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草纤维孔隙结构在回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微微 万金泉 +1 位作者 马邕文 王艳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81-85,共5页
采用低温氮吸附法、透射电镜对不同回用次数下麦草纤维细胞壁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草纤维有发达的微孔,分布较宽的中孔,而大孔相对较少。麦草浆回用1次后微孔孔容下降3.2×10-5cm3/g,中孔孔容下降1.67×10-5cm3/g;2... 采用低温氮吸附法、透射电镜对不同回用次数下麦草纤维细胞壁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草纤维有发达的微孔,分布较宽的中孔,而大孔相对较少。麦草浆回用1次后微孔孔容下降3.2×10-5cm3/g,中孔孔容下降1.67×10-5cm3/g;2次和1次回用相比微孔孔容下降9.2×10-5cm3/g,中孔孔容下降2.77×10-5cm3/g;3次回用时微孔分布消失,与2次回用相比中孔孔容下降5.81×10-5cm3/g,但在3次回用后孔隙分布变化很小。孔隙平均孔径和BET比表面积在回用中总体呈下降趋势。从电镜照片上看出,纤维在回用再润湿后发生不可恢复的塌陷变形,细胞壁上出现褶皱,从而改变了纤维孔隙大小和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纤维 孔隙结构 麦草浆 回用 孔隙形态结构
下载PDF
山东兖州煤矿区侏罗纪红层孔隙测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恩江 韩宝平 +2 位作者 王桂梁 彭子成 刘桂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2-452,共11页
在山东兖州煤矿区,侏罗纪红层含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赋水空间以孔隙为主。综合利用宏观岩芯观察和微观形态分析对红层的孔隙类型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主要有粒间溶蚀扩大孔隙、粒间缩小孔隙、胶结物溶蚀孔、粒内孔隙和晶间孔隙。指出... 在山东兖州煤矿区,侏罗纪红层含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赋水空间以孔隙为主。综合利用宏观岩芯观察和微观形态分析对红层的孔隙类型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主要有粒间溶蚀扩大孔隙、粒间缩小孔隙、胶结物溶蚀孔、粒内孔隙和晶间孔隙。指出岩石颗粒组分、颗粒分选磨圆程度、胶结方式及胶结程度等是影响红层中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对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压汞试验曲线对它们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作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对比具近似孔隙率岩样的压汞测试结果,认为相同孔隙率的岩样可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形态,结构形态对赋水性能具有决定作用,孔隙结构形态的差异决定了红层储水空间内在结构特征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形态 影响因素 侏罗纪红层 兖州煤矿区
下载PDF
从勘探领域变化看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40
3
作者 甘利灯 张昕 +2 位作者 王峣钧 孔丽云 杨廷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4-225,共12页
在分析构造、岩性地层和非常规勘探领域对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需求的基础上,从勘探领域变化与地震技术储备之间的关系阐明当前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地震波的定义出发,基于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前提假设与实际勘探领域介质之间... 在分析构造、岩性地层和非常规勘探领域对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需求的基础上,从勘探领域变化与地震技术储备之间的关系阐明当前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地震波的定义出发,基于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前提假设与实际勘探领域介质之间存在的差异,总结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储层预测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给出整体技术发展建议:即以连续、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及其弹性波传播理论为基础;强化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和资料保真处理研究;研发基于衰减与频散以及方位相关地震属性的储层预测特色技术;通过整合技术资源,形成面向复杂岩性地层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地震储层预测配套技术;做好储层预测质控,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勘探领域 介质 地震岩石物理 地震资料保真处理 孔隙形态结构 频散与衰减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open-cellular(porous) titanium alloy implants: osseointegration, vascularization and preliminary human trials 被引量:12
4
作者 Shujun Li Xiaokang Li +7 位作者 Wentao Hou Krishna C. Nune R. Devesh K. Misra Victor L. Correa-Rodriguez Zheng Guo Yulin Hao Rui Yang Lawrence E. Murr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4期525-536,共12页
In this study we describe the fabrication of a variety of open-cellular titanium alloy(Ti-6 Al-4 V) implants,both reticular mesh and foam structures, using electron beam melting(EBM). These structures allow for th... In this study we describe the fabrication of a variety of open-cellular titanium alloy(Ti-6 Al-4 V) implants,both reticular mesh and foam structures, using electron beam melting(EBM). These structures allow for the elimination of stress shielding by adjusting the porosity(or density) to produce an elastic modulus(or stiffness) to match that of both soft(trabecular) and hard(cortical) bone, as well as allowing for bone cell ingrowth, increased cell density, and all-matrix interactions; the latter involv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 and osteoblast functions. The early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lementary vascular structures in an aqueous hydrogel matrix are illustrated.Preliminary results for both animal(sheep) and human trials for a number of EBM-fabricated, and often patient-specific Tialloy implants are also presented and summarized. The results, while preliminary, support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successful, porous, engineered "living" im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implant fabrication OSSEOINTEGRATION VASCULARIZATION animal and clinical human trial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