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泊三角洲平原砂体的露头构形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付清平 李思田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4年第5期21-33,共13页
本文应用等级界面与构形单元分析的方法,详细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神木县考考乌素沟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湖泊三角洲平原砂体的几何形态、空间配置和内部构形,并重点剖析了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含天然堤)和决口扇砂体,识别出5... 本文应用等级界面与构形单元分析的方法,详细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神木县考考乌素沟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湖泊三角洲平原砂体的几何形态、空间配置和内部构形,并重点剖析了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含天然堤)和决口扇砂体,识别出5级界面体系,划分出17种储层岩性相和4种构形单元。各级界面分别代表不同规模的非均质性,界面性质及伴生的渗透性隔挡层(泥质夹层)的分布控制了砂体的垂向和侧向连通性。储层岩性相是一种物质-能量单元,它们在砂体内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构形单元则是一种三维岩石单元,由第3至5级界面限定,具有各自特征的储层岩性相组合。界面和储层岩性相都是沉积水动力条件的综合反映,它们的不同组合反映了砂体内部非均质性的细微变化,并控制砂体的物性特征。物性在砂体内的分布按构形单元自然分区,高孔渗带主要分布在3至5级界面之上,多个构形单元和界面在垂向或侧向。的叠置,导致物性出现多阶正韵律的变化。代表水动力条件较强的储层岩性相,其物性较好,反之则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界面 储层岩性相 构形单元 孔渗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