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与人的解放:孔子的审美人生境界观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小平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7-73,共7页
孔子的《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在这部经典文献中,他对个体人格和人生境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孔子看来,人生可分为四种境界:凡俗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孔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审美的境界,即"乐&q... 孔子的《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在这部经典文献中,他对个体人格和人生境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孔子看来,人生可分为四种境界:凡俗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孔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审美的境界,即"乐"的境界。在《论语》中,"仁"、"德"、"诚""礼"、"乐"是孔子特别强调的,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基础。孔子对"礼乐文化"重要性的强调开启了中国文化重视"仁爱"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传统,也开启了中国文化政治与伦理结合的传统。它对中国传统的"道德至上主义"和近代的"审美救世主义"潮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以《论语》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文化是关于真、善、美的文化,更是关系到人的自由解放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孔子的审美人生境界观 人的自由解放
下载PDF
孔子乐以成德的人生修养与审美境界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33,共5页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修养学,并非简单的道德修养学,而是在道德修养学基础上的审美修养学。孔子以"贫而乐"、"仁者无忧"、"乐而忘忧"的悦乐情怀去成就"仁"的德行,因而具有了超越道...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修养学,并非简单的道德修养学,而是在道德修养学基础上的审美修养学。孔子以"贫而乐"、"仁者无忧"、"乐而忘忧"的悦乐情怀去成就"仁"的德行,因而具有了超越道德的审美的性质。这种建立在道德修养基础上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独特的、内在的、个人的审美体验,是一种不具备大众性和可观性的精神创造。人生境界不一定通过艺术形象再现出来,但它远远高于艺术境界。用悦乐的情怀和审美的体验去成就个人道德,去实现政治理想,这就是孔子美学的精华和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乐以成德" 人生修养 审美境界 人生境界 个人道德 美学 政治理想
下载PDF
孔子论人生境界
3
作者 刘跃兵 《品位·经典》 2021年第19期1-3,159,共4页
现代哲学家冯友兰重视"人生境界",并将其划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四个层次。冯友兰"四境界说"可以追溯到孔子,《论语》记载了许多孔子关于人生境界的言论。孔子认为,自然境界中的人行孝停留在"能养"... 现代哲学家冯友兰重视"人生境界",并将其划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四个层次。冯友兰"四境界说"可以追溯到孔子,《论语》记载了许多孔子关于人生境界的言论。孔子认为,自然境界中的人行孝停留在"能养"的动物层面,功利境界中的小人以"为利"为生活追求、道德境界中的君子则以"求仁"为理想目标,天地境界中的圣人实现了精神自由,以审美"悦乐"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人生境界 道德境界 审美境界
下载PDF
新解孔子的“兴、观、群、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文中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21-26,共6页
《论语·阳货》记载;“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可以说是孔子对诗歌特性的简明概括.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诗》
关键词 人生境界 “兴” 孔子 《诗》 心理特点 审美活动 个体人格 《论语》 社会功用 人格修养
下载PDF
孔子美学对当代审美生命的构建
5
作者 加晓昕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2年第8期10-11,共2页
生命何为?生命的意义又是如何生成的?中国文化的圣人孔子的人学思想穿越绵辽的时间隧道,给予当今审美生命的构建以深刻而有意义的启迪。诚然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建者,但他也是一个热爱人生、钟情艺术的审美大家。他不但十分重视诗书礼乐... 生命何为?生命的意义又是如何生成的?中国文化的圣人孔子的人学思想穿越绵辽的时间隧道,给予当今审美生命的构建以深刻而有意义的启迪。诚然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建者,但他也是一个热爱人生、钟情艺术的审美大家。他不但十分重视诗书礼乐的艺术教育,而且身体力行地感受艺术美、欣赏自然美、体验生命美。请看《论语》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美学 当代审美 人格境界 生命美 人生 艺术教育 艺术美 人学思想 中国文化 美学思想
下载PDF
孔子审美理想新探
6
作者 杜道明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3期112-118,共7页
一、孔子的审美理想是美的人生境界关于孔子的审美理想,有关文章和著作论述颇多。不过,假如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大多数论者还只是停留在字面意义的理解上,仅仅抓住孔子明确提到“美”字的地方进行探讨。事实上,孔子对“美”字的使... 一、孔子的审美理想是美的人生境界关于孔子的审美理想,有关文章和著作论述颇多。不过,假如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大多数论者还只是停留在字面意义的理解上,仅仅抓住孔子明确提到“美”字的地方进行探讨。事实上,孔子对“美”字的使用很不统一,内涵也很不固定。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以下凡引《论语》均只注篇名),“里仁为美”(《里仁》),以及《尧日》篇提到的“五美”等等,这些“美”字的含义大体上相当于“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想 兴于诗 人生境界 立于礼 成于乐 审美关系 孔子 乐之 意志实践 实践自由
下载PDF
“尽是人间好时节”——禅与审美
7
作者 张锡坤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2年第1期55-59,共5页
禅是审美的人生哲学。禅宗提出的一元性本体观,本来是为了以主观的小宇宙代替客观上的大宇宙,将万象归于“一心之源”,实际上却把佛性还俗于现实的感性世界,从而在客观上肯定了人生。正是禅宗自身的这一矛盾之处为美学留下了存身之地。... 禅是审美的人生哲学。禅宗提出的一元性本体观,本来是为了以主观的小宇宙代替客观上的大宇宙,将万象归于“一心之源”,实际上却把佛性还俗于现实的感性世界,从而在客观上肯定了人生。正是禅宗自身的这一矛盾之处为美学留下了存身之地。禅宗认为,要识自家心体,就不能离开知觉作用,强调悟入必须在日常普通的生活实践中解决,不离现实而又超越现实。这种悟具有主客体相契合的直觉特点,它不是把外物当作满足功利欲望的对象,而视之为观照、欣赏的对象,并且打破物我、时空、因果界限,使思维呈现大幅度的跳跃,大大发挥了形象思维的功能。其影响所致,使中国古代诗歌大放异彩。禅悟后的境界,使眼前相对的、无常的、丑恶的世界,一下子变成绝对的、永恒的、美丽的乐园,“尽是人间好时节”。如果剔除其信仰主义的因素,它又是一个审美的人生境界,一个以自由的心态,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禅宗 人生哲学 人生境界 本体 美学 信仰主义 中国古代诗歌 形象思维 感性世界
下载PDF
高明与中庸:儒家人格的两重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左靖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45-46,44,共3页
从先秦诸子到当代新儒家,一直有一条线索贯穿在这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中,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是最高的,而且又不离人伦日用。它是即世而又出世的。通常人们把这种境界说成“极高明而... 从先秦诸子到当代新儒家,一直有一条线索贯穿在这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中,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是最高的,而且又不离人伦日用。它是即世而又出世的。通常人们把这种境界说成“极高明而道中庸”。 “极高明而道中庸”语出《礼记·中庸》。“极高明”其实是一个道家范畴。“极”和“高明”最早见于《尚书·洪范》。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思孟学派受到的道家哲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格 孔子思想 极高明 道中庸 人生境界 中国知识分子 思孟学派 天命 《尚书·洪范》 当代新儒家
下载PDF
儒家的进取与超脱 被引量:1
9
作者 任海勤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0-11,共2页
儒家的进取与超脱任海勤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对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民族性质乃至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主要有儒、释、道三家。其中,儒家占主导地位,它的体系建立得最早,统治... 儒家的进取与超脱任海勤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对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民族性质乃至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主要有儒、释、道三家。其中,儒家占主导地位,它的体系建立得最早,统治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是古代文化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审美人生境界 道家 孔子 论语 经邦济世 物质利益 进取精神 儒学大师 人生态度
下载PDF
妙语谈片(四)
10
作者 赵伯陶 《阅读与写作》 1994年第4期18-18,共1页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者之将至。”有一次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知道后就说了上述一席话,表示了达观自处、勤于学习的人生态度。读书学习、有人视为畏途,叫苦不迭;有人书海畅游,乐而不疲...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者之将至。”有一次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知道后就说了上述一席话,表示了达观自处、勤于学习的人生态度。读书学习、有人视为畏途,叫苦不迭;有人书海畅游,乐而不疲。还是孔子说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人生态度 高峰体验 子路 陶渊明 论语 菜根谭 审美体验 乐之 境界
下载PDF
圣人观念考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文亮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2-29,共8页
中国是一个崇拜圣人的国度。如果主要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类型而言,上述判断无疑是可以成立的,无论是反观以哲学、历史学等为主干的中国传统理论型文化,还是考察以礼仪伦常、风俗习惯为要素的中国传统大众型文化,都能发现“圣人... 中国是一个崇拜圣人的国度。如果主要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类型而言,上述判断无疑是可以成立的,无论是反观以哲学、历史学等为主干的中国传统理论型文化,还是考察以礼仪伦常、风俗习惯为要素的中国传统大众型文化,都能发现“圣人”的无所不在以及圣人观念的强大统摄作用。那么中国人所说的圣人以及中国人所拥有的圣人观念究竟指什么,即它们蕴含了怎样的可供我们译析的传统文化信息?这正是本文的主题。如果先提出结论的话,那么可以说圣人乃是千百年来由中国人所设计又被中国人所企慕和迨及的一种理想人格的载体,圣人的智慧和品格就是中国人在生命繁衍和文明创造过程中赖以汲取的力量源泉以及加以奉行的规范准则,甚至圣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面具有巨大精神号召力和情感凝聚力的伟大旗帜。因此圣人观念从许多方面表现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人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历史 风俗习惯 孔子 儒家思想 人生境界 荀子 朱熹 孟子
原文传递
审美之境
12
作者 金凡平 《儿童音乐》 2002年第3期51-51,共1页
子曰:“《关雎》①,乐而不淫②,哀而不伤。”①关雎:《诗经》第一篇。②淫:过分而失度。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侈,悲哀而不失度。”
关键词 关雎 艺术 人生 诗经 孔子 境界 审美情感 快乐 子曰 过分
原文传递
再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真善美问题 被引量:22
13
作者 汤一介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7-38,共12页
本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大思想家——孔子、老子和庄子对真、善、美人生境界的追求作了比较分析,指出他们的不同在于——孔子:善←美←真;老子:真←善←美;庄子:美←善←真。作者认为,从真、善,美问题的价值论上看,与西方哲学家相比,孔... 本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大思想家——孔子、老子和庄子对真、善、美人生境界的追求作了比较分析,指出他们的不同在于——孔子:善←美←真;老子:真←善←美;庄子:美←善←真。作者认为,从真、善,美问题的价值论上看,与西方哲学家相比,孔子接近于康德,老子接近于黑格尔,庄子则与亚里士多德、谢林有相似处。我国先秦时代的哲学之所以丰富多采,不逊色于古希腊和印度,正是因为当时的哲学家具有多元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人生境界 亚里士多德 老子 庄子 黑格尔 价值论 孔子 审美境界 哲学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