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城墙明代“前衛”字砖材料成分、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高衡 孙升 金普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27,155,共7页
选取西安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收藏的残存“前衛”字样的西安前卫所承造城砖样品,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城砖形貌进行观察,同时通过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相关物性测试方法,获得了... 选取西安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收藏的残存“前衛”字样的西安前卫所承造城砖样品,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城砖形貌进行观察,同时通过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相关物性测试方法,获得了城砖样品各项材料性能的数据.结果显示:现存“前衛”字砖的物理化学属性较好,反映了军队承造城砖的质量可靠性,体现了明代制砖工艺技术;可能由于历经岁月风雨,其机械性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城墙 前卫 字砖 性能
下载PDF
曹操宗族墓群元宝坑村一号墓三十号字砖文句管见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洪勇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2-54,共3页
曹操宗族墓群在安徽省亳州市,清理出近600块刻写有文字的墓砖,它们是在桓帝延熹至灵帝建宁时期烧制成的。文字砖上的文字绝大多数是在砖坯未干之前用细棒刻写上去,少数是模印或朱书。文字砖中能够传达出文意的文句有单句、短简、小诗。... 曹操宗族墓群在安徽省亳州市,清理出近600块刻写有文字的墓砖,它们是在桓帝延熹至灵帝建宁时期烧制成的。文字砖上的文字绝大多数是在砖坯未干之前用细棒刻写上去,少数是模印或朱书。文字砖中能够传达出文意的文句有单句、短简、小诗。唯一可以称作小诗的文句是元宝坑村一号墓三十号砖文,它是一首近似五言的小诗,和其他文意相近的字砖文句一起汇成了原生态的呐喊,是民间最真实心境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宗族墓群 三十号字砖文句 原生态 民间
下载PDF
六朝墓文字砖的归类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华国荣 《南方文物》 1997年第4期70-73,77,共5页
关键词 字砖 归类分析 墓志 博物馆 墓葬 东晋墓 南京博物院 发掘简报 文物保管委员会
下载PDF
四川汉代纪年砖字砖书法艺术初探
4
作者 雒启坤 杨琼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8-32,共5页
四川地区所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其历史的和艺术的价值早已为人们所公认,海内学者已作了大量研究。伴随着画像砖和画像石还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纪年砖和字砖,它们除了具有考古和历史的意义之外,还有相当的书法艺术价值,这一点,至... 四川地区所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其历史的和艺术的价值早已为人们所公认,海内学者已作了大量研究。伴随着画像砖和画像石还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纪年砖和字砖,它们除了具有考古和历史的意义之外,还有相当的书法艺术价值,这一点,至今还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文即想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对这些纪年砖和字砖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众所周知,我国的汉字是一种古老而又经过多种演变的文字。在汉代之前,已经历了从夏商时代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战国的竹帛金石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四川地区 字砖 出土 汉代书法 纪年 芦山县 艺术价值 汉代画像 画像石
下载PDF
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汉十六字砖的流传与考证 被引量:2
5
作者 路东之 《紫禁城》 2007年第10期142-149,共8页
2006年,占陶文明博物馆从民间文物市场陆续收得传出土自山西洪洞县的汉代十六字砖约20件。此前(2004至2005年间),已经陆续收得传出土自山两临汾一带的秦十二字砖多件。(因其形制与国博定为秦代的一件藏品类似,笔者姑且称其时代为秦,准... 2006年,占陶文明博物馆从民间文物市场陆续收得传出土自山西洪洞县的汉代十六字砖约20件。此前(2004至2005年间),已经陆续收得传出土自山两临汾一带的秦十二字砖多件。(因其形制与国博定为秦代的一件藏品类似,笔者姑且称其时代为秦,准确年代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笔者同时了解到,更大数量的类似文物已经流向西安,并在西安的古玩市场频频出现。据见者称其数量相当可观:秦十二字砖大约十数件,汉十二字及汉四字砖分别有三四件,而汉十六字砖数量已在百件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砖 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汉 文明 山西洪洞 考证 汉代 遗址 书法风格 流传
下载PDF
从曹氏墓字砖看古代中日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灿 《江淮论坛》 1980年第4期104-106,共3页
中日两国隔水相望,是亲近的发邦。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相互之间就已有了友好往来。
关键词 友好往来 中日关系 字砖 古文献 中日两国 隔水 《后汉书》 日本 汉王朝 中日往来
下载PDF
关于明中都书“紫极”字砖与刘基书法艺术范式的相似性比较和情境类推
7
作者 王寅寅 《艺术生活》 2021年第3期43-49,共7页
明中都书"紫极"字砖的发现与比对刘基书法艺术范式相似性的考释研究,考察了明中都书"紫极"字砖的形态、出土地时空情境,及其与刘基书法艺术范式的相似性。其涉及字砖与刘基使用"紫极"一词的时间,其诗文... 明中都书"紫极"字砖的发现与比对刘基书法艺术范式相似性的考释研究,考察了明中都书"紫极"字砖的形态、出土地时空情境,及其与刘基书法艺术范式的相似性。其涉及字砖与刘基使用"紫极"一词的时间,其诗文中此词的使用频率和词义内涵,及相同书法沿革的越地人物参照、遗存价值作用等问题的研究,由此剖析了刘基书法艺术与其明中都书"紫极"砖字书法具有相似的艺术范式,其书艺与其在江淮地域明中都等重要情境中发生的政治行为相关联。由此,刘基书法艺术由越地源起向江淮情境迁移的历史实然景观,及与明中都书"紫极"字砖书学艺术具有相似性的风格赓续,可被进一步理解与谙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都 “紫极”字砖 刘基 书法艺术范式 越地 江淮地域
下载PDF
曹操宗族墓群字砖考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灿 《江淮论坛》 1979年第1期98-100,共3页
在亳县城南郊东汉时期曹操宗族墓群的部分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批带文字的砖。这些墓是属于曹操伯叔辈的。出土的字砖共有274块,上面有文字1423个。这批字砖不仅年代较早,文字数量也最多,对研究中国古代汉字书体的演变,提供了新的极为重... 在亳县城南郊东汉时期曹操宗族墓群的部分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批带文字的砖。这些墓是属于曹操伯叔辈的。出土的字砖共有274块,上面有文字1423个。这批字砖不仅年代较早,文字数量也最多,对研究中国古代汉字书体的演变,提供了新的极为重要的宝贵资料。 出土字砖的曹墓有两座,一是元宝坑一号汉墓(简称元),位于城南护城河外,墓主人是会稽郡的曹太守。字砖上书刻的年号是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砖 宗族 墓群 曹操 书体 考古发掘 东汉时期 汉灵帝 南护城河
下载PDF
云南昭通出土汉代文字砖 被引量:2
9
作者 谢崇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1143-1143,共1页
1986年夏初,昭通地区文物管理所、昭通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一座垮塌的汉墓,旋即进行清理。除埋于土中的部份墓壁砖及铺地砖外,还有近百块带文字的楔形残砖(少数完好),其它器物均未发现。
关键词 昭通地区 工作人员 昭通市 文物调查 铺地 字砖 出土 博物馆 云南昭通 汉墓
原文传递
内蒙古准格尔旗发现“长乐未英”字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三 张俊瑛 《文物》 1984年第3期56-56,共1页
1983年5月,我们在内蒙伊盟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公社开展文物普查时,征集到一块字砖。这块字砖是社员在隋唐胜州榆林故城的东城挖土时,于距地表30厘米处发现的。字砖呈灰色,质硬。长31.5、宽30.1、
关键词 字砖 内蒙古准格尔旗 长乐 发现 隋唐 普查 文物 连城 榆林城 公社
原文传递
山东兖州嵫山出土汉代刻字砖
11
作者 樊英民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3-93,共1页
80年代中期,兖州城西嵫山发现刻字砖一件。该砖已残,最高处15、最宽处16、厚3.5厘米。上有阴刻隶书9字,其中一字仅存上半,字径约4厘米。文曰:“永元十……日具[享]……作壁日……”(图一)。“永元十……日”应为纪年;“具享”为备祭祀之... 80年代中期,兖州城西嵫山发现刻字砖一件。该砖已残,最高处15、最宽处16、厚3.5厘米。上有阴刻隶书9字,其中一字仅存上半,字径约4厘米。文曰:“永元十……日具[享]……作壁日……”(图一)。“永元十……日”应为纪年;“具享”为备祭祀之物,“作壁”应指营建,故该砖当是营造墓室或享堂的纪事之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砖 汉代 祭祀 隶书 享堂 纪年 十七年 城西 发现 营造
原文传递
略述曹氏元墓74号字砖
12
作者 李灿 《文物》 1981年第12期68-70,共3页
关于曹操宗族墓及砖铭问题,我们陆续收到一些探讨文章。因限于篇幅,这里只刊登田昌五、李灿两同志辩驳文章的摘要以及殷涤非同志的一则补正。曹操宗族墓砖铭的全部拓片,《文物资料丛刊》第2辑已揭载,读者如有兴趣请去研究,有关探讨文章... 关于曹操宗族墓及砖铭问题,我们陆续收到一些探讨文章。因限于篇幅,这里只刊登田昌五、李灿两同志辩驳文章的摘要以及殷涤非同志的一则补正。曹操宗族墓砖铭的全部拓片,《文物资料丛刊》第2辑已揭载,读者如有兴趣请去研究,有关探讨文章本刊不拟继续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砖 曹操 元墓 宗族 后汉书 文章 文物 日本 列传 汉朝
原文传递
从汉代字砖欣赏书法艺术的线条美
13
作者 柳振球 《才智》 2011年第1期184-184,共1页
随着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的大量出土,其历史和艺术的价值早已为人们所公认,海内学者已作了大量研究。伴随着画像砖和画像石还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纪年砖和字砖,它们除了具有考古和历史的意义之外,还有相当的书法艺术价值。而对其艺术的专题... 随着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的大量出土,其历史和艺术的价值早已为人们所公认,海内学者已作了大量研究。伴随着画像砖和画像石还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纪年砖和字砖,它们除了具有考古和历史的意义之外,还有相当的书法艺术价值。而对其艺术的专题研究,少之又少,他们只是站在书法史的角度对砖文进行概括性的讲述,但就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字砖的线条,未作进一步的研究论述,基于此,我讲尝试作出一些粗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字砖 线条美
原文传递
关于吉林大学藏汉墓文字砖的“(死土)”字
14
作者 梁冰夫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2-32,共1页
吉林大学藏汉墓砖铭曰:“罗妇张老(死土)也”。“也”上一字,王丹同志释作“(死土)”,认为是“葬”字的异体字,“丧”字的借用字,意为尸体。这些看法,非常正确。这里拟对王文作一点补充。砖铭“也”上一字,仔细辨识原拓片,确系从“死”... 吉林大学藏汉墓砖铭曰:“罗妇张老(死土)也”。“也”上一字,王丹同志释作“(死土)”,认为是“葬”字的异体字,“丧”字的借用字,意为尸体。这些看法,非常正确。这里拟对王文作一点补充。砖铭“也”上一字,仔细辨识原拓片,确系从“死”从“土”,因该字讹变较甚,而不易辨认。此字上半部“死”字“一”上和“匕”,各羡一划;下半部“土”字,羡一点。这些部位出现羡笔,在汉魏文字里是比较常见的。今以汉简、汉碑、汉砖的“葬”字与吉林大学藏砖相比较(见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延汉简 吉林大学 汉墓 异体 字砖 巴郡 南阳 尸体 辨识
原文传递
吉林大学藏汉墓文字砖
15
作者 王丹 《北方文物》 1988年第4期32-32,共1页
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文物陈列室藏有一批汉代砖瓦,其中一块文字砖的内容比较少见,现介绍如下,供学术界研究参考。
关键词 考古学 文物陈列 字砖 汉墓 学术界 刑徒墓 宗族 洛阳
原文传递
钢纤维字扣砖在回转窑窑头上的试用
16
作者 陈源兴 马俊茹 刘泳 《有色设备》 1997年第6期26-29,共4页
通过对回转窑窑头钢纤维字扣砖试用前,窑头结构和使用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较详细介绍了钢纤维字扣砖的性能,施工及使用效果,说明了此砖的使用是可行的,能提高窑头寿命,提高窑的运转率,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回转窑 窑头 钢纤维 氧化铝
下载PDF
西安汉建章宫遗址出土带字砖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汉珍 傅嘉仪 《文物》 1979年第12期31-31,共1页
1974年秋,西安西北郊六村堡公社东柏梁大队,在汉建章宫遗址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一件细泥硬陶的青灰色带字砖。砖为长条形,长43.4、宽10.1,厚8.7厘米。底空,呈抽屉状,两侧边微有斜度,两顶端有圆孔(已残)。正面有两排阳文篆铭:"... 1974年秋,西安西北郊六村堡公社东柏梁大队,在汉建章宫遗址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一件细泥硬陶的青灰色带字砖。砖为长条形,长43.4、宽10.1,厚8.7厘米。底空,呈抽屉状,两侧边微有斜度,两顶端有圆孔(已残)。正面有两排阳文篆铭:"延年益寿,与天相侍,日月同光。"(图一)另外,同出残砖二件:一件尚存"与天相侍,日月同光"八字(图二):一件仅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砖 遗址 农田基本建设 圆孔 细泥 日月 色带 安西 公社
原文传递
秦“十二字瓦当”时代质疑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庆柱 《人文杂志》 1985年第4期93-94,99,共3页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十二字瓦当(以下简称十二字瓦当)是秦代文字瓦当的代表物。我认为秦代还没有文字瓦当,所以对于这种瓦当的时代有必要进行重新研究。 关于“十二字瓦当”出土地点和层位问题。或云它出...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十二字瓦当(以下简称十二字瓦当)是秦代文字瓦当的代表物。我认为秦代还没有文字瓦当,所以对于这种瓦当的时代有必要进行重新研究。 关于“十二字瓦当”出土地点和层位问题。或云它出土于“咸阳及长安汉城遗址”,或云出土于“长安县西刘村以南”,还有的说它出土于“阿房宫旧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当 时代质 字砖 遗址 西汉中期 阿房宫 汉长安城 陵邑 汉书
下载PDF
广汉县发现古“雒城”砖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显丹 《四川文物》 1984年第3期50-50,共1页
1983年底至1984年元月,广汉县南门外导航站在修建围墙时发现古“雒城”字砖。为此,四川省文管会考古工作人员会同广汉县文化馆的同志一道进行了清理发掘。这遗迹残长约55.6米,残高约0.3——0.8米,宽约2.5米左右。系用泥土分层夯筑和外... 1983年底至1984年元月,广汉县南门外导航站在修建围墙时发现古“雒城”字砖。为此,四川省文管会考古工作人员会同广汉县文化馆的同志一道进行了清理发掘。这遗迹残长约55.6米,残高约0.3——0.8米,宽约2.5米左右。系用泥土分层夯筑和外部用字砖砌成。夯土层每层厚约3至8厘米;砖长约45、宽22、厚9厘米。砖上多铸有“雒城”和“雒官城墼”等铭文。字体系篆书,各砖上铭文字体大小风格均同,显系翻模,成批制作。与此同时,在遗迹的填土中还发现汉代的方格纹,折肩卷唇罐,以及大量的绳纹简瓦,云纹瓦当,陶豆,东汉五铢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人员 广汉 四川省 遗迹 铭文 考古发现 文化馆 云纹瓦当 导航 字砖
下载PDF
陕西扶风发现反映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攻克县城的文字砖
20
作者 罗西章 《文物》 1978年第2期93-94,共2页
1967年秋,扶风中学在扩建校舍时,拆除了县城墙西北角一段,从夯土中发现书有文字的城砖一块,现存县文化馆。砖长39.5、宽17.3、厚7厘米,呈瓦蓝色,火候较高。砖上有清晰可辨的文字八十个,字体正楷,偶用行书。系用当时修城的砖块稍加整理后... 1967年秋,扶风中学在扩建校舍时,拆除了县城墙西北角一段,从夯土中发现书有文字的城砖一块,现存县文化馆。砖长39.5、宽17.3、厚7厘米,呈瓦蓝色,火候较高。砖上有清晰可辨的文字八十个,字体正楷,偶用行书。系用当时修城的砖块稍加整理后,用墨书写的。文字共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字体较大,说的是修城的时间、监工人姓名和出工单位;下部字体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迎祥 李自成 字砖 农民起义军 陕西 县城 崇祯 文化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