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程伟 邵荣学 +3 位作者 朱承跃 王栋 张伟 潘浩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目的: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33例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6例;年龄34~72(56.00±7.... 目的: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33例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6例;年龄34~72(56.00±7.89)岁;记录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痛和下肢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7~65(56.10±5.19)min;术后随访12~18(14.9±2.3)个月。术前腰腿痛VAS[(7.273±1.442)分,(7.697±1.447)分],ODI(69.182±9.740)%;术后腰腿痛VAS[(3.394±0.966)分,(2.818±0.727)分],ODI(17.30±4.78)%;末次随访腰腿痛VAS[(2.788±0.650)分,(2.394±0.704)分],ODI(14.33±3.50)%。术后腰腿痛VAS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治疗后状况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定标准,优24例,良5例,可2例,差2例。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操作安全、高效,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在随访期间,患者未出现医源性腰椎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孔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 被引量:1
2
作者 辛大森 程才 +3 位作者 王路 卢守亮 闫新彪 张晓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2月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75例的临床资料,年龄77~89岁,平均86.5岁。均有单侧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均为...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2月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75例的临床资料,年龄77~89岁,平均86.5岁。均有单侧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均为单责任节段椎间孔狭窄,责任节段L_(4/5)15例,L_(5)/S_(1)60例。术后1个月复查腰椎X线和CT,术前及术后1、6及12个月评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2个月按照腰椎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3±6.5)min,术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显示椎体间水平位移值、成角位移值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椎间孔最大宽度及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00),椎间孔最大高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按改良MacNab标准,优48例,良2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3.3%。术后1、6、12个月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结论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疗效满意,椎间孔扩大明显,神经减压充分,且不影响腰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可视环锯 椎间孔狭窄症
下载PDF
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柳万国 唐成林 +1 位作者 刘理迪 朱庆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5-470,共6页
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LF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狭窄的椎间孔可使其内走行的神经根受压,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及无力等[1].目前临床上更多关注腰椎间盘退变和中央型腰椎管狭窄情况,而对椎间... 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LF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狭窄的椎间孔可使其内走行的神经根受压,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及无力等[1].目前临床上更多关注腰椎间盘退变和中央型腰椎管狭窄情况,而对椎间孔狭窄情况往往重视不足,这不仅容易导致LFS的漏诊,而且影响到治疗策略的正确制定,甚至导致术后患者症状不缓解或加重等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出现[2].因此正确地认识、诊断和治疗LFS非常重要.笔者就LFS诊断及手术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 手术治疗 诊断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脊柱退行性疾病 腰椎间盘退变 神经根受压
下载PDF
腰椎间孔狭窄症的MRI图像分析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辉 董刚 +2 位作者 黄海 夏志敏 张政宏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8期587-59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腰椎旁矢状位MRI图像的分析,探讨影响腰椎间孔形态、孔内神经根周围环境的主要因素,寻找在腰椎旁矢状位MRI图像上评价腰椎间孔狭窄症(LPS)的主要量化指标。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接受MRI检查,并经手术证实为LPS的35例MR... 目的:通过对腰椎旁矢状位MRI图像的分析,探讨影响腰椎间孔形态、孔内神经根周围环境的主要因素,寻找在腰椎旁矢状位MRI图像上评价腰椎间孔狭窄症(LPS)的主要量化指标。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接受MRI检查,并经手术证实为LPS的35例MRI图像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35~82岁,平均54.5岁;病史4个月~8年,平均32个月。同时与37例正常腰椎间孔的MRI图像作对比性研究,观察两组资料矢状位MRI图像上L4,5、L5S1椎间孔有效空间的垂直径、上位矢状径、根孔比例,分析引起LPS的主要因素。结果:LPS组L4,5、L5S1椎间孔有效空间的垂直径、上位矢状径小于正常组,椎间孔有效空间的根孔比例大于正常组。腰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突出,黄韧带肥厚是LPS的主要软组织性因素;关节突关节、椎体后外缘终板平面增生肥大,骨赘突入椎间孔是LPS的主要骨性因素;神经根的水肿、粘连是LPS的主要根性因素,且多种因素往往复合存在。结论:软组织性、骨性、根性因素的复合引起LPS,MRI检查可以充分显示LPS的解剖形态及引起LPS的病理改变,腰椎间孔有效空间的上位矢状径、垂直径、根孔比例可以作为腰椎旁矢状位MRI图像上评价LPS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孔狭窄症 磁共振 病理状态 解剖学
下载PDF
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发病机理与诊治 被引量:5
5
作者 朱建平 刘丽丽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12期741-743,共3页
关键词 腰椎 椎间孔狭窄症 病机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全可视化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宋正鑫 卫力晋 +3 位作者 刘岩 吴立君 毛英夫 杨传忠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8期731-735,共5页
目的分析全可视化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3例接受全可视化内镜下手术治疗的腰椎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28例;年龄39~79岁,平均(59.90±8.93)岁... 目的分析全可视化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3例接受全可视化内镜下手术治疗的腰椎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28例;年龄39~79岁,平均(59.90±8.93)岁;手术节段:L_(3~4)2例,L_(4~5)19例,L_(5)S_(1)2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次数、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痛和下肢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25min,平均(71.90±15.43)min;术中透视次数3~9次,平均(5.40±1.46)次;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5.9±3.3)个月;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定标准,优17例,良1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达83.7%,改善率达95.3%。结论全可视化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操作安全、高效,术中射线暴露少,局部麻醉,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间孔狭窄症 脊柱内镜 全可视化 疗效分析
下载PDF
短杠杆手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疗效及对腰椎间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东军 李明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13-516,共4页
目的观察短杠杆手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6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肌肉松解手法结合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短杠杆手法配合牵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 目的观察短杠杆手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6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肌肉松解手法结合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短杠杆手法配合牵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ODI评分、VAS评分及椎管前后径、椎管橫径、侧隐窝宽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66.7%(20/3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ODI、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椎管前后径、侧隐窝宽度均明显增高(P均<0.05),椎管橫径均明显缩短(P均<0.05),且观察组腰椎间孔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短杠杆手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的疗效较为理想,有助于增大椎间孔,增加椎管容积,以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杠杆手法 肌肉松解手法 牵引 腰椎间孔狭窄症
下载PDF
腰椎间孔狭窄症临床诊治现状 被引量:9
8
作者 朱建平 刘丽丽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2期156-158,共3页
关键词 腰椎间孔狭窄症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解剖
下载PDF
全内窥镜侧后路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
9
作者 康然 周小阳 +6 位作者 孙道喜 顾军 邓蓉蓉 戴春岗 陈方庆 张仕兵 谢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3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减压效果及疗效。方法对27例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行侧后路精准减压,术后随访,记录术前1 d、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ODI评分、下肢痛VAS评分。结果 27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 目的观察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减压效果及疗效。方法对27例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行侧后路精准减压,术后随访,记录术前1 d、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ODI评分、下肢痛VAS评分。结果 27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椎间孔面积由手术前的(46.89±5.89)mm^2扩大到(112.52±26.13)mm^2(P<0.01)。患者腰痛及下肢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VAS下肢痛评分由术前(6.71±0.72),改善到术后3月(2.85±0.77),术后6月(2.81±0.41),术后1年(2.71±0.47)(P<0.05)。ODI评分由术前(71.11±6.08),改善到术后3月(27.26±5.18),术后6月(2.59±1.81),术后1年(12.74±1.59)(P<0.05)。结论全内窥镜下侧后路精准减压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可以充分减压神经根,快速缓解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脊柱微创手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孔狭窄症 全内窥镜 减压
下载PDF
腰椎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椎间孔狭窄症的脊柱内镜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建军 丁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成形神经根减压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 LF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至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5例有腰椎内固定病史的病人,有典型根性症状及间歇性跛行,其中L4-5间隙5例,L5... 目的:评价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成形神经根减压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 LF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至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5例有腰椎内固定病史的病人,有典型根性症状及间歇性跛行,其中L4-5间隙5例,L5-S1间隙10例,均为单侧症状。病史6~13个月,平均7.5±5.1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3个月、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估腰椎功能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所有病人均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结果:根据Nakai疗效评定的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可和差,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优秀、良好、可、差率依次为60.0%(9/15例),26.7%(4/15例),13.3%(2/15例),0.0%(0/30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点VAS, ODI和JOA评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同组治疗后3、6个月时VAS,ODI和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内固定术后并发邻近节段有典型根性症状和间歇性跛行的腰椎间孔狭窄症的病人,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成形神经根减压技术微创、安全、简单、有效,精准的诊断和成熟的脊柱内镜手术经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成形 经皮脊柱内镜 椎间孔狭窄症
下载PDF
腰椎椎间孔狭窄症及其影像学研究进展
11
作者 曲德鑫 刘旭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9期0159-0160,共2页
腰椎椎间孔作为腰神经根的出口通道.其周围多种组织结构病变可造成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及功能障碍,即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umbar foramen stenosis,LFS),是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本文就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相关... 腰椎椎间孔作为腰神经根的出口通道.其周围多种组织结构病变可造成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及功能障碍,即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umbar foramen stenosis,LFS),是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本文就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相关因素及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间 孔狭窄症 影像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颈椎间孔狭窄症内镜循椎弓根减压
12
作者 崔志健 李越 +6 位作者 楚福明 吴忌 唐小松 王雯 黄子洋 肖清清 邓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013-20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循椎弓根减压术治疗颈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循椎弓根减压术治疗的47例颈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 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循椎弓根减压术治疗颈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循椎弓根减压术治疗的47例颈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 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58.8±21.2)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7.5±8.2) ml,术后切口愈合均良好。随访时间平均(8.2±4.5)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次日及末次随访时,患者颈肩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1±1.4),(0.8±1.2),(0.4±0.7),P<0.05]、上肢痛VAS评分[(5.1±1.4),(0.5±0.8),(0.2±0.6),P<0.05]、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24.9±4.8),(2.4±2.6),(1.2±1.2),P<0.05]均显著减少。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次日及末次随访时,椎间孔内口与椎间孔纵轴垂直距离(internal foraminal diameter,IFD)[(3.5±1.1) mm,(4.6±1.1) mm,(4.3±2.2) mm,P<0.05]、椎间孔中口与椎间孔纵轴垂直距离(middle foraminal diameter,MFD)[(3.4±1.2) mm,(4.5±1.3) mm,(4.4±2.5) mm,P<0.05]显著增加,椎间孔外口与椎间孔纵轴垂直距离(distal foraminal diameter,DFD)及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内镜循椎弓根减压术治疗颈椎间孔狭窄症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满意,对椎间孔内口、中口减压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孔狭窄症 内窥镜 减压术
原文传递
全可视脊柱内镜椎间孔再造手术治疗退行性L_(5)S_(1)椎间孔狭窄症
13
作者 辛大森 程才 +2 位作者 高书明 孙洪江 王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椎间孔再造手术治疗退行性L_(5)S_(1)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11—2020-11采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椎间孔再造手术治疗的60例退行性L_(5)S_(1)椎间孔狭窄症,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使用Endo-... 目的观察采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椎间孔再造手术治疗退行性L_(5)S_(1)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11—2020-11采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椎间孔再造手术治疗的60例退行性L_(5)S_(1)椎间孔狭窄症,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使用Endo-surgy standard手术器械套装,可视内镜外环锯切除S_(1)上关节突尖部、部分肩部腹侧及部分基底部腹侧骨质,进行椎间孔扩大成形,之后用髓核钳咬除椎间孔内增生肥厚的黄韧带,显露L5出口神经根及S_(1)行走神经根进行椎间孔减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49.58±6.74)min,术中出血量为(19.83±6.23)mL,住院时间为(3.05±0.65)d。术后腰椎CT显示椎间孔区减压充分,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显示腰椎稳定性良好,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1、6、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根据腰椎功能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40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结论全可视脊柱内镜椎间孔再造手术治疗退行性L_(5)S_(1)椎间孔狭窄症的短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_(5)S_(1)椎间孔狭窄症 全可视脊柱内镜 椎间再造
原文传递
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诊疗体会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玉龙 陈伟才 +5 位作者 贾惊宇 吴添龙 张磊磊 李健 黄文舟 程细高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3-665,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联合微创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诊治腰椎间孔狭窄症的有效性和优点。[方法]2013年7月~2015年2月采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诊断并确认病变责任节段,微创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17例。术中观... [目的]探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联合微创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诊治腰椎间孔狭窄症的有效性和优点。[方法]2013年7月~2015年2月采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诊断并确认病变责任节段,微创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17例。术中观察出口神经根是否卡压以及术后腰腿痛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中发现病变责任节段的神经根都有不同程度的卡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末次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为(0.98±0.76),较术前明显降低;末次Mac Nab评分显示,优12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8.2%。[结论]采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诊断椎间孔狭窄症及确认病变责任椎间孔,经术中证实其诊断方法可靠;mi-TLIF是一种治疗椎间孔狭窄症的有效方法,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孔狭窄症 神经根卡压 神经根阻滞 微创经椎间减压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内镜下椎间孔成形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症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国萍 曹奇 +1 位作者 唐晓军 向玉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7-891,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颈后路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9月应用经皮后路内镜下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患者3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颈后路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9月应用经皮后路内镜下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患者3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时间,采用颈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颈椎评分,以及影像测量颈椎活动度(ROM)和椎间隙高度评估临床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手术,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9.97±15.14) min,术中出血量(21.32±5.97) ml,住院时间(6.13±1.45) d。随访8~46个月,平均(23.59±9.48)个月,随时间推移,31例患者的VAS和NDI评分均显著减小,而JOA评分显著增高,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及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颈椎手术节段失稳。[结论]经皮颈后路内镜下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具有创伤小、减压彻底、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症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狭窄症 内镜下椎间成形术 颈椎后路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MIS-TLIF与TLIF治疗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宪峰 江剑 +1 位作者 罗志成 王宏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7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merbody fusion,TLIF)治疗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merbody fusion,TLIF)治疗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研究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治疗的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按手术方法分MIS-TLIF组和TLIF组。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疗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MIS-TLIF组平均(355.8±77.1)min,TLIF组平均(310.3±42.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较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MIS-TLIF组术后3 d VAS评分低于TLIF组(P<0.05),但术后1个月、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治疗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达到与TLIF相同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椎间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