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孔隙分布模型的垫层料冻胀变形规律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袁俊平 李康波 +2 位作者 何建新 刘亮 詹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79-2183,2190,共6页
垫层料冻胀变形过大会影响面板坝的正常使用,研究表明,垫层料冻胀变形量大小与其级配及孔隙分布有关。为了研究寒冷环境下垫层料冻胀变形机制和规律,基于土颗粒为理想球体且完全均匀分布的假定,提出了垫层料孔隙分布模型,确定了等效孔... 垫层料冻胀变形过大会影响面板坝的正常使用,研究表明,垫层料冻胀变形量大小与其级配及孔隙分布有关。为了研究寒冷环境下垫层料冻胀变形机制和规律,基于土颗粒为理想球体且完全均匀分布的假定,提出了垫层料孔隙分布模型,确定了等效孔隙直径及等效孔隙数量的计算办法。利用单向固结仪,进行了不同孔隙尺寸和不同孔隙数量垫层料的冻融循环试验,冻胀试验结果表明:垫层料冻胀量大小随孔隙尺寸和孔隙数量变化而变化。存在一个临界孔隙尺寸,小于该尺寸的孔隙越小、小孔隙越多,冻胀量越大;反之,冻胀量越小。基于孔隙分布模型,构造定义了孔隙分布指数,发现垫层料冻胀变形量与孔隙分布指数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工程设计确定合理的垫层料级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垫层料 孔隙分布 冻胀变形 孔隙分布指数
下载PDF
两种毛管压力模型对比的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银山 《辽宁化工》 CAS 2017年第7期673-676,共4页
基于多孔介质分形理论进行Li-Horne毛管压力模型和Brooks-Corey毛管压力模型的推导,证明Brooks-Corey毛管压力模型为Li-Horne毛管压力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并利用两种毛管压力模型对北部湾盆地不同渗透率岩样的压汞曲线进行拟合,获得孔... 基于多孔介质分形理论进行Li-Horne毛管压力模型和Brooks-Corey毛管压力模型的推导,证明Brooks-Corey毛管压力模型为Li-Horne毛管压力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并利用两种毛管压力模型对北部湾盆地不同渗透率岩样的压汞曲线进行拟合,获得孔隙大小分布指数来评价储层的非均质程度,由于Brooks-Corey模型适用于均质储层,而Li-Horne模型对于均质、非均质储层均适用,所以Li-Horne模型拟合结果好于Brooks-Corey模型。同时,根据Li-Horne模型推导出多孔介质孔隙分布的分形概率模型,其指数与分形维数有关,利用该模型计算的孔喉尺寸分布与压汞曲线获得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孔隙大小分布指数 毛管压力模型 孔隙概率分布函数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的相渗特征与岩电参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宇竹 潘保芝 郭宇航 《世界地质》 CAS 2017年第4期1277-1283,共7页
以岩电参数和相渗曲线的关系为基础,从实验室测量岩石样本的电阻率数据推算相对渗透率,并通过与实验测得的相对渗透率进行对比,对从电阻率推算相对渗透率的方法进行改进。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能更准确地与实际测量相渗曲线拟合。在实际... 以岩电参数和相渗曲线的关系为基础,从实验室测量岩石样本的电阻率数据推算相对渗透率,并通过与实验测得的相对渗透率进行对比,对从电阻率推算相对渗透率的方法进行改进。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能更准确地与实际测量相渗曲线拟合。在实际测井应用中,基于常规测井数据,利用本文改进的方法获得随深度变化的相对渗透率数据。依据相对渗透率的大小判断产油层和产水层。在产油层计算产油量,与试油结果相符,说明本文方法对于致密砂岩储层的油水产量估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 电阻率指数 致密砂岩 孔隙大小分布指数 油水层识别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渗吸驱油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党海龙 王小锋 +2 位作者 崔鹏兴 侯玢池 李腾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59-1769,共11页
以长8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分别制作单一孔隙介质岩心和孔隙-裂缝双重介质岩心,开展了低渗透致密岩心不同驱替速度驱替实验、自发渗吸实验和自发渗吸-不同驱替速度的核磁共振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低渗透致密岩心驱油效率随驱替速度的增加... 以长8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分别制作单一孔隙介质岩心和孔隙-裂缝双重介质岩心,开展了低渗透致密岩心不同驱替速度驱替实验、自发渗吸实验和自发渗吸-不同驱替速度的核磁共振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低渗透致密岩心驱油效率随驱替速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表明驱油效率的提升存在一个最佳驱替速度.利用不同孔径孔隙贡献度指数和剩余油孔隙分布指数,对不同孔径孔隙的驱油贡献进行了定量评价.单一介质岩心和双重介质岩心的小孔孔隙贡献度指数在自发渗吸中表现出稳定的增加,而大孔的孔隙贡献度指数则比较波动.尤其是双重介质岩心中的微裂缝,在其含油饱和度达到饱和后,才会快速排出微裂缝中的油,而导致其驱油效率的增加不明显.低渗透岩心自发渗吸驱油贡献度随驱替速度的增加而表现出持续下降,0.04~0.06 ml/min的驱替速度能够在发挥小孔自发渗吸作用的同时,排驱大孔中的油,表现出较高的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致密砂岩 自发渗吸 不同孔径孔隙贡献度指数 剩余油孔隙分布指数 驱油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