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唱论中的润腔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莺燕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55-60,共6页
宋代许多专著都记载了关于歌唱的一些方法,这些传统的声乐理论都针对声乐演唱中最普遍性的字声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文章结合姜白石歌曲的演唱诠释了宋代的主要唱论术语及宋代声乐理论中解决字声关系的润腔技巧。认为在演唱中要... 宋代许多专著都记载了关于歌唱的一些方法,这些传统的声乐理论都针对声乐演唱中最普遍性的字声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文章结合姜白石歌曲的演唱诠释了宋代的主要唱论术语及宋代声乐理论中解决字声关系的润腔技巧。认为在演唱中要正确地处理字声关系,要求歌者在演唱时必须做到将字与气都融化在声腔之中,即使转腔换字也流畅自如。这种完美的要求是对现今民族声乐中"字正腔圆"这一说法的更生动、更系统的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唱论 润腔 歌诀 字中有声
下载PDF
沈括对“善歌者”的审美定位
2
作者 魏新民 《艺术探索》 2009年第3期156-157,共2页
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的"声中无字,字中有声"是对宋代歌唱艺术审美特征的高度概括。"声中无字"是对善歌者"歌如贯珠"的准确定位;"善过度"是对善歌者声"如贯珠"的理性概括... 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的"声中无字,字中有声"是对宋代歌唱艺术审美特征的高度概括。"声中无字"是对善歌者"歌如贯珠"的准确定位;"善过度"是对善歌者声"如贯珠"的理性概括和概念的延伸,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字中有声"是对善歌者依字行腔的形象描述。重温这段论述,对我们的歌唱艺术、戏曲艺术、说唱艺术达到"以文化乐"的演唱准则至今还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歌者 字中有声 如贯珠 善过度 以文化乐
下载PDF
古代唱论探微 被引量:2
3
作者 琚丹红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9-101,共3页
我国音乐史料中有关唱论的记载较少,但不能据此断言我国古代无唱法可论。本文通过对现有史料中有关唱法的描述,将我国古代唱法概括为"融字法"、"发声法"和"呼吸法"并加以现代的阐释。
关键词 字中有声 发声法 上抗下坠 呼吸法 气沉丹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