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电磁辐射下海陆相页岩孔隙结构演化差异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冲冲
朱富福
柯昱江
高金剑
-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建筑工程管理系
-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8-245,共8页
-
基金
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电磁辐射页岩储层无水压裂机理研究”(G5800-19-ZS-KFGY008)。
-
文摘
电磁辐射是一种绿色页岩油气储层改造技术,相比常规热传导加热,电磁辐射加热页岩的孔隙结构更为复杂。参考前人在不同辐射时间和功率条件下页岩孔隙演化的研究,将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在电磁辐射下的孔隙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选取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与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借助自主研制的电磁辐射装置、氮气吸附、高压压汞、场发射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和Image J软件,研究了电磁辐射下海陆相页岩孔隙结构演化规律及差异。结果表明:相同的辐射时间,陆相页岩终温较海相页岩高;高TOC质量分数的海相页岩以有机孔增加为主,而高黏土含量的陆相页岩以裂缝开度增加为主;电磁辐射下,页岩有机质热解、黏土矿物脱水收缩以及热应力差等的共同作用,导致页岩孔隙和裂隙增加,显著提高了储层的渗流能力。
-
关键词
电磁辐射
海相页岩
陆相页岩
孔隙结构演化规律及差异
Image
J软件
控制机理
-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marine shale
continental shale
evolution rules and differences of pore structure
Image J software
control mechanism
-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海相与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 2
-
-
作者
宋岩
高凤琳
唐相路
陈磊
王幸蒙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01-1512,共12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34-001-005)资助。
-
文摘
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的孔隙结构差异明显。基于海相和陆相页岩在岩石组分、成熟度以及有机显微组分的差异开展的成因机理分析表明,页岩中不同岩石组分孔隙的孔径分布差异大,有机质孔隙在小孔径范围内占比多,黏土矿物孔隙与有机质孔隙的孔径分布特征相似,但亦发育中孔和宏孔。海相页岩的小孔径孔隙多由有机质提供,而陆相页岩的小孔径孔隙多来自黏土矿物。无论是海相页岩还是陆相页岩,其孔隙均以无机矿物孔隙为主,其次为有机质孔隙,所不同的是海相页岩中有机质孔隙的贡献率高于陆相页岩,而陆相页岩中黏土矿物孔隙的贡献率高于海相页岩。有机质孔隙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孔隙构成不同,未成熟阶段以发育镜质体和惰质体的原始胞腔孔隙为主,成熟阶段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程度最差,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发育次生固体沥青孔隙为主。高成熟—过成熟海相页岩的有机质以腐泥组和固体沥青为主,其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高。在以松辽盆地沙河子组为代表的高成熟陆相页岩中,其有机质以镜质体和惰质体为主,原始胞腔孔隙损失大,含有少量固体沥青孔隙;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代表的低成熟陆相页岩中,由于腐泥组和固体沥青充填孔隙,使得页岩整体的孔隙发育程度变差。
-
关键词
海相页岩
陆相页岩
孔隙结构差异
岩石组分
成熟度
有机显微组分
-
Keywords
marine shale
terrestrial shale
pore structure difference
rock composition
maturity
organic maceral
-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