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下颌磨牙后管在山西人群中走形的影像学研究
1
作者
弓前楠
王珏
范亚伟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了解山西人群的下颌磨牙后管形态学特征,测量相关数据,为磨牙后区及下颌支部位手术安全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系统随机抽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400例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筛选符合纳入标准影像,使用锥形束CT及数字化软件测...
目的了解山西人群的下颌磨牙后管形态学特征,测量相关数据,为磨牙后区及下颌支部位手术安全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系统随机抽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400例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筛选符合纳入标准影像,使用锥形束CT及数字化软件测量相关数据,进行磨牙后管分型,建立磨牙后管三维模型,观测并统计磨牙后管数量、分布及走形,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样本368例,84例样本中存在磨牙后管,发生率为22.83%。其中男性47例,女性37例;左侧55侧,右侧52侧,性别、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下颌角与磨牙后区后缘为界,将磨牙后管起始位置分为A(下颌支区)、B(磨牙后区)两区,磨牙后管按形态及走形可分为A1~A5、B1~B4共9型,其中磨牙后管起自下颌支区沿下颌骨内侧弯曲向上行走的A3型最为多见,其次是B3型,A4型最少见。磨牙后管平均长度为(10.95±2.76)mm,起始位置平均直径为(1.22±0.50)mm,磨牙后孔平均直径为(1.05±0.39)mm,磨牙后孔距第三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平均距离为(9.50±3.66)mm。结论山西人群磨牙后管发生率较高,行磨牙后区及下颌支部位手术时需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后管
磨牙
后
孔
锥形束CT
下颌管分支
分型
发生率
解剖变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罗替糊剂治疗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2
作者
徐东文
刘艺
冯晓
《中原医刊》
2006年第20期78-78,共1页
目的观察罗替糊剂治疗孔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6颗乳磨牙采用罗替糊剂进行根管消毒及根管充填来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结果经过1~2年的观察,成功率为93.7%。结论罗替糊剂行根管消毒及充填是治疗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较理想...
目的观察罗替糊剂治疗孔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6颗乳磨牙采用罗替糊剂进行根管消毒及根管充填来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结果经过1~2年的观察,成功率为93.7%。结论罗替糊剂行根管消毒及充填是治疗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替糊剂
孔磨牙
根尖周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戊二醛糊剂充填根管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3
作者
马明亮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14-14,39,共2页
1.1 一般资料 2003年4月至2004年6月口腔科门诊乳磨牙根尖周病患者中随机选择38例患者,共46颗牙。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11岁,平均7.62岁。46颗牙中,上颌第二乳磨牙12颗;下颌第二乳磨牙14颗;上颌第一乳磨牙8颗:下颌第一乳...
1.1 一般资料 2003年4月至2004年6月口腔科门诊乳磨牙根尖周病患者中随机选择38例患者,共46颗牙。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11岁,平均7.62岁。46颗牙中,上颌第二乳磨牙12颗;下颌第二乳磨牙14颗;上颌第一乳磨牙8颗:下颌第一乳磨牙12颗。急性尖周炎6颗牙,慢性类周炎40颗牙,其中慢性有瘘型尖周炎31颗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磨牙
根尖周围炎
戊二醛糊剂充填
根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下颌管分支的CBCT观察
被引量:
3
4
作者
孙芹
杨永进
李广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713-716,共4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双下颌管分支情况。方法:用InVivoDental软件对600名(男、女各300名)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双下颌管分支的发生类型、概率,测量磨牙后孔中心点距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的水平距离,并对数据...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双下颌管分支情况。方法:用InVivoDental软件对600名(男、女各300名)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双下颌管分支的发生类型、概率,测量磨牙后孔中心点距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的水平距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0名(1 200侧)患者中,有双下颌神经管分支174名,209侧;其中男90名,女84名,男、女比无差异(P>0.05)。双下颌管根据其走向的分类中,前行管的发生率最高(106侧,48.62%)。双侧下颌管均有分支35名;仅单侧有分支139名,其中左侧67名,右侧72名,左右侧比较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中神经管分支的发生率以40~49岁组较高(40%),各年龄组间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磨牙后孔中心点距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的平均水平距离为(14.67±2.67)mm,不同性别和左右侧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下颌管分支的有9例,为磨牙后管和其他类型神经管的组合,均位于单侧下颌骨。结论:双下颌管分支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前行管的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颌管分支
CBCT
磨牙
后
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颌磨牙后管在山西人群中走形的影像学研究
1
作者
弓前楠
王珏
范亚伟
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修复科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出处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1期40-4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03146)。
文摘
目的了解山西人群的下颌磨牙后管形态学特征,测量相关数据,为磨牙后区及下颌支部位手术安全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系统随机抽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400例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筛选符合纳入标准影像,使用锥形束CT及数字化软件测量相关数据,进行磨牙后管分型,建立磨牙后管三维模型,观测并统计磨牙后管数量、分布及走形,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样本368例,84例样本中存在磨牙后管,发生率为22.83%。其中男性47例,女性37例;左侧55侧,右侧52侧,性别、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下颌角与磨牙后区后缘为界,将磨牙后管起始位置分为A(下颌支区)、B(磨牙后区)两区,磨牙后管按形态及走形可分为A1~A5、B1~B4共9型,其中磨牙后管起自下颌支区沿下颌骨内侧弯曲向上行走的A3型最为多见,其次是B3型,A4型最少见。磨牙后管平均长度为(10.95±2.76)mm,起始位置平均直径为(1.22±0.50)mm,磨牙后孔平均直径为(1.05±0.39)mm,磨牙后孔距第三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平均距离为(9.50±3.66)mm。结论山西人群磨牙后管发生率较高,行磨牙后区及下颌支部位手术时需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磨牙
后管
磨牙
后
孔
锥形束CT
下颌管分支
分型
发生率
解剖变异
Keywords
retromolar canal
retromolar foramen
cone beam CT
bifid mandibular canal
type
incidence
anatomic variation
分类号
R78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罗替糊剂治疗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2
作者
徐东文
刘艺
冯晓
机构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
出处
《中原医刊》
2006年第20期78-78,共1页
文摘
目的观察罗替糊剂治疗孔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6颗乳磨牙采用罗替糊剂进行根管消毒及根管充填来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结果经过1~2年的观察,成功率为93.7%。结论罗替糊剂行根管消毒及充填是治疗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罗替糊剂
孔磨牙
根尖周炎
分类号
R788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戊二醛糊剂充填根管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3
作者
马明亮
机构
河南省浚县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14-14,39,共2页
文摘
1.1 一般资料 2003年4月至2004年6月口腔科门诊乳磨牙根尖周病患者中随机选择38例患者,共46颗牙。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11岁,平均7.62岁。46颗牙中,上颌第二乳磨牙12颗;下颌第二乳磨牙14颗;上颌第一乳磨牙8颗:下颌第一乳磨牙12颗。急性尖周炎6颗牙,慢性类周炎40颗牙,其中慢性有瘘型尖周炎31颗牙。
关键词
孔磨牙
根尖周围炎
戊二醛糊剂充填
根管
分类号
R781.34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下颌管分支的CBCT观察
被引量:
3
4
作者
孙芹
杨永进
李广
机构
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口腔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口腔科
出处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713-716,共4页
文摘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双下颌管分支情况。方法:用InVivoDental软件对600名(男、女各300名)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双下颌管分支的发生类型、概率,测量磨牙后孔中心点距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的水平距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0名(1 200侧)患者中,有双下颌神经管分支174名,209侧;其中男90名,女84名,男、女比无差异(P>0.05)。双下颌管根据其走向的分类中,前行管的发生率最高(106侧,48.62%)。双侧下颌管均有分支35名;仅单侧有分支139名,其中左侧67名,右侧72名,左右侧比较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中神经管分支的发生率以40~49岁组较高(40%),各年龄组间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磨牙后孔中心点距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的平均水平距离为(14.67±2.67)mm,不同性别和左右侧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下颌管分支的有9例,为磨牙后管和其他类型神经管的组合,均位于单侧下颌骨。结论:双下颌管分支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前行管的发生率最高。
关键词
双下颌管分支
CBCT
磨牙
后
孔
Keywords
bifid mandibular canal
CBCT
retromolar canal
分类号
R814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下颌磨牙后管在山西人群中走形的影像学研究
弓前楠
王珏
范亚伟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罗替糊剂治疗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徐东文
刘艺
冯晓
《中原医刊》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戊二醛糊剂充填根管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马明亮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双下颌管分支的CBCT观察
孙芹
杨永进
李广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