... 张耒关于"道"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上黄判监书》、《说道》以及《尽性论上》等文章中。张耒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圆满自足,乃天地万物的根据和规律。"道""无实"、"无迹"、"无定名"、"无定形","周万物之用","循万物之变"。"道"可总归为"内"、"外",又不外乎"内"、"外"。人们对"道"的体认只能"循而入",不能"直而取"。张耒的"道"论会通了孔子之道与老庄之道,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和深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耒 孔子之道 老庄 圆融和会
下载PDF
孔子的和谐智慧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媛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2期83-84,共2页
在社会加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与现实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彼此联系,一脉贯通的.孔子在人群伦理和社会秩序方面的思想要素,成为古代甚至是现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传统依据,它对当今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孔子之道 和谐 借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