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望山造像部分龛室画像内容探析
1
作者 刘芳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3期13-15,共3页
结合孔望山摩崖造像的最新研究结果,对其中的K3、K5两个龛室的内容进行了探析,认为与主体画像X73有密切的联系,反映的是早期道教讲经、祭祀礼拜的内容。它们与整个造像群的佛、道的人物和故事并不一致,是典型的市俗生活的刻画,也是东汉... 结合孔望山摩崖造像的最新研究结果,对其中的K3、K5两个龛室的内容进行了探析,认为与主体画像X73有密切的联系,反映的是早期道教讲经、祭祀礼拜的内容。它们与整个造像群的佛、道的人物和故事并不一致,是典型的市俗生活的刻画,也是东汉晚期汉画像石雕凿技法运用于新材料、新题材的画面布局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望山造像 龛室画像 探析
下载PDF
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造型审美研究
2
作者 冯韬 盖凤丽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20期44-44,共1页
文章试图从造型审美研究的角度分析孔望山摩崖造像的构图布局和造型手法等艺术风格问题,探讨孔望山摩崖造像古代艺术的现代传承可行性。
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 构图 造型手法 应用
下载PDF
孔望山摩崖造像研究总论 被引量:17
3
作者 温玉成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25,共10页
本文详细介绍和考证了孔望山摩崖造像 ,确认三大主尊为老子、孔子和东王公 ,并此造像地是仙佛祠祀的场所。
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 佛教造像 仙佛模式
下载PDF
孔望山造像中部分题材的考订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洪甫 《文物》 1982年第9期66-70,共5页
1979年春,文物考古界一些同志提出孔望山汉代摩崖造像中含有佛教内容,这一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正如鲁南画像石中佛、俗内容并存一样,孔望山摩崖造像中除了佛教内容外,也有着较为丰富的世俗内容。其中一部分,虽... 1979年春,文物考古界一些同志提出孔望山汉代摩崖造像中含有佛教内容,这一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正如鲁南画像石中佛、俗内容并存一样,孔望山摩崖造像中除了佛教内容外,也有着较为丰富的世俗内容。其中一部分,虽然可能是佛经所说的娱乐供养之属,但它无疑是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意识。这些内容在画像石墓里出现很多,可是作为汉代摩崖造像却很少见,今试作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 西王母 汉代 汉画像石 佛教内容 画像石墓 文物考古 题材 社会生活 头饰
原文传递
孔望山摩崖三尊大石刻造像之考证 被引量:3
5
作者 春申 《东南文化》 1986年第1期142-143,共2页
孔望山摩崖造像中,除了唐代前后的佛教造像外,有少数为道教与世俗内容者,其雕造时代与佛教遗像有别。本文所要提出讨论的是摩崖中三尊最大的石刻造像。 这三尊大型大刻,曾有数文进行过论证,但由于考察方法不同,对其内容尚未统一认识。... 孔望山摩崖造像中,除了唐代前后的佛教造像外,有少数为道教与世俗内容者,其雕造时代与佛教遗像有别。本文所要提出讨论的是摩崖中三尊最大的石刻造像。 这三尊大型大刻,曾有数文进行过论证,但由于考察方法不同,对其内容尚未统一认识。《文物》一九八一年第七期《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调查报告》只是笼统地将其与周围佛教造像混为一淡;同期发表的《孔望山摩崖造像年代考察》一文,俞伟超、信力祥同志根据《东海庙碑》认为是道教造像;步连生同志在《文物》第九期《孔望山东汉摩崖佛教造像初探》中又认为是佛教造像;同期上,李洪甫问志在《孔望山造像中部分题材的考订》中,则论为世俗内容,并进而考证为“西王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 石刻造像 佛教造像 西王母 道教 三官庙 天官 佛教遗物 年代考 文物
下载PDF
孔望山摩崖造像学术讨论侧记 被引量:1
6
作者 云友 《史学月刊》 1981年第5期97-97,共1页
连云港是我国著名海港之一。在连云港市中心新浦南十里,就是不大出名的“孔望山”。从这里西去海州旧城不过五里;东北可遥望较高的云台山。海州一带秦时是“朐县”地,两汉也是如此。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 连云港是我国著名海港之一。在连云港市中心新浦南十里,就是不大出名的“孔望山”。从这里西去海州旧城不过五里;东北可遥望较高的云台山。海州一带秦时是“朐县”地,两汉也是如此。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史记》卷6)、东汉永寿元年(公元155年)修过的东海祠都在朐山(在海州城南),可见这儿是一个有古迹传闻的名胜之地。孔望山不高,海拔还不到一百三十米,造像集中于山南麓西北角。一百多尊分布在长约十七米、高约八米的山坡垂直面上。除了四个像龛,均依照山石的自然形势凿成。有线刻,有浮雕。有立、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 秦始皇 东海 公元前 佛教艺术 史记 线刻 永寿 浮雕 古迹
下载PDF
孔望山造像的汉画风格 被引量:2
7
作者 汤池 《考古》 1987年第11期1011-1020,共10页
孔望山摩崖造像是我国黄海之滨一处规模宏大的古代雕刻遗迹,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城东北2.5公里。这处造像缺乏早期的铭刻题记和文献记载,从而为确定其雕造时代带来一定的困难。历来的多数人持"东汉说"。
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 古画像石墓 调查报告 汉画像石 画像砖 东汉前期 时代特征 风格 出土 执金吾
原文传递
再论孔望山造像的时代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洪甫 《考古》 1986年第10期930-939,925,共11页
《考古》1985年第1期发表的《孔望山佛教造像时代考辨》首先明确地论述:"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无论是文物制度的时代特征和造像风格的时代精神,或客观条件的可能,都应属唐代前后,而不是东汉"。这是唐代说的正式揭旗,尽管在此以... 《考古》1985年第1期发表的《孔望山佛教造像时代考辨》首先明确地论述:"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无论是文物制度的时代特征和造像风格的时代精神,或客观条件的可能,都应属唐代前后,而不是东汉"。这是唐代说的正式揭旗,尽管在此以前,多次有人提出过曹魏、两晋乃至唐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 造像风格 考辨 时代特征 唐代 汉代绘画 佛教造像 画象 出土 沈从文
原文传递
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群题材再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宗霞 《今古文创》 2021年第37期98-99,共2页
连云港孔望山摩崖石刻的建造时代、题材内容历来多有争讼。其简略的雕凿手法和长久的漫漶毁损,加之史料记载的不明,导致对某些主像身份的辨识充满臆测性。针对造像事件的规模与地域历史,《后汉书》所述东汉明帝时对故废太子、东海王刘... 连云港孔望山摩崖石刻的建造时代、题材内容历来多有争讼。其简略的雕凿手法和长久的漫漶毁损,加之史料记载的不明,导致对某些主像身份的辨识充满臆测性。针对造像事件的规模与地域历史,《后汉书》所述东汉明帝时对故废太子、东海王刘强的祭祀之史实与遗迹,应是最为接近该造像群的对应文献。据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推测该造像群的功能与建造时间,仅可说明其祭祀世俗贵族的本质,至于形象指涉的具体身份则不宜遽然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 题材 东汉初 祭祀
下载PDF
孔望山佛教造像时代考辩
10
作者 阮荣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4年第4期44-52,共9页
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是由西域传入的,随着东渐汉土,不断地改变着它原有面貌,形成了我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探讨我国佛教造像艺术的源流,不仅对中国美术史,而且对佛教史、中外交通史等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对... 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是由西域传入的,随着东渐汉土,不断地改变着它原有面貌,形成了我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探讨我国佛教造像艺术的源流,不仅对中国美术史,而且对佛教史、中外交通史等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对佛教造像艺术于何时传入,至今仍在探索之中。江苏连云港孔望山的摩崖造像,近年来由于有些同志论为东汉桓、灵年间(约公元147—188年)的佛教造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造像 孔望山 孔望山摩崖造像 佛教造像艺术 考辩
下载PDF
孔望山佛教造像时代考辩
11
作者 阮荣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4年第4期44-52,共9页
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是由西域传入的,随着东渐汉土,不断地改变着它原有面貌,形成了我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探讨我国佛教造像艺术的源流,不仅对中国美术史,而且对佛教史、中外交通史等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对... 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是由西域传入的,随着东渐汉土,不断地改变着它原有面貌,形成了我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探讨我国佛教造像艺术的源流,不仅对中国美术史,而且对佛教史、中外交通史等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对佛教造像艺术于何时传入,至今仍在探索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造像 孔望山 佛教造像艺术 孔望山摩崖造像 考辩
下载PDF
关于早期佛教造像在南方的传播系统——主持会议的发言
12
作者 梁白泉 《艺苑(美术版)》 1992年第2期3-5,共3页
早期佛教造像南方传播系统中日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1月26日在南京艺术学院拉开帷幕。50余位国内外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这是南京艺术学院有史以来主持的第一次国际范围的研讨会。会期三天,共收到论文30余篇。"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 早期佛教造像南方传播系统中日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1月26日在南京艺术学院拉开帷幕。50余位国内外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这是南京艺术学院有史以来主持的第一次国际范围的研讨会。会期三天,共收到论文30余篇。"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是南艺、北大,南博和日本龙谷大学联合研究课题,主要就佛教造像的南方传播系统、中国佛教造像的源流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进行研究。对于中国南方早期佛教及其造像,曾有学者进行过研究,但就印度、中国、日本等整个南方传播系统的研究尚属刚刚开始。有认为"这是继北方‘丝绸之路’后又一世界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新热点";"对佛教艺术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联合研究的初步成果表明:佛教造像先兴于南方,后盛于北方,且在公元三世纪前后即存在一条由中印度经长江流域至日本的佛教文化传播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造像 传播系统 早期佛教 佛教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日本龙 文化传播 孔望山摩崖造像 石刻造像 造像
下载PDF
孔望山佛教造象年代考辨 被引量:1
13
作者 阎孝慈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89-93,共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孔望山的摩崖佛教造象,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重视,报刊杂志上已发表一些论文,探讨它的题材、内容、故事来源、与佛教石窟寺艺术的关系,以及它的凿成年代,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一处佛教造象的凿成年代,有人认为... 江苏省连云港市孔望山的摩崖佛教造象,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重视,报刊杂志上已发表一些论文,探讨它的题材、内容、故事来源、与佛教石窟寺艺术的关系,以及它的凿成年代,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一处佛教造象的凿成年代,有人认为是东汉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 佛教经典 佛教艺术 海上丝绸之路 东汉时期 中原地区 石窟寺 云冈石窟 河西走廊 佛教造像
下载PDF
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图像体系讨论
14
作者 汪小洋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5,共6页
孔望山摩崖造像的特点是:其一,存在三个图像体系,即重生信仰图像、佛教图像体系和道教图像体系,成倒T字型的形制结构,以重生信仰图像为主体。其二,此处摩崖造像有完整性的规划,表现出东汉后期画像石墓的色彩,墓主人属于中上阶层,不具有... 孔望山摩崖造像的特点是:其一,存在三个图像体系,即重生信仰图像、佛教图像体系和道教图像体系,成倒T字型的形制结构,以重生信仰图像为主体。其二,此处摩崖造像有完整性的规划,表现出东汉后期画像石墓的色彩,墓主人属于中上阶层,不具有民间性。其三,此处摩崖造像说明,佛教东渐之初从本土宗教中获得了支持,其中重生信仰大于道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 三个图像体系 重生信仰
原文传递
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考察 被引量:34
15
作者 俞伟超 信立祥 《文物》 1981年第7期8-15,共8页
孔望山的摩崖造像,历来被认为是汉代遗迹。如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卷十一引《淮安府志》即谓孔望山"有诸贤摩崖像,冠裳甚古,如读汉画"。傅惜华的《汉代画像全集》收录了其中两尊刻像。1954年江苏省文管会作了初步调查,也认为... 孔望山的摩崖造像,历来被认为是汉代遗迹。如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卷十一引《淮安府志》即谓孔望山"有诸贤摩崖像,冠裳甚古,如读汉画"。傅惜华的《汉代画像全集》收录了其中两尊刻像。1954年江苏省文管会作了初步调查,也认为其风格与武梁祠画像相近。1957年,朱江同志再次调查后,仍以为是汉代作品。此后,它一直被作为汉代摩崖画像而列为江苏省的文物保护单位。但自发现其中有大量佛教题材后,大家很容易怀疑原来所定的时代。这是因为佛教虽然发生在公元前五世纪初叶,佛教艺术的兴起却要晚到公元一世纪的贵霜王朝时代。孔望山的佛教造像如属于东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 画像石墓 佛教造像 佛教艺术 道教 东汉译经 汉代 技法 东海 汉画像石
原文传递
敦煌莫高窟的《涅槃经变》 被引量:35
16
作者 贺世哲 《敦煌研究》 1986年第1期1-26,103-110,共34页
一涅槃图像是佛教艺术中的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题材,公元二世纪左右便在印发犍陀罗艺术中出现。我国现存最早的涅槃图像分布在东西两端。东在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中,西在新疆克孜尔石窟。连云港涅槃图像的画面长460厘米,西高230厘米,东... 一涅槃图像是佛教艺术中的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题材,公元二世纪左右便在印发犍陀罗艺术中出现。我国现存最早的涅槃图像分布在东西两端。东在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中,西在新疆克孜尔石窟。连云港涅槃图像的画面长460厘米,西高230厘米,东高140厘米,共刻五十七个图像。释迦牟尼像居中,是利用一块肉红色山石的自然形状作成的高浮雕半身侧卧像,像面圆长,头有高肉髻,着圆领衣,身下有榻、毡罽类物,仰面而卧。其余图像是阴线刻和浅浮雕,分层逐段刻在释迦卧像周围的青灰色岩壁上,面向释迦卧像,神情悲慽哀痛中。一些专家认为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组涅槃图像,时代约在东汉晚期。如果此说可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孔望山摩崖造像 犍陀罗艺术 舍利弗 克孜尔石窟 佛教艺术 比丘尼 壁画 菩萨 阿含经
下载PDF
连云港市孔望山摩崖造像调查报告 被引量:31
17
作者 丁义珍 《文物》 1981年第7期1-7,97-100,共11页
孔望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锦屏山(古称朐山)东北,东西长约700、高129米(图版壹:1)。是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构成的山体。三百年前,孔望山与东部云台山之间还无陆地相连。相传孔子曾登此山以望东海,故名孔望山。孔望山摩崖造像位于南... 孔望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锦屏山(古称朐山)东北,东西长约700、高129米(图版壹:1)。是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构成的山体。三百年前,孔望山与东部云台山之间还无陆地相连。相传孔子曾登此山以望东海,故名孔望山。孔望山摩崖造像位于南麓最西端,依山岩的自然形势雕成。现可识并已编号的图像有一○五个,刻在东西长17、高8米的山崖上(图一)。离造像群东70米处有一大型的圆雕石象,南150米处有一圆雕石蟾蜍。石象南25米还有一块顶部有人工凿槽的"馒头"状巨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 江苏省连云港市 佛教艺术 汉画像石 图版 圆雕 东海 佛教造像 花岗片麻岩 佛教内容
原文传递
孔望山佛教造像的题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阎文儒 《文物》 1981年第7期16-19,共4页
孔望山位于今江苏省徐州东,属云台山脉的一支,去古海州城东五里。《史记·秦始皇本纪》云: "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孔望山一名始见于宋《太平寰... 孔望山位于今江苏省徐州东,属云台山脉的一支,去古海州城东五里。《史记·秦始皇本纪》云: "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孔望山一名始见于宋《太平寰宇记》卷之二十二《海州朐山县》条: "孔望山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春秋云:此山与郯城相近。当然是孔子之郯之时,因登此山,遂以名之。其山上有嵌石,其下方平可坐十余人。山前石上有二盆,故老相传云:秦始皇洗头盆,盆边发隐隐,并山上马迹犹存。" 《大清一统志·海州直隶州》条,亦提及孔望山:"今州东南五里,有故城山,俗亦呼为孔望。" 关于孔望山摩崖造像的考察及时代等问题,连云港博物馆和俞伟超等同志已详加介绍、论述,本文拟就造像题材谈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 佛教造像 经律异相 秦始皇 造像题材 大清一统志 连云港 海州 博物馆 莫高窟壁画
原文传递
孔望山摩崖造像杂考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焯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63-77,共15页
一孔望山摩崖造像自1980年确认有佛教内容后,学者们发表了不少论文。其中,相当一部分把造像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实际上,孔望山摩崖造像内容既不一致,时代也不相同。
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 佛教传播 佛教造像 佛像 贵霜 交趾 佛教内容 西域 印度佛教 佛教徒
原文传递
孔望山佛教造像时代考辩 被引量:9
20
作者 阮荣春 《考古》 1985年第1期78-87,共10页
佛教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敦煌、云岗、龙门等大批的石窟艺术气魄宏大,辉煌灿烂,堪称世界艺术之伟观,在中外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佛教艺术是由西域传入的,而后随着东渐汉土,不断地改变着它原有面貌,形成了我国佛... 佛教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敦煌、云岗、龙门等大批的石窟艺术气魄宏大,辉煌灿烂,堪称世界艺术之伟观,在中外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佛教艺术是由西域传入的,而后随着东渐汉土,不断地改变着它原有面貌,形成了我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探讨我国佛教造像艺术的源流,不仅对中国美术史、而且对佛教史、中外交通史等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对佛教造像艺术于何时传入,至今仍在探索之中。江苏连云港孔望山的摩崖造像,近年来由于有些同志论为东汉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佛教艺术 造像艺术 时代特征 东汉 时代精神 独特风格 唐代 汉画像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