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字通》在部首法转变过程中的地位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燕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40,共6页
汉字部首法经历了自《说文》根据字义而设立的文字学部首法始,到《字汇》比较成熟的检字部首法,其1500年间经历了不断累进的转变过程。通过《字通》这部书的研究,得以展现部首法转变阶段的面貌。同时指出《字通》在转变过程中的地位、... 汉字部首法经历了自《说文》根据字义而设立的文字学部首法始,到《字汇》比较成熟的检字部首法,其1500年间经历了不断累进的转变过程。通过《字通》这部书的研究,得以展现部首法转变阶段的面貌。同时指出《字通》在转变过程中的地位、贡献与问题,有助于部首检字法历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通 部首法 部首检
下载PDF
《正字通》异体字训释指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青松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4年第1期246-259,共14页
《正字通》异体字训释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误认正字;不明正字;颠倒异体字之间的先后关系;将异体关系视为通假关系。从数量上来看,以误认正字与不明正字为多。
关键词 字通 异体
下载PDF
《字通》部首检索系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燕 《辞书研究》 2007年第5期118-126,共9页
自《说文解字》根据字义而设立的文字学部首法到《字汇》的检字部首法,汉字部首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对《字通》部首系统的研究,得以展现这一过程的中间变化阶段。评析其得与失的原因,将有助于部首检字法发展历史的研究。
关键词 字通 部首特点 部首法发展历史
下载PDF
《汉语大字典》引用《正字通》在引文方面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青松 《惠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70-73,共4页
《汉语大字典》引用《正字通》在引文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妄改原书术语、文字错误、节引不当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 汉语大 字通
下载PDF
《正字通》研究概况析论
5
作者 单志鹏 孙建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4-82,共9页
张自烈的《正字通》继承《字汇》的编排体例,并对《字汇》的释义等方面进行"阙补",是清初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部大型字书,成为连接《字汇》与《康熙字典》的桥梁。论文从作者、版本、收字情况、编排体例、音系特点的考查等五个... 张自烈的《正字通》继承《字汇》的编排体例,并对《字汇》的释义等方面进行"阙补",是清初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部大型字书,成为连接《字汇》与《康熙字典》的桥梁。论文从作者、版本、收字情况、编排体例、音系特点的考查等五个方面对《正字通》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有助于深化对《正字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字通 作者 版本 情况 编排体例 音系特点
下载PDF
《正字通》疑难俗讹字研究综析
6
作者 单志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86-90,共5页
《正字通》是清初一部重要的大型字书,作为承启《字汇》《康熙字典》的桥梁,其对《字汇》在收字数量、释义、书证、编排体例等方面进行补证说解,征引大量书证沟通字际关系,在疑难俗讹字的考辨上用力甚大,但由于张自烈正字观较为保守,在... 《正字通》是清初一部重要的大型字书,作为承启《字汇》《康熙字典》的桥梁,其对《字汇》在收字数量、释义、书证、编排体例等方面进行补证说解,征引大量书证沟通字际关系,在疑难俗讹字的考辨上用力甚大,但由于张自烈正字观较为保守,在字际关系的沟通上也存在失当之处。论文从现阶段对《正字通》中疑难俗讹字研究的情况入手,对现有考释成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字通 疑难 俗讹 考释
下载PDF
《<正字通>异体字研究》
7
作者 张青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X期82-82,共1页
《正字通》是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总12卷,明代崇祯末年国子监生张自烈撰。《正字通》释义旁征博引,资料甚详,是明代一部很重要的正字书,保存了大量俗字异体。《<正字通>异体字研究》以《正字通》丰富的异体字资源为研... 《正字通》是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总12卷,明代崇祯末年国子监生张自烈撰。《正字通》释义旁征博引,资料甚详,是明代一部很重要的正字书,保存了大量俗字异体。《<正字通>异体字研究》以《正字通》丰富的异体字资源为研究对象,第一次对该书中涉及的异体字训释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对该书异体字整理与研究的成就及不足做出相对客观的总结与评价,因而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通 异体 张自烈 形体 语言文 崇祯 国子监 王彦坤 次对 一部
下载PDF
古字通假及其规律
8
作者 凌培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2期65-68,共4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出了古汉语通假字的问题,这里就谈谈古字通假的一般特点及其通假用字的规律,以供参考.一所谓古字通假,是指在古书中出现的用同音或近音字替代本字使用的一种现象.“通假”是某字通用、借用为另一字的意思,所以“通假”... 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出了古汉语通假字的问题,这里就谈谈古字通假的一般特点及其通假用字的规律,以供参考.一所谓古字通假,是指在古书中出现的用同音或近音字替代本字使用的一种现象.“通假”是某字通用、借用为另一字的意思,所以“通假”也叫作“通借”.被借用的那个字叫作通假字,把所借用的意义叫作通假义,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语文 音同 司马迁传 司马贞 声求 伐檀 王念 诗毛氏传疏 字通
下载PDF
“古字通假现象”援例质疑
9
作者 王卯根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9年第3期22-22,16,共2页
新编高中课本第一册(以下简称“课本”)关于“注意古字通假现象”的论述,举例有失严谨,致使条贯纹乱,论证矛盾。课本指出:“通假,指的是古书上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接着分别介绍了“通... 新编高中课本第一册(以下简称“课本”)关于“注意古字通假现象”的论述,举例有失严谨,致使条贯纹乱,论证矛盾。课本指出:“通假,指的是古书上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接着分别介绍了“通用”、“假借”和“古今字”。最后强调:“通假字中只有一些通用字和古今字可以互相通用,至于假借字只能是甲字通乙字,而不能倒过来把乙字写成甲字。如‘蚤’通‘早’。但‘早’不能写作‘蚤’的通假字。这是应该特别注意的。”仅就此段文字而论,固然无懈可击,但将这些“应该特别注意的”话同前面关于“本有其字”的“假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 假借 音同 荀首 郑玄注 字通 《韩诗外传》 晋语 《国语》
下载PDF
《正字通》歌戈韵混并和明清江淮官话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燕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1-358,384,共8页
中古果摄歌韵与戈韵合流是现代长江流域汉语方言的主要特点之一。本文中我们再次考察《正字通》歌韵与戈韵合并的情况,对比《洪武正韵》、《字汇》,指出《正字通》歌韵戈韵已然合流。考察明清时期其他几种韵书、韵图,认定该音变在16世... 中古果摄歌韵与戈韵合流是现代长江流域汉语方言的主要特点之一。本文中我们再次考察《正字通》歌韵与戈韵合并的情况,对比《洪武正韵》、《字汇》,指出《正字通》歌韵戈韵已然合流。考察明清时期其他几种韵书、韵图,认定该音变在16世纪吴语已然完成,至迟在17世纪江淮官话文献也有记录,而音变的蛛丝马迹在《洪武正韵》中已有显示。对该音变的研究将有助于明代江淮官话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通 歌戈合流 北部吴语 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
原文传递
《正字通》异字同词注释考误四则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志远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25,128,共5页
本文对明代辞书《正字通》中四则存在错误的异字同词注释作了辨正,考溯了致误的原因,以期为相关辞书的编纂、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 《正字通 同词 注释
原文传递
《正字通》字際關係認同失誤辨正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加全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5年第2期385-395,共11页
文章選取《正字通》在字際關係認同方面失誤的十個例字進行了辨正。
关键词 《正字通 際關係 認同
原文传递
英藏敦煌本《六祖坛经》通借字刍议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文宽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9-87,共9页
英藏敦煌本《六祖坛经》通借字刍议邓文宽(中国文物研究所)《六祖坛经》一向被称为难读之书。自敦煌本《六祖坛经》 ̄①问世以来,国际上许多学者,如日本学者铃木大拙和公田连太郎、柳田圣山、田中良昭、石井修道;韩国学者金知见;... 英藏敦煌本《六祖坛经》通借字刍议邓文宽(中国文物研究所)《六祖坛经》一向被称为难读之书。自敦煌本《六祖坛经》 ̄①问世以来,国际上许多学者,如日本学者铃木大拙和公田连太郎、柳田圣山、田中良昭、石井修道;韩国学者金知见;法国学者凯瑟琳·杜撒莉(Ca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敦煌本 《坛经》 六祖坛经 “去” “以” 敦煌文学 “与” 敦煌文献
下载PDF
楚竹书通假字与本字间的形体及数量对应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黎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2-87,共6页
除了语音方面有联系,通假字和本字在形体和数量对应方面也有联系。在楚竹书文献中,与本字有形体联系的通假字多于无形体联系者,有声符联系者多于有形符联系者,说明竹书书写者选用通假字时倾向于选择形体上有关联的,且主要留意其起示音... 除了语音方面有联系,通假字和本字在形体和数量对应方面也有联系。在楚竹书文献中,与本字有形体联系的通假字多于无形体联系者,有声符联系者多于有形符联系者,说明竹书书写者选用通假字时倾向于选择形体上有关联的,且主要留意其起示音作用的声符,而不太关注其形符;通假字与本字字形相关与否与本字的存现或后起没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字在借为他字时趋向比较单一,活跃度不高;在借用他字来表示时趋向也比较单一,灵活性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竹书 形体 数量对应
下载PDF
中学语文课本通假字例释
15
作者 王余亮 《晋中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通假,是指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中音同或言近的字通用、假借.就是说文章中所用的本来是甲字的词义,却用了一个与甲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词义不同的乙字替代了甲字.这在当初本是刻写或传抄时因音同或音近而笔误.后人或同时代的作者,有的便也... 通假,是指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中音同或言近的字通用、假借.就是说文章中所用的本来是甲字的词义,却用了一个与甲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词义不同的乙字替代了甲字.这在当初本是刻写或传抄时因音同或音近而笔误.后人或同时代的作者,有的便也用乙字替代甲字.于是形成了古汉语书面语中文字通假的现象.文字通假的出现和形成,造成了文字的形义分离,给阅读古书带来了一定困难.不懂得通假,就其字解其意,难免望文生训,误解原意.《素问》:“味过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意思是过多地吃辛辣的东西,会使筋脉损害松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本 书面语言 筋脉沮弛 音同 同或 字通 古代汉语 例释 指南录后序
下载PDF
通、变、动──治瘫三字诀
16
作者 陶首亚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瘫痪 中医 变动三 针刺疗法
下载PDF
浅谈形同义通音异字的规范问题——从“着(zhuó)陆”与“着(zhaá)地”谈起
17
作者 钱书新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5年第6期9-9,共1页
"着陆、着手、着眼、着手成春"等词语中的"着"(以下称为"着")与"着凉、着迷、着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等词语中的"着"(以下称为"着1")的读音是不同的.
关键词 形同义音异 “着陆” “着地” “着” 读音 中学 语文 语言知识
下载PDF
关于《马氏文通》字类理论的再认识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文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0-104,共5页
 《文通》以义定类:一字一义,则一字一类;一字数义,则一字数类。后者即"字无定义,故无定类",实际上就是字的兼类。且《文通》的最小运用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因而一字数义的兼类现象就多了起来。而当某个字的甲义临时引申为乙义...  《文通》以义定类:一字一义,则一字一类;一字数义,则一字数类。后者即"字无定义,故无定类",实际上就是字的兼类。且《文通》的最小运用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因而一字数义的兼类现象就多了起来。而当某个字的甲义临时引申为乙义时,该字则由甲类字"假借"为乙类字。可见,《文通》的字类理论自成体系,其"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并没有自相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 无定类 类假借
下载PDF
浅谈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中的通借字
19
作者 彭婷婷 《文教资料》 2011年第36期107-109,共3页
《励忠节钞》中通借字共有50组。本文从通借字与本字形成通借的原因以及通借字与本字的对应关系两大方面来对这50组例子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 《励忠节钞》 原因 对应关系
下载PDF
《内经》通借字八则例析
20
作者 杨德林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3期506-506,共1页
关键词 内经 例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