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中的勇:历史建构与现代启示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立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2-123,共12页
《论语》中"勇"字具有几种不同含义,集中表现在"子路之勇"论说上面。《孟子》、《荀子》中勇之类型学均致力于勇者人格的塑造,其"大勇"、"上勇"之"大丈夫"、"士君子"之德... 《论语》中"勇"字具有几种不同含义,集中表现在"子路之勇"论说上面。《孟子》、《荀子》中勇之类型学均致力于勇者人格的塑造,其"大勇"、"上勇"之"大丈夫"、"士君子"之德性既有内圣挺立之一面,亦兼有外王之内涵,而此勇者之原型游弋于"曾子之勇"与"文王之勇"之间。降至宋明理学,"勇"之论说生面别开,"颜子大勇"的论说成为各种"勇"论的主调,仁、智、勇三达德的排序亦成为"成德"与"入德"关系问题而得到专题讨论,勇德内敛为一种内在德性生命的品质。至近代,面临列强觊觎之危局,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士人重塑"勇"传统,"孔子大勇"定下了《中国武士道》一书的基调。胡适之《说儒》实属重谈"梁调"。现代儒家的义理建构中,"勇"几乎不占有任何地位,作为"三达德"中的一目,勇德几近形同虚设。在"英雄社会"、"圣贤社会"不再的"当今时代"之中,还有无必要谈论"勇"以及如何谈论"勇"?他山之石,或可给予我们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路之 曾子之 颜子大 孔子大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