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24孔板培养法检测甲肝疫苗感染性滴度 被引量:5
1
作者 谢忠平 宋霞 +5 位作者 李华 李文忠 杨婷 熊秋霞 徐琼芳 李琦涵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 应用24孔培养板检测甲肝疫苗(HAV)感染性滴度。方法 采用24孔培养板培养单层细 胞,接种适宜稀释度的病毒,每稀释度接种6-8孔,100μl/ 孔,培养到期,用胰酶消化后收集细胞,每管沉淀细胞加 250ul细胞裂... 目的 应用24孔培养板检测甲肝疫苗(HAV)感染性滴度。方法 采用24孔培养板培养单层细 胞,接种适宜稀释度的病毒,每稀释度接种6-8孔,100μl/ 孔,培养到期,用胰酶消化后收集细胞,每管沉淀细胞加 250ul细胞裂解液裂解细胞,释放HAV,然后用ELISA法检测HAAg。结果 HAV(H2株)在24孔板上的增殖高峰为 21-24d;板间差异平均为0.105Log;8批样品经2次重复检测,重复性较好,其差值的平均值为0.106Log,标准差为 0.099。用此方法检测12批样品,其结果与小方瓶培养法差异无显著意义(P>0.5)。结论 24孔板培养法有望用 于甲肝疫苗感染性滴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孔板培养法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感染性滴度 检测
下载PDF
微孔板培养法对结核分枝杆菌一线药物耐药性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红伟 李晓非 +3 位作者 张建瑞 苏俊华 钱绍丽 普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9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微孔板药敏检测法(简称微孔板培养法)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微生物结核病实验室经BACTEC MGIT-960(简称MGIT-960)液体培养阳性...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微孔板药敏检测法(简称微孔板培养法)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微生物结核病实验室经BACTEC MGIT-960(简称MGIT-960)液体培养阳性且经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株18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用微孔板培养法分别检测4种抗结核一线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的耐药性,其结果与MGIT-960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两者的总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①MGIT-960药敏结果:链霉素耐药为63例,敏感为117例;异烟肼耐药为47例,敏感为133例;利福平耐药为42例,敏感为138例;乙胺丁醇耐药为31例,敏感为149例。②微孔板培养法药敏结果:链霉素耐药为58例,敏感为122例;异烟肼耐药为48例,敏感为132例;利福平耐药为43例,敏感为137例;乙胺丁醇耐药为30例,敏感为150例。③微孔板培养法和MGIT-960药敏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在检测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符合率具有高度一致性,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总符合率分别达95%、97.2%、96%、97.2%。结论微孔板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灵敏度的检测结果与MGIT-960检测的药敏结果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同时具备检测快速,符合当前结核病的临床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板培养法 结核分枝杆菌 药敏实验 技术和方
下载PDF
应用于马铃薯疮痂病防治药剂筛选的改良方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庚 李志念 +2 位作者 颜克成 陈亮 司乃国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对比部分商品化杀菌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方法]采用改良后的96孔细胞培养板法进行了30个杀菌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测定试验,并从中选取5个杀菌剂进行田间验证试验。[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 [目的]对比部分商品化杀菌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方法]采用改良后的96孔细胞培养板法进行了30个杀菌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测定试验,并从中选取5个杀菌剂进行田间验证试验。[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喹啉铜、氟啶胺、氰霜唑和代森联对马铃薯疮痂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喹啉铜和氟啶胺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相对较好。[结论]改良后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化学杀菌剂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室内筛选研究中,且筛选得到的5种化学杀菌剂可以为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杀菌剂 96细胞培养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不同基因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体外成膜能力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丹阳 李新颖 +1 位作者 崔伟 王成龙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变形链球菌菌株的致龋特性及其体外成膜规律。方法采用微孔板培养法,对10株不同基因型菌株进行7个不同时间点成膜量的测定。结果 (1)课题小组前期分离获得的5株变链菌临床分离株,除2号菌株外,其余4株的成膜能力检...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变形链球菌菌株的致龋特性及其体外成膜规律。方法采用微孔板培养法,对10株不同基因型菌株进行7个不同时间点成膜量的测定。结果 (1)课题小组前期分离获得的5株变链菌临床分离株,除2号菌株外,其余4株的成膜能力检测结果与前期进行的高、低致龋性的鉴定结果一致;(2)携带9号基因型菌株并不是2名儿童高发龋病的直接原因;(3)变形链球菌的体外成膜量在培养16~36 h逐渐增加,36 h达最大值,之后成膜量下降。结论本研究验证了不同基因型变链菌临床分离株的致龋特性,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不同致龋特性的可靠菌株;分析携带有相同基因型菌株的2名儿童高发龋病的原因;分析变链菌体外成膜规律,为变链菌致龋特性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孔板培养法 基因型 生物膜 龋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