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祁连县陇孔沟小型金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窦全成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6年第B06期191-192,共2页
陇孔沟小型金矿床属于北祁连金成矿带南亚带(托莱山-达板山亚带)。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褶皱带托莱山北坡复向斜,赋矿岩系为下奥陶统阴沟群的中基性火山-沉积岩系,金的活化、迁移主要发生在岩体和围岩接触带、断裂构造破碎蚀变带内(韧性... 陇孔沟小型金矿床属于北祁连金成矿带南亚带(托莱山-达板山亚带)。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褶皱带托莱山北坡复向斜,赋矿岩系为下奥陶统阴沟群的中基性火山-沉积岩系,金的活化、迁移主要发生在岩体和围岩接触带、断裂构造破碎蚀变带内(韧性剪切带)。根据相关资料分析金矿物质主要来自超基性岩体,矿体的成矿流体来源于深部。金矿的形成与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过程及一直持续到中新生代的漫长而复杂的多旋回造山作用过程密切相关。成因与构造破碎蚀变带有密切关系的变质-热液型小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沟 小型金矿床 韧性剪切带 变质-热液型
下载PDF
早寒武世梅树村期软舌螺壳孔沟系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冯伟民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5-589,共5页
对滇东会泽雨碌、寻甸摆宰早寒武世梅树村期软舌螺壳质微细结构的研究表明 ,软舌螺壳的孔沟系统十分发育 ,壳的外层由分叉与合并呈纵向排列的长纤束组成 ,内层由横向分布的粒束组成。在外层纤束之间和纤束内分布有大量的三角形或长椭圆... 对滇东会泽雨碌、寻甸摆宰早寒武世梅树村期软舌螺壳质微细结构的研究表明 ,软舌螺壳的孔沟系统十分发育 ,壳的外层由分叉与合并呈纵向排列的长纤束组成 ,内层由横向分布的粒束组成。在外层纤束之间和纤束内分布有大量的三角形或长椭圆形的孔洞 ,这些孔洞的长轴平行于壳的生长方向 ;在内层粒束之间或粒束内有横向分布的长沟。内外层的沟孔可以相通。在一些软舌螺纵向和横向的切片中 ,均发现早期磷酸岩化作用中已被磷质颗粒充填的孔沟形态 ,这些孔沟分布相当密集 ,基本垂直壳面 ,几乎通达壳壁的顶底。多孔性的壳既反映了软舌螺对其特殊的生理和生态功能的要求 ,也反映了早期带壳动物的原始性和它们在早期生物矿化作用中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舌螺 孔沟体系 超微结构 生物矿化 早寒武世
下载PDF
青海祁连陇孔沟金矿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评价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元林 莫延强 +4 位作者 于小亮 张俊海 袁克全 韩清德 韩杰 《矿产勘查》 2020年第9期1993-1999,共7页
陇孔沟金矿床位于北祁连托莱山成矿带上,是近年来在北祁连多金属成矿带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小型矿床。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多种找矿方法手段,矿区内划分出3个矿群(Au1-3),圈出金矿体36条,其三矿群(Au3)为区内的主要矿带,带长1. 1km,... 陇孔沟金矿床位于北祁连托莱山成矿带上,是近年来在北祁连多金属成矿带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小型矿床。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多种找矿方法手段,矿区内划分出3个矿群(Au1-3),圈出金矿体36条,其三矿群(Au3)为区内的主要矿带,带长1. 1km,宽20~50 m,带内共有22条金矿体,长60~287 m,厚0. 8~6. 2 m,品位0. 82~73. 6g/t,且在地下2个120 m的中段深部控制,发现两条工业矿体和两条盲矿体。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阴沟群上岩组火山碎屑岩段中,主要以脉状、板状、透镜状产出,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异常评价 找矿方向 孔沟 青海
下载PDF
青海陇孔沟金矿床控矿因素、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振华 沈娟 +2 位作者 党洪量 马国栋 王佳音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8-165,共8页
为研究陇孔沟金矿床的控矿因素、成矿机制,建立了成矿模式。首先总结研究区及邻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其次对陇孔沟金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结构、构造及金自然状态分别进行了描述;最后在研究控矿因素、成矿机制的基础上... 为研究陇孔沟金矿床的控矿因素、成矿机制,建立了成矿模式。首先总结研究区及邻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其次对陇孔沟金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结构、构造及金自然状态分别进行了描述;最后在研究控矿因素、成矿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成矿模式。研究结果显示:①控矿的主导因素不是地层和侵入岩体,而是剪切构造和成矿流体。②成矿机制是矿源层中的成矿元素经活化、迁移,于构造蚀变带中富集而成的矿床。③成矿模式为与构造破碎带密切相关的中低温热液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沟 金矿床 控矿因素 成矿机制 成矿模式
下载PDF
青海陇孔沟金矿的深部找矿成果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韩成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第10期28-29,共2页
陇孔沟作为青海省境内的小型金矿矿床,具有相对广泛的成矿空间.为探究各重点矿床的主要地质意义,对青海陇孔沟金矿的深部找矿成果进行研究.以阿斯哈金矿床、瑙木浑金矿点、大水沟金矿点作为目标研究对象,确定陇孔沟金矿的现有找矿成果... 陇孔沟作为青海省境内的小型金矿矿床,具有相对广泛的成矿空间.为探究各重点矿床的主要地质意义,对青海陇孔沟金矿的深部找矿成果进行研究.以阿斯哈金矿床、瑙木浑金矿点、大水沟金矿点作为目标研究对象,确定陇孔沟金矿的现有找矿成果及找矿能力.在此基础上,从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矿石质量、矿石赋存状态、围岩蚀变从五个角度,研究青海陇孔沟区域内金矿矿床的基本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沟金矿 深部找矿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微孔曝气变速氧化沟中试启动试验
6
作者 郑阳光 韩芸 +3 位作者 杨亚红 李磊 彭党聪 王社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88,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微孔曝气氧化沟充氧效率和氧利用率,在沟型方面将传统氧化沟进行技术创新,巧妙将充氧混合与液流推动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微孔曝气变速氧化沟。试验启动期间,系统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及去除有机物的能力:COD、NH4+-N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微孔曝气氧化沟充氧效率和氧利用率,在沟型方面将传统氧化沟进行技术创新,巧妙将充氧混合与液流推动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微孔曝气变速氧化沟。试验启动期间,系统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及去除有机物的能力:COD、NH4+-N平均去除率达到90%以上;TN的平均去除率在65%以上,最高可达80%;TP的去除率到启动末期达到90%以上;除TP外,出水各项指标均能达到一级A标准。试验系统实现了在低温、低溶解氧和较低的流速条件下成功启动,并达到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说明微孔曝气变速氧化沟工艺具有实现高效、节能、低耗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变速氧化 中试系统 启动 脱氮除磷
下载PDF
沟底膜孔灌水条件下土壤水入渗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7
作者 虎胆.吐马尔白 木拉提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土壤水动力学原理为基础 ,研究了沟底膜孔灌水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 ,建立了二维入渗模型。对模型检验表明 ,试验实测数据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 ,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
关键词 底膜 入渗模型 数值模拟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马铃薯覆膜播种膜沟扎孔刀的运动分析与试验
8
作者 张志强 陈伟 +2 位作者 吴英思 杜文亮 樊明寿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37,90,共5页
膜沟扎渗水孔是提高旱作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区对雨水充分利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就马铃薯覆膜播种膜沟扎孔装置扎孔刀的设计问题,应用SolidWorks软件对其进行结构建模,确定合适的工作参数后,通过Autocad软件对扎孔刀进行运动分析。... 膜沟扎渗水孔是提高旱作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区对雨水充分利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就马铃薯覆膜播种膜沟扎孔装置扎孔刀的设计问题,应用SolidWorks软件对其进行结构建模,确定合适的工作参数后,通过Autocad软件对扎孔刀进行运动分析。结果表明:扎孔刀所扎渗水孔长度、宽度可以满足扎孔装置的使用要求。田间试验表明:扎孔装置运行稳定,扎孔刀划口长度与理论值一致;划膜后扎孔刀恢复到原始位置过程中无挂膜现象。研究结果可为有膜沟的地膜覆盖种植区利用雨水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播种 覆膜 雨水利用 运动分析
下载PDF
微孔曝气型Carrousel-2000氧化沟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钟永英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09年第2期146-149,共4页
主要阐述了微孔曝气型Carrousel-2000氧化沟工艺除磷脱氮的优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采用该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指标:化学需氧量(CODCr)低于50 mg/L,总磷低于1 mg/L,氨氮低于5 mg/L,达到了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 主要阐述了微孔曝气型Carrousel-2000氧化沟工艺除磷脱氮的优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采用该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指标:化学需氧量(CODCr)低于50 mg/L,总磷低于1 mg/L,氨氮低于5 mg/L,达到了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型Carrousel-2000氧化 除磷脱氮 溶解氧 硝酸盐氮
下载PDF
改良型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特性研究
10
作者 王宝玉 胡怡 何伟 《陕西建筑》 2014年第5期12-14,共3页
为深入了解城市污水处理厂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性能,以桂林市七里店污水处理厂改良型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实际运行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各构筑物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型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 为深入了解城市污水处理厂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性能,以桂林市七里店污水处理厂改良型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实际运行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各构筑物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型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NH3-N、TK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8.6%、86.24%、77.3%、6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氧化 硝化 反硝化
下载PDF
低温高海拔地区改良型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设计
11
作者 徐浩东 邱雁 +1 位作者 杨伟 李海 《市政技术》 2022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对污水处理中3种基本类型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根据不利条件下污水工艺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确定了改良型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该工艺中的生化反应池通过导流墙、沟内水流>0.3m/s、池底微孔曝气供氧、生化反应空间分割和泥水合理... 对污水处理中3种基本类型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根据不利条件下污水工艺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确定了改良型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该工艺中的生化反应池通过导流墙、沟内水流>0.3m/s、池底微孔曝气供氧、生化反应空间分割和泥水合理分配技术强化了净化效果;利用生化反应池较长的污泥龄和停留时间、较低的污泥负荷、较大的风量和风压应对了高海拔、低水温、污水水质波动大等不利因素;通过合理的反应池组合和流场分析,降低了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改良型微曝气氧化 工艺设计 流场分析
下载PDF
微曝氧化沟工艺在清新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苏文越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7期284-285,共2页
结合清新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的工程实例,阐述了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原理以及该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该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及技术经济指标。
关键词 城市生活污水 曝气氧化工艺 污水处理 除磷脱氮
下载PDF
基于ASM2D的微曝氧化沟工艺模拟与优化
13
作者 赵颖慧 陈俊 董良飞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67-75,共9页
基于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2D,参照实测出水水质对所建模型进行校准与验证,优化常州市戚墅堰污水厂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探究微孔曝气氧化沟处理低碳源城市污水的效能。针对进水分配比、污泥回流比、SRT及曝气区容积4个方面,进行模拟分析... 基于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2D,参照实测出水水质对所建模型进行校准与验证,优化常州市戚墅堰污水厂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探究微孔曝气氧化沟处理低碳源城市污水的效能。针对进水分配比、污泥回流比、SRT及曝气区容积4个方面,进行模拟分析及优化调节。结果表明:缺氧段与厌氧段进水分配比为4∶6时,系统可最大程度利用原水碳源;SRT控制为24.2 d、污泥回流比控制在60%~67%时,可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将好氧区的前1/3停止曝气,对TN和TP的去除都有贡献。该优化方案的实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并节能降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M2D 曝气氧化 模拟 进水分配比 污泥回流比 SRT
下载PDF
山东米口袋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德奎 《山东科学》 CAS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山东米口袋属 (Gueldenstaedtia Fisch.) 2种、1亚种和 1变型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该属花粉粒均为长球形 ,具 3孔沟 ,表面光滑。探讨了花粉形态特征的分类学意义 ,支持属级水平的分类。
关键词 山东米口袋属 花粉形态 扫描电子显微镜 孔沟
下载PDF
四川溲疏属花粉形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1期69-75,共7页
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对四川省溲疏属12种、3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论如下:1.溲疏属花粉属于三孔沟花粉,具网状纹饰.2.据外壁纹饰可将花粉分为3类型:①浅网状纹饰型;②深网状纹饰型及③皱脊网纹饰型.3.对一些疑难分类群... 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对四川省溲疏属12种、3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论如下:1.溲疏属花粉属于三孔沟花粉,具网状纹饰.2.据外壁纹饰可将花粉分为3类型:①浅网状纹饰型;②深网状纹饰型及③皱脊网纹饰型.3.对一些疑难分类群,如西康溲疏(D.sikangensis Fang)的界定提供了孢粉学证据,对伞花亚组(Subsect.Cymosae Rend.)中建立的多辐系(Ser.Multiradiatae P.He)及寡辐系(Ser.Pauciradiatae P.He)亦提供了花粉方面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溲疏属 花粉 形态 孔沟 四川
下载PDF
转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烟草花粉形态的观察
16
作者 陈曦 朱小平 +1 位作者 周忠泽 鲁润龙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49-,1,共2页
国外在80年代初已对花粉生物学作过报道,近年来对花粉原生质体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对转基因植株花粉形态的观察未见报道。本文即以此为材料,对其进行了观察记录。1材料和方法本试验中的花粉材料取自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 国外在80年代初已对花粉生物学作过报道,近年来对花粉原生质体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对转基因植株花粉形态的观察未见报道。本文即以此为材料,对其进行了观察记录。1材料和方法本试验中的花粉材料取自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转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形态 八氢番茄红素 合成酶基因 转基因植株 外壁纹饰 花粉粒 烟草 界极区 孔沟 间区
下载PDF
台湾水青冈和米心水青冈的花粉形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雪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8期154-155,160,共3页
为比较水青冈属台湾水青冈和米心水青冈花粉形态特征,采集了米仓山自然保护区7个分布地的台湾水青冈和米心水青冈,运用醋酸酐分解法将花粉其成制成装片,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花粉的形态特征和外壁纹饰,并测定了一定的性状指标... 为比较水青冈属台湾水青冈和米心水青冈花粉形态特征,采集了米仓山自然保护区7个分布地的台湾水青冈和米心水青冈,运用醋酸酐分解法将花粉其成制成装片,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花粉的形态特征和外壁纹饰,并测定了一定的性状指标。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花粉形状均为近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或三角形。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米心水青冈和台湾水青冈花粉为三孔沟,萌发沟较短。2个种花粉的外壁纹饰各不相同,米心水青冈花粉外壁纹饰为脑状纹饰,孢粉表面由棒状突起物组成,台湾水青冈花粉外壁纹饰为网状,孢粉表面具有扁平的块状,轮廓线为不均匀的波浪线,以此可以区分2个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水青冈 米心水青冈 花粉形态 纹饰 孔沟
下载PDF
江汉平原沉积环境演化及对三峡贯通的指示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秋良 李长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2-360,共9页
选取江汉平原孔深400.59m的新沟钻孔,通过对其4.0Ma以来的沉积物进行岩性描述及粒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此岩芯剖面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岩芯垂直剖面沉积物颗粒基本构成是以砂、粉砂、粘土为主,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根据粒度参... 选取江汉平原孔深400.59m的新沟钻孔,通过对其4.0Ma以来的沉积物进行岩性描述及粒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此岩芯剖面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岩芯垂直剖面沉积物颗粒基本构成是以砂、粉砂、粘土为主,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根据粒度参数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意义,划分出4个沉积阶段:3.93~3.66MaB.P.(深度400.59~375.03m)为深湖相沉积环境,3.66~2.17MaB.P.(深度375.03~195.90m)为河湖相沉积环境,2.17~1.77MaB.P.(深度195.90~147.08m)为浅湖相沉积环境,1.77MaB.P.~0.11kaB.P.(深度147.08~0m)为河湖相交替频繁的沉积环境;从而揭示了江汉平原新沟钻孔4.0Ma以来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对比江汉平原新沟孔和周老孔的磁学参数及磁性矿物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新沟孔深度109.15~98.82m间江汉平原水系曾发生过重要调整,江汉平原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成分均发生了重大改变。该层位可能就是长江三峡贯通的层位,其贯通时间新沟孔古地磁年龄约为1.0MaB.P.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粒度参数 沉积环境 三峡贯通
下载PDF
新疆甘草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19
作者 陆源芬 崔星明 +1 位作者 阚志峰 武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1期19-23,共5页
本文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甘草属(Glycyrrhiza)八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比较.本属花粉形态是单花粉类型;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近园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园形或钝园形;具3孔沟;花粉粒为中等大小(31·6~38·7μ... 本文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甘草属(Glycyrrhiza)八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比较.本属花粉形态是单花粉类型;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近园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园形或钝园形;具3孔沟;花粉粒为中等大小(31·6~38·7μm);外壁分层明显;外壁纹饰为细网纹和网纹.用高速离心机对Gly-cyrrhiza uralensis和Glycyrrhiza glabra两种花粉进行破壁观察其外壁的内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属 花粉形态 3孔沟
下载PDF
应用生态模型研究近海贝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朱明远 张学雷 +3 位作者 汤庭耀 FERREIRA JG 方建光 王兴章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42,共9页
建立了一个贝藻混养生态模型 ,并应用于桑沟湾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和海带混养生态系统的模拟。这一模型在个体生长模型的基础上模拟种群的生长情况 ;通过模拟不同播苗养殖和收获方式下的产量 ,以及不同混养方式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来... 建立了一个贝藻混养生态模型 ,并应用于桑沟湾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和海带混养生态系统的模拟。这一模型在个体生长模型的基础上模拟种群的生长情况 ;通过模拟不同播苗养殖和收获方式下的产量 ,以及不同混养方式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来确定养殖容量。采用该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养殖密度分别增加到目前扇贝和牡蛎放苗量的 2倍和 15倍时总产量最高 (达到养殖容量 ) ,但单位面积产量和产量 /播苗比减少 ,因此效益是下降的 ;扇贝放苗量增加到目前的 15倍 ,牡蛎增加到 30倍时会导致养殖生产崩溃 ,同时生态系统也发生改变 :在目前养殖密度下 ,桑沟湾向黄海输出初级生产产品 ,但是当放苗密度增加到 15~ 2 0倍时 ,桑沟湾需要黄海向其输入初级生产产品。上述结果表明 ,该模型可以迅速模拟养殖生物量和生态系统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藻混养生态模型 湾栉扇贝 太平洋牡蛎 海带 收获方式 养殖密度 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