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边缘性写作的开拓性研究——杨经建《存在与虚无——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辩》评介 |
黄声波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2
|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研究的扛鼎之作——读杨经建教授《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 |
刘年喜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3
|
存在主义文学的东方化表述——论村上春树和王小波的小说 |
杨经建
李兰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4
|
存在的“悲剧性”与悲剧性“存在”——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艺术表现形态之一 |
杨经建
赵薇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5
|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象征化 |
杨经建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6
|
从生命哲学到生命诗学——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本土化论之三 |
杨经建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7
|
文学的哲思——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哲理内涵 |
杨玲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2
|
|
8
|
大江健三郎存在主义文学的生态批评 |
赵春秋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9
|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略 |
杨经建
|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
2011 |
1
|
|
10
|
文学的哲思——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哲理内涵 |
林珈仰
|
《戏剧之家》
|
2020 |
1
|
|
11
|
存在主义文学的对位性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穆旦 |
杨经建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2
|
一种不合时宜的悲剧意识诉求——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边缘性论之三 |
杨经建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3
|
融合视野,多维阐释——评杨经建《存在与虚无——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辩》 |
董外平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4
|
学院传统与诗性情怀——评杨经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 |
董外平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5
|
“现代性”境遇中的“归家诗”--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艺术表现形态之二 |
杨经建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6
|
“文学即人学”的深度阐释和史实活解——读《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 |
刘长华
|
《云梦学刊》
|
2015 |
0 |
|
17
|
《印度之行》中存在主义文学的预示 |
苑辉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8
|
试论新时期“存在主义文学”和“新小说”评介中的本土意识 |
姚公涛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9
|
“可能性”:存在主义文学的自由取向 |
郭泉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0 |
2
|
|
20
|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的真实性 |
王林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