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命题之真与灵魂成真:亚里士多德的双重真理观
1
作者 李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3,200,共10页
亚里士多德将命题之真界定为思想中的词语的结合与分离,而同时命题之真又在于与事物相似。然而,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将真理仅仅局限为命题之真,还有更重要的真理是灵魂成真,包括技艺、科学、明智、智慧与理智,可以分为实践的真与沉思的真... 亚里士多德将命题之真界定为思想中的词语的结合与分离,而同时命题之真又在于与事物相似。然而,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将真理仅仅局限为命题之真,还有更重要的真理是灵魂成真,包括技艺、科学、明智、智慧与理智,可以分为实践的真与沉思的真两类。灵魂成真是从命题的肯定或否定上升而来,通过命题性知识的多次积淀形成某种单一性的潜能,并在灵魂中的欲求部分的作用下形成一种稳定的秉有。命题之真与灵魂成真都属于存在之真,后者是首要的存在之真。从人到神被认为是从理性到思想,人之理性既有命题之真又有灵魂成真,思想则不再有命题之真。基督教不承认神是思想自身的思想,人也不能依靠沉思科学实现存在的超越,因此,真理修饰的对象或真理的处所只能是命题,真理不再与灵魂上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双重理观 命题之真 灵魂成 存在之真
下载PDF
历史认识真理标准的三家十二说——新时期历史认识论研究学案之二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祥森 《云梦学刊》 2009年第3期5-19,共15页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中,历史认识检验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学者一般都肯定历史认识具有可检验性,因而也承认历史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但是,在历史真理观问题上,却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出现了历史真理一致论、...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中,历史认识检验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学者一般都肯定历史认识具有可检验性,因而也承认历史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但是,在历史真理观问题上,却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出现了历史真理一致论、历史真理时代—现实符合论、历史真理"历史真实"符合论等不同于一般历史真理符合论的看法。在历史认识真理标准问题上,也出现了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的社会实践标准说、时代—现实标准说、在历史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历史之真"标准说等三家十二种代表性的观点。新时期以来的历史认识检验问题研究,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也存在着不足甚至误区,在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展开和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历史理观 社会实践 史学实践 “历史之真”(历史存在)检验标准
下载PDF
异质“他者”的认同之路——拉康“他者”理论视野之下的《呼啸山庄》
3
作者 陈昱昊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8-31,共4页
拉康的"他者"理论对自我有独到看法。在此理论视野之下,他认为所谓的自我并非生来就有,而是被社会文化规范所构建。这一规范极其强大,生存于世就必须遵循,按它的法则行事。拉康将此称为大写"他者"。用此观点来分析... 拉康的"他者"理论对自我有独到看法。在此理论视野之下,他认为所谓的自我并非生来就有,而是被社会文化规范所构建。这一规范极其强大,生存于世就必须遵循,按它的法则行事。拉康将此称为大写"他者"。用此观点来分析经典名著《呼啸山庄》便可以看出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其一,文本通过变换叙述者的艺术手法质疑真实观念,彰显大写"他者"的存在。其二,通过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揭示了在现实世界大写"他者"难以挑战,只有在精神世界才有可能实现真实的自我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丽·勃朗特 《呼啸山庄》 自我认同 “他者”理论 存在之真
下载PDF
勒克莱齐奥的存在哲思与书写
4
作者 张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146,157,共8页
法国当代作家勒克莱齐奥是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作品中往往以碎片化的形式讨论个体、群体、作家本人的存在、意识与语言,呈现其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人的存在危机是他小说永恒的主题之一。因此有必要梳理勒克莱齐奥以文学书写呈... 法国当代作家勒克莱齐奥是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作品中往往以碎片化的形式讨论个体、群体、作家本人的存在、意识与语言,呈现其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人的存在危机是他小说永恒的主题之一。因此有必要梳理勒克莱齐奥以文学书写呈现的存在哲思,探究现代性社会中引发存在危机的虚假意识和语言中的谎言,并讨论勒克莱齐奥所重建的存在之真的本质。这不仅有助于阐释勒克莱齐奥作品的主题、创作手法,而且利于把握其作品的思想价值和深层逻辑,理解他对西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颠覆,以及对美洲印第安文明、东方思想及其他他者文化的借鉴与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克莱齐奥 虚假意识 谎言 存在之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